课件22张PPT。南京新街口孙中山先生像前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拜谒中山陵并题词辛亥革命本课目标:
知道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
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历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体会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怀。“辛亥革命”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首先发生的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即辛亥年,因此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材料一一、背景篇:时代的呼唤
以上材料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怎样的社会现状?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德意志,胶州领,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封疆。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陈天华《猛回头》民族危机深重 材料二: 20世纪初,为了应付统治危机,清政府相继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了。这成为当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1)经济、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一、背景篇:时代的呼唤
材料三:20世纪初,不少中国留学生到国外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创办了一些进步报刊,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思想条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阵地、人物)一、背景篇:时代的呼唤
材料四:随着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的成立,民主革命团体相继建立起来。这为革命奠定了组织基础。
组织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一、背景篇:时代的呼唤
第13课 辛亥革命二、过程篇:帝制的终结
请用文字叙述以上三幅图片间的联系?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随后各地纷纷响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第13课 辛亥革命二、过程篇:帝制的终结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正式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政府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的原则。政府还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奖励海外华侨在国内投资,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某学生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其中有几处明显错误,请找出并纠正。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历史短剧表演:《<临时约法>讲了什么》表演者:A同学——进步读书人;B同学——蓄长辫子的清朝遗少;C、D两位同学——黄包车夫甲、乙。
背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人们议论纷纷。一日上午,茶馆来了一位读书人和一位蓄着辫子的清朝遗少,把他们拉来的两位黄包车夫甲和乙在一边候着。二、过程篇:帝制的终结读书人:咦,我说这位先生,您怎么还留着辫子呢?您不知道中华民国禁止蓄辫吗?
清朝遗少:你管得着吗?我高兴留辫子,怎么样?还有,你,还有你们(指着两位黄包车夫),得叫我老爷。都给我规矩点儿。
读书人:哟,您还在怀念过去的生活?这能成吗?现在是中华民国,一切都变了。临时政府不是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吗?我劝你回去好好看看,弄明白现在的社会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车夫甲、车夫乙:是呀,我们也听说有了这么一部法律,不知道讲了什么?听说以后再没有皇帝了,当官的要什么,选举?这样来呢……二、过程篇:帝制的终结清朝遗少:你们放屁,不要皇帝不就乱套了吗?这么大的国家,谁来管?
读书人:你对人家放尊重一点。我告诉你,人人平等,言论自由,这也是《临时约法》规定了的。没有皇帝就乱套了吗?我看不会,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没有皇帝,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比如美利坚、法兰西。
车夫甲、车夫乙:(对读书人)先生,您懂得真多。您再讲讲,那个什么临时约法里头还讲了什么,现在跟以前还有什么不同?二、过程篇:帝制的终结读书人:简单讲,还有这些不同:第一,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是皇帝一个人的;大家都一律平等;不管你干什么职业,只要是国民,都可以选举别人做官,别人也可以选举你,不像以前只有“老爷”才有资格当官。第二,国家不再要皇帝,以前是皇帝一个人统管大权,现在分给三个部门去管理,叫做“三权分立”。第三,国家最高长官叫做总统。但他不是皇帝,他由选举产生,有任期。处理国家日常事务的是内阁和内阁总理,也是选举产生的,所以也不要当成是以前的宰相。
清朝遗少: (痛苦的表情)变了,一切都变了……二、过程篇:帝制的终结
(1)内容: (3)意义: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宪法1、主权归属:
2、人际关系:
3、政权决策:(2)性质:二、过程篇:帝制的终结君主到国民等级到平等自由君主个人决断到民主决策
(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否定专制,肯定民主,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
人心清政府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军事进攻政治讹诈任命军事威胁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革命阵营支持二、过程篇:帝制的终结立宪派旧官僚分裂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大清皇帝:宣统帝普通公民:溥仪政治上:清朝覆亡,帝制的终结三、评价篇:变与不变一变问题:观察图片,溥仪身份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材料一:材料二:(甲)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问题:说明促使“民主”“民权”等类型报纸大量出现的因素 ?这反映民初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变化?二变三、评价篇:变与不变思想: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材料3: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问题:革命后工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辛亥革命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福将”?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三变三、评价篇:变与不变局限: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总。只有一件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的革命党夹在里面捣乱,第二天便动手剪辫子,听说那邻村航船的七斤便着了道儿,弄得不像人样子了……
问题:未庄的不大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怎样的现实?三、评价篇:变与不变不变
辛亥革命一、背景:二、过程:三、评价:(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4)组织基础:革命团体、政党的建立(1)爆发:武昌起义
(2)高潮:①成立民国,②颁布宪法(3)结局:①清朝覆灭, ②袁世凯窃取果实(1)功绩: ①政治:结束帝制,建立民国; ②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局限:①革命任务未完成,②社会性质未变林觉民(1887-1911),福建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意映卿卿如晤: 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
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与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