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名师导航】中考1轮总复习学案 第29讲 代数推理考题典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名师导航】中考1轮总复习学案 第29讲 代数推理考题典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8-14 14:50:05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章 第二部分核心演练
第29讲 代数推理
核心能力:
1 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代数式进行变形及推理
2 熟练运用不等式(组)方程(组)及函数之间的联系互相转化进行推理
3 熟练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进行推理,揭示如图形规律,字母相互关系,取值范围,线段及图形面积及最值等问题
核心方法:
熟练运用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及临界分析等基本思想方法进行推理
核心典例
典例1:已知二次函数y=-x2+x+6及一次函数y=-x+m,将该二次函数在x轴上方的图像沿x轴翻折到x轴下方,图像的其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函数(如图所示),当直线y=-x+m与新图像有4个交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2.典例2: (2017宿迁)如图,在Rt△ABC中,∠C=90°,AC=6cm,BC=2cm,点P在边AC上,从点A向点C移动,点Q在边CB上,从点C向点B移动.若点P,Q均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且当一点移动到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PQ,则线段PQ的最小值是( )
A.20cm B.18cm C.2cm D.3cm
典例3.(2017 泰州)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a、a+2,二次函数y=﹣x2+(m﹣2)x+2m的图象经过点A、B,且a、m满足2a﹣m=d(d为常数).
(1)若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
①当a=1、d=﹣1时,求k的值;
②若y1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d的取值范围;
(2)当d=﹣4且a≠﹣2、a≠﹣4时,判断直线AB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点A、B的位置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设点A、B运动的路线与y轴分别相交于点C、D,线段CD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变,求出C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典例4 (2018·临沂)一列自然数0,1,2,3,…,100.依次将该列数中的每一个数平方后除以100,得到一列新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不可能等于零.
B.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随着原数的增大而增大
C.当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等于21时,原数等于30
D.当原数取50时,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最大
核心演练:(90分钟,满分100分)(1到5题每题4分,第6题5分,第7到11题每题15分共100分)
1 (2018乐山)二次函数y=x2+(a-2)x+3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x≤2)的图象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3± B.-1≤a<2 C. a=3±或≤a<2 D. a=3-或-1≤a<
2 (2018·长沙)若对于任意非零实数,抛物线y=ax2+ax-2总不经过点P,则符合条件的点P( )
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 C.至少有3个 D.有无穷多个
3(2018·仙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1OA1,△P2A1A2,△P3 A2A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顶点P1(3,3),P2,P3,…均在直线yx+4上.设△P1OA1,△P2A1A2,△P3A2A3,…的面积分别为S1,S2,S3,…,依据图形所反映的规律,S2018 .
4(2018·齐齐哈尔)抛物线C1:y1=mx2-4mx+2n-1与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于A、B两点,且A点坐标为(-1,2),请结合图像分析以下结论:①对称轴为直线x=2;②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1);③m>;④若抛物线C2:y2=ax2(a≠0)与线段AB恰有一个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2;⑤不等式mx2-4mx+2n>0的解作为函数C1的自变量的取值时,对应的函数值均为正数,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2018·通辽)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与半径为5的⊙O相交于M、N两点,△MON的面积为3.5,若动点P在x轴上,则PM+PN的最小值是 .
6 (2017南京)已知函数y=-x2+(m-1)x+m(m为常数).
(1)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公共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1或2
(2)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都在函数y=(x+1)2的图象上.
(3)当-2≤m≤3时,求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7 (2018·武汉)已知点A(a,m)在双曲线上且m<0,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B.
(1) 如图1,当a=-2时,P(t,0)是x轴上的动点,将点B绕点P顺时针旋转90°至点C,
① 若t=1,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② 若双曲线经过点C,求t的值.
(2)如图2,将图1中的双曲线(x>0)沿y轴折叠得到双曲线(x<0),将线段OA绕点O旋转,点A刚好落在双曲线(x<0)上的点D(d,n)处,求m和n的数量关系.
8(2018·孝感)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和点B的坐标分别为A(-2,0),B(0,-6),将Rt△AOB绕点O按顺时针分别旋转90°,180°得到Rt△A1OC,Rt△EOF,抛物线C1经过点C,A,B;抛物线C2经过点C,E,F.
(1)点C的坐标为________,点E的坐标为________;抛物线C1的解析式为________,抛物线C2的解析式为________;
(2)如果点P(x,y)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C1上的一个动点.
①若∠PCA=∠ABO,求P点的坐标;
②如图2,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BC于点M,交抛物线C2于点N,记h=PM+NM+BM,求h与x的函数关系式.当-5≤x≤-2时,求h的取值范围.
9 (2018宜昌调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a>0)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3+m,0),B(3-m,0),其中m>0.
(1)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并将b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若AB=4,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如果E(0,),当经过A,B,E三点的⊙P面积最小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4)若点C(2,1)D(5,1),若抛物线(a>0)与线段CD有两个交点,请求出a的取值范围,
10(2018·淄博)如图,抛物线经过的三个顶点,其中、.O为坐标原点.(1)求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若点,为该抛物线上的两点,且n(3)若C为线段AB上的动点,当点A,点B到直线OC的距离之和最大时,求的大小及点C的坐标.
11 (2017·宜昌三月调考)如图,已知:点 P 是直线 y=x-3 上的一点,其横坐标为 m,抛物线 y=x2+2mx-2m+1的顶点为 M.
(1)当点 P 在直线 y=x-3 上运动时,抛物线始终经过一定点 N,求点 N 的坐标;判断 N 是否为点M 的最高点.
(2)若点 P 沿直线 y=x-3 向上运动时,点 M 也向上运动,此时直线 y=x-3 与抛物线 y=x2+2mx-2m+1 有两个交点 A,B(A,B 可重合),A,B 两点到 y 轴的距离之和为 d.
①求 m 的取值范围;②求 d 的最小值.
(3)连接 PM,当直线 PM 与抛物线 y=x2+2mx-2m+1 的另一个交点在线段 PM 上时,求 m 的取值范围.
A3
O
P1
P2
P3
A1
A2
x
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章 第二部分核心演练
第29讲 代数推理
核心能力:
1 熟练运用平方差公式及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代数式进行变形及推理
2 熟练运用不等式(组)方程(组)及函数之间的联系互相转化进行推理
3 熟练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进行推理,揭示如图形规律,字母相互关系,取值范围,线段及图形面积及最值等问题
核心方法:
熟练运用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及临界分析等基本思想方法进行推理
核心典例
典例1:已知二次函数y=-x2+x+6及一次函数y=-x+m,将该二次函数在x轴上方的图像沿x轴翻折到x轴下方,图像的其余部分不变,得到一个新函数(如图所示),当直线y=-x+m与新图像有4个交点时,m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2【解答】解:在抛物线y=-x2+x+6中,令y=0时,即-x2+x+6=0,解得x1=-2,x2=3,即抛物线y=-x2+x+6与x轴交点坐标分别为(-2,0),(3,0).∵抛物线y=-x2+x+6沿x轴翻折到x轴下方,∴此时新抛物线y=x2-x-6(y<0)与y轴交点坐标为(0,-6).当直线y=-x+m过(-2,0),(0,-2)时,m=-2.此时直线y=-x+m与x轴下方图象只有三个交点.如图所示,要使直线y=-x+m与新图像有4个交点,需y=-x+m与y=x2-x-6有两个交点,则-x+m=x2-x-6有两个不同解,整理得x2=m+6,所以m>-6时,y=-x+m与y=x2-x-6有两个交点,m的取值范围是-6答案:D
.典例2: (2017宿迁)如图,在Rt△ABC中,∠C=90°,AC=6cm,BC=2cm,点P在边AC上,从点A向点C移动,点Q在边CB上,从点C向点B移动.若点P,Q均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且当一点移动到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连接PQ,则线段PQ的最小值是( )
A.20cm B.18cm C.2cm D.3cm
【答案】解:∵AP=CQ=t,∴CP=6-t,∴PQ===,
∵0≤t≤2,∴当t=2时,PQ的值最小,∴线段PQ的最小值是2,故选C.
典例3.(2017 泰州)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a、a+2,二次函数y=﹣x2+(m﹣2)x+2m的图象经过点A、B,且a、m满足2a﹣m=d(d为常数).
(1)若一次函数y1=kx+b的图象经过A、B两点.
①当a=1、d=﹣1时,求k的值;
②若y1随x的增大而减小,求d的取值范围;
(2)当d=﹣4且a≠﹣2、a≠﹣4时,判断直线AB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点A、B的位置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设点A、B运动的路线与y轴分别相交于点C、D,线段CD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变,求出CD的长;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解答】解:(1)①当a=1、d=﹣1时,m=2a﹣d=3,
所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y=﹣x2+x+6.∵a=1,∴点A的横坐标为1,点B的横坐标为3,
∴A(1,6),B(3,0).∵直线y1=kx+b经过点A和点B,∴,解得:,
所以k的值为﹣3.
②∵y=﹣x2+(m﹣2)x+2m=﹣(x﹣m)(x+2),
∴当x=a时,y=﹣(a﹣m)(a+2);当x=a+2时,y=﹣(a+2﹣4)(a+4),
∵y1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且a<a+2,
∴﹣(a﹣m)(a+2)>﹣(a+2﹣m)(a+4),解得:2a﹣m>﹣4,
又∵2a﹣m=d,
∴d的取值范围为d>﹣4.
(2)∵d=﹣4且a≠﹣2、a≠﹣4,2a﹣m=d,∴m=2a+4.
∴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x2+(2a+2)x+4a+8.
把x=a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y=a2+6a+8.
把x=a+2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y=a2+6a+8.
∴A(a,a2+6a+8)、B(a+2,a2+6a+8).
∵点A、点B的纵坐标相同,且a≠﹣2、a≠﹣4
∴AB∥x轴.
(3)线段CD的长随m的值的变化而不变,始终有CD=8,理由如下:
∵y=﹣x2+(m﹣2)x+2m过点A、点B,
∴当x=a时,y=﹣a2+(m﹣2)a+2m,当x=a+2时,y=﹣(a+2)2+(m﹣2)(a+2)+2m,
∴A(a,﹣a2+(m﹣2)a+2m)、B(a+2,﹣(a+2)2+(m﹣2)(a+2)+2m).
又因为m=2a-d,
∴点A运动的路线是的函数关系式为
yA=﹣a2+(m﹣2)a+2m=-a2+(2a-d-2)a+2(2a-d)=-xA2+(-d+2)xA-2d,
点B运动的路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B=﹣(a+2)2+(m﹣2)(a+2)+2m.
而m=2a-d=2xB-d-4
∴yB=﹣xB2-dxB-2 d-8
点C(0,2d),D(0,-2d﹣8).
∴DC=8|.
∴线段CD的长随m的值的变化不变化.
典例4: (2018·临沂)一列自然数0,1,2,3,…,100.依次将该列数中的每一个数平方后除以100,得到一列新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不可能等于零.
B.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随着原数的增大而增大
C.当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等于21时,原数等于30
D.当原数取50时,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最大
【解答】解:设原自然数列中某一自然数为x(x≤100的自然数),其相对应的新数为,则相对应的新数列为0,、………………。
当原数x=0时,新数=0,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等于零,选项A错误;
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为y,
则y=x-=,
∵,∴当0≤x≤50时,y随着x的增大;当50<x≤10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选项B错误;
当x-=21,解得x1=30,x2=70,选项C错误;
又y=x-=,∵,抛物线开口向下,图象有最高点,即此二次函数y有最大值∴当原数x=50时,原数与对应新数的差最大,选项D正确,故选D.
答案:D
核心演练:(90分钟,满分100分)(1到5题每题4分,第6题5分,第7到11题每题15分共100分)
1 (2018乐山)二次函数y=x2+(a-2)x+3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x≤2)的图象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3± B.-1≤a<2 C. a=3±或≤a<2 D. a=3-或-1≤a<
【解答】解:本题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两个函数图像只有一个公共点,即方程组
有两个相同的解;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图像有两个交点,只是在1≤x≤2的范围内,两个图像有一个交点。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只需要要求b2- 4ac=0,即可求得a的值;对于第二种情况,我们可以根据x的取值范围求得相应的y的取值范围;最后进行检验即可。
故答案:D
2 (2018·长沙)若对于任意非零实数,抛物线y=ax2+ax-2总不经过点P,则符合条件的点P( )
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 C.至少有3个 D.有无穷多个
【解答】解:由题意得,y=ax2+ax-2=a(x+2)(x-1)( a≠0)总不经过点P
∴恒成立,即
(1)当x0=1时,0≠-15恒成立,∴P1(-2,-15);
(2)当x0=4时,0≠0不符合题意;
(3)当x0=-4时,40a≠0恒成立,∴P2(-7,0);
(4)当x0≠1且x0≠4且x0≠﹣4时,∴a≠=不恒成立
综上所述:P1(-2,-15),P2(-7,0),B选项正确.
答案:B,
3(2018·仙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P1OA1,△P2A1A2,△P3 A2A3,…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顶点P1(3,3),P2,P3,…均在直线yx+4上.设△P1OA1,△P2A1A2,△P3A2A3,…的面积分别为S1,S2,S3,…,依据图形所反映的规律,S2018 .
【解答】解:∵△P1OA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1(3,3),∴OA1=9,S1=,易求得P2的纵坐标为,P3的纵坐标为,∴A1A2=3,A2A3=,S2=,S3=……
∴S2018
答案:
4(2018·齐齐哈尔)抛物线C1:y1=mx2-4mx+2n-1与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于A、B两点,且A点坐标为(-1,2),请结合图像分析以下结论:①对称轴为直线x=2;②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1);③m>;④若抛物线C2:y2=ax2(a≠0)与线段AB恰有一个公共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2;⑤不等式mx2-4mx+2n>0的解作为函数C1的自变量的取值时,对应的函数值均为正数,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解答】解:①∵抛物线y1=mx2-4mx+2n-1=m(x-2)2-4m+2n-1,∴对称轴为直线x=2.①正确;②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2n-1),②不正确;③∵y1=mx2-4mx+2n-1 经过点A(-1,2),∴5m+2n-1=2.∴2n-1=2-5m.∵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4m)2-4m(2n-1)>0.∴16m2-4m(2-5m)>0.∴36m2-8m>0.又∵m>0,∴m>.∴③不正确.④抛物线C1对称轴为直线x=2且A点坐标为(-1,2),∴B点坐标(5,2,).若C2:y2=ax2(a≠0)过点A,则a=2,若C2:y2=ax2(a≠0)与过点B,则a=.∵抛物线C2:y2=ax2(a≠0)与线段AB恰有一个公共点,结合图象可知,a的取值范围是≤a<2.④正确;⑤∵mx2-4mx+2n>0,∴mx2-4mx+2n-1>-1>0.∴抛物线y1=mx2-4mx+2n-1的值都为正数.⑤正确.综上,①,④,⑤正确,本题选B.
答案:B,
5(2018·通辽)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y= (k>0)的图象与半径为5的⊙O相交于M、N两点,△MON的面积为3.5,若动点P在x轴上,则PM+PN的最小值是 .
【解答】解:设M(a,b),则N(b,a),依题意,得:a2+b2=52……①
a2-ab-(a-b)2=3.5……②
①、②联立解得a=,b=, 所以M、N的坐标分别为(,),(,)
作M关于x轴的对称点M′,则M′的坐标为(,-), 则M′N的距离即为PM+PN的最小值.
由于M′N2=(-)2+(--)2=50,所以M′N=5,
答案:5
6 (2017南京)已知函数y=-x2+(m-1)x+m(m为常数).
(1)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公共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1或2
(2)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都在函数y=(x+1)2的图象上.
(3)当-2≤m≤3时,求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函数y=-x2+(m-1)x+m(m为常数),∴△=(m-1)2+4m=(m+1)2≥0,
则该函数图象与x轴的公共点的个数是1或2,故选D;
(2)y=-x2+(m-1)x+m=-(x-)2+,把x=代入y=(x+1)2得:y=(+1)2=,则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都在函数y=(x+1)2的图象上;
(3)设函数z=,当m=-1时,z有最小值为0;当m<-1时,z随m的增大而减小;
当m>-1时,z随m的增大而增大,当m=-2时,z=;当m=3时,z=4,则当-2≤m≤3时,该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的取值范围是0≤z≤4.
7 (2018·武汉)已知点A(a,m)在双曲线上且m<0,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B.
(1) 如图1,当a=-2时,P(t,0)是x轴上的动点,将点B绕点P顺时针旋转90°至点C,
① 若t=1,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② 若双曲线经过点C,求t的值.
(2)如图2,将图1中的双曲线(x>0)沿y轴折叠得到双曲线(x<0),将线段OA绕点O旋转,点A刚好落在双曲线(x<0)上的点D(d,n)处,求m和n的数量关系.
【解答】解:⑴将xA=-2代入y=中得:yA==-4, ∴A(-2,-4),B(-2,0).
①∵t=1,∴P(1,0),BP=1-(-2)=3,∵将点B绕点P顺时针旋转90°至点C,∴xC=xP=t,PC=BP=3,∴C(1,3).
②∵B(-2,0),P(t,0),第一种情况:当B在P的右边时,BP=-2-t,∴xC=xP=t,PC1=BP=-2-t,∴C1(t,t+2).;第二种情况:当B在P的左边时,BP=2+t,∴xC=xP=t,PC2=BP=2+t,∴C2(t,t+2).
综上:C的坐标为(t,t+2).∵C在y=上,∴t(t+2)=8,解得t=2或-4.
⑵作DE⊥y轴交y轴于点E,将yA=m代入y=得:xA=,∴A(,m), ∴AO2=OB2+AB2=+m2,将yD=n代入y=得:xD=,∴D(-,n) , ∴DO2=DE2+OE2=+n2,∴+m2=+n2,-=n2-m2,=n2-m2,(64-m2n2)(n2-m2)=0,
①当n2-m2=0时,n2=m2,∵m<0,n>0∴m+n=0;
②当64-m2n2=0时,m2n2=64,∵m<0,n>0∴mn=-8.
综合得:m+n=0或mn=-8.
.
8(2018·孝感)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和点B的坐标分别为A(-2,0),B(0,-6),将Rt△AOB绕点O按顺时针分别旋转90°,180°得到Rt△A1OC,Rt△EOF,抛物线C1经过点C,A,B;抛物线C2经过点C,E,F.
(1)点C的坐标为________,点E的坐标为________;抛物线C1的解析式为________,抛物线C2的解析式为________;
(2)如果点P(x,y)是直线BC上方抛物线C1上的一个动点.
①若∠PCA=∠ABO,求P点的坐标;
②如图2,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BC于点M,交抛物线C2于点N,记h=PM+NM+BM,求h与x的函数关系式.当-5≤x≤-2时,求h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
(2)①若点在轴的上方,且时,则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设直线的解析式为:.
∴,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联立,解得或,∴;
若点在轴的下方,且时,则直线关于轴对称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的点.;设直线的解析式为:.∴,解得,
∴直线的解析式为:.联立,解得或,
∴;∴符合条件的点的坐标为或.
②设直线的解析式为:,∴,解得,∴直线的解析式为:,过点作于点,则,∴,
,,
,当时,的最大值为21.∵,当时,;当时,;当时,的取值范围是.
9 (2018宜昌调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a>0)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3+m,0),B(3-m,0),其中m>0.
(1)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并将b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若AB=4,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如果E(0,),当经过A,B,E三点的⊙P面积最小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4)若点C(2,1)D(5,1),若抛物线(a>0)与线段CD有两个交点,请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3+m,0),B(3-m,0),
∴A,B关于对称轴对称,对称轴为直线x=3. ,∴,b=-6a ,
(2)∵AB=4,对称轴为直线x=3,∴A(5,0),B(1,0)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将B(1,0)代入得a=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2)经过A,B,E三点的⊙P,则PA=PE,又∵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x=3上,则⊙P面积最小时,根据垂线段最短,则EP垂直于对称轴,即PE=3时,面积最小.,过点P作PH⊥AB,垂足为H,;在Rt△PAH中,PH=,PA=3,则AH=2. ,∴A(1,0)∴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4)∵抛物线(a>0)开口向上,当抛物线过D(5,1)时,此时与线段CD有一个交点,此时a=, ,随着a的增大,开口逐渐变小,当抛物线过点C时,此时与线段刚好有两个交点,a=2,∴抛物线(a>0)与线段CD有两个交点时,
10(2018·淄博)如图,抛物线经过的三个顶点,其中、.O为坐标原点.(1)求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
(2)若点,为该抛物线上的两点,且n(3)若C为线段AB上的动点,当点A,点B到直线OC的距离之和最大时,求的大小及点C的坐标.
【解答】解:(1)把点A(1,),点B(3,-)分别代入y=ax2+bx得
解得∴y=-
(2)由(1)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当x>时,y随x的增大而小,∴当t>4或t<时,n<m.
(3)如图,设抛物线交x轴于点F,分别过点A、B作AD⊥OC于点D,BE⊥OC于点E,∵AC≥AD,BC≥BE,∴AD+BE≥AC+BE=AB,∴当OC⊥AB时,点A,点B到直线OC的距离之和最大.,∵A(1,),点B(3,-),∴∠AOF=60°,∠BOF=30°,∴∠AOB=90°,∴∠ABO=30°,当OC⊥AB时,∠BOC=60°,点C坐标为(,).
11 (2017·宜昌三月调考)如图,已知:点 P 是直线 y=x-3 上的一点,其横坐标为 m,抛物线 y=x2+2mx-2m+1的顶点为 M.
(1)当点 P 在直线 y=x-3 上运动时,抛物线始终经过一定点 N,求点 N 的坐标;判断 N 是否为点M 的最高点.
(2)若点 P 沿直线 y=x-3 向上运动时,点 M 也向上运动,此时直线 y=x-3 与抛物线 y=x2+2mx-2m+1 有两个交点 A,B(A,B 可重合),A,B 两点到 y 轴的距离之和为 d.
①求 m 的取值范围;②求 d 的最小值.
(3)连接 PM,当直线 PM 与抛物线 y=x2+2mx-2m+1 的另一个交点在线段 PM 上时,求 m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由已知,得:P(m,m—3),M(﹣m,﹣m2—2m+1),∵y= x2+2mx-2m+1= x2+1+2m(x-1)∴当x=1时,y与m无关,此时y=2.∴N(1,2) ,M(-m,-m2-2m+1)
∵yM=-m2-2m+1=-(m+1)2+2,∴当m=-1时yM最大,即M最高,此时M(1,2)∴N是M的最高点
(2) ①∵P(m,m-3),M(-m,-m2-2m+1)由题意可知:yM随m的增大而最大,
∵yM=-m2-2m+1=-(m+1)2+2∴m≤-1.联立:: 消去y,化简得:x2+(2m-1)x-2m+4=0
∴△=(2m-1)2-4(-2m+4)=4m2+4m-15=(2m+5)(2m-3)≥0 ∵当m≤-1时2m-3<0,∴2m+5≤0,∴m≤-2.5,
②设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x2. ∴x1+x2=-(2m-1)>0,x1·x2=-(2m-4)>0,∴x1>0,x2>0.∴d= x1+ x2=-2m+1∵-2<0,∴d随m的增大而减小。∴当m=-2.5时,d取最大值,d=6.
(3)∵P(m,m-3),M(-m,-m2-2m+1)可知:P,M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P,M位于y轴的两侧或y轴上。
①若P,M位于y轴上,直线PM与抛物线只有一个交点,不合题意舍去。
②若P在y轴的右边,M位于y轴的左边或者P在y轴的左边,M位于y轴的右边时,只有当P点高于M点才满足题意,∴当PM∥x轴时,-m2-2m+1= m-3,m1=1,m2=-4,∴满足条件的m的取值范围:m≥1或m≤-4.
A3
O
P1
P2
P3
A1
A2
x
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