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是一堂实验探究课。下面就本节课的设计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是初中物理(苏科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第十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实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第二部分是连接串、并联电路,并探究其特点。这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电路和电路图及电路元件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又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实验,是学习电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既是前一节电路知识的深化,又是进入各种实际电路的起点。正确地识别和连接串、并联电路是关键性的环节,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电学部分的掌握,所以教材设置了真实的问题情景,以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出电路连接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自己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同时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电路的串联和并联,内容比较适合于科学探究;但由于学生第一次做电学实验,对有些器材不熟悉,连接上会较困难;同时,学生对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者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掌握起来都有一定程度的困难。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任务之一。
⒉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及《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科教学目的、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通过实验,了解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②通过探究,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并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③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体会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②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注重学生的体会和感受,在相互的交流中,评议完善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③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使学生学会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勇于钻研的精神; ②明确实验的意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及实质,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③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科学探究欲望,体验克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探究未知世界的成功喜悦。
⒊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知道其特点 教学难点:识别串、并联电路
二、学情分析
⒈通过前面电路知识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电路和电路图及电路元件等知识,积淀了一定知识基础。
⒉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电路连接又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上两点对学习本节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⒊学生生活中积累的对电路的认识往往是零乱的,有些还是不正确的;同时学生又是第一次做电学实验。 这些因素对本课的学习都造成了干扰和困难。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主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电路连接基本方式的实验探究过程,同时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主导思想,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辅助,重视学习过程、物理方法的学习和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与精神。
教法:结合教材编写的内容,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逐渐体验、感悟探究的要素。 所谓“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目的地提出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会、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的整体发展,成为有效地问题解决者的教学模式(即问题解决教学)获得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建构观的坚实理论支撑。具体讲,主要采用了:
⒈情境引入法。 创设物理情境,从生活中“用电器的连接往往不只一个,它们是怎样连接的呢?”引入课。
⒉实验探究法。 学生自主探究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探究其特点及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⒊直观教学法。 通过学生展示、多媒体演示,让难点变得直观、形象、具体。 学法——以合作模式的科学探究为主 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⑴学生的活动空间。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⑵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⑶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⒈实验探究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路连接的方式并进行分类,进而连接基本电路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⒉交流讨论法。小组交流讨论,学会吸收别人的成果,找出自己的不足,互助合作完成电路设计和连接。
四、选用的教学器材及依据 器材:
一个电源(干电池)、三个开关、两只灯泡和导线若干 依据: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及电路的三种状态,但对其具体操作及实际判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是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所以需要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夯实之前的基本知识,对电路的基本状态(通、短、断)有更直观的认识,对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有大致的了解,并积累一定的素材,为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打下基础。所以这里选择了“一个电源(干电池)、三个开关、两只灯泡和导线若干”这一组合的学生实验器材及配套演示器材。
五、主要教学环节
本节课内容课时安排为1课时,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Ⅰ、复习 提出问题:如何使一只灯泡亮起来? (学生利用手边器材进行实验操作。此为上节课内容,仅为复习,所以耗时应不长。1min左右)
Ⅱ、创设物理情境,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明确分辨出串联和并联电路。) 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创设物理情境,各种用电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无穷的乐趣,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教师设疑:在实际电路中,用电器常常不止一个,这些用电器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呢?引起学生疑惑,不需要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你能利用手边的实验器材使两只灯泡亮起来吗?根据你连接的实物图画出对应电路图。 介绍实验器材:一个电源、三个开关、两只灯泡和导线若干。(探究活动1) (启发学生,诱导其进行尝试)——利用引导卡进行该部分。(时间大约为15min)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独立尝试,体验成功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说明: ⑴实验前跟学生强调:①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断开,②并按顺序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进行连接。电源不能短路,若在连接过程中出现短路现象,最好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改进。 ⑵学生每两人一组,每连接出一种新的方法,便举手示意,将其对应的电路图画到黑板上。连接方法越多越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多加评论,指点,任学生自由发挥。 ⑶采用控制实验器材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即:要求如果电路中的其它器材都给出,而只给一个开关你应怎样连接才能使两只灯泡都亮;如果给出两个开关呢?给出三个开关呢?请学生大胆地进行设计和连接。 ⑷因为在连接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短路这一现象,所以在这一阶段的实验中所选用的电源应为干电池组。
☆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成果 学生分小组交流实验结果。 ☆分析与归纳 学生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的电路图的特点,并进行分类。(提示:按电流路径的多少来进行分类) 由此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概念。 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 把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教师flash演示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可以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
学以致用——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有了初步认识后,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试一试”:判断下图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串联或是并联,在并联电路中标出干路和支路。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有了初步认识后,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
Ⅲ、连接串、并联电路。探究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探究活动2,用时大约为15min)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生活中的运用) ⒈给定器材:两个小灯泡、电源、导线若干、开关三个 ⒉提出问题:请用以上器材,将开关与灯泡接入电路,组成基本的串并联电路,让开关可以控制灯泡的工作,画出电路图,并据此连接实物。 ⒊进行实验 连接完电路后,学生对照实际电路分小组进行操作、讨论,比较串、并联电路的区别。这里以下面四个小问题将难点分化,降低探究的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手,都有一定的收获: ①电路中分别有几条电流路径? ②拧下其中的一个灯泡,另一灯泡的工作情况? ③如果增加一个灯泡,你观察到了什么? ④电路中开关的作用一样吗? 如果时间允许可加第5个小问题进行探究:在两个小灯泡串联都发光时,用一根导线对其中一个小灯泡短路,你能观察到什么?灯泡并联时可能对其中一个灯泡短路吗?为什么? 最终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讨论总结,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通路,元件并列连接在电路上,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体会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串联、并联的连接并分析。这样既可牢固所学知识,也可以为实验没完成的小组做示范。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串联和并联电路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Ⅳ、拓展创新——从物理走向生活。(5min) “试一试”小明房间内的吊灯和壁灯如何连接?开关应该如何连接?(利用之前引入的生活情境进行) 画出吊灯、壁灯、开关连接的电路图。(学生完成电路图并交流) 提示:⑴如果要使几个用电器在工作时互不影响,即任一个用电器的通断不影响其他用电器的通断,这几个用电器必须怎样连接? ⑵用电器怎样连接时,任何一只用电器断路,则其他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Ⅴ、总结与提高(5min)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即: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设计意图 本节小结采用小组讨论与师生补充相结合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探讨过程中增加对知识的认识。对小组的评价则进一步激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⒉回到引入时的画面,探讨生活中串联和并联的应用,找出生活中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应用。 (通过评比,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自我生存能力。)(从物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Ⅵ、课后作业(0.5min) 完成书P.65/作业+学案上相关内容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思考 新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注重知识的发展过程,注重学生的体会,更加注重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得到规律获得知识,不是被动地先接受,而是主动地先研究体验,这非常符合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所以在《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过程中就体现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和合作模式的科学探究,以期获得最佳的效果,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