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选修3-2第一章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科版高中选修3-2第一章第一节磁生电的探索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13 22:2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选修3《磁生电的探索》说课稿
教材分析 作为选修3-2第一章第一节,本节内容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揭示了磁和电的内在联系,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了“磁生电”的规律,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和交变电流产生的基础。 教材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发展的曲折历程 知道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理解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历程的学习,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通过学习磁生电的条件,养成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提高自身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难点:组织学生完成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归纳总结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教学方法 本节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作用是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通过实验形象、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上采用启发诱导,实验观察,发现,分析,推理等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闭合电路的部分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在初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在空间想象、问题本质的分析等方面还较为薄弱。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实验、产生问题、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手压式自发电手电筒来引入课题,提出问题:这种手电筒照明时不需要电池,那么它的电是从哪来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带着问题学习本节新课。 设计意图: 1、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展开对磁生电的探索 二、新课教学 (一)磁生电的探索历程 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说明电能生磁,接着提出磁能否生电的问题,从而自然地引入科学家研究磁生电的探索历程。通过对物理学史的介绍,进一步强化持之以恒、善于反思、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科学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提供器材:灵敏电流计、螺线管(粗细各一个)、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体、铁架台、导线若干。 让学生开始猜想如何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出磁生电的实验方案。 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学生分组讨论,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分组。学生初中已接触过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切割磁感线时会产生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