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第17讲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第17讲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8-13 17:12:55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讲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2.如图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基因是(  )
3.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瓣,aa的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rr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子代共有4种表现型
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约为1/3
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约占1/4
4.已知玉米的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5.雄蜂是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单倍体,而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二倍体。一雌蜂和一雄蜂交配产生F1,在F1雌雄个体交配产生的F2中,雄蜂的基因型共有AB、Ab、aB、ab 4种,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4种,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
A.aabb×AB B.AaBb×Ab
C.Aabb×aB D.AABB×ab
6.白化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对夫妇,女方的父亲患色盲,本人患白化病;男方的母亲患白化病,本人正常,预计他们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A.1/2 B.1/8
C.3/8 D.1/4
7.假定5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有2对等位基因杂合、3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
A.1/32  B.1/16
C.1/8 D.1/4
8.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
A.4和9 B.4和27
C.8和27 D.32和81
9.某植物花色遗传受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不存在显性基因时,花色为白色,当存在显性基因时,随显性基因数量的增加,花色红色逐渐加深。现用两株纯合亲本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有白花植株和4种红花植株,按红色由深至浅再到白的顺序统计出5种类型植株数量比例为1∶4∶6∶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植物的花色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和aabb
C.F2中AAbb和aaBB个体的表现型与F1相同
D.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
10.夏南瓜的颜色由A、a和B、b两对相对独立的基因控制,当含有A基因时为白色,在不含A 基因时,BB、Bb为黄色,bb为绿色。现有一株白色夏南瓜和一株绿色夏南瓜杂交,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白色夏南瓜∶黄色夏南瓜=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亲本白色夏南瓜植株为纯合子
B.子代白色夏南瓜与亲本白色夏南瓜的基因型相同
C.子代黄色夏南瓜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9∶6∶1
D.子代两种夏南瓜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黄色夏南瓜占
二、非选择题
11.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D、H同时存在(D_H_型) D存在、H不存在(D_hh型) H存在、D不存在(ddH_型) D和H都不存在(ddhh型)
花纹颜色 野生型(黑色、橘红色同时存在) 橘红色 黑色 白色
现有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野生型×白色,F1的表现型有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橘红色×橘红色,F1的表现型有橘红色、白色;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属于假说—演绎法的________阶段,甲组杂交组合中,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乙组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理论上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丙组F1中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理论上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有________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____________,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由于三倍体鳟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13.某种植物叶片的形状由多对基因控制。一学习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一圆形叶个体与另一圆形叶个体杂交,结果子代出现了条形叶个体,其比例为圆形叶个体∶条形叶个体=13∶3。就此结果,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观点一:该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
观点二:该性状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
观点三: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遗传的基本定律。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可依次用A、a,B、b,D、d来表示相关基因):
(1)以上观点中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
(2)持观点一的同学认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
遵循的遗传定律有_____________。
(3)持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
(4)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可将上述子代中的一株条形叶个体进行________,如果后代出现圆形叶个体:条形叶个体=_____________,则观点二有可能正确。
第17讲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D A B C A A
7 8 9 10
C C C D
1.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为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错误。
答案:D
2.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而图示中A-a与DD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3.解析:此题运用拆分法求解,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Rr×Rr后代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故AaRr自交后代有3×3=9种基因型,有2×3=6种表现型,A正确、B错误。子代有花瓣植株占12/16=3/4,其中,AaRr(4/16)所占的比例约为1/3。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占4/16=1/4。
答案:B
4.解析:单独分析D(d)基因,后代只有两种基因型,即DD和Dd,则亲本基因型为DD和Dd;单独分析S(s)基因,后代有三种基因型,则亲本都是杂合子。
答案:C
5.解析:本题的解题方法有两种:一种解法是利用题干中的信息进行逆推,分析出亲本的基因型;另一种解法是从选项出发进行正推,找出符合要求的亲本的基因型。如第一种解法:F2中雄蜂的基因型共有AB、Ab、aB、ab 4种,由此可逆推出F1的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F2中,雌蜂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aabb 4种,再结合雄蜂的基因型,可逆推出F1的雄蜂的基因型为ab。在此基础上,可推出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B。
答案 A
6.解析:解题时先将两种病分开考虑,单纯考虑白化病的遗传情况,则女方基因型为aa,男方基因型为Aa,后代患病概率为1/2,正常概率为1/2;单纯考虑色盲的遗传情况,女方基因型为XBXb,男方基因型为XBY,后代患病概率为1/4,正常概率为3/4。将两种病综合考虑,只患一种病包括白化但色觉正常、色盲但肤色正常两种情况,故概率为1/2×3/4+1/2×1/4=1/2。
答案:A
7.解析:BB×bb、DD×dd的子代都是杂合子,Aa×Aa的子代中纯合子(AA、aa)占的比例为1/4+1/4=1/2,Cc×CC的子代中纯合子(CC)占的比例为1/2,Ee×Ee的子代中纯合子(EE、ee)占的比例为1/4+1/4=1/2,因此,AaBBCcDDEe×AabbCCddEe的子代中有2对等位基因杂合、3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占的比例为1/2×1/2×1/2=1/8。
答案:C
8.解析:AAbbCC×aaBBcc→AaBbCc。
(1)F1配子类型的问题: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   ↓   ↓
2 × 2 × 2=8种
(2)F1自交得到的F2的基因型种类数。AaBbCc自交,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
Bb×Bb→后代有3种基因型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
因而后代中有3×3×3=27种基因型。
答案:C
9.解析: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的基因型还可以是AAbb和aaBB。用F1作为材料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
答案:C
10.解析:依题意可知,夏南瓜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_B_和A_bb为白色,aaB_为黄色,aabb为绿色。现有一株白色夏南瓜(A_B_或A_bb)和一株绿色夏南瓜(aabb)杂交,子代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白色夏南瓜∶黄色夏南瓜=1∶1,说明亲本白色夏南瓜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为杂合子,A错误;子代白色夏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与亲本不同,B错误;子代黄色夏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黄色夏南瓜∶绿色夏南瓜=3∶1,C错误;子代两种夏南瓜杂交,即AaBb与aaBb杂交,产生的后代中黄色夏南瓜占aa×B_=,D正确。
答案:D
非选择题
11.解析:(1)由题意可知,甲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该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测交,属于假说-演绎法的验证阶段,甲组杂交组合中,F1的四种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DdHh)∶橘红色(Ddhh)∶黑色(ddHh)∶白色(ddhh)=1∶1∶1∶1。(2)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F1中橘红色无毒蛇的基因型为DDhh、Ddhh,纯合黑色无毒蛇的基因型为ddHH,两者杂交的组合方式为DDhh×ddHH、Ddhh×ddHH,因此子代中表现型为野生型的概率为×1+×=,表现型为黑色的概率为×=,因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黑色=2∶1。(3)丙组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与DDhh,F1的基因型为DdHh,F1雌雄个体交配,子代中橘红色(D_hh)所占的比例为,因此F2个体数量为640,其中黑色杂合子(ddHh)理论上有640×=80(条)。(4)野生型(D_H_)与橘红色(D_hh)个体杂交,基因型为DdHh和Ddhh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白色个体的概率最大,为。
答案 (1)测交 验证 1∶1∶1∶1 (2)野生型∶黑色=2∶1 (3)80 (4)DdHh×Ddhh
12.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特征比例,9∶3∶3∶1及其表现型特殊时即本题出现的9∶3∶4的时候,仍然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出F1为双杂合子相互交配类型,从而推断出亲本为两纯合子aaBB和AAbb,其后,顺利解决(1)到(3)的问题,第4小题,涉及到减数分裂异常导致三倍体形成以及三倍体不育的相关知识,要求对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掌握的基础上,对减I和减II异常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有预分析处理能力,本题的解决就很顺利了。(1)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所以在体表颜色性状中,黄体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纯合子,颜色中黑眼为显性性状,所以亲本红眼黄体鳟鱼基因型为aaBB。(2)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会出现性状重组,则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个体,但实际情况是这种双隐性aabb个体表现为黑眼黑体。(3)亲本红眼黄体基因型为aaBB,黑眼黑体推测基因型为aabb或A-bb,若子代全部表现为红眼黄体即说明有aabb。(4)父本为黑眼黑体鳟鱼,配子应为ab或Ab,母本为红眼黄体,热休克法抑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即配子为aaBB,形成黑眼黄体,两对均是显性性状,所以三倍体鱼的基因型为AaaBBb。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所以高度不育。
答案:(1)黄体(或黄色)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 (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
13.解析:(1)题中圆形叶×圆形叶→圆形叶∶条形叶=13∶3,属于自由组合定律中F2表现型9∶3∶3∶1的变形,所以观点三明显错误。(2)根据观点一,因为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其表现型为圆形叶个体:条形叶个体=13∶3,其双亲为双杂合个体,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持观点二的同学认为条形叶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即子代中条形叶的基因型一定要有三种显性基因,为A_BbDd(或AaB_Dd或AaBbD_),两亲本的表现型是圆形叶,所以基因型应不同时含三种显性基因,同时保证子代能出现三种显性基因,并且条形叶所占比例为3/16,亲本基因型是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4)在验证植物基因型的实验中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自交。假如亲本基因型是AabbDd×AaBbdd,子代条形叶的基因型就有两种:AABbDd和AaBbDd。AABbDd自交,子代出现条形叶的比例是1×3/4×3/4=9/16,即子代圆形叶个体∶条形叶个体=7∶9;AaBbDd自交,子代出现条形叶个体的比例是3/4×3/4×3/4=27/64,即圆形叶个体∶条形叶个体=37∶27。
答案:(1)观点三 (2)AaBb、AaBb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只答自由组合定律也可)
(3)A_BbDd(或AaB_Dd或AaBbD_) 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4)自交 7∶9或37∶2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4张PPT)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第17讲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生物人教版 必修2
考纲要求 全国卷近五年考题统计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Ⅱ) 2017·卷ⅡT6,2017·卷ⅢT32,2016·卷ⅡT32,2016·卷ⅢT6,2014·卷ⅠT32
考点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一、自由组合定律的假说演绎过程
【问题思考】
请你讲述孟德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重组类型有哪些及所占比例?
【问题思考】
他提出了什么假说来解释遇到的问题
【问题思考】
Y_R_
Y_rr
yyR_
yyrr
1YYRR 1YyRR
2YYRr 4YyRr
1YYrr
2Yyrr
1yyRR
2yyRr
9
3
3
1
9黄色圆粒
3绿色圆粒
3黄色皱粒
1绿色皱粒
F1产生配子有4种,F2共有16种配子组合,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
表现型:
双显性:(9Y_R_)9/16 一显一隐:(3Y_rr)3/16
一隐一显 :(3yyR_)3/16 双隐性:(1yyrr)1/16
基因型:
纯合子(1YYRR\1YYrr\1yyRR\1yyrr)4/16
杂合.子:12/16
双杂合:(4YyRr)4/16
单杂合子 :(2YYRr/2YyRR/2yyRr/2Yyrr)8/16
双隐性:(yyrr)1/16
【规律总结】
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分离与组合
(1)分离:指等位基因的分离,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2)组合:指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的现象。
【规律总结 】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
(1)适用生物类别:
(原核生物及病毒不遵循此规律)
(2)遗传方式:
(3)发生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有丝分裂或无性生殖的过程中不发生这两大规律。
真核生物
细胞核遗传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的黄色圆粒、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分别占多少?
2.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有哪些?
提示:1/9,1/3,1/3。
提示:F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F1测交后代基因型的比例;F1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深入探究】
3.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纯合的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亲本类型占多少?重组类型占多少?纯合的黄色皱粒豌豆与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杂交,F2中亲本类型占多少,重组类型占多少?
提示:5/8,3/8,3/8,5/8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提示:前者2种表现型,比例为3∶1,后者3种表现型,比例为1∶2∶1。
【典例训练】1.根据下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A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和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典例训练】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可能自由组合
D.F1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D
逐对分析,再综合,用乘法
考点2: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拓展分析
【技巧提升】
一、方法优化
F2共有16种配子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结论必记】
【典例训练】3.孟德尔将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并将F1(黄色圆粒)自交得到F2。为了查明F2的基因型及比例,他将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预计F2的黄色圆粒豌豆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A
【解题指导】在F2中,基因型有9种,分别是: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yyrr,表现型有4种,分别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比例为9∶3∶3∶1,其中表现型为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1/16YYRR、2/16YYRr、2/16YyRR、4/16YyRr,所以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占整个F2的比例为9/16,其中的纯合子占1/9。
【答案】:A
【典例训练】4.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2出现的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
A.1/8 B.1/5
C.1/5或1/3 D.1/16
C
【解题指导】 两亲本类型是双显性亲本与双隐性亲本(如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或一显一隐与一隐一显(如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则F2重组类型是一显一隐与一隐一显(如黄色皱粒与绿色圆粒)或双显性与双隐性(如黄色圆粒与绿色皱粒)。若是第一种情况,重组类型占F2的6/16,其中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的2/16,因此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2/16)/(6/16)= 1/3;若是第二种情况,重组类型占F2的10/16,其中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的2/16,因此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2/16)/(10/16)= 1/5。
【答案】:C
【典例训练】5.现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的豌豆个体,假设这两种基因型个体的数量和它们的生殖能力均相同,在自然状态下,子一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1/2 B.1/3 C.3/8 D.3/4
1.配子类型的问题
例:某生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这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它产生的精子的种类有:
二、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问题
分离组合法(先分离,后组合,用乘法)
配子种类=2n(n为等位基因对数,n对等位基因位于独立遗传)
2.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
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
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
的,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Aa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2Aa∶1aa); 2种表现型。
Bb×BB →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1Bb); 1种表现型。
Cc×Cc →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2Cc∶1cc);2种表现型。
因而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3×2×3=18种基因型。 2×1×2=4种表现型。
3.基因型、表现型问题
(1)已知亲本基因型,求子代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种类数。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多少种表现型?
【典例训练】6.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多室为显性,植株高对矮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分别受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红色两室矮茎番茄与纯合黄色多室高茎番茄杂交。下列对他的实验与结果预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三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F1可产生16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雌雄配子
C.F2中的表现型共有9种
D.F2中的基因型共有16种
A
【解题指导】基因的分离定律是描述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现象,而控制三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应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1可产生2×2×2=8种不同基因组合的配子,F2中的表现型应有2×2×2=8种,基因型应有3×3×3=27种。
【答案】:A
(2)已知双亲基因型,求某一具体基因型或表现型子代所占比例
规律:某一具体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应等于按分
离定律拆分,将各种性状及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求出后,
再组合并乘积。
如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杂交,求:
①生一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的概率;
②生一表现型为A__bbC__的概率。
【解法指导】先拆分为①Aa×Aa、②Bb×bb、③CC×Cc,分别
求出Aa、bb、Cc的概率依次为1/2、1/2、1/2,则子代基因型为
AabbCc的概率应为1/2×1/2×1/2=1/8。按前面①、②、③分别求
出A__、bb、C__的概率依次为3/4、1/2、1,则子代表现型为
A__bbC__的概率应为3/4×1/2×1=3/8。
(3)已知双亲类型求不同于亲本基因型或不同于亲本表现型
的概率
规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1-亲本类型
如上例中亲本组合为AaBbCC×AabbCc则
①不同于亲本的基因型=1-亲本基因型
=1-(AaBbCC+AabbCc)=1-(2/4×1/2×1/2+2/4×1/2×1/2)=6/8=3/4。
②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1-亲本表现型=1-(显显显+显
隐显)=1-(3/4×1/2×1+3/4×1/2×1)=1-6/8=1/4。
【典例训练】7.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个体杂交(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
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B.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C.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
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
B
【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分析解决问题。可分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有两种表现型、Bb×bb→后代有两种表现型、Cc×Cc→后代有两种表现型,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
【答案】:B
【典例训练】8.小麦粒色受不连锁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Fl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
A.1/64 B.6/64 C.15/64 D.20/64
B
【解题指导】由题可知粒色最深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6显),颜色最浅的植株基因型为aabbcc(0显),此外,小麦粒色还存在5显、4显、3显、2显、1显等情况。AABBCC与aabbcc杂交得到F1(AaBbCc),F1自交后代中与Aabbcc(1显)表现相同的有Aabbcc(1/2*1/4*1/4)、
aaBbcc(1/4*1/2*1/4)、aabbCc(1/4*1/4*1/2),合计6/64。
【答案】:B
【典例训练】9.如图为某高等雄性动物的精原细胞染色体和基因组成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物测交后代中与该生物不同的类型有3种
B.该生物与基因型相同的雌性动物交配,后代中
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4/7
C.减数分裂中,①与②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D.该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中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可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
D
【解题指导】该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测交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彼此各不相同,所以与其不同的有3种。该生物与基因型相同的雌性动物交配,后代中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占7/16,其中纯合子占3/7,所以杂合子占4/7。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该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中基因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但只能产生2种配子,不可能产生4种。
【答案】:D。
(4)已知子代表现型分离比推测亲本基因型
①9∶3∶3∶1 (3∶1)(3∶1) (Aa×Aa)(Bb×Bb);
②1∶1∶1∶1 (1∶1)(1∶1) (Aa×aa)×(Bb×bb);
③3∶3∶1∶1 (3∶1)(1∶1) (Aa×Aa)×(Bb×bb);
④3∶1 (3∶1)×1 (Aa×Aa)×(BB×BB)或(Aa×Aa)
×(BB×Bb)或(Aa×Aa)×(BB×bb)或(Aa×Aa)×(bb
×bb)。
【典例训练】10.如果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并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B
【典例训练】11.基因D、d和T、t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不同情况下,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
A.进行独立遗传的DDTT和ddtt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B.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DdTt和ddtt
C.基因型为DDtt的桃树枝条嫁接到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上,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为DdTt
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的配子中有dd的类型,则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
【解题指导】DDTT和ddtt杂交,则F2双显性性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Ddtt和ddTt的后代表现型比例也为1∶1∶1∶1,嫁接时接穗与砧木的基因型互不干扰,接穗的基因型为DDtt,自花传粉后,所结果实的基因型全为DDtt。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应该产生d配子,产生dd说明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去,而是留在了同一个配子中,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答案】:D。
1.常见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性状分离比的偏离类型
【知识归纳】
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题解题步骤
(1)看F2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
(3)根据具体比例确定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
(4)根据异常分离比出现的原因,推测亲本的基因型或推断子代相应表现型的比例。
【知识归纳】
【典例训练】12.二倍体结球甘蓝的叶子有紫色和绿色两种,该性状的遗传与两对等位基因有关。为探究二倍体结球甘蓝叶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F2紫色叶结球甘蓝中,自交后代全为紫色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D
【解题指导】根据F2中紫色叶∶绿色叶=452∶30=15∶1,可能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显性基因A、B均可控制表达紫色叶;根据自由组合定律,F2紫色叶个体有8种基因型,其中自交后代出现绿色叶(aabb)的基因型有AaBb占4/15、aaBb占2/15、Aabb占2/15,共8/15,故F2紫色叶结球甘蓝中,自交后代全为紫色叶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7/15。
【答案】:D
【典例训练】13.香豌豆能利用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一系列代谢过程逐步合成蓝色中间产物和紫色素,此过程是由B、b和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如图所示),这两对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其中具有紫色素的植株开紫花,只具有蓝色中间产物的开蓝花,两者都没有的则开白花。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当香豌豆的基因型为B_D_时,才能开紫花
B.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植株因为能合成蓝色中间产物,所以开蓝花
C.基因型为Bbdd与bbDd的香豌豆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D.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自花传粉,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9∶3∶3∶1
A
【解题指导】由图中代谢过程可知,香豌豆只有当酶B和酶D同时存在时,才会有紫色素产生。若仅有酶B,则开蓝花。因此,从遗传物质上看,只有当香豌豆的基因型为B_D_时,才能开紫花;基因型为bbDd的香豌豆植株不能合成蓝色中间产物,只能开白花;C中亲本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四种,BbDd∶Bbdd∶bbDd∶bbdd=1∶1∶1∶1,其中BbDd开紫花,Bbdd开蓝花,bbDd和bbdd均开白花,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应为1∶1∶2;D中亲本BbDd自交,后代基因型为B_D_∶B_dd∶bbD_∶bbdd=9∶3∶3∶1,其中B_D_开紫花,B_dd开蓝花,bbD_开白花,bbdd开白花,表现型的比例为9∶3∶4。
【答案】:A
【典例训练】14.某植物的花色受不连锁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这两对基因与花色的关系如图所示,此外,a基因对于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现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则F1的自交后代中花色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A.白∶粉∶红,3∶10∶3
B.白∶粉∶红,3∶12∶1
C.白∶粉∶红,4∶9∶3
D.白∶粉∶红,6∶9∶1
C
【解题指导】AABB与aabb杂交得到F1(AaBb),F1自交得到(aabb+aaB_)(白色)∶(A_bb+A_B_)(粉色)∶AAB_(红色)=4∶9∶3
【答案】:C
【典例训练】15.某种鼠中,黄鼠基因Y对灰鼠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
A.2∶1 B.9∶3∶3∶1 C.4∶2∶2∶1 D.1∶1∶1∶1
▲.致死等特殊情况
【知识迁移】
A
【解题指导】解决本题可以把正常的孟德尔比例9∶3∶3∶1与条件“基因Y或t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有机结合。也可以利用分离定律来解释。正常情况下Y_T_∶Y_tt∶yyT_∶yytt=9∶3∶
3∶1,但是基因Y或t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所以Y_T_中有2/3能存活,Y_tt和 yytt全部死亡,yyT_正常,所以YyT_∶yyT_=6∶3。也可以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释:Yy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Yy和yy,而Tt自交的后代只有1种表现型T_(TT和Tt都为显性),所以理论上应是Yy和yy的比例,为2∶1。
【答案】:A
(1)自交法:如果把F1自交,统计后代的分离比例为9∶3∶3∶1,则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测交法:如果把F1测交,统计后代的分离比例为1∶1∶1∶1,则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3)花粉鉴定法:根据花粉的形状或染色后呈现的颜色等特征判断F1的花粉,如果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花粉培养法: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如果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2.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方法
【典例训练】15.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1)根据组别__________的结果,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______。
(2)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_________种表现型,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

乔化
DdHh、ddhh
1∶1∶1∶1
4
(4)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HH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②如果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3∶1
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比例为2∶1
【解题指导】(1)根据组别乙可知,乔化与乔化的桃树杂交的后代出现了矮化桃树,所以乔化为显性。
(2)根据表现型先写出亲本不完整的基因型是D_H_和ddhh,因为后代出现了矮化桃树和圆桃桃树,所以亲本为DdHh和ddhh。
(3)甲组的亲本为DdHh和ddhh,如果这两对性状满足自由组合定律,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1∶1∶1,而表格中甲组的后代只有乔化蟠桃和矮化圆桃,且性状分离比是1∶1,所以DdHh只能产生DH和dh两种配子,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4)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Hh,Hh自交后如果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正常的蟠桃∶圆桃=3∶1,则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如果出现蟠桃∶圆桃=2∶1,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3.利用自由组合定律预测遗传病概率
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如表:
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
1 患甲病的概率m 则不患甲病概率为1-m
2 患乙病的概率n 则不患乙病概率为1-n
3 只患甲病的概率 m(1-n)=m-mn
序号 类型 计算公式
1 患甲病的概率m 则不患甲病概率为1-m
2 患乙病的概率n 则不患乙病概率为1-n
3 只患甲病的概率 m(1-n)=m-mn
4 只患乙病的概率 n(1-m)=n-mn
5 同患两种病的概率 mn
6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 1-mn-(1-m)(1-n)或
m(1-n)+n(1-m)
7 患病概率 m(1-n)+n(1-m)+mn或
1-(1-m)(1-n)
8 不患病概率 (1-m)(1-n)
上表各种情况可概括如下图: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