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第一课时)
一、基础知识复习
1.力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物质性和相互性。有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两种表示方法。
2.重力:(1) 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施力物体是地球;(2)总是竖直向下;(3)物体重心的位置不一定总在物体上.例如圆环、三角框架等,其重心都不在物体上。
3.弹力:(1)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形变;(2)大小与形变量有关,方向垂直于面(切面);(3)弹簧弹力满足胡克定律F=kx(x是形变量)。
4.摩擦力:(1)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形变且具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3)大小:静摩擦力0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如右图所示的物体A,放在粗糙的斜面上静止不动。画出A物体受的作用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它的名称。
【分析】对物体受力分析时要搞清楚施力物体,并按照先重力,再弹力,最后摩擦力的顺序分析。
【解】受力如图所示
【例2】一轻质弹簧原长10cm,在它的下方挂一重为4N的物体,静止时长度为12cm。如果再挂一重为6N的物体,则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多少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胡克定律F=kx,一定要注意x是形变量。首先据二力平衡知道弹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由原始条件可求出劲度系数k,再用胡克定律可求得长度。
【解】由F=kx得:N/s
m
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L=x+x′=10+5=15cm
【例3】重为4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0N,动摩擦因数是0.25,如果分别用70N和150N的水平力推木箱。
求:(1)二种情况下木箱受到的摩擦力;
(2)使木块匀速前进时所施加的水平拉力F为多少
【分析】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此题中要用水平力推动木箱,推力必须大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120N,若用70N水平力推时,物体没有运动,此时静摩擦力大小可由二力平衡求解。当用150N的水平力推时,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此时为滑动摩擦力。据F=求解。
【解】(1)当Fl=70N,静摩擦力为70N;当F2=150N时物体运动,根据竖直方向二力平衡得FN=mg,所以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mg=0.25×400N=100N
(2)根据水平方向二力平衡得F″= F′=100N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1.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物体在受到力作用的同时一定会对其他物体施力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会发生转动
答案:D
【解析】力是物体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效果是使物体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下列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B.劲度系数越大的弹簧,产生的弹力越大
C.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
D.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弹簧的弹力既跟其劲度系数有关,又跟其形变量有关;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材料等有关。
3.下列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必有弹力作用
B.相互有弹力作用的物体必定相互接触
C.相互有弹力作用的物体之间必定有摩擦力存在
D.相互有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弹力作用
答案:B
【解析】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产生形变,摩擦力产生条件是接触发生形变且接触面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4.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它对桌面的压力和它的重力之间的关系是( )
A.压力就是重力
B.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压力的施力物体是重力的受力物体
D.压力的受力物体是重力的施力物体
答案:C
【解析】书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这是一对平衡力,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用弹簧秤竖直悬挂静止的小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数值上大于小球的重力
C.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D.小球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5.D【解析】小球受到重力、拉力,这是一对平衡力,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6.下面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个孤立物体有时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成对出现的
C.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完全知道一个力
D.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中,其中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只能是受力物体
答案:B
【解析】只要有力产生,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个孤立物体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关键在“相互”二字上,如A与B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A对B物体有作用力的同时B对A也有作用力,A与B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一对力,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力有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只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不能完全确定一个力,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根据物体阃作用的相互性,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理解和掌握了力的概念,就会判断出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部分
B.因为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C.物体升高或降低,重心相对于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
D.如果物体有对称中心,则该对称中心就是重心
答案:C
【解析】根据重心的定义可知,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即把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看作是集中作用于此点,这是等效替代法的具体应用,选项A是错误的。重心其实不一定在物体上,例如质量均匀分布的圆环的重心在圆心处,并不在物体上,而在物体之外,所以选项B也是不正确的。因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质量的分布有关,尽管物体是规则的形状,但其质量的分布不均匀,它的重心就不一定在几何中心,选项D不正确。物体的形状和质量的分布确定,其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也确定了,与物体如何运动无关,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C。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答案:f=F=mgsin
【解析】如图所示:将重力分解可得,f=F=mgsin
(第二课时)
四、巩固练习(30分钟练习,15分钟评讲)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关于重心,正确的说法是( )
A.任何物体的重心一定在这个物体上 B.在物体上只有重心受到重力作用
C.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D.一辆空汽车装上货物后,重心会升高
2.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直接接触的物体问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C.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称量
D.由有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
3.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2N,向左 B.2N,向右 C.10N,向左 D.12N,向右
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
B.物体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一定是由于受到力的作用
C.力是矢量
D.正在飞行中的炮弹,受重力、空气阻力和向前冲的力
5.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则.( )
A.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是地球
C.书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大于它受的重力
D.因为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所以书才处于平衡状态
6.以下关于摩擦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总是使物体的机械能减小
C.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问的相对运动
D.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7.如图所示,细绳竖直拉紧,下端挂一重球,重球下放着一光滑斜面,球与斜面接触且静止,则重球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和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支持力
C.重力、斜面支持力
D.绳的拉力、斜面的支持力
8.如图所示中的各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正确画出了物体所受弹力FN方向的是( )
9.如图所示,表面粗糙情况相同、质量相等的长方体木块在力F作用下运动,水平面给木块的滑动摩擦力在甲、乙两种情况中(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不能确定
10.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向前运动,当拉力增大,物体的速度也随之增大时,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将( )
A.增大 B.不变 C.减少 D.不能确定
二、论述与计算题(40分)
11.(20分)一根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重10N重物时,静止时弹簧长度为10cm,若下端悬挂的重物为20N,静止时弹簧的长度15cm,则弹簧的原长是多少
12.(20分)如图所示,重20N的物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8N的水平拉力拉物块可以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求:(1)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2)物体和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
(3)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6N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的等效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若分布不均匀,重心则偏向质量分布多的一侧。
2.A【解析】力是不可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的,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例如各天体间的相互引力,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力的大小不可以用天平称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所以B、C、D选项均不正确,只有选项A是正确的。
3.B【解析】求摩擦力首先要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据题意该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据公式得该力为2N,向右。
4.D【解析】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炮弹飞行是因为惯性。
5.D
6.C【解析】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其方向可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7.A【解析】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物体只受到拉力和重力,如果受到斜面的支持力,那么绳子就不可能保持竖直状态,破坏了物体的平衡。
8.B【解析】四个选项中,A选项中不可能有弹力,C中的弹力方向应指向圆心,D是杆的一端固定一个球,则其弹力方向应竖直向上,故只有选项B中的弹力是正确的。
9.C
10.B【解析】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二、论述与计算题
11.【解析】令原长为l,则弹簧的劲度系数为,代入数据得原长为5cm。
12.【解析】(1)据题意该物体受力平衡,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为8N;
(2)其摩擦因数为=0.4;
(3)当拉力变化时,仍为滑动摩擦力,且大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