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课程物理学科三年高考的回顾与思考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新课程物理学科三年高考的回顾与思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3-06 21:10:00

文档简介

绝密 ★ 启封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Ⅰ卷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B.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C.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答案BD。
【解析】行星运动定律是开普勒发现的A错误;B正确;伽利略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错误;D正确。
15. 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的。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
A. 0.19 B. 0.44 C. 2.3 D. 5.2
答案B。
【解析】天体的运动满足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可知,可见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B正确。
16.医生做某些特殊手术时,利用电磁血流计来监测通过动脉的血流速度。电磁血流计由一对电极a和b以及磁极N和S构成,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使用时,两电极a、b均与血管壁接触,两触点的连线、磁场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两两垂直,如图所示。由于血液中的正负离子随血流一起在磁场中运动,电极a、b之间会有微小电势差。在达到平衡时,血管内部的电场可看作是匀强电场,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在某次监测中,两触点的距离为3.0mm,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两触点间的电势差为160μV,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040T。则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电极a、b的正负为
A. 1.3m/s ,a正、b负 B. 2.7m/s , a正、b负
C.1.3m/s,a负、b正 D. 2.7m/s , a负、b正
答案A。
【解析】依据左手定则,正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上偏,负离子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向下偏,因此电极a、b的正负为a正、b负;当稳定时,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则,可得m/s,A正确。
17.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刻开始受到水平力的作用。力的大小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力的方向保持不变,则
A.时刻的瞬时功率为
B.时刻的瞬时功率为
C.在到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
D. 在到这段时间内,水平力的平均功率为
答案BD。
【解析】0-2t0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2t0 时刻的速度为,在3t0时刻的瞬时速度,则时刻的瞬时功率为,A错误;B正确;在到这段时间内,由动能定理可得,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D正确。
18.空间有一均匀强电场,在电场中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M、N、P为电场中的三个点,M点的坐标,N点的坐标为,P点的坐标为。已知电场方向平行于直线MN,M点电势为0,N点电势为1V,则P点的电势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将立体图画成平面图,如图所示,可见P点沿电场线方向为MN的四等分线,故P点的电势为,D正确。
19.如图所示,一导体圆环位于纸面内,O为圆心。环内两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区域内分别有匀强磁场,两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均与纸面垂直。导体杆OM可绕O转动,M端通过滑动触点与圆环良好接触。在圆心和圆环间连有电阻R。杆OM以匀角速度逆时针转动,t=0时恰好在图示位置。规定从a到b流经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正,圆环和导体杆的电阻忽略不计,则杆从t=0开始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流随变化的图象是
答案C
【解析】依据左手定则,可知在0-内,电流方向M到O,在在电阻R内则是由b到a,为负值,且大小为为一定值,内没有感应电流,内电流的方向相反,即沿正方向,内没有感应电流,因此C正确。
20.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答案BC.
【解析】对于物块由于运动过过程中与木板存在相对滑动,且始终相对木板向左运动,因此木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向右,所以物块相对地面向右运动,且速度不断增大,直至相对静止而做匀速直线运动,B正确;对于木板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知受到物块给它的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则木板的速度不断减小,知道二者相对静止,而做直线运动,C正确;由于水平面光滑,所以不会停止,D错误。
21.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如图,在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A.F先减小后增大 B.F一直增大
C.F的功率减小 D.F的功率不变
答案AC。
【解析】由于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因此木箱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由平衡条件得:,两式联立解得,可见F有最小值,所以F先减小后增大,A正确;B错误;F的功率,可见在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tan逐渐增大,则功率P逐渐减小,C正确,D错误。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小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4分)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圆柱体的长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示数如图。由图可读出= cm, =
答案2.25,6.860
【解析】游标卡尺的读数;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23.(11分)
青岛奥运会帆船赛场采用风力发电给蓄电池充电,为路灯提供电能。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控制路灯电路的开关,实现自动控制。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照射光的强弱而变化,作为简化模型,可以近似认为,照射光较强(如白天)时电阻几乎为0:照射光较弱(如黑天)时电阻接近于无穷大。利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借助电磁开关,可以实现路灯自动在白天关闭,黑天打开。电磁开关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1、2两接线柱之间是励磁线圈,3、4两接线柱分别与弹簧片和触点连接。当励磁线圈中电流大于50mA时,电磁铁吸合铁片,弹簧片和触点分离,3、4断开;电流小于50mA时,3、4接通。励磁线圈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0mA。
(1)利用以下器材设计一个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
光敏电阻,符号 ,灯泡L,额定功率40W,额定电压36V,符号
保护电阻,符号,,电磁开关,符号 ,蓄电池E,电压36V,内阻很小;开关S,导线若干。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励磁线圈的电阻为200,励磁线圈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保护电阻的阻值范围为 。
②在有些应用电磁开关的场合,为了安全,往往需要在电磁铁吸合铁片时,接线柱3、4之间从断开变为接通。为此,电磁开关内部结构应如何改造?请结合本题中电磁开关内部结构图说明。
答: 。
③任意举出一个其它的电磁铁应用的例子。
答: 。
答案:
(1)电路原理如图所示。(4分)
(2)①20 (2分) 160~520(2分)
②把触点从弹簧片右侧移到弹簧片左侧,保证当电磁铁吸合铁片时,3、4之间接通:不吸合时,3、4之间断开。
③电磁起重机
【解析】(1)要使光敏电阻能够对电路进行控制,且有光照时路灯熄灭,光敏电阻应与1,2串联,3,4与路灯串联;则电路图如图所示。
(2)①由U=IR得励磁线圈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U=ImR=0.1×200V=20V;依据允许通过励磁线圈的电流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得,,因此保护电阻的阻值范围为160~320;
②把触点从弹簧片右侧移到弹簧片左侧,保证当电磁铁吸合铁片时,3、4之间接通:不吸合时,3、4之间断开。
③电磁起重机
24.(14分)
冰壶比赛是在水平冰面上进行的体育项目,比赛场地示意如图。比赛时,运动员从起滑架处推着冰壶出发,在投掷线AB处放手让冰壶以一定的速度滑出,使冰壶的停止位置尽量靠近圆心O.为使冰壶滑行得更远,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设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08,用毛刷擦冰面后动摩擦因数减少至=0.004.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使冰壶C在投掷线中点处以2m/s的速度沿虚线滑出。为使冰壶C能够沿虚线恰好到达圆心O点,运动员用毛刷擦冰面的长度应为多少?(g取10m/s2)
【解析】设冰壶在未被毛刷擦过的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在 被毛刷擦过的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则有+=S ①式中S为投掷线到圆心O的距离。
② ③
设冰壶的初速度为,由功能关系,得 ④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⑤
代入数据得 ⑥
25.(18分)
如图所示,在第一象限有一均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方向与y轴平行;在x轴下方有一均强磁场,磁场方向与纸面垂直。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平行于x轴的速度从y轴上的P点处射入电场,在x轴上的Q点处进入磁场,并从坐标原点O离开磁场。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与y轴交于M点。已知OP=,。不计重力。求
(1)M点与坐标原点O间的距离;
(2)粒子从P点运动到M点所用的时间。
【解析】(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在轴负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的大小为;在轴正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设速度为,粒子从P点运动到Q点所用的时间为,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轴正方向的夹角为,则 ① ② ③
其中。又有 ④
联立②③④式,得
因为点在圆周上,,所以MQ为直径。从图中的几何关系可知。
⑥ ⑦
(2)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为,从Q到M点运动的时间为,
则有 ⑧ ⑨
带电粒子自P点出发到M点所用的时间为为 ⑩
联立①②③⑤⑥⑧⑨⑩式,并代入数据得 ⑾
33.[物理——选修2-2](15分)
(1)(5分)常见的传动方式有 、 、 和齿轮传动等。齿轮传动的传动比是主动轮与 的转速之比,传动比等于 与 的齿数之比。
(2)(10分)液压千斤顶是利用密闭容器内的液体能够把液体所受到的压强行各个方向传递的原理制成的。图为一小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大活塞的直径D1=20cm,小活塞B的直径D2=5cm,手柄的长度OC=50cm,小活塞与手柄的连接点到转轴O的距离OD=10cm。现用此千斤顶使质量m=4×103kg的重物升高了h=10cm。g取10m/s2,求
(i)若此千斤顶的效率为80%,在这一过程中人做的功为多少?
(ii)若此千斤顶的效率为100%,当重物上升时,人对手柄的作用力F至少要多大?
【解析】(1)链传动 带传动 液压传动 从动轮 从动轮 主动轮
(2)(10分)(i)将重物托起h需要做的功 ①
设人对手柄做的功为,则千斤顶的效率为 ②
代入数据可得 ③
(i i)设大活塞的面积为, 小活塞的面积为,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压力为,当于斤顶的效率为100%时,有 ④ ⑤
当和F都与杠杆垂直时,手对杠杆的压力最小。利用杠杆原理,有 ⑥
由④⑤⑥式得F=500N ⑦
34. [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带有活塞的汽缸内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气体开始处于状态a,然后经过过程ab到达状态b或进过过程ac到状态c,b、c状态温度相同,如V-T图所示。设气体在状态b和状态c的压强分别为Pb、和PC ,在过程ab和ac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b和Qac,则 (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 Pb >Pc,Qab>Qac
B. Pb >Pc,QabC. Pb Qac
D. Pb (2)(10分)图中系统由左右连个侧壁绝热、底部、截面均为S的容器组成。左容器足够高,上端敞开,右容器上端由导热材料封闭。两个容器的下端由可忽略容积的细管连通。
容器内两个绝热的活塞A、B下方封有氮气,B上方封有氢气。大气的压强p0,温度为T0=273K,连个活塞因自身重量对下方气体产生的附加压强均为0.1 p0。系统平衡时,各气体柱的高度如图所示。现将系统的底部浸入恒温热水槽中,再次平衡时A上升了一定的高度。用外力将A缓慢推回第一次平衡时的位置并固定,第三次达到平衡后,氢气柱高度为0.8h。氮气和氢气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求
(i)第二次平衡时氮气的体积;
(ii)水的温度。
【解析】34.[物理——选修3-3](15分)
(1)C (15分)
(2)(10分)
(i)考虑氢气的等温过程。该过程的初态压强为,体积为hS,末态体积为0.8hS。
设末态的压强为P,由玻意耳定律得 ①
活塞A从最高点被推回第一次平衡时位置的过程是等温过程。该过程的初态压强为1.1,体积为V;末态的压强为,体积为,则 ②

由玻意耳定律得 ④
(i i) 活塞A从最初位置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为等压过程。该过程的初态体积和温度分别为和,末态体积为。设末态温度为T,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35.[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某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为fo ,在周期性驱动力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驱动力的频率为f 。若驱动力的振幅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当f < 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增大而减小
B.当f > f0时,该振动系统的振幅随f减小而增大
C.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0
D.该振动系统的振动稳定后,振动的频率等于f
(2)(10分)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A=30o,斜边AB=a。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在此截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o的入射角从AC边的中点M射入棱镜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来路返回的情况)。
【解析】 (1)BD
(2)设入射角为i,折射角为r,由折射定律得

由已知条件及①式得

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右侧,光路图如图1所示。设出射点为F,由几何关系可得

即出射点在AB边上离A点的位置。
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左侧,光路图如图2所示。设折射光线与AB的交点为D。
由几何关系可知,在D点的入射角

设全发射的临界角为,则

由⑤和已知条件得

因此,光在D点全反射。
设此光线的出射点为E,由几何关系得
∠DEB=


联立③⑦⑧式得

即出射点在BC边上离B点的位置。
36.[物理——选修3-5](15分)
(1)(5分)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A.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B.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C.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
D.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2)(10分)两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劈A和B,高度相同,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和B的倾斜面都是光滑曲面,曲面下端与水平面相切,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块位于劈A的倾斜面上,距水平面的高度为h。物块从静止滑下,然后双滑上劈B。求物块在B上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
【解析】
(1)1(5分)
(2)(10分)
设物块到达劈A的低端时,物块和A的的速度大小分别为和V,由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得


设物块在劈B上达到的最大高度为,此时物块和B的共同速度大小为,由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得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课件112张PPT。宁夏新课程物理学科三年高考 的回顾与思考宁夏教育厅教研室 徐建国电子信箱:nxjysxjy66@126.com主要内容: 一、《高考说明》的总体说明二、宁夏三年高考物理试题简析三、2010年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一、《高考说明》的总体说明
宁夏是2004年首批进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四省区之一,2007年迎来了第一次新课程的高考。为了实现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教育部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制定了全国四个实验区统一的《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纲》)。在此基础上,宁夏结合宁夏实际,又制定了《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宁夏卷)》(以下简称《高考说明》),然后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批复后统一印发。2008年也是如此。
2009年之后(包括2010年),《高考说明》直接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印发,宁夏没有参与。 ①2007——2009年,物理选考内容确定为四选一;
2010年,物理选考内容确定为三选一。
这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确定的,即删除了物理2系列的选考。
②与考纲相比,宁夏《高考说明》删减了一些内容;
③对一些考试内容要求做了适当限制,个别考点降低了要求等。
主要是基于宁夏新课程物理教学的实际,有利于普通高中师生复习应考。 ㈠ 在《考纲》的范围内做了减法调整。 当时宁夏自己制定的《高考说明》做这样的减法处理,并对一些考试内容及要求做出限定,根本的原因有两个:
①结合宁夏新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实现“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
②旨在突出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适当降低数学计算的要求,减轻过重的复习教学负担。
比如,我们在进行2007年的《高考说明》解读时,强调“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要求会应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解,这一限定强调学生应理解合力与分力的等效关系、分解一个力要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确定、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等基本原理和方法,而不是繁难的数学计算。” 课标考纲说明 原则上讲:《高考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复习教学的依据。 ㈡课标、考纲、说明三者的关系 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
① 必考内容为必修物理1、物理2、物理3-1和3-2四个模块,要求所有考生必答。主要是基于理工科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对中学物理核心、主干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进行考查。
②选考内容为选修3-3、3-4、3-5三个模块,考生从中任意选做一个模块的试题,但不得跨模块选做和多选多做。
③命题特点:
必考内容不受模块局限,四个模块的知识内容融会贯通;
选考模块的试题也可以涉及必考内容,但三个选考模块的内容之间不横向联系。
试题只涉及本学科内容,不跨学科综合——拼盘
㈢考试内容、形式与试卷结构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
第Ⅰ卷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必考题,题型为选择题,每题6分。其中物理的8道题仍然是不定向(单选或多选)选择题。
第Ⅱ卷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物理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四个选考模块的试题分值相等,控制在15分左右。力求难度相同。㈢ 考试内容、形式与试卷结构
①新课程将高考考试范围和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落实《课标》提出的“基础性”和“选择性”要求。
②选考实行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给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但相对来讲,学生的读题量大幅度增大。
㈣ 新、旧高考的形式有所变化
《高考说明》的能力要求提高了。提出了以下条目:
①在能力要求的总论中表述为“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②在分析综合能力表述中增加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要求。
③在实验能力中增加了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主要包括:
⑴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
⑵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⑶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㈤新课程高考的能力要求提高了 显然,这些能力要求更多地涉及“过程与方法”。因此,复习教学应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在概念、规律的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应注意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广泛应用,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的分析、思辨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理解而不是过分的机械训练;
另一方面要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技能和能力。不经历真实的实验过程, “讲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起到强化训练的目的,但要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甚至设计实验的能力,显然是不够的。踏踏实实上好实验课、做好实验,是宁夏经历三年新课程高考后达成的共识。 实验考题示例(07、08、09年高考实验题) (2007年)22实验题(15分)
(1)(3分)由绝缘介质隔开的两个同轴的金属圆筒构成圆柱形电容器,如图所示。试根据你学到的有关平行板电容器的知识,推测影响圆柱形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有 。
(2)(12分)利用伏安法测量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有的器材为:
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符号
电压表:量程1V,内阻998.3Ω,符号
电流表:量程1A,符号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0Ω,符号
电阻箱:最大阻值:99999.9Ω,符号
单刀单掷开关1个,符号,导线若干第2小题是
考查“利用伏安法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有关知
识。题目立足基本实验,但立意较新,要求考生能
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并画出测量电路,同时为了满足
实验要求和实验精度,能将电压表的量程适当扩大。 该题是一道电学实验题,分为两小题:第一小题具有适度的探究性,要求考生将已学过的平行板电容器的知识进行迁移,来推测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分值为3分;第二小题是用一块量程为1V的伏特表,要求学生用伏安法测电压为1.5V电源电动势综合性实验题,它主要是对考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进行考查,分值为12分。
答卷情况分析:平均分4.8分 ;分值在2-7分之间的考生占73.8%;零分的考生占2.8%;满分考生只占0.26%。
如果学生基本功扎实,本题平均分应在6分以上。 (2008年)22(15分)实验题:
Ⅰ.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用×10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
(2)如果是用直流10 ma档测量电流,
则读数为 ma。
(3)如果是用直流5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
Ⅱ.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 a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
第Ⅰ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如果学生平时没有接触多用电表,或者在使用中没有认真思考,要想正确完成此题的解答有一定的难度。
第Ⅱ题考查学生如何利用和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解加速度、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实验原理、进行误差分析等能力。要求学生在课本基本实验的基础上能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过一些适度的探究性学习和讨论,答好此题问题不大。
考试难度:0.354 平均分:5.31(比2007年略好)。 得分不足一半分数的考生占75.96%, 2009年 23题(11分):
青岛奥运会帆船赛场采用风力发电给蓄电池充电,为路灯提供电能。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控制路灯电路的开关,实现自动控制。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照射光的强弱而变化,作为简化模型,可以近似认为,照射光较强(如白天)时电阻几乎为0:照射光
较弱(如黑天)时电阻接近于无穷大。利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借助电 磁开关,可以实现路灯自动在白
天关闭,黑天打开。电磁开关的
内部结构如图所示。1、2两接线柱
之间是励磁线圈,3、4两接线柱分别
与弹簧片和触点连接。当励磁线圈中
电流大于50mA时,电磁铁吸合铁片,
弹簧片和触点分离,3、4断开;电流
小于50mA时,3、4接通。励磁线圈中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0mA。
(1)利用以下器材设计一个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
光敏电阻,符号R1 , 灯泡L,额定功率40W,额定电压36V,符号
保护电阻,符号,R2, 电磁开关,符号 ,
蓄电池E,电压36V,内阻很小;开关S,导线若干。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励磁线圈的电阻为200,励磁线圈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保护电阻的阻值范围为 。
②在有些应用电磁开关的场合,为了安全,往往需要在电磁铁吸合铁片时,接线柱3、4之间从断开变为接通。为此,电磁开关内部结构应如何改造?请结合本题中电磁开关内部结构图说明。
答: 。
③任意举出一个其它的电磁铁应用的例子。
答: 。总体上讲,本题是一个“利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来设计一个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问题。第一问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审题,理解题意,画出电路原理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计算回答问题;第二问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第三问关注知识的应用。
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且试题的读题信息量很大(题干、设问总字数为529字)。 比如:2008年宁夏《高考说明》增加了必考实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和选考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2009年又增加了一些考试内容,有些内容的要求也与全国考纲的要求趋于一致。例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要求从Ⅰ上升到Ⅱ等。
而且这些变化逐年在高考命题中有所体现,例如,09年23题“利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来设计一个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问题。

㈥《高考说明》的内容、要求逐年向全国《考纲》靠拢例如, 下表是2009年增加的考试内容(与08年相比)表1 必考内容的要求及变化表2 选考内容的要求及变化 总体上说,宁夏三年高考物理试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主干知识,注重考查物理学科能力,试卷结构合理,试题难易适度,无偏难怪题,覆盖面较大,充分考虑了宁夏物理教学的实际,实现了新旧课程、教材的平稳过渡,体现了“稳中有新,稳中有变”的思想,受到基层学校教师的普遍认同。通过对高考试题的分析研究,广大一线教师对新课程高考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趋于一致,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宁夏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二、宁夏三年高考物理试题简析2007年高考选择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及能力要求2007年高考非选择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及能力要求2007年试题特点 1、选择题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考查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
如选择题第14、15、16题考查了力学主干知识“力和运动”,其中第15题一题多点,集中考查了考生对“力和运动”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要求既基础又到位,提示我们物理教学必须要重基础知识教学;第16题以“两辆汽车的追击”为情景,考查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物理意义的理解,重点突出;第14题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考生要根据已测出的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推算恒星的质量,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选择题第17、18、19、20、21题均为电学题,突出了电学主干知识“匀强电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楞次定律、正弦交变电流”等内容的考查。其中第18题以“匀强电场中的两个带正电小球的运动”为情景,考查受力分析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等,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第19题的情景是“恒定电流中闭合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考生需要首先明确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然后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整个电路的电流及路端电压的变化,进而再判断两个支路中电流的变化,学生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分析到位,推理清晰,才能准确选择,区分度较强;第20题以“电磁感应知识”为核心,重点考查“楞次定律的应用”,考生需要准确理解楞次定律,并能灵活应用“右手螺旋定则”。
2、实验题体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考查实验探究能力。
两道实验题都是电学题。第1小题考查平行板电容器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推测影响圆柱形电容器电容的因素有哪些?考生应根据给出的圆柱型电容器的结构说出相关因素,而不是死套结论。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观察常见电容器的结构,了解电容器的电容”,只有学生对电容器实物有所了解,才能有具体的感性的认识。从实验探究方面来讲,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论证猜想的的学习习惯和分析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道题对一线教学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第2小题是考查“利用伏安法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有关知识。题目立足基本实验,但立意较新,要求考生能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并画出测量电路,同时为了满足实验要求和实验精度,能将电压表的量程适当扩大。后一问对考生的要求较高,既要有较好的物理实验理论,还要有动手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物理素养。这就启发高中教师在实验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对于改善“教师讲实验,学生纸上练实验”的现状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2007年试题特点 3、计算题注重情境创设,突出过程分析,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23题(15分)倾斜雪道的长为25m,顶端高为15m,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顶端以水平速度 ν=8m/s 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过程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圆弧光滑,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与雪道的动摩擦因素,
μ=0.2 .求运动员在水平滑道上滑行的距离。
2007年试题特点 该题考查的是力学中的平抛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及功能关系的一道综合题,满分为15分。 其难点在于对“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的分析理解,要求学生能读懂且能将运动员落至斜面时的瞬时速度沿斜面分解,这里考查到了速度的分解和合成。解答该题考生要列出的关系式较多,且多次用到三角函数的知识 。
答卷情况分析:
平均得分为1.97分,零分率为31.81%, 1分率为23.83%,2分率为21.02%,3分率为8.53%,4分率3.15%,5分率1.44%,14分0.15,满分率仅为0.16%。 24题(17分) 在半径为R半圆形区域中有中有一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此感应强度为B。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一定的速度沿垂直于半圆直径AD方向经P点(AP=d)射入磁场(不计重力影响)。
(1)如果粒子恰好从A点射出磁场,求入射粒子的速度。
(2)如果粒子经纸面内Q点从磁场中射出,出射方向与半圆在Q点切线的夹角为(如图)。求入射粒子的速度。2007年试题特点 24题的区分度体现在通过粒子的一段运动轨迹找圆心位置以及确定轨迹圆和磁场圆半径的几何关系,尤其是“余弦定理”的应用,这是2007年卷中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要求最高的.
阅卷0分率为31%.
考生只有具备非常扎实的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才能找出题目中的数、形关系,从而进行推理和求解。一线教师认为要求过高。
在2008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来宁调研时,我们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映,随之2008年高考的数学要求有所降低。 4、选考题突出选择性,但难易均衡度不够好。
30题即为物理选考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4道物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这四道题的命题情景分别是:
A.[物理——2-2]“塔式起重机”,素材来源于教材,模型来源于生产实际,考查受力分析和力矩平衡知识,有一定的计算量;
B.[物理——3-2]“汽缸问题”,情境传统,但立意新,重状态变化过程的分析,难度系数为四个模块题中较大的;
C.[物理——3-4]“简谐横波”识图与画图问题,多点考查,考生很容易得部分分;
D.[物理——3-5]“弹性碰撞”问题,考生情境熟悉,但对过程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中要用到碰撞中“动量和能量守恒”联立方程求解的问题,对考生的数学能力要求较高 。
2-2模块,平均得2.32分; 3-3模块,平均得1.98分;
3-4模块,平均得7.5分; 3-5模块,平均得5.4分。 2007年试题特点2008年高考试题简析 相对2007年宁夏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
1、知识覆盖面比2007年更多、更全,突出了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了能力考查。整套物理试题中没有偏题、怪题、大难度题。试题整体难度比07年略低。
2、试卷总体结构基本保持了2007年模式,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计算题克服了07年数学运算过难,要求过高的情况。23、24两个计算题均考查了高中物理主干基础知识、物理规律的理解,突出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数学能力能力要求适度。
(2)选考题克服了07年题型单一的不足,采取了一个大题进行多点设问,小题并列的方法,难度有所下降。从考试结果看,2008年物理2-2模块、3-3模块、3-4模块、3-5模块考生平均得分分别为3.44、4.71、6.15、3.66,模块试题难度均衡程度好于2007年。 2008年高考试题简析14.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处,各有一条长直导线垂直穿过纸面,导线中通有大小相等的恒定电流,方向如图。过c点的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a.与ab边平行,竖直向上
b.与ab边平行,竖直向下
c.与ab边垂直,指向左边
d.与ab边垂直,指向右边
本题考查学生对直线电流周围磁场分布及电流在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考试难度:0.502 平均分3.01 15.一个t型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 ,
。另有一测试电源,电动势为100v,内阻忽略不计。则
a.当cd端短路时,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 Ω
b.当ab端短路时,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40Ω
c.当ab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 cd两端的电压为80 v
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 ab两端的电压为80 v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欧姆规律、电阻的串并联公式等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
考试难度:0.381 平均分2.292008年高考试题简析16.如图所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导线串有两个最阻r和r,导体棒pq与三条导线接触良好;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导体棒的电阻可忽略。当导体棒向左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过r的电流为由d到c,流过r的电流为由b到a
b.流过r的电流为由c到d,流过r的电流为由b到a
c.流过r的电流为由d到c,流过r的电流为由a到b
d.流过r的电流为由c到d,流过r的电流为由a到b
本题考查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考试难度:0.481 平均分2.892008年高考试题简析 17.甲乙两年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的是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 图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难度:0.233 平均分1.392008年高考试题简析 18.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1 m/s。从此刻开始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水平面作用f,力f 和滑块的速度v 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别如图a和图b所示。设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力f对滑块做的功分别为则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本题要求学生在读懂图像的基础上,从图像中提取相关信息,能够熟练运用函数图像分析、数型结合,解决物理问题。
考试难度:0.498 平均分2.992008年高考试题简析
19.如图a所示,一矩形线圈abcd放置在匀强磁场 中,并绕过ab、cd中点的轴oo′以角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若以线圈平面与磁场夹角时(如图b)为计时起点,并规定当电流自a流向b时电流方向为正。则下列四幅图中正确的是 本题考查学生对正弦交流电的产生及交流电的图像的掌握情况。
考试难度:0.311 平均分1.87 20.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

本题考查学生对力、加速度、物体的运动情况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能否灵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定性讨论物理问题的能力。
考试难度:0.167 平均分1.00 21.如图所示,c为中间插有电介质的电容器,a和b为其两极板;a板接地;p和q为两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在两板间用绝缘线悬挂一带电小球;p板与b板用导线相连,q板接地。开始时悬线静止在竖直方向,在b板带电后,悬线偏转了角度a。在以下方法中,能使悬线的偏角a变大的是
a.缩小a、b间的距离
b.加大a、b间的距离
c.取出a、b两极板间的电介质
d.换一块形状大小相同、介电常数更大的电介质
本题考查学生对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影响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以及静电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其中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严密的推理,对学生定性讨论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
考试难度:0.326 平均分1.962008年选择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22(15分)实验题:
Ⅰ.右图为一正在测量中的多用电表表盘。
(1)用×10档测量电阻,则读数为 。
(2)如果是用直流10 ma档测量电流,
则读数为 ma。
(3)如果是用直流5 v档测量电压,则读数为 v。
Ⅱ.物理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端装有定滑轮;木板上有一滑块,其一端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另一端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托盘连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小点。 (1)上图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的加速度 a =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①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 。 (填入所选物理量前的字母)
a.木板的长度l b.木板的质量m1 c.滑块的质量m2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 e.滑块运动的时间t
②测量①中所选定的物理量时需要的实验器材是 。 (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填“偏大”或“偏小” )。 写出支持你的看法的一个论据: 。
第Ⅰ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如果学生平时没有接触多用电表,或者在使用中没有认真思考,要想正确完成此题的解答有一定的难度。
第Ⅱ题考查学生如何利用和处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解加速度、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实验原理、进行误差分析等能力。要求学生在课本基本实验的基础上能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过一些适度的探究性学习和讨论,答好此题问题不大。
考试难度:0.354 平均分:5.31(比2007年略好)。 得分不足一半分数的考生占75.96%,22题学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 Ⅰ题:属于中学教材内容。
主要问题是考生读出相关物理量时,没有考虑估计值。绝大部分考生读出的数据缺少估读值,导致失分。

Ⅱ题:紧扣教材 ,适度拓展。主要考查考生牛顿第二定律
的应用和摩擦因数实验方面的知识 。
①大部分考生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欠佳。不会由实验数据及打点计时器的频率(隐条件)计算加速度,得分率较低。
②在选用测质量的实验仪器,大部分考生在选用天平后,还选用长度、时间等测量仪器,导致失分。
③考生能推出摩擦因数的表达式,但存在概念不清的问题。题中给出的M1是一个多余的物理量,但有部分考生将M1出现在摩擦因数的公式中。
23题(15分)天文学家将相距较近、仅在彼此的引力作用下运行的两颗恒星称为双星。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利用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的运动特征可推算出它们的总质量。已知某双星系统中两颗恒星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t,两颗恒星之间的距离为r,试推算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引力常量为g)
本题考查学生能否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学生答卷平均分5.39分,最高分15分,最低分0分,满分率8.8%;0分率为16.2%;4分率为22.7%为最高。 23题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万有引力定律公式错写为:
诸如此类。
(2)不能很好地区分两星体之间距离和星体的轨道半径、 之间的关系,造成运算结果错误。比较典型的方程为:


(3)不能很好区分中心天体和双星模型,
用中心天体模型解双星问题。
(4)周期和角速度之间关系不清,导致结果计算错误。
(5)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对双星问题认识不到位,不清楚是哪一个力充当了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6)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丢三落四或前后矛盾,表述不清。
(7)少数学生只列出几个关系式,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不符合答题要求。 24.(17分)如图所示,在xoy平面的第一象限有一匀强电场,电场的方向平行于y轴向下;在x轴和第四象限的射线oc之间有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有一质量为m,带有电荷量+q的质点由电场左侧平行于x轴射入电场。质点到达x轴上a点时,速度方向与x轴的夹角,a点与原点o的距离为d。接着,质点进入磁场,并垂直于oc飞离磁场。不计重力影响。若oc与x轴的夹角为,求
(1)粒子在磁场中运动速度的大小:
(2)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本题要求学生首先要把带电粒子
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过程分析清楚,
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寻找
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进行解答。
考试难度:0.324 平均分:5.51 ① 对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清楚,公式对应关系不明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②电场与磁场两种在一起,学生由于基本概念不扎实,分不清是电场力还是洛仑磁力提供向心力。
③安培力和洛仑兹力分不清。
学生答卷出现的这些问题,大多属于基础性的问题,是教师教学中没有讲清吗?显然不是,而是学生没有把老师讲的变成自己的知识。24题答卷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必考题得分情况一览表选考题得分情况一览表上表中的4.84均分为3系列考生的均分;
总体统计:选作3系列试题的考生,平均物理得分为38.3709高考模块占分比统计 2009年高考试题简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选考内容只占15分,占总分数的13.6%,且难度相对较低。必考的内容都是物理的主干知识。2009年理综物理知识点的分布情况2009年高考试题简析 相对2008年宁夏高考试题,有以下特点:
1、突出了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了能力考查。整套物理试题中没有偏题、怪题、大难度题。从试卷考查的内容来看,试卷考查了《高考说明》中力学14个Ⅱ类考点的11个、电磁学9个Ⅱ类考点的7个(实验除外),Ⅱ类要求的考点比例达到了80%。
2、试卷总体结构基本保持了2008年模式,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突出了《高考说明》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如,传感器、光电效应等考题,就是09年《高考说明》中增加的知识点。
4、对实验的要求逐步提高,层次越来越深,由过去对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的考核已经转向对设计性实验的考核(设计实验题目分值11分)。 2009年高考试题简析 5、试题选材、情境不断更新,注重知识的应用,注重联系实际。 尤其是从实际情境中建立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中的电磁血流计,23、24两道奥运会背景题,都要求考生通过快速阅读试题获取、加工有用的信息,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6、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尤其是图象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 今年物理试题中仅有3个小题没有图像或图示。其中 17、18的题设条件隐含在图中,需要从图中提取;16题、19题、23题,通过图示来描述物理情境;多数题目均需要通过图像、图示等进行讨论、分析、计算。 8、情境描述文字多,读题信息量很大。如,如今年的16题题干描述字数为260多字,23题仅题干描述字数就接近400字 . 7、选择题多选答案试题数增多,今年有四个多选题。16题:医生做某些特殊手术时,利用电磁血流计来监测通过动脉的血流速度。电磁血流计由一对电极a和b以及磁极N和S构成,磁极间的磁场是均匀的。使用时,两电极a、b均与血管壁接触,两触点的连线、磁场方向和血流速度方向两两垂直,如图所示。由于血液中的正负离子随血流一起在磁场中运动,电极a、b之间会有微小电势差。在达到平衡时,血管内部的电场可看作是匀强电场,血液中的离子所受的电场力和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在某次监测中,两触点的距离为3.0mm,血管壁的厚度可忽略,两触点间的电势差为160μV,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0.040T。则血流速度的近似值和电极a、b的正负为
A. 1.3m/s ,a正、b负
B. 2.7m/s , a正、b负
C.1.3m/s,a负、b正
D. 2.7m/s , a负、b正19题:如图所示,一导体圆环位于纸面内,O为圆心。环内两个圆心角为90°的扇形区域内分别有匀强磁场,两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均与纸面垂直。导体杆OM可绕O转动,M端通过滑动触点与圆环良好接触。在圆心和圆环间连有电阻R。杆OM以匀角速度逆时针转动,t=0时恰好在图示位置。规定从a到b流经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正,圆环和导体杆的电阻忽略不计,则杆从t=0开始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流随变化的图象是21题: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设F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 ,如图,在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A.F先减小后增大 B.F一直增大
C.F的功率减小 D.F的功率不变
本题要列出下面几个式子:
平衡条件: ,两式联立解得,
根据数学知识判断F 有最小值,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数学能力要求较高。实验题:22.(4分)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圆柱体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圆柱体的直径d,示数如图。则 L= , d= 。 ,。平均分值1.442分 2009年 23题(11分):
青岛奥运会帆船赛场采用风力发电给蓄电池充电,为路灯提供电能。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控制路灯电路的开关,实现自动控制。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照射光的强弱而变化,作为简化模型,可以近似认为,照射光较强(如白天)时电阻几乎为0:照射光
较弱(如黑天)时电阻接近于无穷大。利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借助电 磁开关,可以实现路灯自动在白
天关闭,黑天打开。电磁开关的
内部结构如图所示。1、2两接线柱
之间是励磁线圈,3、4两接线柱分别
与弹簧片和触点连接。当励磁线圈中
电流大于50mA时,电磁铁吸合铁片,
弹簧片和触点分离,3、4断开;电流
小于50mA时,3、4接通。励磁线圈中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00mA。
(1)利用以下器材设计一个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
光敏电阻,符号R1 , 灯泡L,额定功率40W,额定电压36V,符号
保护电阻,符号,R2, 电磁开关,符号 ,
蓄电池E,电压36V,内阻很小;开关S,导线若干。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果励磁线圈的电阻为200,励磁线圈允许加的最大电压为 V,保护电阻的阻值范围为 。
②在有些应用电磁开关的场合,为了安全,往往需要在电磁铁吸合铁片时,接线柱3、4之间从断开变为接通。为此,电磁开关内部结构应如何改造?请结合本题中电磁开关内部结构图说明。
答: 。
③任意举出一个其它的电磁铁应用的例子。
答: 。总体上讲,本题是一个“利用光敏电阻作为传感器来设计一个自动控制路灯的电路”问题。第一问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审题,理解题意,画出电路原理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值计算回答问题;第二问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行实验设计;第三问关注知识的应用。
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且试题的读题信息量很大(题干、设问总字数为529字)。 平均分2.505分,零分率12.5%。 22、23题合并为一个实验大题统计得分情况。 平均分(含零/除零)3.87/4.42分(总分15分),
零分率12.5%,满分率0.3%来自阅卷组的分析: 1、零分率较高(12.5%),主要原因是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不够,如常用长度测量工具不会使用,因而得不出正确结果。另外学生实验设计综合能力很弱,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得4分的考生(22.2%),这部分考生能正确使用两种长度测量工具,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造成得分不高。
3、得7分的考生(6.89%),这部分考生实验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够运用所学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整体掌握情况
学生对实验基本工具的使用不熟悉,实验技能、实验方法训练不够,造成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因而得分整体较低,失分较高。
2、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中22题为常规实验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仪器(工具)的使用情况。23题是以初中电学知识为依据的实验设计题,考查学生能否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非常好的实验设计题。
3、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要加强,要注重学生对实验基本仪器、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多进实验室,多接触实验仪器,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阅卷组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对试题的评价24.(14分)
冰壶比赛是在水平冰面上进行的体育项目,比赛场地示意如图。比赛时,运动员从起滑架处推着冰壶出发,在投掷线AB处放手让冰壶以一定的速度滑出,使冰壶的停止位置尽量靠近圆心O.为使冰壶滑行得更远,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使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设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08,用毛刷擦冰面后动摩擦因数减少至=0.004.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使冰壶C在投掷线中点处以2m/s的速度沿虚线滑出。为使冰壶C能够沿虚线恰好到达圆心O点,运动员用毛刷擦冰面的长度应为多少?(g取10m/s2) 【解析】设冰壶在未被毛刷擦过的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1,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1:在 被毛刷擦过的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S2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f2 。则有S1 +S2 =S ①式中S为投掷线到圆心O的距离。
② ③
设冰壶的初速度为,由功能关系,得 ④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⑤
代入数据得 ⑥ 本题的平均分为6.23分,具体得分情况见下表统计: 从得分情况看,28%考生为零分,但也有26.6%的考生为满分。这是两个极端,除此以外,低分(以7分以下计)占全体考生(共36476人)的58.58%,而高分考生比例明显偏低。
由28%的考生得分为零分及约58.58%的低分考生说明考生的“双基”欠扎实。 1、原因分析
评卷过程中发现这些考生连运动学公式都不能正确写出,而且一旦涉及到运动学公式中的矢量,则矢量方向就很难搞清。导致大面积失分;若用动能定理求解,则不能正确判断阻力做功为负,也不能准确写出动能定理的具体表达式。更有甚者,28%的零分考生中干脆不做答者屡见不鲜。
约42%的考生取得较好成绩,其中10分以上者占38%,满分考生约27%。从卷面上看,这些考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自如,解题思路清晰且严谨,他们能正确地列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而且对式子中所涉及的各量分析到位准确,连几何关系也毫不含糊。若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他们能在正确分析各物理量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过程所涉及的方程,对矢量问题的方向处理到位,解答干净利落。阅卷分析和对试题的评价 2、试题分析
本题设计新颖合理,物理情景有趣,物理过程清晰。使考生能在解答物理问题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既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兴趣,一举两得。这对今后的中学物理教学,尤其是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活力,指明了方向。因此,本题不失为一道成功的好题。
3、教学反思及建议
高考一年一度,考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作为基础教育,提高“双基”是永恒的主题。本题给我们的警示就在于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须狠抓“双基”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能力。 25.(18分)如图所示,在第一象限有一均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方向与y轴平行;在x轴下方有一均强磁场,磁场方向与纸面垂直。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以平行于x轴的速度从y轴上的P点处射入电场,在x轴上的Q点处进入磁场,并从坐标原点O离开磁场。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与y轴交于M点。已知OP=,。不计重力。求
(1)M点与坐标原点O间的距离;
(2)粒子从P点运动到M点所用的时间。 该题属于比较典型的传统压轴题,共计18分。第一问11分,第二问7分。综合考察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以受力分析为基础,着重考察了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右手定则等物理知识,处理方法是典型的运动学或动力学结合数学知识的方法。
平均分3.4(总分18分)零分率35.29%,满分率0.5%,其它各分值情况统计如下表: 从得分情况看,2分,4分,5分,6分较多,主要是来自于平抛运动中知识点的得分,能写出位移,加速度等公式,就会得到4分。 1、零分率过高(35.29%),主要是学生普遍将物理放在最后解答,而该题又是物理部分的最后一题,导致没有时间作答。
7分以上的人数较少,是因为大多数同学不能利用数学方法或平抛运动的推论得出速度偏向角为30度所导致的。
2、学生整体掌握情况
从7分以下看,大多数同学能对利用运动学问题的分析掌握得还是较好,而对受力分析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利用物理和数学结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显得更加薄弱。
3、试题分析
该题属于常规的电磁学综合试题,形式上也是很熟悉的,从考查知识的角度来说也达到了平时训练的目的,同时在解决方法上极大地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工具的目的,学生拿到题后都有一种比较熟悉的感觉。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一道题。
4、教学建议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将经典的基础的物理知识讲透彻,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加强,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阅卷分析和对试题的评价2009年理综第34题(选修3-3)试题分析在全区36476名考生中,有2178人选做了该题,占全部理科考生的5.97%,该题通过两部分考查了学生对选修3-3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分,考查了V—T图象;第二部分共10分,主要考查了气体实验定律。
全区平均分3.14分(总分15分),零分率31%,满分率0.2%,其它各分值情况统计如下表: 从得分情况看,得1分,5分,6分值的人数相对较多,究其原因主要与试题考查分值分布有关。选择题是单项选择,相对容易,答对即可得5分;计算题部分能写出气态方程或玻意耳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的均得1分,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阅卷分析和对试题的评价 1、零分率过高(31%) 主要是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不熟练,看不懂图象,不知道两种气体之间的关联或气体的状态量如何变化的;
得1分的考生(11.2%) 这部分学生看不懂图象,不会应用气态方程或气体实验定律解题,而只能简单地写出玻意耳定律的方程式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
得5分,6分的考生 这部分学生多数能根据V—T图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答对选择题,同时能简单写出一个规律的方程式或气体的状态参量。
2、学生整体掌握情况
从得5分,6分的考生看,大约35%的考生能掌握气体图象问题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大约65%的考生对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不清楚,从而不能熟练地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去解题,只有大约4%的考生能较熟练的掌握该部分知识。
3、试题分析
选择题部分综合了气体V—T图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设计巧妙,属于中档题;计算题部分涉及两部分气体的两个状态变化过程,要求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中档偏难题。总之,本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4、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热学中图象问题的分析,对两部分相关联的气体状态变化问题应多加训练。2009年理综第35题(选修3-4)试题分析 全区36476名考生中,有17084人选做了该题,占全部理科考生的46.83%。该题通过两部分考查学生对选修3-4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一部分多项选择题共5分,考查了受迫振动。第二部分作图题(共10分)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
全区平均分4.01分(总分15分),零分率15.09%,满分率为0.2%,其它分值情况统计如下表: 从得分情况看,得2分、4分、5分值的人数相对较多,就其原因主要与试题考查分值分布有关。选择题共5分,有两个选项,答对一个给2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作图题中能写出折射定律和全反射条件的均得1分,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 1、零分率偏高(15.09%).
本题的选择题比较容易,作图题是传统的全反射,得零分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不会做法线,不知道入射角和折射角,所以不知光的传播情况。
得4分、5分的考生(12%),这部分学生知道共振现象,能写出折射定
律的表达式,但对光的全反射条件运用不熟练,从而失分较多。
2、学生整体掌握情况
从得2分的考生看,大约30%的考生掌握了共振条件,从得4分的考生看大约15%的考生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
但是明显感觉到,学生对全反射现象掌握不够,数学运算能力较差,语言表达功夫欠佳,失分比较严重。
3、试题分析
本次选考题目沿用去年“小题并列,多点设问”形式非常好,考查知识点增多,从而避免了片面性,题目设计有易有难,体现了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给今后高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方向,应该说是一道设计精巧的好题。
4、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以物理学主干知识为主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阅卷分析和对试题的评价2009年理综第36题(选修3-5)试题分析在全区36476名考生中,有14671人选做了该题,占全部理科考生的40.22%,该题通过两部分考查了学生对选修3-5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分,考查了光电效应现象;第二部分计算题共10分,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量定律。
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全区平均分2.38分(总分15分),零分率为37.6%,满分率0.3%,其它各分值情况统计如下表: 从得分情况看,得1分,2分值的人数相对较多,究其原因主要与试题考查分值分布有关。选择题5分,多数人对光电效应这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得不上分;计算题部分凡知道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的均给1分,所以造成上述现象。阅卷分析和对试题的评价1、零分率偏高。
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薄弱,不知道什么是光电效应现象,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不深等造成上述结果;
得1分、2分的考生大约占41%,不知道光电效应现象,虽然知识用动量守恒定律或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但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不知道物体运动情景,所以不能正确列出方程式
2、学生整体掌握情况
从得3分、4分、5分的考生看大约7%的同学掌握了光电效应的规律。12%同学知道用动量守恒定律或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但只有大约3%同学能列出正确的方程。
3、试题分析
本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属于容易题。第二部分计算题较难。但很好体现了对物理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对物体运动情景的分析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今后高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方向。
4、教学建议
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双基础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物理学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009年选考题得分情况统计依然客观地存在着模块难度不均衡的情况。 2005——2009宁夏高考理综平均分、难度
2007年宁夏高考理综各科试卷难度 宁夏理综试卷总体难度:0.510
物理试题的总体难度为:0.366
化学试题的总体难度是:0.575
生物试题的总体难度是:0.613 2008年宁夏高考理综各科试卷难度 宁夏理综试卷总体难度:0.459
物理试题的总体难度为:0.349
化学试题的总体难度是:0.400
生物试题的总体难度是:0.659 理综总平均分为59.25,其中物理平均分较2008年平均分低1分左右,难度相当。
2009年高考理综人工批阅(非客观题)成绩统计 高考复习教学有没有效益,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与否,也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题,学生做了多少题。而是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物理知识、规律,并掌握物理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包括解题的思路、方法等。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
如果学生学习没有收获或收获不大,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事倍功半,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无用功太多。
所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效复习是关键!三、2010年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高考,需要大家去共同研究、解决。
一是对学生负责,二是对自己负责。脱离《课程标准》、《高考说明》,单兵作战,凭直觉、凭经验的盲目复习,很难保证不贻害学生。
从07、08、09三年的高考结果看,一些名校、名师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高考成绩,不仅仅是生源的问题,研究起的作用非常重要。(一)高考复习一定要强化研究,特别是集体研究!  研究《课程标准》、《高考说明》与往年《考纲》的变化与区别,以提高复习教学的效益。 ①要明确《课程标准》、《考纲》《高考说明》三者之间同心圆的关系。《课程标准》是外圆,《高考说明》为内圆。复习应以内圆为复习范围。
② 与新课程以前的《考纲》相比,《高考说明》所列的知识条目减少了,但能力要求提高了,且有些内容的要求没有过去那样明确具体。如“向心加速度”这一内容,以往有“不要求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的”明确要求,而《高考说明》中没有这样的限制;《课程标准》中有“从牛顿运动定律推导动能定理”的要求,但《高考说明》中没有明确规定,类似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需要加强教研组、同头课教师之间的交流研究,进而把握一些要求不够明确的知识内容的教学尺度,以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③注意新增考试内容的复习,把握深、难尺度
与往年的《高考说明》相比,今年增加了一些内容。要对这些新增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把握复习教学的深、难尺度。
如:“共点力的平衡” 从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中分离出来,单列为一个考点,这意味着什么;“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要求从Ⅰ上升到Ⅱ ;新增加的“多普勒效应 ”复习到什么程度?等等。
新增的考试内容大多是Ⅰ类要求,即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
示例:关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研究与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的要求: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基本要求(Ⅰ ) :明确电动势的物理意义、知道电动势与电压的区别、电源的内阻的意义、内电路、外电路的概念。
理解要求(Ⅱ )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并能进行有关闭合电路的简单计算。
能够区分路端电压和内电压,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路端电压与外电路电阻的关系。

实验要求(Ⅱ ) :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原理,会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能连接电路并完成实验操作。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误差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方法。 教学建议: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阶段研究电路的核心内容。复习教学中要通过具体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这个实验的要求是“独立操作“的水平。教学中应让学生动手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经历完整的实验过程,从而学习有关电路的连接、测量方面的实验操作技能。在测量中应指导学生完成完整的实验报告,并尝试讨论实验误差和改进实验的方法。 示例:关于多普勒效应的研究与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感受多普勒效应。解释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具体要求为:
①列举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实例。在实验中感受多普勒效应。例如,波源相对于观察者接近和远离时,观察者所感受到的声波频率的变化情况。
②能解释多普勒效应的形成原因,例如,能用图示的方法分析多普勒效应形成的原因。
③列举多普勒效应的实际应用,例如 “多普勒测速仪”、“彩色超声波诊断仪”等。 教学建议:
完成一些较为典型的多普勒效应现象的演示,以体会波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引起所感受到的频率的改变;列举一定量的多普勒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强化学生对多普勒效应的感性认识;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感受与体验,概括出“波源向着观察者运动时感受到的频率将变高,波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感受到的频率将变高”的规律;把分析多普勒效应的问题限制在“波源相对于观察者做直线运动”的最简单的环境中。④研究高考试题,把握复习方向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特别是课改区的高考试题,从中可以了解到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趋势,把握高考复习方向。
课改区的高考命题仍然坚持考查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物理思想方法的宗旨,坚持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传统,并有所创新,稳步推出新增内容的试题。体现了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要求和“稳中求进”的命题思想。 要分析学情,把握自己学生的总体能力水平,习题难易程度、能力要求等应该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量力而行,切忌盲目拔高。不应该把复习教学的要求定位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
有老师总结出以下经验:
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高考;
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目标低一点,任务少一点,师生心情好一点;
简单题慢一点,难题快一点;
降低生命成本,提高复习效率。

(二)高考复习的目标定位要适合自己的学生 这一策略对所用学校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一,高考虽然强调选拔性,但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基础试题依然占主体,选拔、区分是在对“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拓展、迁移、综合应用等,这类试题所占比重较小。
第二,高考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能考上大学,而不是拿满分。所以,要依据《高考说明》,将高考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进行梳理归类,明确哪些是自己的学生应对高考应知应会的、哪些是拓展拔高的等等。加强对“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复习梳理的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不留死角,不留盲点。
从理性和高考结果的角度看:扎实掌握主干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取得高考好成绩的先决条件。
(三)花大力气抓学生知应会的“双基”
例如,审题能力的本质还是对物理知识、规律的理解。审题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等能力培养的过程。一般来说,要指导学生在审题时注意几个方面:
(1)关键词语的理解;
(2)物理过程的分析;
(3)隐含条件的挖掘。
(4)干扰因素的排除。
但听课中经常看到许多老师根本不给学生读题、审题思考的时间和余地,常常是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一节课讲了许多题,有的老师连题目都不出示,自问自答,可想而知,学生的审题能力如何形成?又怎么能取得好成绩?
又如,学生解题不规范常常是教师本身就没有严谨的解题素养造成的!
淡化特殊技巧,注意通性通法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充分体会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系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舍弃偏、难、怪习题,淡化特殊技巧。不要过多的“玩技巧”,这样会使成绩好的学生“走火入魔”,成绩差的学生“信心尽失”。 (四)打好坚实的实验基础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突出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关注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性、研究性和创造性。从近几年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看,几乎每一道题都能在课本相应的地方找到出处。这种命题的方式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一方面引导高考复习要重视课本;另一方面,很好地体现公平、公正的高考命题原则。但试题中也突显出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考生根据所掌握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关物理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但回答的内容基本来源与教材。 抓实验促能力。实验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形成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宁夏三年来参加新高考的经验教训是:
①“基础问题尽可能不丢分,能力问题尽可能少丢分”。对于实验的复习,仍然强调基础性。
②带领学生做好基本实验,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进一步认识。
③ 适度设计或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与基础知识紧密结合的、带有一定探究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亲自感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进一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脱离教材是不行的:教材了体现物理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回归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仅有教材是不够的:缺乏知识综合性。
分析近年来高考试卷不难发现,许多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教材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有的是类题,有的是变题。复习阶段要站在系统的高度上重新审视教材。
要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读书——学生成绩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
①问题化:自己看书的时候,以节为单位 ,把每一节所讲的内容问题化 。看一看这一节教材讲了哪几个问题。
②重点化:重要概念、规律、方法的归纳与总结
③要点化:把重点问题要点化。
④系统化:建立这一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
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度习题训练、适度地拓展、拔高。习题不是做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贵在有效、得法。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可通过求同存异,举一反三,举三归一、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途径,来提高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习题训练恰到好处,适度拓展、拔高。
(七)要做好各种资料的筛选、整合。
没有一份资料是为你的学生量身订做的,要想实现高效的复习,就必须做好各种资料的筛选、整合,提高针对性。案例: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扎实推进第一轮复习,打好双基” 的研究和做法 1、主要任务:全面系统复习高考知识点。
2、实施方法:按照知识体系,分块按章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解题方法 和技巧)
3、实施要求: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关注热点、强化弱点相结合;课内复习和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质量与速度并重,忌轻描淡写和拖泥带水;精讲、精练、勤辅导。 4、具体做法:
在第一轮复习中,他们结合三年高考试题的特点,达成这样的共识:抓住主干、降低难度、注重双基、关注探究、研究新增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1)制定复习方案:首先确定复习指导思想。
高三复习之前,每位高三物理教师认真研读《课标》、三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比对几年来《考试说明》,寻找共性,关注变化。再由备课组的所有教师共同制定了高三复习计划,将高中物理内容按知识体系分成若干个单元。 (2)责任到人,统分结合。
每个单元内容,由一名教师负责制定复习方案和命制单元训练题。复习方案中包括:本单元整体认知、考点说明、知识点、课时分配和每节教学简案、选讲例题、课后强化训练题和作业、解法总结、相关实验和探究。在开课前一周以文本的形式做出复习方案草案,然后在备课组讨论修改,形成最终的复习定稿,每位教师以此方案为框架,结合个人教学特点和班级实际适当取舍和补充,做出优化调整。这一做法确保了复习的进度和质量。从备课、上课到考试练习以及分析评价,完全实现了同步。他们每周至少有一次正式的复习讨论,以协调复习内容、复习进度、复习深度,并及时解决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3)模拟试卷的命制:
要求:模拟试卷必须为自行编写的试题,坚决杜绝使用陈卷。
做法:收集本校近几年备考时的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各省市最新的模拟试题等作为素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做好资料的整合。从中优选基础性、针对性强、创新性的试题,这样的试题不但有利于学生巩固基本知识,而且能提高训练的针对性。确保备考复习的高效。 (4)认真做好每次模拟测试后的卷面分析和学情分析总结工作:制卷人作出文本性的卷面分析报告,在备课组交流。该报告包括: ①试卷考察的知识内容和分值情况; ②试卷总体评价,成功之处和典型题目的命题意图; ③学生答卷中集中反映出的问题; ④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和教学建议。
备课组长做出全年级各班各题得分统计对照表,对各班教学情况做具体分析,提出下阶段具体的教学改进要求、措施。 原则上应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防止学校、教师指定一个模块,把选修模块搞成必修。就现实而言,应根据学校的师资条件和能力,至少让学生有选择余地,以有利于应对高考.
根据宁夏三年高考情况看,尽管考试说明中提出了“选考模块试题力求难度相同”,但由于命题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很难做到“难度相同”。所以,关于选考,不能把宝押在一个模块上。(八) 选考模块的教学要慎重 宁夏物理、化学、生物三科“小综合”合卷,选考内容实现超量给题、限量做题,读题量很大,试卷很长,俗称“哈达卷”。
这一特点在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的同时也明显增大了读题量,学生应试会有较大的不适应。所以,复习阶段要进行适当训练。
宁夏许多学校的做法是从高三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开始,就三科合卷,包括选考试题在内,进行长试卷的训练。(九)注意对“长试卷”的适当训练 高考前和高考中,大部分高三的学生都会感到巨大的压力,这是必然的。考前适度的紧张和压力会促进同学们全面认真地复习,从而达到良好的考试效果。
但是,也有一些同学会因为过度紧张、焦虑和慌乱,而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高三的同学必须注意高考前和高考时的心理调整。如果高三的同学能采取科学的考试策略,就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高考是一场知识战,也是一场能力战,更是一场心理战。(十)调整好考前状态,掌握好应试策略预祝各位老师取得2010年高考好成绩! 恳请批评指正!
预祝各位取得2010年高考好成绩!2009年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2009年高考理综物理试卷人工批阅部分共62分,平均分16.78分,较2008年平均分低1分左右,难度相当,具体各题分析如下(化学平均分:18.65;生物平均分23.83;理综总平均分:59.25):
22、23题(必考题)
一、题型说明
22题总分4分,为2个填空,每空2分。分别考查学生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情况。
23题总分11分,为实验设计题。原理图4分;数值计算及改进方法6分;应用举例1分。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以上二题合并为一个题统计得分情况。
二、得分情况分析
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全区平均分(含零/除零)3.87/4.42分(总分15分),零分率12.5%,满分率0.3%
分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得分率(%)
4.0
19.1
8.1
22.2
10.8
8.69
6.89
2.6
1.79
1.0
0.7
0.5
0.5
0.4
0.3
从得分情况来看,得2分,4分,5分的相对较多,就其原因主要与两试题合并统计有关。取部分学生答题情况做初步统计,22题平均分值约1.442分(含零分),23题平均分值2.505分(含零分)。
三、原因分析
1、零分率较高(12.5%),主要原因是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不够,如常用长度测量工具不会使用,因而得不出正确结果。另外学生实验设计综合能力很弱,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得4分的考生(22.2%),这部分考生能正确使用两种长度测量工具,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造成得分不高。
3、得7分的考生(6.89%),这部分考生实验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够运用所学电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生整体掌握情况
学生对实验基本工具的使用不熟悉,实验技能、实验方法训练不够,造成综合应用能力较差,因而得分整体较低,失分较高。
五、试题分析
本次试卷中22题为常规实验题,考查学生对基本实验仪器(工具)的使用情况。23题是以初中电学知识为依据的实验设计题,考查学生能否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非常好的实验设计题。
六、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物理实验课教学要加强,要注重学生对实验基本仪器、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让学生多进实验室,多接触实验仪器,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009年高考理综第24题试题分析
一、得分情况统计
本题的平均分为6.23分,具体得分情况见下表统计:
分值(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率(%)
28
6.95
7.1
3
5.9
2.8
4.09
1.1
3
1
4
2.8
3.97
0.3
26.6
从得分情况看,约三分之一略少一些的考生为零分,但也有26.6%的考生为满分。这是两个极端,除此以外,低分(以7分以下计)占全体考生(共36476人)的58.58%,而高分考生比例明显偏低。
二、原因分析
由28%的考生得分为零分及约58.58%的低分考生说明考生的“双基”欠扎实。评卷过程中发现这些考生连运动学公式都不能正确写出,而且一旦涉及到运动学公式中的矢量,则矢量方向就很难搞清。导致大面积失分;若用动能定理求解,则不能正确判断阻力做功为负,也不能准确写出动能定理的具体表达式。更有甚者,28%的零分考生中干脆不做答者屡见不鲜。
当然,也有约42%的考生取得较好成绩,其中10分以上者占38%,满分考生约27%。从卷面上看,这些考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自如,解题思路清晰且严谨,他们能正确地列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而且对式子中所涉及的各量分析到位准确,连几何关系也毫不含糊。若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他们能在正确分析各物理量的基础上准确地写出过程所涉及的方程,对矢量问题的方向处理到位,解答干净利落。
三、试题分析
本题在我区现行考纲中被定义为“必做题”。该题设计新颖合理,物理情景有趣,物理过程清晰。使考生能在解答物理问题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既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兴趣,一举两得。这对今后的中学物理教学,尤其是在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活力,指明了方向。因此,本题不失为一道成功的好题。
四、教学反思及建议
高考一年一度,考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作为基础教育,提高“双基”是永恒的主题。本题给我们的警示就在于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须狠抓“双基”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能力。
2009年高考理综第25题(必做题)试题分析
一、得分情况分析
该题属于比较典型的传统压轴题,共计18分。第一问11分,第二问7分。综合考察了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以受力分析为基础,着重考察了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右手定则等物理知识,处理方法是典型的运动学或动力学结合数学知识的方法。
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全区平均分3.4(总分18分)零分率35.29%,满分率0.5%,其它各分值情况统计如下表:
分值(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得分率(%)
10
8.9
5.5
7.4
7.8
6.3
4.69
3.29
2.09
1.6
1.3
1.2
1.5
1.7
0.6
0.1
0
从得分情况看,2分,4分,5分,6分较多,主要是来自于平抛运动中知识点的得分,能写出位移,加速度等公式,就会得到4分。
二、原因分析
1、零分率过高(35.29%),主要是在进行理综作答时学生普遍将物理放在最
后,而该题又是物理部分的最后一题,因而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作答所致。
7分以上的人数较少,是因为大多数同学不能利用数学方法或平抛运动的
推论得出速度偏向角为30度所导致的。
三、学生整体掌握情况
从7分以下看大多数同学能对利用运动学问题的分析掌握得还是较好,而对
受力分析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利用物理和数学结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就显得更加薄弱。
四、试题分析
该题属于常规的电磁学综合试题,形式上也是很熟悉的,从考查知识的角度来说也达到了平时训练的目的,同时在解决方法上极大地体现了数学是一门工具的目的,学生拿到题后都有一种比较熟悉的感觉。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一道题。
五、教学建议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要将经典的基础的物理知识讲透彻,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加强,同时还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应试技能。
2009高考理综第33题(选修2-2)试题分析
一、得分情况分析
全区36476名考生中,有550人选做了该题,占全区理科考生的1.5%。该题通过两部分考查了学生对选修2-2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一部分填空题共5分。考查了传动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共10分,主要考查了杠杆原理。
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全区平均分2.38(总分15分), 零分率为15.6%,满分率为0,其它各分值情况统计如下表:
分值(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率
(%)
18.7
26.4
20.3
8.19
3.59
3
1.3
1.3
0.7
0.3
0.2
0
0.1
0.4
从得分情况看,得1分、2分、3分、4分值得人数相对较多,就其原因主要
与试题考查分值分布有关,填空题共5分,每空1分,属于识记内容。教材中有详细描述,属容易题。计算题部分能写出效率表达式或杠杆的平衡原理公式都能得1分,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
二、原因分析
零分率偏高(15.6%)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不看教材,不重视课本知
识。杠杆的平衡原理应用已考了三年,仍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满分率为零。主要原因是:选做这部分的考生本身基础知识较为薄弱,
缺少运算方面的训练。对物理学中的主干知识缺少应有的重视程度。
得1分、2分、3分的这部分学生。只能部分答对传动的方式或传动比,
完全不会应用帕斯卡原理和杠杆知识分析具体问题。
得4分、5分、6分的这部分学生占到了15%,他们大多知道传动的方式
和传动比的知识。并会计算千斤顶对重物做的功。但对效率知识的计算有误。完全不会用杠杆原理计算作用力的大小。
三、学生整体掌握情况
从得1分、2分、3分的考生看,大约70%的考生掌握了几种常见的传动方
式,从得4分、5分的考生看,大约10%的考生会计算做功问题,很少人会计算效率问题。
四、试题分析
本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填空题属于容易题,第二部分从易到难,层次明
显,很好体现了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给今后高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方向。
五、教学建议
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双基础教学,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物理学主干知识为主线,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009年理综第34题(选修3-3)试题分析
一、得分情况分析
在全区36476名考生中,有2178人选做了该题,占全部理科考生的5.97%,该题通过两部分考查了学生对选修3-3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分,考查了V—T图象;第二部分共10分,主要考查了气体实验定律。
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全区平均分3.14分(总分15分),零分率31%,满分率0.2%,其它各分值情况统计如下表:
分值(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率(%)
11.2
6.7
3
2.7
25.3
10.69
4.69
1.89
0.89
0.6
0.4
0.3
0.3
0.1
从得分情况看,得1分,5分,6分值的人数相对较多,究其原因主要与试题考查分值分布有关。选择题是单项选择,相对容易,答对即可得5分;计算题部分能写出气态方程或玻意耳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的均得1分,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
二、原因分析
1、零分率过高(31%) 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不熟练,看不懂图象,不知道两种气体之间的关联或气体的状态量如何变化的;
2、得1分的考生(11.2%) 这部分学生看不懂图象,不会应用气态方程或气体实验定律解题,而只能简单地写出玻意耳定律的方程式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
3、得5分,6分的考生 这部分学生多数能根据V—T图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答对选择题,同时能简单写出一个规律的方程式或气体的状态参量。
三、学生整体掌握情况
从得5分,6分的考生看,大约35%的考生能掌握气体图象问题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大约65%的考生对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不清楚,从而不能熟练地应用气体实验定律去解题,只有大约4%的考生能较熟练的掌握该部分知识。
四、试题分析
选择题部分综合了气体V—T图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设计巧妙,属于中档题;计算题部分涉及两部分气体的两个状态变化过程,要求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中档偏难题。总之,本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气体实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五、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热学中图象问题的分析,对两部分相关联的气体状态变化问题应多加训练。
2009年高考理综第35题(选修3-4)试题分析
一、得分情况分析
全区36476名考生中,有17084人选做了该题,占全部理科考生的46.83%。该题通过两部分考查学生对选修3-4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一部分多项选择题共5分,考查了受迫振动。第二部分作图题(共10分)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和光的全反射。
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全区平均分4.01分(总分15分),零分率15.09%,满分率为0.2%,其它分值情况统计如下表:
分值(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率(%)
4.59
22.7
7.8
12
8.5
7.69
5.79
6.4
2.09
3.09
1.89
0.5
1.4
0.1
从得分情况看,得2分、4分、5分值的人数相对较多,就其原因主要与试题考查分值分布有关。选择题共5分,有两个选项,答对一个给2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作图题中能写出折射定律和全反射条件的均得1分,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
二、原因分析
1、零分率偏高(15.09%),选择题是一个容易题,作图题是传统的全反射,
得零分主要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不会做法线,不知道入射角和折射角,所以不知光的传播情况。
得4分、5分的考生(12%),这部分学生知道共振现象,能写出折射定
律的表达式,但对光的全反射条件运用不熟练,从而失分较多。
三、学生整体掌握情况
从得2分的考生看,大约30%的考生掌握了共振条件,从得4分的考生看大约15%的考生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
但是明显感觉到,学生对全反射现象掌握不够,数学中的运算能力较差,语言表达功夫欠佳,失分比较严重。
四、试题分析
本次选修部分题目沿用去年形式非常好,考查知识点增多,从而避免了片面性,题目设计有易有难,体现了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给今后高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方向,应该说是一道设计精巧的好题。
五、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以物理学主干知识为主线,构建完整
的知识体系。
2009年理综第36题(选修3-3)试题分析
一、得分情况分析
在全区36476名考生中,有14671人选做了该题,占全部理科考生的40.22%,该题通过两部分考查了学生对选修3-5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分,考查了光电效应现象;第二部分计算题共10分,考查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量定律。
现就本次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
全区平均分2.38分(总分15分),零分率为37.6%,满分率0.3%,其它各分值情况统计如下表:
分值(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率(%)
17.3
13.9
3.9
4.8
6.9
2.9
3.7
1.5
2.7
1.2
0.3
0.6
0.3
1.0
从得分情况看,得1分,2分值的人数相对较多,究其原因主要与试题考查分值分布有关。选择题5分,多数人对光电效应这个知识点理解不透得不上分;计算题部分凡知道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的均给1分,所以造成上述现象。
二、原因分析
1、零分率偏高 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薄弱,不知道什么是光电效应现象,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不深等造成上述结果;
2、得1分、2分的考生大约占41%,不知道光电效应现象,虽然知识用动量守恒定律或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但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不知道物体运动情景,所以不能正确列出方程式
三、学生整体掌握情况
从得3分、4分、5分的考生看大约7%的同学掌握了光电效应的规律。12%同学知道用动量守恒定律或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但只有大约3%同学能列出正确的方程。
四、试题分析
本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属于容易题。第二部分计算题较难。但很好体现了对物理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对物体运动情景的分析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今后高中物理教学指明了方向。
五、教学建议
在今后教学中,要加强双基础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物理学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