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中山访友自主预习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词语。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类似体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轻松填一填。
(1)看了课文题目《山中访友》,我们以为作者要拜访的是 ,读了课文,才知道原来作者要访的是 、 、 、 、 等自然界的朋友。[初读感知] (2)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手法,我要抄下来,体会一下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中的老朋友 古桥 溪流 山泉 树林 瀑布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从课文中画出这些词语。
清爽 吟诵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精致 德高望重
蕴含 奥秘 侠客 凝望
挺拔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唱和 (hé hè huò)
旋转 (zhuǎn zhuàn)
细数 (shù shǔ)[字词难点 ]√ √ √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蕴”字是上下结构,共15笔,部首是“艹”。( )
②“邀”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辶”的平捺要舒展,托住上方。 ( )
③“岁月悠悠”和“悠悠的白云”中的“悠悠”意思相同。 ( )
④“津津乐道”是很感兴趣地谈论的意思。( )[字词难点 ]√ × × √ 李汉荣(1958——),系中
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
文家,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
勉县人。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余
首,散文2000余篇,中短小说30余
篇。散文《山中访友》,入选人民教育出版
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2007年后又编入全国通用教材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文章山中访友),散文《黑夜里的文字》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商务印务馆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学生课外导读》。[作者介绍]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唱和(hé) 仿佛(fú)
B.旋转(zhuàn) 扎进(zā)
C.细数(shǔ) 树冠(guān)
D.露珠(lù) 血液(xiě)[基础运用]C2.读拼音,写词语。
接受大自然的yāo qǐng( ),去远足吧!fǔ shēn( )看看美丽的花朵,抬头望望dǒu qiào( )的悬崖,用我们的shēn qū( )去感受大自然中yùn hán( )
的奥秘吧![基础运用]邀请 俯身 陡峭 身躯 蕴含 3.把搭配合理的词语连起来。
悠悠的 回声 清凉的 身影
深深的 白云 洁白的 山泉
汩汩的 峡谷 精致的 云雀
隆隆的 溪流 淘气的 纹理[基础运用]课件20张PPT。 课文导入 自读要求自读检测初读感知品词析句拓展延伸 1、山中访友李汉荣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课文导入 1、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思考:作者到山里拜访哪些朋友?把相关词语圈出来。自读要求波光明灭栀子花、汩汩、犬吠、嗅到 树冠、唱和 邀请、身躯、津津乐道自读检测 作者到山里拜访了众多朋友: 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初读感悟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做好批注,然后小组交流,用朗读传递自己的体会。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德高望重”运用比喻写出对老桥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品词析句古桥——老朋友时间之长,服务之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二人称,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体会写法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采用二人称有什么作用?
品词析句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一声“呼唤”,一个“眼神”,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这一组句子是写“我”跟山中的“朋友”在打招呼,内容一致,结构相似,是一组排比句,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本文想像丰富、新奇,充满童心童趣,构思新奇。走进画面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来朗读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读中悟情作者为什么能写出景物的亲切感?
总结写法
A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 恰当地变化叙述人称。
C 运用丰富的想象,充满童趣,有浪漫色彩。
拓展延伸 假设你是大自然的一处景物,如五台山、珍珠林、峰台山等,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文字,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谢谢光临指导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