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第五单元基础测试卷(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第五单元基础测试卷(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3 18: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五单元基础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红绫(línɡ)  怅然(chànɡ)  蜷伏(quán)  叮嘱(zhǔ)
B.虐待(nüè) 凝望(nínɡ) 丰腴(yú) 倏地(shū)
C.感喟(kuì) 戟张(jǐ) 干瘪(bǐ) 战栗(lì)
D.魁梧(kuí) 嗔怪(chēn) 惩戒(jiè) 充沛(pèi)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污涩  怂恿  懒惰  乞丐  诅骂  畏罪潜逃
B.瞵视  安祥  鸟喙  班斓  鸢鹰  据为已有
C.跼蹐  褴褛  伫立  迷罔  料悄  神彩奕奕
D.鸱枭  蹒跚  麝香  窗灵  笨拙  狼奔豕突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B.王宁数学成绩一向很好,这次考试竟然只得了九十多分,真是怪诞不经。
C.他这次发言和上次比较,内容大相径庭。
D.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B.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C.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D.我讨厌它身上那条链子的声音和它柔软光滑的肋部周围那一圈被磨损的皮毛。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它两只手交叉,久久地,全神贯注地坐在窗台上。
B.它发疯似的摇晃它,咬住它,仿佛要看看这树枝是不是活的。
C.还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D.“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猫》——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文学大纲》
B.《动物笑读》——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狗的家世》
C.《鸟》——梁实秋——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雅舍小品》
D.《狼》——蒲松龄——明代文学家——《聊斋志异》
7.口语交际。(3分)
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到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参观,以便进一步了解丹顶鹤的有关知识,增强爱鸟护鸟意识,你前去与保护区孙主任联系,打算对他说些什么?
8.读下面一则材料,仔细思考,把你的发现写下来。(3分)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9.用一句话概括从下面材料中得到的启迪。(2分)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迪是: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16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恐前后受其敌( )
(2)屠自后断其股( )
12.解释一词多义。(3分)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1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4分)
(二)(16分)
海子爷与老雪狼(2016.成都)
郭雪波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从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 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准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 “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线不松手。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唿儿——唿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不太听使唤。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 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16.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7.第⑤段插叙海子爷和老雪狼之间的哪些往事?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救海子爷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9.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三)(18分)
幸运的傻瓜树袋熊
小白
除非碰对了运气,否则你没法解释树袋熊这呆头呆脑的家伙怎么会活下来。它们笨拙、迟钝、弱小,既无自卫能力又无逃命的本领,又不像某些同样笨拙迟钝的难友们那样有一身保护色。
看来,它们唯一的赌注就是对环境不挑不拣,随遇而安—可它们连这居然也无法做到!树袋熊对食物之挑剔无与伦比,只吃桉树叶,而且在澳洲大约350种桉树中,上它们食谱的不过20来种,而它们喜欢的仅5种。
如果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即使给它们合适的桉树叶,它们还是会吹毛求疵地挑三拣四——这倒不是因为它们矫情,而是不如此就活不下来。它们的可口食物—糖桉树的树叶和嫩枝里含氰化物,越嫩的枝叶含量越大,择食不慎就会有中毒而死的可能。
看来,它们应该感谢自己生在了与世隔绝的澳洲大陆,这里既无猛禽也极少猛兽。可是,两百多年前,欧洲人来到了这片土地。经过一段自顾不暇的生存奋斗之后,他们的乐子之一就是把树袋熊当活靶子打。
当然这种靶子一打一个准儿,可是,要想把它们打得掉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树袋熊生命力十分顽强,它们可能连中好几枪仍然挂在树枝上很长时间不掉下来,受伤的树袋熊连哭带叫,很像婴儿的哭声,听着令人揪心。难怪一位动物学家写道:“狩猎树袋熊不是软心肠的人所能从事的体育运动。”
人们的烧荒垦田是树袋熊的另一灾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树袋熊被活活烧死,这些行动迟缓的小家伙,根本来不及逃命。
最可怕的是,这些小家伙还有一身银灰色的漂亮毛皮。这种“怀璧之罪”令它们几乎遭受了灭绝之灾。一百年前,对树袋熊的大屠杀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仅1908年,悉尼市场上就成交了6万张树袋熊皮。1924年,由东澳大利亚运出的树袋熊皮竟达200万张。一个澳大利亚人十分愤慨地评论:“简直难以置信,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这种毫无自卫能力的稀有珍兽,会遭到如此残酷的屠杀,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自私自利的贸易和利润。”
此时树袋熊中又流行了可怕的传染病,它们成批地死于眼病、肾炎和寄生虫,这样下去,树袋熊的末日就指日可待了。
可就在这时,情况发生了改变。澳大利亚人突然发现,这种呆头呆脑的小家伙具有的巨大潜在价值,大大超过了它们的皮毛,于是宣布把它们列为自然保护对象。
树袋熊在饱受摧残之后得到了喜剧性的结局,它们由被人赶尽杀绝的可怜虫一下子成为人见人爱的小精灵,成了澳洲的象征——有人说它们为澳大利亚赢得的好感超过了一切大使馆、情报局和海外宣传的努力。
树袋熊,这笨拙的小东西,也许昭示着某种希望:尽管宇宙是一个竞技场,但还是会有几个幸运的傻瓜能够活下来。
(选自《青年文摘》)
20.请你概括一下树袋熊的主要特征。(4分)
21.树袋熊的命运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2.树袋熊为什么能够得到保护?从它得到保护的原因中你有什么发现和感悟? (4分)
23.请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1)在澳洲大约350种桉树中,上它们食谱的不过20来种,而它们喜欢的仅5种。
(2)它们可能连中好几枪仍然挂在树枝上很长时间不掉下来。受伤的树袋熊连哭带叫,很像婴儿的啼哭,听着令人揪心。
三、写作(50分)
24.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五单元基础测试卷(解析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红绫(línɡ)  怅然(chànɡ)  蜷伏(quán)  叮嘱(zhǔ)
B.虐待(nüè) 凝望(nínɡ) 丰腴(yú) 倏地(shū)
C.感喟(kuì) 戟张(jǐ) 干瘪(bǐ) 战栗(lì)
D.魁梧(kuí) 嗔怪(chēn) 惩戒(jiè) 充沛(pèi)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多音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C.干瘪(iě)。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污涩  怂恿  懒惰  乞丐  诅骂  畏罪潜逃
B.瞵视  安祥  鸟喙  班斓  鸢鹰  据为已有
C.跼蹐  褴褛  伫立  迷罔  料悄  神彩奕奕
D.鸱枭  蹒跚  麝香  窗灵  笨拙  狼奔豕突
【答案】A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B.王宁数学成绩一向很好,这次考试竟然只得了九十多分,真是怪诞不经。
C.他这次发言和上次比较,内容大相径庭。
D.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B项“怪诞不经”这里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与语境不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我认识到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
B.家里的人都忙乱地在寻找,但终于不见。
C.等我说过一个小故事之后,你就明白为什么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了。
D.我讨厌它身上那条链子的声音和它柔软光滑的肋部周围那一圈被磨损的皮毛。
【答案】A
【解析】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它两只手交叉,久久地,全神贯注地坐在窗台上。
B.它发疯似的摇晃它,咬住它,仿佛要看看这树枝是不是活的。
C.还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D.“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辨析能力。D.“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句号应在后引号里边。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猫》——郑振铎——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文学大纲》
B.《动物笑读》——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狗的家世》
C.《鸟》——梁实秋——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雅舍小品》
D.《狼》——蒲松龄——明代文学家——《聊斋志异》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狼》——蒲松龄——清代文学家——《聊斋志异》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口语交际。(3分)
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到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参观,以便进一步了解丹顶鹤的有关知识,增强爱鸟护鸟意识,你前去与保护区孙主任联系,打算对他说些什么?
【答案】示例:孙主任,您好!我是中学的学生,我们近期准备来这儿参观,到时候想请您做一场“爱鸟护鸟”的知识讲座,您看可以吗?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试题。解答此题要有称呼,把邀请原因说清楚,注意语气委婉,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读下面一则材料,仔细思考,把你的发现写下来。(3分)
有位动物学家在对生活在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进行考察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生活在河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并且奔跑能力也不一样,东岸的羚羊奔跑速度每分钟要比西岸的羚羊快13米。
对这些差别,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除了东岸有狼群活动以外,其他的生活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在这位动物学家的倡议下,动物保护协会做了一个实验,在河东西岸各捉了10只羚羊送到对岸,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只剩下了3只,动物学家发现,另外7只都被狼吃掉了。
【答案】示例: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狼群,它们为了生存,天天生活在一种“竞争气氛”中,反而越来越强健,而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是因为它们缺少天敌,没有生存压力。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发现问题的能力。从非洲奥兰沿河两岸的动物不同入手分析,因东岸有狼群活动儿羚羊经常要奔跑来躲避狼群体质得锻炼奔跑速度更快所来送西岸能够存活下来;而西岸羚羊原先没有受狼群威胁需要经常奔跑躲避至于送有狼地方由于体质较差而被捕食了。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用一句话概括从下面材料中得到的启迪。(2分)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迪是:
【答案】不能以貌取人。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民间常把猫头鹰当做“不祥之鸟”,称为逐魂鸟、报丧鸟等。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16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恐前后受其敌( )
(2)屠自后断其股( )
12.解释一词多义。(3分)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15.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4分)
【答案】
10.B
11.(1)(敌对,这里是攻击的意思。)(2)(大腿)
12.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久之,目似瞑(音节助词,无实义。)又数刀毙之(代词,代狼。)
13.骨头已经扔完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14.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5.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_(意同即可)
【解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词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平时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注意虚词的一些用法。②中“明年”翻译成第二年。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根据故事情节,遇狼:投骨——惧;避狼:窘、恐,倚薪、驰担持刀——智;杀狼:暴起,刀劈——勇敢。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作者写《聊斋志异》这部书主要是借“狐仙鬼怪”来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所以作者嘲讽的不仅仅是恶狼,而是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16分)
海子爷与老雪狼(2016.成都)
郭雪波
①漠北。苦寒之地,有一大泽,老百姓管它叫天海子。天海子西畔一隅,扎着一座地窖子,里边住着海子爷。
②可以这么说,天海子周边百里就剩海子爷这么一位两条腿的活物了。当初大迁徙,儿孙们跪着求他,一块儿走了吧。海子爷晃脑袋说,不。儿子说,这儿已没法活人了。海子爷说,我有法活,开春儿我就往海子边儿撒草籽儿插树条子。儿子没辙,留足过冬食物抹着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可没有熬到过年,一场沙尘暴就把他的房子卷翻了,老汉便挨着天海子挖了一个地窖子穴居起来,就如一只老狼苦守着这片被弃的土地。
③天海子边崖下有一洞穴,洞口上遮着沙蓬子。海子爷每天从那经过都要吹吹口哨。那丛沙蓬子下便有了动静,若有若无的两点绿光十分微弱地在那里闪动。海子爷的嘴角呈现出微笑,心说:老伙计,还活着,活着就好。
④如往常一般,海子爷到天海子冰面,就往冰窟的深水放鱼钩鱼线。等着鱼儿咬钩。今天的头条鱼,半个时辰之后才上钩。海子爷从钩上取下那条鱼往身侧土筐里扔,习惯地回头望了望,想到不远处蹲着的老雪狼,兀自笑了。每当扔头条鱼时,他都会这样。
⑤那是三年前的事。当他把头条鱼扔进身侧土筐里,转瞬,鱼就被一只老狼叼走了。那老狼一瘸一瘸的,跑起路来歪歪扭扭,海子爷很快就追上了。他惊诧了:这老雪狼竟是他多年前的“冤家对头”——当年被人们围剿后逃脱的那只母狼。海子爷还清晰地记得,它和一只公狼被大伙围剿到天海子边,公狼为保护它而掉进天海子的那一刹那,它惨烈的嚎叫。想到这,海子爷盯视片刻,挥挥手说,你走吧!老雪狼低垂的雪色长尾冲海子爷摇了摇,咬着鱼蹒跚而去。海子爷一直目送着它回到天海子边沙崖下的那个洞穴,他终于相信了母狼一直守着天海子的传说。
⑥想到这些,海子爷便心生感叹。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这些年,他们仿佛就成了一对彼此熟悉的伴儿守在这片荒漠。
⑦海子爷每天钓完鱼,路过老雪狼的岩洞,总要从筐里拣出一条鱼,扔过去。老雪狼待他走远,便从那丛沙蓬子后走出来,找到那条鱼,冲着海子爷的背影呜呜嚎两声,便转回穴内。 今天也不例外。
⑧当日夜里,北风刮得紧。天海子边传来老雪狼的哀嚎。一早醒来,想到老雪狼昨夜的哀嚎,他放心不下要去看看。到了洞口,海子爷依旧吹起口哨,似有似无的绿点过了好久才出现,他松下心来。
⑨他下到天海子的冰面,凿了两个冰窟把鱼线放下去。可等了半天鱼就是不咬钩,海子爷冻得坐不住了,准备收线回家。突然,鱼线哧溜溜往水里窜,海子爷大喊一声 “好大的鱼!”他拼命拽住线不松手。大鱼拼命地往水下逃窜。他猛地一个趔趄,便被那根鱼线倒拽进了冰窟里。海子爷从水下挣扎着冒出头,攀住冰窟边沿,攀爬,滑落,他的四肢开始变得僵直、麻木,海子爷有些无望了。突然,他的衣袖被什么紧紧地拽住了,抬头一看,竟是那只老雪狼。此时,老雪狼一双昏花模糊的老眼冒出很强的绿光,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
⑩“谢谢你,老伙计!”海子爷冻紫的嘴巴张了张。
?唿儿——唿儿。老雪狼的喉咙里滚动有声,显然催促着海子爷赶紧使劲爬。可他麻木的四肢已经不太听使唤。老雪狼恼怒起来。呜呜 低吼着,咆哮着,又拉又拽。老雪狼不走,也不松口,只一个姿势,低着头,弓着腰身,撅着屁股,拼命拽拉渐渐下沉的海子爷。慢慢地,它的身体变得僵硬,它的尖嘴自咬上海子爷的袖子就没有松开过。姿势也没有改变过。渐渐地,它的身躯连着海子爷一起被冻硬冻僵,纹丝不动了。
?海子爷和老雪狼就成为一对连体的活标本,仿佛是一对冰雕矗立在天海子空旷的冰面上,成为天海子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天和地。
16.小说中的“海子爷”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7.第⑤段插叙海子爷和老雪狼之间的哪些往事?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画线处两次描写老雪狼救海子爷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9.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对故土的眷恋和坚守,也有人认为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这篇小说就此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6.海子爷是一个倔强、有恻隐之心、坚守故乡的人。当他的家人劝说他离开这个苦寒之地时,他坚持留下,苦守土地,能看出他的倔强。他在多年前放掉了老雪狼,并时常拿鱼给它吃,时刻惦记它的生存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海子爷有恻隐之心。从“在冰天雪地的海子边,也只有他偏不肯逃离这片故土,还守在这里了”能看出他对故乡的坚守。
17.这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补充了多年前海子爷放走了老雪狼的故事,体现了海子爷的恻隐之心;照应并说明了上文海子爷为什么要“习惯性地回头”“兀自笑了”以及老雪狼蹲在不远处的原因。同时,为下文老雪狼救海子爷做了铺垫。
18.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老雪狼救海子爷时拼尽全力、不顾一切的样子,体现出老雪狼报答海子爷的决心。
19.示例一:我认同第一个观点。因为无论是代表人类的海子爷还是代表动物的老雪狼,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漠北,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故土,即使有别人相劝,即使面对着生活的困境和孤独,都依然坚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了对故土眷恋和坚守的主题。示例二: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因为当海子爷遇到危险的时候,他曾经帮助过的老雪狼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人类善待自然时,自然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的爱护和尊重。互相关爱造就了这样的“永恒”,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抛弃对方,还在一起,可以为对方牺牲自己,所以我们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小说的主题。
【解析】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道考人物形象的题,这样的题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可从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着手。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从两个角度都可以回答,结合文章的中心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18分)
幸运的傻瓜树袋熊
小白
除非碰对了运气,否则你没法解释树袋熊这呆头呆脑的家伙怎么会活下来。它们笨拙、迟钝、弱小,既无自卫能力又无逃命的本领,又不像某些同样笨拙迟钝的难友们那样有一身保护色。
看来,它们唯一的赌注就是对环境不挑不拣,随遇而安—可它们连这居然也无法做到!树袋熊对食物之挑剔无与伦比,只吃桉树叶,而且在澳洲大约350种桉树中,上它们食谱的不过20来种,而它们喜欢的仅5种。
如果到此为止,也就罢了。可即使给它们合适的桉树叶,它们还是会吹毛求疵地挑三拣四——这倒不是因为它们矫情,而是不如此就活不下来。它们的可口食物—糖桉树的树叶和嫩枝里含氰化物,越嫩的枝叶含量越大,择食不慎就会有中毒而死的可能。
看来,它们应该感谢自己生在了与世隔绝的澳洲大陆,这里既无猛禽也极少猛兽。可是,两百多年前,欧洲人来到了这片土地。经过一段自顾不暇的生存奋斗之后,他们的乐子之一就是把树袋熊当活靶子打。
当然这种靶子一打一个准儿,可是,要想把它们打得掉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树袋熊生命力十分顽强,它们可能连中好几枪仍然挂在树枝上很长时间不掉下来,受伤的树袋熊连哭带叫,很像婴儿的哭声,听着令人揪心。难怪一位动物学家写道:“狩猎树袋熊不是软心肠的人所能从事的体育运动。”
人们的烧荒垦田是树袋熊的另一灾难,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只树袋熊被活活烧死,这些行动迟缓的小家伙,根本来不及逃命。
最可怕的是,这些小家伙还有一身银灰色的漂亮毛皮。这种“怀璧之罪”令它们几乎遭受了灭绝之灾。一百年前,对树袋熊的大屠杀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仅1908年,悉尼市场上就成交了6万张树袋熊皮。1924年,由东澳大利亚运出的树袋熊皮竟达200万张。一个澳大利亚人十分愤慨地评论:“简直难以置信,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这种毫无自卫能力的稀有珍兽,会遭到如此残酷的屠杀,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自私自利的贸易和利润。”
此时树袋熊中又流行了可怕的传染病,它们成批地死于眼病、肾炎和寄生虫,这样下去,树袋熊的末日就指日可待了。
可就在这时,情况发生了改变。澳大利亚人突然发现,这种呆头呆脑的小家伙具有的巨大潜在价值,大大超过了它们的皮毛,于是宣布把它们列为自然保护对象。
树袋熊在饱受摧残之后得到了喜剧性的结局,它们由被人赶尽杀绝的可怜虫一下子成为人见人爱的小精灵,成了澳洲的象征——有人说它们为澳大利亚赢得的好感超过了一切大使馆、情报局和海外宣传的努力。
树袋熊,这笨拙的小东西,也许昭示着某种希望:尽管宇宙是一个竞技场,但还是会有几个幸运的傻瓜能够活下来。
(选自《青年文摘》)
20.请你概括一下树袋熊的主要特征。(4分)
21.树袋熊的命运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2.树袋熊为什么能够得到保护?从它得到保护的原因中你有什么发现和感悟? (4分)
23.请说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6分)
(1)在澳洲大约350种桉树中,上它们食谱的不过20来种,而它们喜欢的仅5种。
(2)它们可能连中好几枪仍然挂在树枝上很长时间不掉下来。受伤的树袋熊连哭带叫,很像婴儿的啼哭,听着令人揪心。
【答案】
20.笨拙、迟钝、弱小,没有自卫能力和逃命本领,但皮毛漂亮,形象可爱,生命力顽强。
21.它生活在澳洲,与世隔绝,最先是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欧洲人来到这块土地后,它成为人们取乐的对象,遭受枪杀,又因为它的皮毛漂亮,被大量捕杀。但后来人们发现它潜在的价值大于皮毛,又被列为保护对象。
22.它得到保护是因为它潜在的价值大。人们对它的猎杀或者保护都是出于自私的贸易和利润。这说明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不是出自对这些动物的尊重,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所以,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点还没有深入人心,保护野生动物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23.(1)列数字。说明树袋熊取食的对象很少,它对食物非常挑剔。
(2)打比方。形象地表现出它的哭声叫声的特点,很叫人揪心。
【解析】
2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事物的特性一般先要看文中有没有原句可用,此题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理解把握解。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
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350种、20来种”看出是列数字,“受伤的树袋熊连哭带叫,很像婴儿的啼哭,听着令人揪心。”是打比方,然后按照格式答题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写作(50分)
24.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答案】妈妈的背影,让我流泪
有人说:“母爱是一盏灯,把夜行的路照亮;母爱是一颗树,让倦极而归的子女有所依靠。
每一次,我放学回家,看到妈妈那疲惫不堪的背影,总是让我心痛,让我流泪。
小时候,我经常发高烧,身子弱,妈妈一天到晚送我去医院。那时,妈妈的背影与现在的背影不一样了。那时的背影宽厚,而现在的背影却是疲惫不堪。
曾记得,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天下着大雨,别人的父母都来接自己的孩子。唯独我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幼儿园的门口,等待着家人来接,心里不禁有些怨恨自己的父母:怎么还不来接我呢?”
突然,一个熟悉的背影,从雨中慢慢的向我走来。我仔细一看,竟然是我的妈妈,我当时很高兴,心里的气慢慢消了。妈妈背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感到妈妈的肩膀好温暖,我的心顿时从气慢慢消失变为暖暖的。我对妈妈说:“我想下来,妈。”我下来之后,我和妈妈打着同一把伞。快到家的时候,妈妈看到我的书包淋湿啦!于是她把伞交给我,自己向家的方向,跑去。在雨中,我又一次看到妈妈的背影,是这样的伤痕累累、疲惫不堪。
第二天的早晨,妈妈感冒了,躺在医院里。我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让妈妈打着伞,自己跑回家,要不妈妈就不会生病啦!
此时此刻,我心痛了,看到妈妈躺在医院的背影,我再次流泪。
每当我读着孟郊的《游子吟》,我仿佛依稀看到了妈妈瘦小、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背影。我在内心中默念着“妈妈,您就是我一生的感动!”
【解析】
试题分析:你在校外的经历可能是很丰富的,不过要注意,写作时不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