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语文
任课教师
钟 毅
授课时间
3、16
课题
5、《黄河颂》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
方法
?? 1、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2、学会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在综合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成果展示,加深自己对黄河及其文化的了解。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
难点
???教学重难点:感情朗读,理解文本,品味鉴赏,体会中心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教学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来源
介绍
知识目标
图片
A
G
拓展知识
2分钟
下载
朗读
过程与方法
朗读
B
C
建立表象
5分钟
自制
讲解
过程与方法
讲解
H
D
帮助理解
10分钟
自制
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归纳
F
I
升华感情
6分钟
自制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出示黄河图片,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感染、调动学生。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本诗;(第一节)
2、了解比喻的修辞方法;
3、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热爱中华民族。
三、简介作者光未然及《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梳理生字词
山巅diān 哺bǔ育 澎péng湃
狂澜lán 赞zàn歌 发源yuán
屏障zhàng 浊zhuó流 滋zī长
气魄pò 劈pī成 宛wǎn转
五、整体感知课文
????? 1. 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 2.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 3. 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 ?4.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 5. 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 六、内容探究
????? 1.颂歌的首尾如何呼应的?
????? 2.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 3.“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是不是病句?为什么要词性活用?
?????
七、小结课文
八、组织学生朗诵(安排好领诵、齐诵、个人领唱和合唱,如学生能力强,方能有好的效果)再组织学生欣赏并演唱《保卫黄河》并讨论:为什么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国家?目标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黄河颂》
九、比较阅读《长江之歌》再次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如能阅读和演唱结合效果更好。
十、作业布置:《绩优学案》26、27页。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注意生难字,夯实基础
3、注重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和方法。
4、讲解分析、理解课文,了解作品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