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同步练习
1.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曰”,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2.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 A.厦门????B.福州????C.上海????D.广州
3.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子、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了??B.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近代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惠及乡村?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4.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通商口岸的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D.协定关税的影响
5.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D.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6.“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吸食鸦片现象普遍????????B.军民体质下降 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D.白银大量外流
7.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8.“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1840年)战争?……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其中“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的含义是( ) A.非法贸易、正当贸易???????B.两种植物 C.中英土特产???????????D.殖民、殖民地
9.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割让香港给英国 B.赔款2100万两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不须同英国协商
10.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争取外交平等
问答题
1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国为什么战败?
1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材料题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许多运往中国的英国工业产品难以推销。1786年东印度公司试销棉纺织品,结果“随便哪一种都卖不出去”。1821年运往广州的剪绒、印花布亏本达60%以上。------1845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增长到239万多磅。其中主要工业产品棉布棉纱的输华总值,从1842年的70多万磅,增长到1845年的173万多磅。
?????????????????????????????????????????? ---------《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在华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这样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是诗人的幻想也不敢创造出的离奇的悲剧题材.马克思所说的这场悲剧就这样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幕。
材料二:《南京条约》第四条规定:“因大清钦差大宪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间经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第五条规定:“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第六条规定:“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银元,大皇帝准为偿补。”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它们操纵着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1)材料一中马克思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关于《南京条约》的赔款分哪三项?总计赔款多少银元?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15.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应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 2015年 10月 19日起访问英国,中英共同开启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然而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以中英两国的战争开端的。
材料二:
? 材料三: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百年屈辱史,对于拥有辉煌文明史的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是一种耻辱。
(1)请完成下列笔记 :
?? (2)该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请在图中填出其中两个口岸的名称。?
(3)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种耻辱的理由。?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A?2.C?3.B?4.D?5.A?6.A?7.A?8.A?9.C?10.C????1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封建主义的腐朽落后等,导致最终清政府战败。 故答案为: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封建主义的腐朽落后等。 12.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求和,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故答案为: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3. (1)由卖不出去,贸易亏本到输华货物总值快速增长;(2)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使中国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 14. (1)鸦片战争; (2)鸦片烟款、行商欠款、军费;2100万银元;(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5.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上海;福州;(3)理由: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1. 从题干中的“国际禁烟日”“国际禁毒日”,看出虎门销烟在当时及以后都有重要的国际意义,虎门销烟的国际影响非常深远,它是人类禁烟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作为领导该斗争的林则徐也不愧为“全球禁毒第一人”,而关天培是鸦片战争期间的民族英雄,左宗棠收复了新疆是洋务运动领导人之一,邓世昌牺牲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大战。要注意熟练掌握、区分四位人物的主要事迹;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虎门销烟领导人这一知识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虎门销烟相关历史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教育学生学习林则徐国家利益至上、无畏无惧的精神品质。 2. 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被迫由南往北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所以《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上海。 故选C. 本题以“《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的知识点; 本题以“《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为线索,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方位。 3. 中国的生活用品都是外国商品,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时间点不符,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842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严重破坏了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过程和影响。 4. 由图表内容可以看出,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出现了大幅下降,结合所学,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因此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出现了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协定关税的影响。 故选D. 本题以图表形式为切入点,考查《南京条约》; 本题以《南京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5. 依据题干“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可知,涉及的条约是《南京条约》。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选A. 本题以“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知识点。 本题以“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为线索,考查的是学生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熟记《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6. 依据材料“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可知,主要说的是吸食鸦片的现象普遍,因此A符合题意,BCD排除。 故选A. 本题以“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清朝吸食鸦片的普遍现象;本题以“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为线索,考查的是学生对清朝吸食鸦片现象的了解情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信息。 7. 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所以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南京条约》。 故选A. 本题以“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为切入点,考查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的知识点。 本题以“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为线索,考查学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并且区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 8. 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呢绒、布匹、茶叶等物资大量出口,对西方形成巨大的顺差,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后来,英国商人发现,鸦片走私可以牟取暴利,于是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而中国人的茶叶是中英双方的正当贸易;英国人的鸦片是受中国禁止的毒品贸易,是非法贸易。 故选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1840年左右,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广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处于清朝统治下,封闭落后,危机四伏,必然成为列强侵略的重要目标。 掌握鸦片战争的时间、过程和影响。 9.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故选C. 本题考查《南京条约》,知道其内容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的内容的识记能力。另外向学生说明,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 题干中提到的“英国的大炮”指的是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使用武力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这次战争清政府最终战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和关税等主权,中国由独立主权的国家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故选C.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知道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封建主义的腐朽落后等。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 本题考查的是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3. (1)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在华贸易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中的“786年东印度公司试销棉纺织品,结果‘随便哪一种都卖不出去’。1821年运往广州的剪绒、印花布亏本达60%以上。---1845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增长到239万多磅。其中主要工业产品棉布棉纱的输华总值,从1842年的70多万磅,增长到1845年的173万多磅”可以看出,英国在华贸易由卖不出去、贸易亏本到输华货物总值快速增长。 (2)本题主要考查了英国在华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样,使中国成为了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 14. (1)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一的信息:马克思曾这样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是诗人的幻想也不敢创造出的离奇的悲剧题材。马克思所说的这场悲剧就这样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幕。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出指的是鸦片战争。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借口虎门销烟而发动了侵略战争。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二的信息: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因大清钦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强办,致须拨发军士讨求伸理,今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银元,大皇帝准为偿补。可以得出《南京条约》的赔款分鸦片烟款、行商欠款、军费。根据教材所学得知,《南京条约》总计赔款2100万元。 (3)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三的信息: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它们操纵着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受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可以得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15. (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本题考查《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的相关知识。《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这五处通商口岸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图中缺少上海、福州两处通商口岸,其中位于长江口的是上海,宁波与厦门之间是福州。 (3)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对中国来说是一种耻辱。
《鸦片战争》
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鸦片战争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单元。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理论要求较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辨证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评价林则徐,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正确地评价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2、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教师准备关于虎门硝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2、教师课前可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其分为中国组和英国组,分别研究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概况。各组搜集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课堂上两组陈述两国概况,大家讨论中英两国情况说明了什么?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
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个这样的问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这一设计是由于它是本节课的启动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起同学们的兴趣;而且由于本节课的思辨性很强,这个问题的设计正是围绕着教学的重点、难点,一开始就使学生把思维集中在这两点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学生掌握知识,深化思维,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过程。而且这样设问比直接设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诱导学生思考的深入。
进入新课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相距遥远的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讲解:19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在对外政策上采取殖民扩张,力求打开国外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它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中国是西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纪中这样描述过,东方遍地是黄金,更是激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向往。在清康熙帝时,英国曾有使节到中国访问,结果无功而返。)
此时的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势日益衰弱,逐渐落伍于西方各国。英国通过广州十三行销往中国的商品(呢绒、布匹)没有市场,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赔钱)。后来,英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谋取暴力,就向中国走私鸦片。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所以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思想教育: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
鸦片的危害有哪些?
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阅读P3《袍子谣》分析鸦片战争的危害:银外流、国贫弱、人体弱。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官僚吸食鸦片,腐蚀了清朝的统治机构。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中国国民素质整体下降。官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
3、简述虎门销烟的背景、时间、地点、历史意义。
讨论:你将如何面对因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实行严厉的禁烟措施, 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交出鸦片,并写下保证书。加强海防,训练水师、民团。
虎门销烟并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方法进行,并非烧烟)(林则徐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历史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谈谈在“拒绝毒品,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方面,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 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所以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禁烟只是英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英国人的三块敲门砖:正常贸易——鸦片——炮舰)
2、鸦片战争的结果如何?原因何在?对我们有何启示?
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可得出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对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可由学生从政府机构、生产力水平、武器装备、军队战斗力、对外国策、综合实力等方面指导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失败的根本与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英国军事实力,军事装备优于中国;清王朝的落后、腐败、无能,没有重用贤能;妄自尊大,闭目塞听;缺少必要的准备,打无准备之仗;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弱国无外交”
应该怎样做:以史为鉴,奋发图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的时间、地点及内容。
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关税协定十个字,学生自主掌握。教师可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解释什么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设计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英国通过三块敲门砖:正常贸易——鸦片——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市场,迫使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要以史为鉴,努力学习,振兴中华,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略。
课件17张PPT。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12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学习目标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正确吗?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课程导入一、鸦片的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背景:(见鸦片战争前中英基本情况对比图)2、中英贸易状况:中国
(茶叶、丝织品)英国
(毛、棉织品)畅销滞销出超入超出超:指一定时期内,外贸出口总值超过进口总值。反之则称为入超。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结论殖民扩张闭关自守外交船坚炮利装备陈旧 军纪败坏军事工业革命接近尾声
商品经济发达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经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封建主义日趋腐败政治英 国中 国鸦片战争前中英基本情况对比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3、英国向华输入鸦片的目的: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4、危害:经济上: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政治上:清朝统治者更加腐败。军事上:军队战斗力削弱。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东印度公司在英国伦敦的大楼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是英国在亚洲推行殖民政策的工具,拥有从好望角到东方的贸易垄断权。18世纪末开始,东印度公司发现鸦片贸易可以牟取暴利,便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并垄断鸦片贸易,用走私的方法,将鸦片大量运送到中国,从中攫取巨额利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设立的鸦片储藏库17世纪,吸食鸦片的方法从南洋传入中国,吸食者日众,鸦片进口猛增,引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严重危害吸食者健康。1729年,清政府下令禁止吸食鸦片,1796年禁止鸦片进口和种植。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中国人在烟馆中吸食鸦片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一些城镇烟馆林立,许多中国人在烟馆中吸食鸦片。鸦片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非常容易上瘾,而且很难戒除,使人体力渐衰,精力消耗,意志萎靡,直到丧失生命。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列强鸦片输入与中国白银外流表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5、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到虎门,下令将收缴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全部当众销毁,此为“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出色地领导了禁烟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二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1、中英鸦片战争:(1)时间:(3)经过:(2)爆发原因:1840-1842年直接原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市场1840年,英军侵入广东海面后,既而沿海北犯,到达天津海口。清政府将林则徐革职;
1841年,英扩大侵略,侵占香港岛后,又攻占了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1842年,英军闯入长江,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结束。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4)结果: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5)失败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客观原因)
中国:①清政府政治腐败
②清政府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③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④中国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落后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相对抗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1)时间:1842年(2)内容: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南京条约》的签订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三 、中英《南京条约》新课讲授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影响: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由原来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新课讲授中英《南京条约》人民教育出版社 八年级 | 上册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