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地球表面的板块
一、填空题
1. 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依据________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________说。 1960-1962年,美国的两位地质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假说________。20世纪60年代,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________学说。
2.根据“大陆漂移说”理论,地球在______年以前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________学研究的成果支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______学说。 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______(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________,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全球由________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5.板块的________形成了巨大的山脉,板块的________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6.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块的________和________。
7.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引发了人们对灾区的高度关注,地震是地壳变动的形式之一,板块的________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二、选择题
8.由魏格纳创立的全球构造理论是( )
A.大陆漂移说 B.板块构造学说 C.海底扩张说 D.上帝创造学说
9.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
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10.魏格纳提出全球构造理论的第一证据是( )
A.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 B.凭着大脑中产生的直觉
C.美洲和非洲都是黑人居住 D.大洋两岸的居民都有共性
11.全球共有几大板块,它们漂浮在什么上( )
A.七、软流层 B.六、软流层 C.七、岩石圈 D.六、岩石圈
12.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是( )
A.喜马拉雅山脉 B.阿尔卑斯山脉 C.落基山脉 D.安第斯山脉
13.全球六大板块中,大部分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的,例外的是( )
A.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1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 B.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
C.火山喷发、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 D.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
15.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证明了( )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地质力学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16.阅读世界地图你会发现,两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1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①全球地壳共分为七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③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很深的海沟、④板块碰撞地区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8.如图所示,小敏正在做的模拟实验是为了印证( )
A.水土流失 B.大陆漂移 C.海底的扩张 D.山脉的形成
19.如图所示,魏格纳是根据哪两个大洲的轮廓相吻合而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 )
A.非洲与南美洲 B.亚洲与大洋洲
C.北美洲与南美洲 D.南美洲与南极洲
20.下图为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意图,下列叙述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1.如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
A.板块是运动的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生命是不断演化的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三、综合题
22.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主要由________大板块组成,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__________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①________板块;③________板块;⑤________板块。
(3)红海的不断扩大,是因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________运动造成的。
(4)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________地带,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和________火山地震带。
参考答案
1.大西 大陆漂移 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
2.2亿
3.地磁 大地构造 大洋中脊 老
4.六 软流层
5.碰撞 张裂
6.碰撞 张裂
7.碰撞 解析:地震是地壳变动的形式之一,板块与板块之间有时会剧烈运动,板块在剧烈运动的时候碰撞和张裂,导致了地震。
8.A 解析: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9.A 解析: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即发生地震。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故A正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核,故B错误。火山爆发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故C错误。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D错误。
10.A 解析: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从而进一步确立“大陆漂移说”。
11.B 解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12.A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山脉。
13.A 解析: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4.C 解析: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15.A 解析: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从而证明大陆漂移说的正确性。
16.B 解析:大西洋两岸的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轮廓能够遥相对应。
17.C 解析:全球有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常形成海沟。
18.D 解析:山脉是板块的挤压、碰撞形成的。
19.A 解析:据图可知非洲与南美洲的轮廓相吻合。
20.A 解析:此题考查海陆的变迁及理论依据。煤炭是古代高大的树木因地壳变动被埋入地下来不及腐烂,在高温高压的过程中形成的;而森林主要生长在热带或温带,这说明南极洲在很早以前位于热带或温带,后来才漂移至现在的位置。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说明过去这两块大陆是连在一起的。而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不能说明问题。
21.A 解析:以洋中脊山脉为对称轴,两边的海底岩石的年代相互对称,说明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洋中脊山脉。
22.(1)六 运动 稳定 活跃 (2)亚欧 美洲 太平洋 (3)张裂 (4)交界 环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