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运用公式计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任务一 运用公式计算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桂科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8-08-14 18:4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任务一 运用公式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EXCEL中公式的定义和构成,能设计公式并能正确输入公式,掌握公式复制的方法,并学会利用公式对EXCEL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方法技能: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互助合作与老师点拨中掌握公式的输入、编辑及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技巧。并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计算机公式的输入、编辑及利用公式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中,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学情分析
Excel工作表前面已经上了三节课,所以学生对Excel工作表已经不陌生,特别是在前三节课已经学习了单元格地址的表达方式、单元格的复制方法及填充柄工具的使用,行列的删除及插入,为本节课公式的输入及公式复制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重点难点
了解EXCEL中公式的定义、公式的输入、公式的复制等,并能通过EXCEL中的公式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
一、竞赛导入激兴趣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电子表格数据的输入,并让同学们制作了我们班的学习成绩统计表。同学们还记得成绩统计表有总分和平均分这两项内容吗?
生答:记得
师:那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生:口算,心算,笔算
教师出示“246班成绩统计”表格,请同学们用刚才说过的这些方法来计算一下总分,限时一分钟,看哪位同学是计算高手。
由此可以看出用传统的方法来计算是非常麻烦的,那么在EXCEL中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EXCEL中如何利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现在我们就开始学习EXCEL中公式的输入。
【讲授】
任务一:认真观察教师在EXCEL中计算“246班成绩统计表”总分的方法,总结归纳出教师的操作步骤。
1.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EXCEL中计算“246班成绩统计表”总分的步骤。
创建公式[创建公式步骤:(1)选定需存放总分的单元格(演示中指定一个单元格)(2)输入公式(3)回车确定。
教师随机讲解在EXCEL中“公式”的含义:公式就是在EXCEL中对数据进行计算的式子。
2.师生共同探讨总结输入公式的格式。
公式的格式:<=>[<单元格应用位置><运算符>,<单元格应用位置><运算符>……]
特别强调:公式都是以等号开头,等号后是由操作数和数学运算符号组成的一个表达式。比如“=B3+C3+D3”表示求B3、C3、D3三个单元格的数值的和,“=D3-D2”表示求D3和D2单元格的数值差。
教师随机讲解:计算机中的数学运算符与我们普通的数学运算符有一定的差别:(课件展示)
【活动】任务二:课本21页的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调出“天气日报”并运用老师所讲的方法计算各城市的温差。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课本21页的操作A和操作B两种方法,自主探究两种不同操作方法的区别,进而掌握公式复制的方法。
2、学生操作计算,老师巡视,搜集并随机出示学生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思考,并请优生辅导
3、请个别学生上来演示两种不同的操作过程。
4、师生一起总结在公式中用单元格地址代替具体数值的好处:
运用公式时不要直接输入某个单元格的具体数值,而应尽量使用单元格地址,这样就相当于输入了计算方法。当相关单元格的数值改变时,因为公式没有改变,则结果会自动作相应变动。
【活动】任务三:完成“246班成绩统计表”,计算出每个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
1、让学生用任务二学到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老师巡视指导,并提示:先求出每个同学的“总分”,再用总分除以科目总数。公式中用到的除号,应该用“/”代替。)
2、请操作最快的学生演示其操作步骤,之后老师再重新讲解操作一次,照顾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3、让没完成任务的同学继续操作,已经完成任务的同学可做拓展知识部分的操作。
【练习】拓展知识
给成绩统计表的平均分保留一位小数点。(参考课本23页第一段的提示完成)
除了这个计算方法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能更快速的计算出所有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呢?引导学生观察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公式“∑”右边下拉按钮的平均值函数,并演示平均值函数的操作方法,引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运用函数的计算。
【讲授】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内容:
(1)电子表格公式的格式:<=>[<单元格应用位置><运算符>,<单元格应用位置><运算符>……]
(2)公式的复制:A、选定公式所在的单元格
B、按鼠标左键拖动自动填充柄到目标单元格
【作业】布置作业
用自动求和函数及平均值函数算出246班成绩统计表的总分和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