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学案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司马光登进士第。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司马光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步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持之以恒。有《司马文正公集》传世。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孙权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建安十五年(210)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病死。鲁肃接替周瑜统领部队,劝孙权将荆州南郡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后刘备又取得益州,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形成了。文章所叙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称为《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全书294卷,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博 士
“博士”一词现在主要指学位的最高一级,很多人都以为它是舶来品,其实并非如此。许慎《五经异义》记载:“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
此外,古代还把专门精通某一种技艺的人称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精于礼仪的人称为太常博士,通晓音律的人称为太乐博士等。后来还出现了“茶博士”的称呼,这是套用“博士”这一职衔称呼茶楼、茶馆内沏茶跑堂的堂倌。《水浒传》、“三言二拍”中就有很多关于“茶博士”的描写。
现在,博士一词和学位挂钩,其官职之意已经消失殆尽。
【课文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文译文】
1.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单独,孤单。
治,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但当涉猎
但,古义:只,只是;今义:但是。
(3)见往事耳
见,古义:了解;今义:看到,看见。
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4)即更刮目相待
更,古义:重新;今义:更换,更新。
2.一词多义
(1)当: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管,担当)
但当涉猎(助动词,应该)
(2)大:与蒙论议,大惊曰(副词,表示程度高或范围广,十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形容词,年长)
3.字词详解
初:从前,当初。这是追述往事时的习惯用词。
谓:对某人说。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脱。
务:事务。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孰若:何如。两者抉择,倾向肯定后一种。
今者:如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不再是。
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
更:重新。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
拜:拜谢,拜见。
4.成语积累
吴下阿蒙:原指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后用来比喻人学识尚浅。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1.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省略句
与蒙论议,大惊曰(“大”前省略“鲁肃”)
1.《孙权劝学》中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确有成效的句子是:“ , ”。
2.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
3.成语“刮目相看”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 , 。这一成语的意思是“ ”。
4.孤常读书, 。
5.初,权谓吕蒙曰:“ , !”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7.孤常读书, 。
8.士别三日, , !
【参考答案】
5.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6.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7.自以为大有所益。
8.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