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一位令你感动、尊敬、佩服的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口语交际一、话题分析1.同学之间自由组成采访小组,商议确定采访对象。
2.商定采访内容,准备好采访问题。
3.做好人员分工,进行采访。采访中认真倾听,做好记录,注意礼貌用语。二、方法指导小记者:请问你能接受我的采访吗?
被采访人:可以。
小记者:你是咱们班个子最高的同学,
请问你有多高?
被采访人:我现在有165厘米。
小记者:咱们班的同学大多只有130厘米高,你却有165厘米高。你认为你长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示例欣赏采访班级个子最高的同学被采访人:我的父母个子都很高,我想我长得高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当然,我平时也非常喜欢各种体育锻炼,我觉得这也有助于我长高。
小记者:个子高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呢?
被采访人:个子高当然有优势,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要加入咱们学校的篮球队了。不过个子高也有不好的地方,因为个子高,所以我的脚很大,每次妈妈带我去买鞋子,很多漂亮的童鞋我都穿不了,真的很遗憾。
小记者: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
被采访人:不客气。本次“我的小笔头”和“口语交际”紧密衔接,是让同学们整理采访记录。同学们在采访之后,都有自己的感受吧?把自己的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吧。我的小笔头一、题目及要求1.依照书中的例子,整理一下采访记录。
2.通过采访,你一定对这个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你了解到的内容,有条理地、具体地写下来。
3.写完之后,小组或全班交流一下,每一位同学都要把自己写的记录读给大家听。让同学们帮助你找出记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认真地进行修改。 二、思路指导韦弗:“大家好,我是韦弗,我现在位于白宫,准备就教育问题采访美国总统奥巴马。”?
奥巴马:“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韦弗:“我听说你会就教育问题发
表一个声明,可以具体谈谈吗?”
奥巴马:“好的。在9月8号,当全美国的年轻人开始陆续回到校园时,我将就教育的重要性发表一个全国性演说……”
(韦弗想:谈教育当然难不倒奥巴马,但如果谈校园午餐,美国总统就有些生疏了。)?三、例文展示11岁小学生采访奥巴马手记(摘录)?小作者想难住总统,符合孩子的特点。?开头语言简练而有礼貌。韦弗:“你能帮忙改善校园午餐吗?”
奥巴马:“事实上我们正在考虑怎样使学校的午餐变得更健康,因为很多学校的午餐放了太多的炸薯条。”
韦弗:“我建议每天的午餐都应该有炸薯条和芒果!”
奥巴马:“这对你来说也许是美味的,但却不一定能确保你的健康和强壮。”
韦弗:“我特别喜欢芒果!”
奥巴马:“你喜欢芒果?我也喜欢。
但是我不确定每个学校都能有芒果。”?
(韦弗想:炸薯条和芒果似乎令采访气氛轻松下来,我再问一个更尖锐的问题。)?这部分对话针锋相对,十分精彩。韦弗:“我注意到作为总统你经常受到一些人的侮辱,对此你有何评价?”
奥巴马:“作为总统我受到了什么?”
韦弗:“侮辱。”
奥巴马:“哦,你是说人们对我说一些刻薄的话?你知道,当你成为总统时你必须要承担很多事情。”
韦弗:“你会灌篮吗?”
奥巴马:“已经不行了。我曾经可以,在我年轻的时候。但我现在差不多50岁了。”
(韦弗:我和奥巴马进行了交谈,他很高很友好,是个大好人。他说他希望到我们小学和我以及我的朋友打篮球。)??用简练的语言对奥巴马进行了评价。总评:本文小作者在采访奥巴马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刁钻古怪的问题,这些问题差点儿难住奥巴马,也使他们之间的对话达到了高潮。总之,本文小作者的采访语言简练而有礼貌,又有针对性,符合采访的要求。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
比喻追究底细。
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的知识或规律。我的采蜜集词语解释:前因后果:
刨根问底:
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学到的知识得以用于实际。
由这一现象联系到那一现象。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学以致用:
由此及彼:
循序渐进:
学无止境:注释:
①暝:夜色。
②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③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④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⑤随意:任凭。
⑥歇:消失。
⑦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泛指隐居的人。读读背背译文:空静的山中刚下过一场新雨,黄昏时天气已显示出秋的凉意。皎洁的月光照在松树林间,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竹林里传来阵阵笑语喧哗声,那是洗衣服的姑娘们回来了,水塘里的荷叶哗哗摇动,那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枯萎凋谢,这里依然美丽,王孙自可留居山中。
赏析:前两句写景,清幽明净。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流于石上。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哗声,看到莲叶摇动,发现浣女和渔舟。尾联抒情,表达对山水生活的向往。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
②秋:题目。
③残霞:快消散的晚霞。
④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⑤飞鸿影下:鸿,大雁。雁影掠过。作者:白朴(1226~约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作家、杂剧家,“元曲四大家”之一。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的远处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孤寂,拖出那长长的影子。雾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花朵,在风中一起摇曳着,颜色十分妖艳。赏析:这首小令,篇幅虽短,却以神来之笔描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淡淡的夕阳下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地站立在老树枝头,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飞翔。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道: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萧瑟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