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文档属性

名称 7.3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3-05 15: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人:李福玲 第2 周第1课时
课题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型 新授课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教材分析: 密度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 ( http: / / www. / " \t "_blank )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 ( http: / / www. / " \t "_blank )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 ( http: / / www. / " \t "_blank )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 ( http: / / www. / " \t "_blank )的关键.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情况确定以下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通过比值的方法引出密度概念,在实验过程中,由学生自己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亲身体验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物理属性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从而利用比值不变的特性定义出密度的概念。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比制定义概念,因此实验探究的成功与结果的分析是学生掌握密度概念的关键。
学情分析 1、 学生的前期知识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2、 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⒉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方法与过程⒈在密度实验中,通过对具体感性材料的分析,体会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⒉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能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方法与媒体 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教具准备 天平、烧杯、水、盐水、体积不同的铜块和铝块、刻度尺等等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复备修改或设计意图
㈠引入新课自然界中的物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貌似相像,实质却不相同。你能识别图7-13中所示的物质吗?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你识别这些物质呢?这节课我们通过科学探究来学习识别物质的一种方法——物质的密度。㈡新课内容⒈实验探究:①猜想与假设猜一猜:如图7-14所示的两杯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想比较哪一杯的质量大?试一试:如图7-15所示,将两杯相同体积的水和没有,分别放置在天平的左右盘上,观察天平横梁向哪边倾斜。想一想:(1)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②制定计划从以上两个猜想出发,取不同物质的物体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量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③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水的质量与体积;(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4)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5)分别算出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④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起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实验证明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恒定的。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density)。用符号“ρ”来表示 密度的公式 密度公式的意义包含有:(1)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体积较小,如: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铜块体积小于铁块体积。即当质量相等时,体积跟密度成反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质量较大。如:同一个瓶装满水和装满油相比较,装满水的质量大。即当体积相同时,质量跟密度成正比。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在一般物理实验中,由于所用物质不多,因此质量的单位常用克,体积的单位常用厘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克/厘米3.。记住:1克/厘米3=103千克/米3密度的实用单位除g/cm3外还可用kg/dm3和t/m3,有时使用这些单位能使计算简化。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大小。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无关,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平均密度则由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决定)。如:1 g水和1 kg水密度是相同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如:铁与铝的密度,油与水的密度都不相同。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因此一滴水的密度仍要比一桶油的密度大。⒉常见物质的密度自然界的物质种类很多,有的已经被人们所认识,有的尚未被认识,人类还在不断地发现新的物质,下面是科学家经过精密的测量,所测出的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我们称其为密度表。我们看表: 综上所述,密度表一处,同学们要从两个方面来学习。一方面,知道物质,根据密度表,同学们要能查到其密度值,并知道其物理意义;另一方面,知道了某种物质的密度值,根据密度表,同学们应该知道这是什么物质。课堂练习⒈质量为222.5g,体积为25cm3的金属块,其密度为______g/cm3 这块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____2甲、乙两金属块体积相等,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则ρ甲=_____ρ乙。3某量筒的最大刻度是500mL,用它一次最多能测出酒精____kg。4在故事影片中出现的“大石头”砸在人身上的画面中,“大石头”是由密度很_________的材料制成的(选填“大”或“小”)5一间教室长9m,宽6m,高4m,则这间教室中空气的质量为   kg(空气密度为1.29kg/m3)。小结密度是反映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它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只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布置作业:学习检测:1、A组8 2、课后练习 3、学习检测A组练习1、2、3、4 ( file: / / / C:\\DOCUME~1\\user\\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7.wmz" \t "_blank )
教后随笔
板书设计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公式:密度= ( file: / / / C:\\DOCUME~1\\user\\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1.wmz" \t "_blank )
( file: / / / C:\\DOCUME~1\\user\\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2.wmz" \t "_blank )水的密度是 ( file: / / / C:\\DOCUME~1\\user\\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3.wmz" \t "_blank ) ( file: / / / C:\\DOCUME~1\\user\\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14.wmz" \t "_blank )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当堂检测:
1、量筒中有200克水,将质量为100克的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升高到240ml处,求此石块的密度
2、 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 ]
 A. 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B.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m。
 C.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D. 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的体积V2。
(1)合理的顺序应是______(填字母)。(2)观察水体积时应注意什么?
 3)金属块密度的计算式是______。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