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阿基米德原理

文档属性

名称 7.4 阿基米德原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3-05 15: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人:李福玲 第 2周第2课时
课题 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教材分析:它是初中物理理解级的内容。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学习难点。 这节课是“浮力”这一章的核心内容,又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
阿基米德原理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浮力规律,所以这节课又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各种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为科学探究类型课。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探索F浮与G排大小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定的感知基础上,由猜想和假设开始,进而逐步、自然地完成实验探究。 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去认识现象、发现规律,这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研究习惯都十分有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与媒体 教法: 1、将被动观察改为主动探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实验。
2、 探究模式采用与物理研究方法相同的模式,猜想——设计——验证——分析归纳——评估学法: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 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 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教具准备 弹簧称、石块、铁块、乒乓球、鸡蛋、盐水、溢水杯、小桶、水等
师 生 活 动 过 程 复备修改或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放幻灯,提问,并板书课题:浮力 进行新课演示实验:将乒乓球按入水中,松手。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到的现象,并设疑:乒乓球为什么会浮上来?设疑:乒乓静止时受几个力的作用? 点评学生的受力分析情况。适时鼓励。 总结:乒乓球除了受重力的作用外,还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演示:将铁块放入水中,松手设疑:铁块受浮力吗? 当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愿望时,引导学生做课本上的实验,并提出实验要求。 巡回指导。学生报告数据时,板画物体受力示意图。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空气中铁块拉弹簧测力计的力比较大?而同一个铁块浸入水中时拉弹簧测力计的力就小了? 听取学生汇报,给予适当的补充说明,得出结论,并板书浮力大小的表达式及浮力的方向。 提出问题1: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你如何测定受到的浮力?提出问题2:铁块浸没于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深度有关吗?提问: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做实验。教师提出问题:浮力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耐心听取学生的猜想,并对各种猜想提出疑问,最后达到共识: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 介绍课本图7-21-23实验中的器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 利用多媒体展现阿基米德实验过程。 听取学生汇报,并填写实验数据。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并板书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表达式。 补充:阿基米德原理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小结 布置作业:课本130页2、3、4学习检测A组1、2、3、5、 通过看图片:死海中的人可以在水中仰面看书;动画:轮船在水中航行、节日里放飞气球等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浮力的存在方向。漂浮与上浮的物体受浮力。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教后随笔
板书设计
第四节 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1.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叫浮力。
称重法:F浮=G-F1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F浮=G排液=P液gV排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