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地形和地形图 课件(2课时 PPT版 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7地形和地形图 课件(2课时 PPT版 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8-14 20:51:23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1.下列地形类型中,海拔低、相对高度小的是(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一、选择题A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m,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 m,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是(  )
A.8999.43 m B.8693.13 m
C.8844.43 m D.9158.13 mA[解析]根据相对高度概念,两地相对高度为:8844.43米-(-155米)=8999.43米。C[解析]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分析可得,甲是山顶,乙是陡崖,丙是山谷,丁是山脊;其中,山谷为集水线,有可能发育河流。D5.甲山峰位于乙山峰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正南方向 D.正北方向
6.图中③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谷 B.山脊 C.峭壁 D.鞍部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③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山谷地形的等高线是向高处凸出,峭壁的等高线由多条重合在一起,鞍部位于两座山峰的低洼处。B7.站在甲山顶,理论上能看到的点是(  )
A.①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解析]读图可知,站在甲山顶,理论上能看到的点是①②处,因为①②处比甲处海拔低,且在视线内;③处被乙山遮挡了视线,④处位于峭壁下面,不在视线范围内。BC9.下列地形类型的形成与流水的冲刷有关的是(  )
①珠江三角洲 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③冰斗谷
④流动沙丘 ⑤黄土高原破碎的地表 ⑥三峡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C10.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
B.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风力、流水、固结成岩等
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跌宕起伏
D.外力对地形的影响缓慢而持久,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DD[解析]读图可知,王庄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李村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判断,王庄在李村的西北方向;图中的等高距为50米,王庄海拔高度在350米~400米之间,李村海拔高度在150米~200米之间,两村的相对高度在150米~250米之间,超过150米。二、填空题(1)F河流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
(2)A、B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m。
(3)A、B、C、D、E、F六处是山地不同地形部位,表示峭壁的是________,表示鞍部的是________。
(4)用数字式表示图中的比例尺是________。自西北流向东南60CE1∶50000(1)判断地形部位:①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____。
(2)甲山在乙村的________方向,甲山与乙村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__m。
(3)沿着②河或③河漂流,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河。说出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谷鞍部东北750②等高线越密,地势越陡峭,河流落差越大,水流速度越快(1)A点的海拔高度是________m。
(2)当D点气温为20 ℃时,A点为________℃。(海拔每上升100 m,气温约下降0.6 ℃)
(3)写出B点山体的部位名称是________。
(4)从B和C哪侧到山顶更容易?________。35018.8山脊B[解析] (1)据图可以判断图中等高距为50米,A点所在的等高线数值为350,故A点的海拔为350米。(2)根据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 ℃,D点的海拔为150米,故A点的气温为18.8 ℃。(3)根据所学知识,一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B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4)B处等高线较为稀疏,坡度更缓,故爬到山顶更为容易。探究创新(1)阴影区域是一个村庄,该村庄所处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
(2)乙地相对于B山顶的高度是______m。
(3)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出现瀑布景观的是___________。
(4)若图中AB两点的距离是4 cm,根据图上的比例尺,计算出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______km。
(5)如果在丁处建一大坝,形成水库,图中村庄需不需要搬迁?_________。盆地490甲8需要课件20张PPT。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考纲要求:
1.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
2.知道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重要提示:
1.山谷和山脊的区别: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脊。
2.河流在山谷中形成,大坝建在地势落差大,相邻两个山脊相对较近的位置。
3.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的区别:内力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使地表趋于平缓。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新知一 地形各种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一般在________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______________。
丘陵: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海拔一般在____________。
山地:海拔______,地面起伏较_______,相对高度________。
高原:海拔________,相对高度________。 200米四周高,中间低平200~500米高大大高小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新知二 等高线地形图含义: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山顶:等高线由外向内海拔________。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________凸出。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________凸出。 增高高处低处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相对应的地方。
陡坡:等高线________处。
缓坡:等高线________处。
峭壁:等高线________处。 密集稀疏重叠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新知三 地形的变化1.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的外部,如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它对地形的影响是____________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________。 缓慢而持久平坦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2.地形的变化
地形是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________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点作用占优势。
[注意] 内力作用使地表形成高山、深谷、高原。 内力内力外力互动探究探究点一 地形的类型 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情景展示]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问题探究]结合图片内容,你知道地形有哪些类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交流]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归纳提升]地球的陆地表面有的雄伟高大、错落有致;有的广阔平坦、起伏和缓;还有的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形态各异。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二 分析等高线地形图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情景展示]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问题探究]结合图片内容,你能分析出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交流]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归纳提升] 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表示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不一样。[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点三 地形的变化 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情景展示]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问题探究]图中六种不同的地形,大家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交流]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归纳提升]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就全球而言,内力的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居主导地位;而在局部地区,外力作用也可能居于主导地位。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外力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课时 地形和地形图地形和地形图地形的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表示地形的起伏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的变化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课件22张PPT。1.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时,选择等高距的主要依据是(  )
A.绘图纸张的大小
B.地形的海拔高度
C.地形的相对高度
D.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一、选择题DD[解析]甲处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且海拔由四周向中间逐渐增高,应为山顶。3.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50 m B.200 m C.300 m D.400 m A[解析]由题图可知,A、B两地的海拔分别是750 m和600 m,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 m。4.A点与D点的相对高度是(  )
A.400 m B.200 m C.300 m D.100 mB[解析]由图可知A点海拔高度是300 m,D点海拔高度是500 m,A点与D点的相对高度是200 m。5.图中A点与山顶之间的图上距离是2 cm。则它们的实地距离是(  )
A.10 km B.1000 m
C.100 m D.10 mA[解析]根据比例尺1∶500000,图上距离是2 cm,故实地距离是2×500000=10 km。AB二、填空题(1)甲山峰在乙山峰的________方向。甲、乙两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________米。
(2)M和N处易形成河流的是 ________。
(3)P处的地形部位是(  )
A.鞍部 B.峭壁
C.山脊 D.山谷
(4)该图所示的地形类型是 ________。西南23NB丘陵[解析]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断方向。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读图可以判断,甲山峰在乙山峰的西南方向;甲山峰海拔299 m,乙山峰海拔276 m,其相对高度为23 m。(2)读图可知,N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为山谷地区,容易形成河流。(3)P处等高线重合,为峭壁。(4)读图可知,该地区主要海拔在50~200 m左右,为丘陵地形。(1)图中各测量点已注明了海拔(单位:m),试绘出等高线地形图。(2)该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为________。
(3)该地形的走向大致是________向。山地南北峭壁(2)略。相等A点(1)在检查点①~⑤中,地势最高的是________;位于山谷的是________。
(2)从检查点①到②有A、B、C三条路线可供选择,从地形来看你认为最合理的是________路线。③④A(1)甲村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应选择________(填“①”或“②”)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从丙村到丁村去上学,她应该向________方向走才可到达。
(3)现测得丙村和丁村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 cm,则两村实地距离为________km。山谷②②线易于施工,省时、省力西南4探究创新(1)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周村、赵庄两村落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 cm,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________km。
(2)同学们首先对两村落进行考察,发现两村落选址的共同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当先行的第一小组到达B地时,后行的第二小组还在A地,此时两小组所在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m。1.5地形平坦(或靠近河流)山脊400课件10张PPT。第2课时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第2课时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重要提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等高线较密处表示陡坡,等高线较疏处表示缓坡,等高线很小封闭曲线处为山峰(中间高)或洼地(中间低)。第2课时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新知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1.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________投影到____________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表示地形的____________相同。等高线同一个平面海拔高度第2课时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2.等高距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________距离叫等高距。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等高距都是相等的。
3.等高线疏密
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坡度越_________;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坡度越________。垂直陡缓互动探究探究点 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 第2课时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情景展示]第2课时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问题探究]结合图片内容,你能总结出如何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方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交流]第2课时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归纳提升]制作地形模型的方法:
1.画一张你需要的有山脊、山谷、山顶、鞍部、峭壁任意一种地形模型的等高线图。2.根据等高线图的每根等高线,用薄胶版制作出每一种地形的等高线平面。3.将每一种地形的等高线平面,按照相应的高度比例固定在等高线图上。4.用泥沙、胶泥等填充等高线平面之间的空隙。5.在模型表面铺上假树、草坪、道路,安装一些房子等附件。第2课时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课堂速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课时 制作简单等高线地形模型等高线模型等高距等高线疏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