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面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一面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5 15:4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一面》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
 二、一锤定音(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  摩挲(suō shuō) 踌躇(zhù chú)
? 抚摩(mó mō) 憎恶(zēnɡ zènɡ)
?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 恳(  ) 窖(  ) 择(  ) 灰(  )
? 恳(  ) 窑(  ) 译(  ) 恢(  )
?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 1.用手轻轻摩擦。    (  )
? 2.热情周到或情谊深厚。    (  )
? 3.刚刚显露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或迹象。    (  )
? 4.做错事或说错话,后悔不应该这样。    (  )
? 5.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  )
?五、择优录取(辨析破折号用法,填序号)。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未说完
? C.表示插说内容 D.表示话题转换
?1.我向里面望了望——阴天,暗得很。    (  )
?2.哦!您,您就是——    (  )
?3.一个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  )
?4.这天气真坏透了——他怎么还没有来?    (  )
?六、字斟句酌。
? 1.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1)前两句属于__________描写,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赫然”是__________的意思。
? (3)从“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这些词语我们可以感受到两点: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 2.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虐待”意思是__________。
?(2)“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年”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什么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 黄里带白的脸 瘦得教人担心 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纱的长衫 隶体 一字似的胡须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 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给这段话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这段话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方面对人物的外貌进行了描写。
?七、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 这篇课文讲述1932年秋天,“我”在__________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之情。
? 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后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 (一)
?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  )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  )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  )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  )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词语的含义。
?颓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对人物的描写,突出了外貌的两个特点:一是“__________”,用以表现人物__________的精神;二是“__________”,用以表现人物__________的精神。
?4.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他”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鲁迅的读书法
? 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1934年,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 在种类繁多的、观点不同的众多书籍中,不仅有毫无益处的,而且还有“毒品”或“麻醉品”。究竟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他很欣赏古籍《稽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 怎样把书读活,使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鲁迅曾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实践经验总比看、听、空想确凿。“我先前吃过干荔枝,罐头荔枝,并且由这些推想过新鲜的好荔枝。这回吃过了,和我猜想的不同,非到广东来吃就永不会知道。”因此他谆谆教导青年:“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他希望青年们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1.解释词语中加点字的含义。
?酷爱读书:__________ 手不释卷:__________
?勤读不辍:__________ 融会贯通:__________
2.文中的“毒品”和“麻醉品”指的是___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文中的两个问句是__________。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4.根据鲁迅推荐的读书法,完成下面的表格。
读书法
采用该种读书法的好处
?
?
?
?
?
?
?5.用学过的成语、诗句或名言警句分别概括二、三、四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学习实际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值得向大家推荐的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智能拓展。
?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令自己终生难忘的“一面”?请依此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
?
参考答案
一、懊悔 殷勤 虐待 疲倦 鞠躬 疲倦 疑惑 莽撞
二、suō chú mó zēnɡ
四、摩挲 殷勤 苗头 懊悔 莽撞
五、C B A D
六、1.(1)环境衬托出鲁迅赠书的关怀给自己带来的温暖。
(2)鲜明
(3)“我”是一名进步青年鲁迅先生深受青年们的信赖
2.(1)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2)“一面”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刻
(3)与鲁迅先生短暂的一面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上的鼓舞。
?3.(1)? : , ; ; ; “ ” , , 。
(2)脸 头发 长衫 胡须 烟嘴
?七、上海内山书店 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爱戴 “我”同鲁迅的一面之交 一面对“我”的关怀与鼓舞
?八、(一)1.jiào yù tuí sǒu
2.萎靡不振的样子 振作、旺盛的样子 显眼,引人注意
3.瘦 鞠躬尽瘁为人民 有精神 坚毅顽强的战斗精神
4.瘦得教人担心
(二)1.极,甚 放开 中途停止 连、通
2.内容不健康的书籍 比喻
3.C
4.多翻法——开阔视野,启迪思路 比较法——帮助读者辨别是非、真伪、优劣 联系实际法——时所读的书活起来
5.(1)开卷有益 (2)读书要有比较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