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候风地动仪》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巩固文言词语。
掌握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通过学习,对我国悠久的古代科学文化有一定认识。朗读课文,概括说明内容。(一)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请一位同学翻译课文第一段。
注意以下字词的含义。
善:善于
尤:尤其
雅闻:常听说。雅,素、久。
特征:特意去征召。
为:担任
尽:详尽
作:制作 朗读课文,概括说明内容。(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第一段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
交代了张衡的姓、名、字和籍贯。
交代了张衡的特长。
交代了 张衡的官职以及著作名称。朗读课文,概括说明内容。(一)朗读课文第二段。
(二)请一位同学翻译第二段。
注意下列字词
复:又 都:大
行:设置 关:枢纽,关键。
发:拨动 寻:循着
合契:符合、相合。 咸:都
无征:没有得到验证。征,验证。
朗读课文,概括说明内容。这一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候风地动仪?
第1句主要点明了什么?
明确:点明了地动仪制作的时间、名称。
第2、3、4、5句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明确:说明了地动仪的材料、大小、形状、整体的构造。
第6、7、8句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地动仪的原理。
第9-13句主要说明了什么?
写地动仪的验证。
观看演示,加深理解熟读第二段,用课文的语言填写下表候风地动仪
外形:形似酒尊
中有: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发机关
内有: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盖周密无际
外有: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下有: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功效:如有地动,尊则振笼,机发吐丸,而蟾 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地震之所在。再读课文,体会感悟(一)这篇文章在介绍候风地动仪时,有条不紊,清晰扼要,那么这篇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
明确:按空间顺序展开,先写外形、再写中间的“都柱”和内部的枢纽和机部件,接着又从内到外写候风地动仪的上面的“八龙”和下面的“蟾蜍”。再读课文,体会感悟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候风地动能够精确地测量地震吗?请联系文章分析。
明确: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再读课文,体会感悟这篇文章是介绍候风地动仪的,那么第一段起什么作用?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
介绍张衡有着全面的杰出的科学才能,并且他的仕途非常顺利。为下文造候风地动仪做了铺垫。
正是因为张衡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做积累,同时也因为他有着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以及当时朝廷的鼎立支持。就不会有候风地动仪。走进张衡,感情升华 张衡: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十七岁时离开家乡,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民情风俗和社会经济情况。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走进张衡,感情升华刚才我们通过上面的阅读,我们对张衡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们怀着对张衡的深深地崇敬之情再次朗读课文。
课外拓展寻找相关资料,了解一下在现金是运用怎样的仪器来预测地震的,其原理和候风地动仪是否有相似之处。从而了解候风地动仪对世界的贡献。
作业布置试着按照空间顺序来介绍家里的一种电器。(可以参照相关说明书,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