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8-08-15 16:09:27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抒情与写意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画大致分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其长期的历史演绎进程中,花鸟画出现最早,然而趋于成熟却最晚。

人物梁楷,南宋画家《泼墨仙人图》山水宋 马远 踏歌图花鸟花鸟二、中国花鸟画成熟期一、中国花鸟画萌芽三、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高峰鹳鸟衔鱼图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一、中国花鸟画萌芽 彩陶纹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二、花鸟画成熟期
一般说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
现在所能见到的韩干的《照夜白》、韩滉的《五牛图》
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
他们的作品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标志花鸟画的成熟。
《照夜白图》 唐 韩幹 纸本设色 纵30.8厘米 横33.5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五牛图》?
唐 韩滉 纸本设色
纵20.8厘米
横139.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为天,天行健故为马 坤象地,地任重而顺故为牛 所以画牛马应有任重志远之意。 诗人多以此托兴,画者亦寓意于此。 思考1:画家为什么选择了画牛马呢?有什么寓意呢?思考2:除了画牛马,画家还选择了哪些作为描绘对象?他们与自然界的动植物有什么区别?思考与探究写生珍禽图
41.5cm × 70cm 
五代 黄筌观察与发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黄荃:双勾赋彩,用笔精细,不见墨迹。用淡墨勾勒,上浓丽的色彩。形成浓丽,工精,富贵的风格。徐熙:落墨为格,杂彩赋之,墨与色不相掩映。重墨不重色,以水墨淡色为主,注意笔墨自然妙趣。 《雪竹图》纵151.1厘米,横99.2厘米,绢本,墨笔,藏上海博物馆。 《雪竹图》似是最能体现其“落墨”风格的。谢稚柳先生曾著文介绍此图,他是这样阐述“落墨”的:“所谓‘落墨’,是把枝、叶、蕊、萼的正反凹凸,先用墨笔来连勾带染的全部把它描绘了出来,然后在某些部分略略的加一些色彩。”也就是说,一幅画的形和神,都是用墨笔和墨色来“落定”,着色只是辅助。这体现了徐熙在笔墨上的大胆革新。
图绘雪后的枯木竹石。下方是大小数方秀石,不重勾勒而用水墨晕染出结构,留白以示积雪。石后中间是三竿粗竹,挺拔茁壮,细枝遒劲,残叶纷披。旁有数竿被雪压弯或折断的竹子,或粗或细,或断或弯,又有数竿细竹穿插其间,显得姿态多变,情趣盎然。左旁则现一段枯树,枝杈被折,或勾叶,或晕染留白,映衬雪景的萧瑟。而在刻画上,勾皴与晕染,粗笔与细笔,浓墨与淡墨,墨染与留白,兼施并用,同样是谨严的写实作品,与北宋盛行的“细勾填彩”、务求逼真的画风相比较,显得率意而出格,然而却也更多变化,更富情趣。
三、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高峰 宋代《宣和画谱》所载北宋宫廷收藏中,有三十位花鸟画家近二千件作品,所画花卉品种达二万余种。
《碧桃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 横27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碧桃两枝,枝上的碧桃花有的吐露盛开,有的含苞待放?《出水芙蓉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高23.8厘米 长25.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绿橘图》
宋 马麟
?《苹果山鸟图》?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 横25.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工笔花鸟和写意花鸟首先是使用材料不一样,工笔画是画在熟宣纸或绢上的,写意一般是画在生宣纸上;
在表现方法上,工笔画讲究工整细腻,讲究三矾九染,不漏笔痕,工笔分为白描和重彩两种。它和重彩的区别既是无设色。
写意画讲究笔墨意趣,注重表现画家的思想情感,追求笔墨效果,落墨为格,齐白石的虾等等都是写意的芙蓉锦鸡图
81.5cm X 53.6cm  宋徽宗 赵佶观察与发现5此图画秋天清爽宜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画面。
画中锦鸡落处,芙蓉摇曳下坠之状逼真如实,锦鸡视线之际,双蝶欢舞,相映成趣。
赵佶自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
画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只锦鸡纵身上攀,压弯了芙蓉枝,表现出了锦鸡的重量感。
思考与探究秋劲拒霜盛,
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鷖. “瘦金书”正与其工笔花鸟画的用笔方法契合,细瘦如筋的长笔画,在首尾处加重提按顿挫,再取黄庭坚中宫紧结四面伸展的结构之法, 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颇有瘦劲奇崛之妙。
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
这种瘦筋的字正适合题在他的工笔画上,与画笔相呼应。他作为兼有书法和绘画才能的艺术家,把书法与绘画做了很重要的融汇,开创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书画新局面,并影响后世而绵延于今。 宋徽宗赵佶画芙蓉锦鸡图轴,目的即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
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并总结出这五种自然特性和对应的道德要求锦鸡羽毛斑斓华贵,造型推敲有度,用笔考究,充分体现出它珍禽的特点。它的双爪紧抓芙蓉枝,这是全图力的体现点,作者用笔果敢、有力。锦鸡浑身的羽毛则用细碎的笔调勾出其质感和生长方向。头部黄色羽毛用细笔拉出丝丝毛茸茸的感觉;翅膀羽毛用墨笔晕染出浓淡层次;尾部羽毛长而硬,密而不乱。用色上更为丰富,在鸡的面部和颈后羽毛上铺厚薄不同的白色,有提醒画面的作用。颈部的黑色条纹明亮,腹部朱砂亮丽灿烂。一双瞪得溜圆的眼睛凝视着蝴蝶,神情专注。鸡有五德:
头戴冠者,文也;
足搏距者,武也;
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
守夜不失者,信也。
韩诗外传思考与探究两只翻飞的蝴蝶是全图动的部分,轻盈灵巧。左下的菊花修长而富有弹性,花与叶都玲珑又精致,与宽大舒展的芙蓉叶形成对比,既丰富了全图的线条,又与整幅画的艺术风格十分和谐。《芙蓉锦鸡图》观察与发现双喜图又名:《禽兔图》
升轴,绢本,设色,
纵:193.7公分,横:103.4公分崔白,生卒年不详,北宋画家。字子西,濠梁(今安徽风阳东)人。擅画花竹、禽鸟,尤工秋荷凫雁,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体制清赡,笔迹劲利如铁丝,设色淡雅,别创一种清淡疏秀之格,一变宋初以来画院中流行的黄筌父子的浓艳细密的画风。传世作品有《寒雀图》、《双喜图》(又名:《禽兔图》)等。花鸟画的意境之美总结 中国的花鸟画将所描绘的自然动植物看作是自然界中与人一样的生命个体来感悟,与人相互关联,彼此映照。将其与人之间的联系强化,托物言情。以写生为基础,通过描绘对象的基本形象,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表达画家主观的审美情趣。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图片。欣赏一组中国画作品,请学生总结中国画有哪三大类中国画大致分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简介人物代表作:梁楷,南宋画家《泼墨仙人图》简介山水代表作:马远宋《踏歌图》
师问:中国画除了以植物、动物、昆虫等生物为题材外还有那些表现题材?总结什么是花鸟画?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在其长期的历史演绎进程中,花鸟画出现最早,然而趋于成熟却最晚。一、中国花鸟画萌芽
播放幻灯介绍:
1《鹳鸟衔鱼图》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彩陶纹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二、中国花鸟画成熟期
1.一般说花鸟画在唐代独立成科,现在所能见到的韩干的《照夜白》、韩滉的《五牛图》
播放幻灯介绍韩干的《照夜白》、韩滉的《五牛图》
2.学生思考1:画家为什么选择了画牛马呢?有什么寓意呢?
师解释:乾为天,天行健故为马,坤象地,地任重而顺故为牛,所以画牛马应有任重志远之意。诗人多以此托兴,画者亦寓意于此。
3.黄家富贵徐家野逸
学生思考2:除了画牛马,画家还选择了哪些作为描绘对象?他们与自然界的动植物有什么区别?
播放自然界和绘画作品中的动植物对比图总结
展示《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师: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何感受?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做才能画出来?
师:画家黄筌注重写生,家里养了很多的鸟,长期观察写生。
教师总结:笔墨中的自然来源于真实的自然来源于真实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五代出现的黄筌、徐熙两种风格流派,已能通过不同的选材和不同的手法,分别表达或富贵或野逸的志趣。他们的作品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标志花鸟画的成熟。
总结中国古代花鸟画艺术传统的主要特点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三、中国工笔花鸟画发展的高峰
?宋代《宣和画谱》所载北宋宫廷收藏中,有三十位花鸟画家近二千件作品,所画花卉品种达二万余种。代表作有《碧桃图》《出水芙蓉图》《出水芙蓉图》出水芙蓉图》
工笔花鸟与写意花鸟的区别 师生赏析
展示图片《芙蓉锦鸡图》宋朝皇帝赵佶
1、你了解宋朝皇帝赵佶吗?
2、整幅作品的色彩有何特点?
3、画面表现了那些内容,有何寓意?
4、构图有何特点?
5、配诗内容,书体教师详细总结介绍作品
四.用掌握的知识分析《双喜图》
《双喜图》描绘的是生动有趣、稍纵即逝的自然景象。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创设情景,发挥学生的想象,带领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研究:崔白没有前人的画稿可临摹或参考,更没有现代人的照相机可协助,他是怎样将自然界的生态景象,通过画笔表现出来的?
学生分组,仔细观察画面,讨论解决问题。绘画内容、构图、用笔、用色、绘画特色,参照《芙蓉锦鸡图》填写表格。
小结本课内容
中国的花鸟画将所描绘的自然动植物看作是自然界中与人一样的生命个体来感悟,与人相互关联,彼此映照。将其与人之间的联系强化,托物言情。以写生为基础,通过描绘对象的基本形象,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韵味,表达画家主观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