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1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1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8-16 21:3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实验原理
(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2)线粒体呈无色,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用健那绿染液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1)观察叶绿体
(2)观察线粒体
考向 线粒体、叶绿体观察实验的原理与操作
1.下列有关“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健那绿给活细胞染色时会杀死活细胞
B.观察叶绿体时必须使细胞处于有水状态
C.高倍镜下可看到短棒状或哑铃形的叶绿体
D.观察叶绿体可观察菠菜叶的下表皮细胞
【参考答案】B
易错警示
走出叶绿体、线粒体观察实验的“5”个误区
(1)观察线粒体应选择人体或动物细胞或植物体无色部位细胞,不能选择绿色组织细胞。
(2)观察线粒体与叶绿体均需保持细胞活性状态。
(3)观察叶绿体时需保持叶片有水状态,防止失水。
(4)制作观察线粒体的临时装片时,是滴一滴健那绿染液于载玻片中央用于染色,而不是滴一滴生理盐水。
(5)叶绿体不仅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还随光照方向的改变而旋转,一般叶绿体以正面朝向光源,以利于接受更多光照。
2.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灰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B.若视野比较暗,可调节反光镜和减小光圈
C.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
D.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答案】D
【解析】在高倍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活细胞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A错误;若视野比较暗,可通过调节反光镜和增大光圈来增加进光量,B错误;在低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不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C错误;藓类叶片薄而小,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内含叶绿体,因此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D正确。
1.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健那绿染液是一种活细胞染料,几乎不损伤细胞
B.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的叶绿体
C.健那绿染液可将细胞质染成蓝绿色
D.藓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与成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者可以分布于不同的细胞中
B.两者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C.两者的基质成分与功能不同
D.两者所含有的催化化学反应的酶相同
3.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线粒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蒸馏水制作装片,保持活细胞状态
B.都需要用盐酸处理,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C.都需要用健那绿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D.都需要用酒精漂洗洗去浮色,便于观察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用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D.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用健那绿染液给线粒体染色
5.下列有关实验中,操作步骤错误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水解→染色→观察
B.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制片→观察
C.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取人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制片→观察
D.脂肪的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6.下列有关显微镜的观察类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藻叶片可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
B.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洋葱外表皮细胞中流动的叶绿体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时,视野下的橙黄色油脂颗粒主要在细胞间
D.观察根尖分生区时,一个视野中绝大部分细胞被染成深色的棒状小体
7.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
B.将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向视野的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转换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换高倍镜之前,应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8.下列关于实验材料选择合理的是
A.洋葱鳞片叶紫色外表皮取代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
B.甘蔗汁取代梨汁进行还原糖鉴定
C.叶肉细胞取代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有丝分裂
D.黑藻取代菠菜观察叶绿体
9.下列实验中都涉及的操作是
①用花生子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②用洋葱内表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③用黑藻叶细胞观察叶绿体
④用大蒜的不定根做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A.需制成装片
B.需使用盐酸
C.需使用酒精
D.需染色处理
10.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
观察对象
染色剂
实验结果

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
苏丹Ⅲ
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
吡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

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
健那绿
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__ (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处理可改变________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阶段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1.【答案】C
D正确。
2.【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中,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因此两者可以分布于不同的细胞中,A项正确;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项正确;叶绿体基质含有与暗反应有关的酶,是暗反应的场所,线粒体基质含有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C项正确、D项错误。
3.【答案】C
【解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以用蒸馏水制作装片,但人口腔上皮细胞用蒸馏水处理,会出现吸水涨破的现象,因此人口腔上皮细胞需要用生理盐水处理,A错误。观察线粒体需要保持活细胞的状态,如加入盐酸,会使细胞死亡,B错误。健那绿能够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因此观察线粒体,需要用到健那绿进行染色,C正确。观察线粒体,不需要用酒精洗去浮色,D错误。
4.【答案】D
绿色,D正确。
5.【答案】A
6.【答案】A
【解析】黑藻叶片是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A正确。洋葱外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B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时,视野下的橙黄色油脂颗粒主要分布在细胞中,C错误。观察根尖分生区,一个视野中只有少部分细胞被染成深色的棒状小体,大部分细胞都是在分裂间期,D错误。
7.【答案】A
【解析】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该使视野亮度增大,可以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A项错误;由于显微镜观察的是倒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应该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物像移至视野中央,B项正确;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C项正确;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所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D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洋葱鳞片叶紫色外表皮呈紫色,会干扰染色后的线粒体颜色,不易观察到线粒体,A错误;甘蔗汁主要含有蔗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不能取代梨汁进行还原糖鉴定,B错误;叶肉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不能取代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有丝分裂,C错误;高等植物的绿色叶片均可以观察叶绿体,因此可用黑藻取代菠菜观察叶绿体,且黑藻叶片薄,细胞呈单层分布,直接压片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D正确。
9.【答案】A
10.【答案】(1)①③ 
(2)细胞膜  时间 
(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解析】(1)②中染色的结果是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细胞质被染成红色,故应是绿色的面积比红色的面积小;④中间期细胞也能着色,是整个细胞核(其中含染色质)被染成深色。(2)②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②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8%,温度为30 ℃,处理的时间是5 min,④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温度为室温,处理时间为3~5 min。(3)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其变化为第一、二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
11.【答案】C
【解析】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不能转动物镜,A错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有大液泡,可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花生子叶细胞含有脂肪,苏丹Ⅲ可将其染成橘黄色,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C正确;新鲜黑藻小叶中含有很多个叶绿体,显微镜下可观察其叶绿体形态,由于细胞是立体的,细胞中叶绿体数较多,会有重叠和掩盖,计数很困难,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