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多收了三五斗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多收了三五斗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5 16:1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8课
多收了三五斗导入新课农民丰收喜悦导入新课1.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重点)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难点) 2.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讲授新课预习课文 相关介绍讲授新课 叶圣陶 (1894-1988) 现代著名
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江
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代表作品
《潘先生在难中》《夜》《倪焕之》
《多收了三五斗》。《稻草人》是我
国第一部童话集。讲授新课1.标注字音。埠头 占卜 作梗 粜
斛子 廒间 褡裢 窠
沽 执拗 呷 写意
停泊 船舷 不屑 嗤笑bù zhānbǔ gěng tiàohú áo dālián kēgū niù xiā xièbó xián xiè chī讲授新课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讲授新课 课文是以旧毡帽朋友的活动为线索来写的,重点写了三个场景,能说出是哪三个吗? ?(即三个层次)第二层:(第35—44段)写街头购物;第三层:(第45—70段)写船上喝酒、议论。第一层:(第l一34段)写贱价粜米;讲授新课1.旧毡帽朋友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和打算去粜米的?2.旧毡帽朋友等到的是什么结果呢?找出相应语句,分析
旧毡帽朋友的感情和态度是如何变化的?怀着美满的希望,因为今年多收了三五斗,谁都以为可以透气了!希望的肥皂泡完全破灭.
希望—愤激—哀求—失望—贱卖讲授新课研读课文 思考讨论讲授新课1.小说围绕米价,写了一大段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旧
毡帽朋友说话的语气是如何变化的?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感
受到旧毡帽朋友什么样的心情?
2.对话刻画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形象?语气由“愤激”转为“哀求”。感受到他们无可奈何的痛苦的心情。“米行先生”可能是资本家,也可能是资方代理人或雇员,是代表维护资方利益的。在与旧毡帽朋友打交道时颐指气使,居高临下,冷淡、厌烦、鄙视、威吓。 讲授新课3.如果不将米卖出去,农民还有别的出路吗?从粜米的部分
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怎样的特点?路路断绝, 别无选择。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国民政府税卡林立,农民已无路可走。
讲授新课4. 旧毡帽粜米前原先有很多计划,从这些计划中你看出了什么?
5.离开米行,农民是是怀着怎样的心情上街购物的?写街上的热
闹对表现农民的遭遇有怎样的作用?都是生活必需品,他们的要求是不高的。失意和痛苦。
热闹的场面更加增加了悲剧色彩。讲授新课分角色朗读旧毡帽朋友与米行先生的对话。体会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变化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旧:希望→愤激→哀求→失望米:冷淡→厌烦→鄙视→威吓品析人物(一)朴实善良骄横霸气讲授新课问题探究:1.故事写的是旧毡帽朋友的不幸,为什么用《多收了三
五斗》作题目?用丰收反衬农民的不幸2.故事最后一段这个尾声有什么深刻含义?说明“丰收成灾”“谷贱伤农”并非一时一地的个别现象,而是当时普遍的社会现象。讲授新课品析人物(二)思考讨论:如果课文塑造一个或几个有名有姓的具体人物来展开这个故事,与现在的写法(塑造一群人)相比,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一些? 小说通过旧毡帽朋友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有普遍意义,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宽广。这就是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 课堂小结多收了三五斗 贱价粜米 帝国主义的侵略
街上购物 丰年成灾 地主的剥削
船头议论 官府的苛捐杂税
(情节) ( 社会环境)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主题) 当堂检测自古以来就有不少关于悯农的诗句,知道吗?示例: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
死。李绅《悯农》
2.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白居易《观刈麦》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