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5 16:5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25分)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疮疤(chuāng)  书斋(zhāi)   镶嵌(qiàn)  肿胀(zhàng)
B.愧怍(zuò) 门框(kuāng) 惶恐(huáng) 哀悼(diào)
C.憎恶(zēng) 诘问(jié) 取缔(dì) 滞笨(zhì)
D.门槛(kǎn) 晌午(shǎng) 膝盖(xī) 塌败(tā)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诘问  竹竿  粗拙  茉莉
B.惶恐  肿胀  荒辟  滞笨
C.厚道  糟糕  醒悟  烦燥
D.哀悼  书斋  门筐  降格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B.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顺序最正确的一项(  )(2分)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阿长与<山海经>》——《呐喊》——鲁迅
B.《老王》——《杨绛散文》——杨绛
C.《台阶》——小说集《台阶》——李森祥
D.《卖油翁》——《归田录》——欧阳修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 。读忠烈传,宜 。读奸佞传,宜 。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 。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④②
7.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连成一段话,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
荒草萋萋 戛然而止 腰酸背痛 锋芒毕露 有过之无不及
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4分)
①为期10天的藁城区常安镇第七届红梨梨花节将于4月2日开幕。②届时,将举行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各项文艺体育。③组织游客品尝农家兔肉火锅、大锅菜,观看扭秧歌□聆听耿村故事,同时配合“红梨采摘节”,春节期间的“战鼓擂春”,节庆旅游三套马车一齐趋动,为实现常安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复兴牵线搭桥。
(1)第②句是个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画线的部分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文中方框处应填的标点是“________”。
9.你们班级正在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3分)
(1)在活动展示课中,全班齐唱歌曲《常回家看看》之后是双人舞蹈《让世界充满爱》。为将这两个节目连起来,请你写几句串词。(60字左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精彩的标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学校创建文明校园,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卖油翁》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 公亦以此自矜(______)
② 但微颔之(______)
③ 因曰:(______)
④ 康肃笑而遣之(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3.课文主要写哪两个场面表演?(2分)
14.课文中哪两个字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2分)
15.本文是说理散文,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说明什么道理?(2分)
16.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写法?(2分)
(二)(12分)
跟自己比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④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
⑤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⑥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17.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引发议论的?(4分)
18.阅读④⑤两节,说说为什么“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4分)
19.第⑥节写蒋勋先生演讲时提到的事情,有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9分)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让古庙镇土老老少少都竖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土,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远胜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卖酒酿——”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击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历史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既不破费,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他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着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几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儿?”“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依然那样不多不少每日里做三十个小钵头酒酿。他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从无短斤缺两,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有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共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可以提高点儿。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头灰,心里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天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选白《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20.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3分)
21.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酒酿王的吆喝在古庙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4分)
(1)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2)连着好几日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
22.文中黄阿二的语言极具个性,请任选三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4分)
23.除了黄阿二以外,小说还具体写了哪些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4分)
24.文中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试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三、写作(50分)
25.有一种温暖,源于阳光之外。它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人,抑或一首诗歌。温暖让你远离悲伤,远离忧郁。寒冷的时候,以真诚、以衷心,伸出你的手,让世界多一分温暖。人人伸出温暖的手,世界会更美好。
请你以“伸出温暖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三单元基础测试卷(解析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25分)
1.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疮疤(chuāng)  书斋(zhāi)   镶嵌(qiàn)  肿胀(zhàng)
B.愧怍(zuò) 门框(kuāng) 惶恐(huáng) 哀悼(diào)
C.憎恶(zēng) 诘问(jié) 取缔(dì) 滞笨(zhì)
D.门槛(kǎn) 晌午(shǎng) 膝盖(xī) 塌败(t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有误。改为:门框(kuà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诘问  竹竿  粗拙  茉莉
B.惶恐  肿胀  荒辟  滞笨
C.厚道  糟糕  醒悟  烦燥
D.哀悼  书斋  门筐  降格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B.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的正确使用与修改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地使用标点。C项使用错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4.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顺序最正确的一项(  )(2分)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答案】C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阿长与<山海经>》——《呐喊》——鲁迅
B.《老王》——《杨绛散文》——杨绛
C.《台阶》——小说集《台阶》——李森祥
D.《卖油翁》——《归田录》——欧阳修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项表述不正确,《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增加得分把握。
6.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读山水小品,宜 。读忠烈传,宜 。读奸佞传,宜 。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读“赋”宜 。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
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
③击剑捉酒以销愤
④吹笙鼓瑟以扬芳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④②
【答案】C
7.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连成一段话,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2分)
荒草萋萋 戛然而止 腰酸背痛 锋芒毕露 有过之无不及
【答案】用上两个词、用修辞手法、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注意发散思维,运用所给词语描写一定的场景。作答前必须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如“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露出来。可以把情境设置为“演讲比赛”,注意用上合适的修辞手法。
8.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4分)
①为期10天的藁城区常安镇第七届红梨梨花节将于4月2日开幕。②届时,将举行极富地方文化特色的各项文艺体育。③组织游客品尝农家兔肉火锅、大锅菜,观看扭秧歌□聆听耿村故事,同时配合“红梨采摘节”,春节期间的“战鼓擂春”,节庆旅游三套马车一齐趋动,为实现常安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复兴牵线搭桥。
(1)第②句是个病句,请提出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画线的部分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
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3)文中方框处应填的标点是“________”。
【答案】 (1)在句末加上“活动” (2)趋   驱 (3)逗号
【解析】试题分析:(1)残缺宾语。在句末加上“活动”即可。(2)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用动力推动,带动的意思应该是用“驱动”而非“趋动”。(3)考查标点。根据前后语境,应该填逗号。
9.你们班级正在开展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3分)
(1)在活动展示课中,全班齐唱歌曲《常回家看看》之后是双人舞蹈《让世界充满爱》。为将这两个节目连起来,请你写几句串词。(60字左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精彩的标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示例】刚才我们在歌曲《常回家看看》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舞蹈《让世界充满爱》,进一步体验世界大家庭的温馨。(2)【示例】①爱由心生,美在人间。 ②让世界充满爱,让生命焕发光彩!
10.学校创建文明校园,需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请参照划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4分)
校园里,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上下楼梯时的靠右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阅览室取书时的轻拿轻放;校园外,你的文明,也许就表现在公交站台上的有序上下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在公共场所中的轻言细语……
【答案】示例:表现在接受同学帮助时的真诚道谢; 表现在参观博物馆时的静音观赏。
【解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仔细阅读题干可知,前一个空需要写在学校的文明行为,后一个空写在校园外的文明行为。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卖油翁》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① 公亦以此自矜(______)
② 但微颔之(______)
③ 因曰:(______)
④ 康肃笑而遣之(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3.课文主要写哪两个场面表演?(2分)
14.课文中哪两个字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哪些语句表现了陈尧咨的傲慢无礼?(2分)
15.本文是说理散文,哪个句子最能说明道理?说明什么道理?(2分)
16.本文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写法?(2分)
【答案】
11.夸耀只,只是接着打发
12.①有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②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13.主要写的是射箭表演和沥油表演。
14.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的两个字:“手熟”。表现陈尧咨的傲慢无礼的句子:“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永安敢轻吾射!”
15.最能说明道理的句子:“惟手熟耳”。说明的道理:熟能生巧,任何事情,只要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精妙的地步。
16.寓理于事,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叙写,很自然地使人从中悟出道理来。
【解析】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言要简洁通顺。“见其发矢十中八九”是对陈尧咨射箭的描写,“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是对卖油翁沥油的描写。
(二)(12分)
跟自己比
①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比成绩、比结果、比地位、比职称、比权势、比财富等等,不一而足。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强于别人,一种是自己弱于别人。前者往往使我们变得愉悦、得意,甚至骄傲起来;后者往往使我们变得不快、郁闷,甚至燃起嫉恨之火。也就是说,不管哪种结果,都会让我们变得不平静。最可怕的是,在跟人比较中,我们丢失了自己。
②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总喜欢跟人比较,这种境界就很难达到。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如果非要比较的话,那就跟自己比吧。
③桓公(桓温)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常常怀有竞争之心。有一次,桓公问殷侯:“你与我相比,如何?”殷侯回答说:“我和自己打交道已经很久了,宁愿做我。”这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元代学者黄元瑜用殷侯的答语来命名他的亭子,叫做“我我亭”。看来,古人早已懂得把目光由外在事物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自我。换言之,从自己身上找“答案”不愧为明智的做法。因此,跟自己比,总算找对“对手”了。
④女作家乔叶说:“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既然这样,那么每个人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就会有差别。去年的你跟今年的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刚才的你跟现在的你……如果在它们之间用减法,结果往往不会是零,要么是负数,要么是正数。也就是说,你可能进步了或倒退了,更加成熟了或更加幼稚了,懂得宽容了或更加狭隘了,宠辱不惊了或更加浮躁了……
⑤因此,在成长中,我们不能总是前进,有必要时常停下来,想想自己的以前和现在,也就是让“旧我”和“新我”比一比。如果“新我”名副其实地进步了,升级了,那么就要沿着脚下的路,一如既往地向前,朝更高的制高点迈进;如果不是这样,就要总结、反省,寻找、分析“退步”的原因,目的是把今后的路走好,让自己取得进步和收获。从这个意义上说,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⑥蒋勋先生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他问一位学植物学的朋友:“如果含笑的香味和百合的一样,会怎样?”那位朋友告诉他:“那它就会被淘汰。因为它东施效颦,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看来,要想有声有色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盲目地跟人比较,胡乱地模仿他人。跟自己比,守住自我,才是正道。
17.本文是针对什么现象引发议论的?(4分)
18.阅读④⑤两节,说说为什么“跟自己比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4分)
19.第⑥节写蒋勋先生演讲时提到的事情,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17.本文是针对有些人“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的现象引发议论的。
18.每个人在成长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等会有差别,不断地将“新我”与“旧我”比一比,就能明白自己的得失,以便更好地成长。
19.论证了“要跟自己比”的观点(论证了“不能盲目跟人比较”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解析】
17.本题考查的是议论话题的引出方法,要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进行分析。第一段介绍的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我们动不动就跟别人比,而且无所不比”,据此解答即可。这篇文章首先由现实生活中跟别人比的现象引出论题,并指出危害。
点睛:议论文开头往往为列举现象,讲述故事,它的作用是多重的。1.列举了……事例(或引用了……名言)。2.引出本文论点(或论题)。3.具体有力的论证了……论点。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9分)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让古庙镇土老老少少都竖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土,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远胜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卖酒酿——”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击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历史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既不破费,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他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着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几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儿?”“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依然那样不多不少每日里做三十个小钵头酒酿。他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从无短斤缺两,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有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共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可以提高点儿。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头灰,心里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天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选白《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集》,有删改)
20.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3分)
21.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酒酿王的吆喝在古庙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4分)
(1)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2)连着好几日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仿佛生活中缺了什么。
22.文中黄阿二的语言极具个性,请任选三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4分)
23.除了黄阿二以外,小说还具体写了哪些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4分)
24.文中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试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分)
【答案】
20.(l)他的酒酿难度高,都用别人难做的小钵头做;(2)他吆喝的嗓音浑厚,极有韵味和穿透力;(3)他的酒酿上得台面,老吃客大多认准他的酒酿;(4)他的酒酿销量好,从来没有卖不掉的;(5)他的酒酿信誉高,无需挑拣;(6)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
21.答案他的吆喝声已经融进古庙镇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的极具韵味的吆喝声富有美感,成为古庙镇崇尚信誉和文化传统的文化象征,
22.答案①“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做事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②“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勤劳质朴,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③“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
比吃人参还补”,易满足,听到吃客对酒酿肯定的评价,感觉比吃人参还补。
23.老茶友、老浴友等古庙镇人,一公司总经理。从正面和侧面衬托出黄阿二坚持质量和信誉、保持传统手艺和文化的执着的精神品格,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24.(1)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坚持质量和信誉的经商理念不能变;(2)坚守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文化,重视构筑人类精神的家园;(3)保持内心的满足和安定,去除名利带来的浮躁。
【解析】
22.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文章中黄阿二是一个讲诚信、做事有原则、勤劳质朴、易满足中国匠人形象。文中语句主要围绕人物这一特点展开。例如:“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表现了讲黄阿二诚信,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表现了他做事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表现了他易满足,听到吃客对酒酿肯定的评价,感觉比吃人参还补。
点睛:人物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其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表现出来的。做人物形象分析类题目时,要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结合人物具体的言行以及具体情节来分析其精神品质。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写作(50分)
25.有一种温暖,源于阳光之外。它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人,抑或一首诗歌。温暖让你远离悲伤,远离忧郁。寒冷的时候,以真诚、以衷心,伸出你的手,让世界多一分温暖。人人伸出温暖的手,世界会更美好。
请你以“伸出温暖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
伸出温暖的手
一只平凡的手,当它伸出去的时候,它便有了不平凡的内涵;一次善意的伸手,虽微不足道,却折射出一个关爱的灵魂;一个小小的帮助,解开了紧蹙的双眉,送出了温暖的阳光。
记得幼时读过的一个不肯助人的寓言。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甚至还包括那一张驴皮。也就从那天起,这不肯伸手相助的马要独自驮着所有重物,马懊悔不已。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共同生活在一条船上,别人的好坏都与我们休戚相关,在别他人困难时,你若不真诚地伸手相助,你也有可能陷入同样的困境。
动物世界如此,人类社会亦然.伸出你的手,不仅能助人为乐,甚至还可能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帮到自己。弗莱明当农民的父亲救了贵族儿子丘吉尔的性命。贵族作为回报,资助弗莱明接受教育,后来弗莱明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当丘吉尔得了肺炎生命垂危之时,弗莱明发明的青霉素又救了他一次。是弗莱明的父亲伸出援手,使弗莱明获得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丘吉尔的父亲伸出扶助之手,使丘吉尔重获新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啊。伸出你的双手,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中帮到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当然,没有回报之时,我们也绝不会吝啬伸手一助。
反观我们的社会,有些人总吝啬于伸出他们的双手。湖南数百名“看客”,在如潮的掌声与欢呼声中,见证一个鲜活的生命从高楼跃下,永远消失,竟无一人伸手阻拦。当小悦悦遇难,十八路人无人伸手相救。正是这一部分人的冷漠,使社会缺少了温情与爱心。殊不知,对于处于困境甚至绝境的人来说,这一臂之力,犹如雪中炭,是一份生的温暖;这一臂之“爱”,犹如沙漠水,是一份活的勇气,足以让他涅槃重生。
幸好,我们身边也不乏主动伸手的好人.当刚为人母的吴菊萍看见危险裹挟着生命呼啸而来,她张开双手,围成爱的怀抱,接住了女童妞妞,托住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危急之下,伸手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她像茉莉花一样,用淡淡的清香温暖他人。中国首善陈光标,财富如水,慈济天下,当社会有需要时,总是大手一挥,慷慨裸捐。他们展现出心灵深处的崇高境界。
伸出我的手,我来帮助你;伸出你的手,你来帮助他;他播撒阳光,她吹拂春风……,如此照亮世间的不仅仅是日月,更是人心的光芒。
点睛: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属于“材料+题目”的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据此,写作本文,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入手。其一、审题抓“题眼”。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其二、立意明“喻义”。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其三、选材重“精神”。所谓“选材”就是指写作者根据写作的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中选取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以上三个方面是写好本文的关键。至于谋篇布局与行文修改,则是写作方法与技巧方面的问题了,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