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教案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15 19: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教学
目标
1.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教学
重点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和《辛丑条约》。
教学
难点
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导入1(故事导入)八国联军进北京城之日,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由于临事慌张,慈禧太后顾不得讲究排场,蓬乱着头发,狼狈不堪地出西直门,过八达岭一路颠簸,逃到陕西西安。慈禧太后一到西安,兴师动众,日夜开工,精心设计自己的“行宫”。她那“行宫”里有庞大的御膳房,每餐“摆膳”依然是100多道菜。 同学们,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慈禧太后逃到西安,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八国联军为什么侵略中国?最后的结果如何?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本课。
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体播放图片:这些图片分别是20世纪初期和末期的照片,谈谈你的观后感。20世纪的中国,在世纪初和世纪末呈现给世界不同的精神面貌:20世纪末的中国繁荣昌盛、自强自立,但是20世纪初的中国——清王朝腐朽衰败,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中国是如何成为洋人统治中国工具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惨痛的历史——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板块一 义和团运动
分组讨论:(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2)义和团提出了什么口号?从口号中看出义和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
答案:(1)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其为清政府控制义和团、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过渡语:义和团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1900年6月,英、俄、美、日、法、德、意、奥八国组成了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
板块二 抗击八国联军
小组合作:义和团运动是如何抗击八国联军的?这次抗争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抗击:义和团在廊坊一带狙击敌人,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意义: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过渡语:八国联军所犯的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固然很大,罄竹难书,但在当时,真正给中国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是签订了《辛丑条约》。
板块三 《辛丑条约》
阅读材料:
材料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是哪一次战争后签订的?
(2)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一条约签订以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束语:1840年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在回忆历史的同时,也深深的感悟到只有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才能立于世界,成为强国。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义和团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在( C ) 
A.天津 B.北京 C.廊坊 D.秦皇岛
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C )
A.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B.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C.反帝爱国运动 D.反封建主义的农民运动
3.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C )
4.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教材图
片分析
1.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民: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大肆屠杀义和团团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史料
积累
“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