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教案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15 19:1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学
目标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和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的史实。
2.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
重点
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教学
难点
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导入1(图片式导入) 每逢新中国的重大节日或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要摆放孙中山的巨幅画像。这幅高6.18米、宽5.24米、重约1吨的巨幅画像是依据孙中山20世纪20年代摄于上海的照片绘制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这一形式一直保持了下来,并且还将继续下去。孙中山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问题。
导入2(情境式导入)多媒体展示中山陵风景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哪里吗?长眠于此的世纪伟人指的是谁?此景点为南京中山陵,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称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何以赢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在100多年前,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辛亥革命。什么是辛亥革命?它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板块一 革命志士的奋斗
分组讨论: (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
(2)这些起义的后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1906年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举行萍浏醴起义。1907年光复会会员徐锡麟举行安庆起义;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在广州举行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黄花岗起义。
(2)这些起义都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过渡语:孙中山等人举行了一系列起义失败后,他们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举行了更大规模的起义——武昌起义,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板块二 武昌起义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 文学来源于生活。 鲁迅小说《阿Q正传》里描述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可怜可悲的中国最底层的百姓形象,他想投靠革命,把自己的辫子绕起来用一根筷子别在头顶,最后却落得被处死的悲惨下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2)根据材料二,鲁迅眼里的辛亥革命成效如何?
(3)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评价辛亥革命?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答案:(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现状,或辛亥革命没有能够给中国百姓带来福音等。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推动历史的进步;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中国百姓依旧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评价历史事件要多方寻找资料,力求全面,不能武断下结论,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
结束语: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 B )
                                
A.1898年 B.1911年 C.1919年 D.1927年
2.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B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
3.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B )
A.一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1911年10月9日,孙中山在湖北指挥武昌起义
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D.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
4.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赞颂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是( A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当堂
达标
5.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D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6.这次革命“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材料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 B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7.“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B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8.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指( C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教材图
片分析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遗骸72具被合葬于广州郊外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史料
积累
(辛亥)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