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理解五四精神。
教学重点
1.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2.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精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内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歌曲导入)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歌词中“五四”的火炬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爆发的背景是怎样的?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导入2(温故式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五四青年节吗?你们是怎样过这一重要节日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与这一重大节日有关的历史事件:五四爱国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怎样爆发的呢?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 五四运动的爆发
多媒体展示视频:五四运动。
分组讨论:(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把五四运动期间,爱国青年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称为“五四精神”。根据所学谈谈什么是“五四精神”?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未来。谈一谈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答案:(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青年学生应该具有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时刻关心国家命运,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要做有理想、善学习、讲道德、要自立、勇奋斗的青年。
过渡语: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了,6月5日后五四运动发生了重大变化。
板块二 五四运动的扩大
分组合作:6月5日后,五四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变化:6月5日后,五四运动斗争的形式、主力和中心发生了变化。斗争的形式由前期的集会、游行转为以罢工为主;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斗争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说明: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才是运动的主力。
过渡语:6月5日后,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且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板块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小组合作: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1)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来看,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到了领导作用。
教
学
内
容
课
堂
探
究
(2)从革命的发展前途来看,无产阶级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是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
(3)从五四运动的作用看,五四运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结束语:青年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先辈们那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我们只有勤奋学习,严于律己,努力实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 D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1919年5月4日,有3 000多名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游行,烧毁了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这场运动的目标是( D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民主、科学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下列关于五四爱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发生于1919年
B.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C.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五四运动波及范围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4.“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B )
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博爱
教材图
片分析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
史料
积累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