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6单元能力提升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拽出(zhuài) 告罄(qìng) 战栗(lì) 怏怏不乐(yàng)
B.蹒跚(pán) 阴霾(mái) 毋宁(wú) 毛骨悚然(sǒng)
C.烧灼(zhuó) 吞噬(shì) 炽热(zhì) 白雪皑皑(ǎi)
D.点缀(zhuì) 羸弱(léi) 遨游(áo) 芸芸众生(yú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搁浅 养精蓄锐 不可思议
B.家眷 聊以自慰 疲惫不堪
C.斫痕 风餐露宿 契而不舍
D.告罄 孜孜不倦 小心翼翼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了三十三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
B.这桌饭菜非常丰盛,耐人寻味,让人满口生津。
C.富贵利禄对他而言,有如海市蜃楼,转眼成空。
D.我和小学同学江东在上海不期而遇,开心极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发扬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就业的战略之举。(搭配不当,将“发扬”改为“发挥”)
B.以全国先进工作者蒋志刚为原型的主旋律电影《爱在青山绿水间》已于二月底获得通过公映许可证。(重复累赘,应删去“通过”)
C.学校地震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意识”)
D.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语序不当,将“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和“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调换位置)
5.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2分)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②③④⑤①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B.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C.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D.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8.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对象再写一句话。(2分)
科学是进步的阶梯,让我们步步高升。
9.在2017年6月6日开幕的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首次透露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着陆地点为月球正面的吕姆克山脉,同时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假如有一天,你搭乘我国自主研造的宇宙飞船到达月球,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4分)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5分)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网民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其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下面是2015年和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情况。
(1)根据图表分析近两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情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要举行“网络与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你想和同学们交流些什么?(3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1)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__
(2)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________
(3)但微颔之 颔:_________
(4)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 _
(5)但手熟尔 但:________ 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
14.两文都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甲】文通过作者的议论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借卖油翁之口告诉人们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二)(15分)
探险,生命绽放的花朵
周励
2016年7月1日北极圈东区时间23:45.我们乘坐的俄罗斯50年胜利号拉响了抵达北纬90度的汽笛,我和全体游客涌到甲板,开香槟酒,激动欢呼这一刻终于到来!
北极虽然不像南极那样梦幻唯美,却更显大气磅礴。站在50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头,凝望北冰洋厚层冰盖被船头轰隆切割,冰崩地裂,惊心动魄,犹如白色荒漠盘古开天,万年巨鲸突然被利刀挑出海面,翡翠翻滚层层叠叠……
从2012年至2016年,我四次参加南北极探险。2012年在南极半岛“银海号”巧遇香港的唐英年先生,我们每天坐冲锋艇巡游登岛,与冰山企鹅朝夕相处。唐英年先生对我讲:“财富和名利都是过眼云烟,唯有大自然的纯美与神奇令人刻骨铭心,满怀敬畏!”
抵达北极点后,我和团友们在白雪冰原自豪地展示五星红旗,然后参加船方组织的北纬90度跳海冰泳活动,十几位各国游客报名,我是其中一个。2013年我在北纬81度斯瓦尔巴群岛零度北冰洋冰泳过,海水苦咸,冰寒刺骨,那次我是唯一跳海的中国人,体会到泰坦尼克号遇难者生命的最后瞬间。这次北极点冰泳更让我激动,因为我想到了俄罗斯在北极点以下4261米,即我将跳下的海底,插上了一面能保存100年的1米高钛合金国旗,2007年俄罗斯的这一举动引爆北极争夺战,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蕴藏在北极地区的海底,中国北极科考从那时起即异军突起,目前已在国际北极事务中担任重要角色!
“见证竞争,亲历历史!”这是我当时的念头,跳入冰海,瞬即灭顶,浑身感到被冰渣包围箍压,刺骨疼痛,但我还是向前方冰海游了一些。在北冰洋零下1.5摄氏度浸泡10分钟即足以丧命。游泳时,我的泳帽被浪花卷走,为了环保,我几次试图游去抓回,竟成了全船十几位跳水者冰泳时间最长的一个!这是一个超越极限的体验,冰寒彻骨,死神扼喉,在白色浮冰环绕中游泳,真正感受到人类探险先驱巴伦支、白令、安德烈、阿蒙森和罗伯特·斯科特是如何在极地冰寒中活活冻死的瞬间。我为先驱者前赴后继的精神所震撼!
冰泳之后,是北极点冰盖长途徒步。行走在坚冰覆盖的深邃海洋,步履维艰,有时连雪靴都拔不出来。探险家们为抵达北极点常要走上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重踏他们的步履,感受他们的勇气,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探险之旅!
探险,生命绽放的花朵!回到纽约,朋友们纷纷问我有何感想?我在微信发了“我的北极点感言”:为什么要去北极点?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对一切与物质无关的事物充满兴趣?也许,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血液里创新的激情;是心灵与历史人物的对话;是读万卷书、行走天下的勇气与理想。1924年,《纽约时报》记者追问攀登珠峰的伟大先驱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他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15.说说文章标题的作用。(3分)
16.2016年的北极探险,作者重点写了哪两件事?(4分)
17.选文中“见证竞争,亲历历史”一句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运用了插叙,请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4分)
(三)(15分)
地球上有生命吗?
【美】阿特·布奇沃德
①最近一周以来,金星上都快要沸腾了,巨大的兴奋散发在空气里,四处都可以嗅到激动的气味。这一切都只是因为金星上那帮科学家成功地在那颗名叫地球的行星上安置了一枚卫星。这毕竟是第一次,更重要的,这枚卫星已经从地球上送回了信号和照片。这枚卫星降落在地球上一个被冠名为“曼哈顿”的地区。这名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金星天文学家曼哈顿教授。正是他于两万年前首次用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地方。
②这几天来,研究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着,由于良好的天气状况和非常强烈的信号,科学家们已通过获取的信息对地球上着陆载人飞行物的可行性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为了向公众通报这些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决定在金星技术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③会议当天,会场气氛异常热烈,到处人头攒动。记者们为争夺有利的位置都快打架了。正在此时,研究小组负责人佐格教授突然出现在主席台上。顿时,台下的注意力全被他吸引住了,安静了不少。佐格教授将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调动了一下。这是他说话前的习惯动作,就像有的人说话前先要清清嗓子一样。他又将旋钮调动了一下,开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在你们提问前,我要先告知你们一件事。那就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球上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
④这句话刚出口,台下立刻骚动了起来。一名《金星晚报》的自然专栏记者激动地站起来,向佐格教授发问道:“教授先生,您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⑤“首先,”佐格教授又调动了一下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似乎他是用眼睛说话,“地球的表面——至少在曼哈顿地区——是由坚固的水泥构成,这种土质是无法生长植物的。其次,我们发现,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诸如一氧化碳之类的致命气体,我想没有生命能在这种空气里幸存吧。”
⑥“那么这对我们的飞碟计划意味着什么呢?”另一名记者问道。
⑦“我们将不得不携带氧气,这将令飞碟重量比计划中增加不少。”
⑧他话音未落,又一名记者迫不及待地向他发问:“除了你刚才所说的外,你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什么危险吗?”
⑨佐格教授微微一笑,按下显示钮,一幅激光全息影像展现在大家眼前:“请看这里,你看到这片环绕地球上空的黑云了吗?我们称呼它‘爱迪生联合带’①,我们不清楚它的构成,但它很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在我们把第一个金星生物送到那里之前,我们将会作进一步的研究。”
⑩“请注意这看起来像河的区域,卫星发回的资料显示,它已经被严重污染了,而且里面的水完全不适宜饮用。这意味我们须携带饮用水,这又大大增加了飞行器重量。”
?这时,一位记者打断他,问道:“对不起,教授,请问照片上这些黑色微粒是些什么东西?”
?“关于这点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些沿着固定路线移动的金属微粒,它们放出气体,发出噪音并且不断地互相冲撞。鉴于如此多的路线和金属微粒,简直不可能避免在飞船降落时撞上一个两个。”
?“那么这些石笋般挺立着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这些是某种夜晚能发光的花岗岩形成物,格拉姆教授管它们叫‘摩天者’,因为它们看起来像要触到天空似的。”
?“佐格教授,如果这些都是事实,那么飞碟计划不是会被迫延迟吗?”
?“是的,不过一旦‘格拉布贷款基金会’追加投资,我们将立刻继续研究。”
?“可是,教授,难道我们要花费数以亿计的货币只是为了在一个没有人的地球上降落飞船吗?”
?“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
【注释】 ①爱迪生联合带:爱迪生联合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电力公司,它制造了大量烟尘污染。
19.金星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地球的?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4分)
20.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这个结论”是指什么?佐格教授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21.根据佐格教授描述的黑色金属微粒的样子,说说那是什么。为什么用微粒来形容它?(4分)
22.怎样理解“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这句话?(2分)
23.如将本文题目换成“金星上的新闻发布会”,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5分)
三、写作(50分)
24.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请以“探险”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读罢本单元各篇课文,我们深深感受到探险家们身上的那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精神。
请你以“勇气”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双基双测AB卷
第6单元能力提升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基础知识(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拽出(zhuài) 告罄(qìng) 战栗(lì) 怏怏不乐(yàng)
B.蹒跚(pán) 阴霾(mái) 毋宁(wú) 毛骨悚然(sǒng)
C.烧灼(zhuó) 吞噬(shì) 炽热(zhì) 白雪皑皑(ǎi)
D.点缀(zhuì) 羸弱(léi) 遨游(áo) 芸芸众生(yún)
【答案】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搁浅 养精蓄锐 不可思议
B.家眷 聊以自慰 疲惫不堪
C.斫痕 风餐露宿 契而不舍
D.告罄 孜孜不倦 小心翼翼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C项改为:锲而不舍。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了三十三天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
B.这桌饭菜非常丰盛,耐人寻味,让人满口生津。
C.富贵利禄对他而言,有如海市蜃楼,转眼成空。
D.我和小学同学江东在上海不期而遇,开心极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B项“耐人寻味”意思是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用在句中不恰当。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发扬我国巨大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大众就业的战略之举。(搭配不当,将“发扬”改为“发挥”)
B.以全国先进工作者蒋志刚为原型的主旋律电影《爱在青山绿水间》已于二月底获得通过公映许可证。(重复累赘,应删去“通过”)
C.学校地震安全知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意识”)
D.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否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是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语序不当,将“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和“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调换位置)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D项前后不一致,应该删去“能否”。
点睛: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5.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2分)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④①⑤②③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⑤③ D.②③④⑤①
【答案】A
可作为第三句;②可通过读能确认与上一句衔接紧密,可作为第四句;③句句意的总结的意味,可作为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④①⑤②③。故选:A。
点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B.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
C.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
D.比如,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是一种举例,而非比喻。A“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比喻。B“如释千钧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比喻。C“似棉絮”比喻。
7.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B.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高温高速的气体,几秒钟就把发射台下的上千吨水化为蒸气。
C.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
D.从山脉的轮廓、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经过哪个洲的上空,正在经过哪些国家。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单引号。
点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它的作用:a表示停顿,b表示语气,c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分两大类:点号和标号。点号又分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 冒号)和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点号作用在于点断,表示说话的语气和停顿;标号作用在于标明。主要表示书面语言中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本题要根据语气、停顿和引用来填写标点。
8.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对象再写一句话。(2分)
科学是进步的阶梯,让我们步步高升。
【答案】示例:微笑是甘甜的美酒,让人们回味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本题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9.在2017年6月6日开幕的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首次透露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的着陆地点为月球正面的吕姆克山脉,同时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假如有一天,你搭乘我国自主研造的宇宙飞船到达月球,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4分)
【答案】【示例】我国的登月梦想终于实现了,我们的祖国真伟大,我爱我的祖国。我会把五星红旗插在月球上并拍照留念,还要取些月壤、月岩带回来进行科学研究。
【解析】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写出登月梦想终于实现后的自豪感,语句通顺流畅即可。
点睛: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感悟合理即可。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5分)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最新数据统计,中国网民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在网络发展迅猛的今天,其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下面是2015年和2016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总量情况。
(1)根据图表分析近两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情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要举行“网络与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你想和同学们交流些什么?(3分)
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015年全国网络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数量呈上升趋势;2016年前半年在2015年底的基数上下波动较大,下半年基本稳定不变。 (2)示例:我认为网络对学习十分有利,近年来各种在线答疑的兴起,让我们坐在家中就可以快速咨询老师,老师通过语音为我们解疑,能让我们对知识的了解印象加深.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事,看到天下景,确实好处多多。
(2)解答此题要围绕主题明确观点,并阐述理由即可,注意按要求不能少于80字,可以结合实际,谈论网络对学习的利与弊。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河中石兽》)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5分)
(1)山门圮于河 圮:__________
(2)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________
(3)但微颔之 颔:_________
(4)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 _
(5)但手熟尔 但:________ 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分)
14.两文都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甲】文通过作者的议论总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借卖油翁之口告诉人们___________的道理。(2分)
【答案】
11.倒塌主观地判断点头打发只,只是
12.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用铜钱盖住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滴入葫芦里。
13.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主观臆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联系实际做出正确判断。
14.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解析】甲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纪昀 年代:清
乙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甲文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乙文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在分析文章所阐释的道理的时候,从文中最后一句议论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再结合文章中所出现的三种观点得出什么事情不能只凭一知半解就做出主观判断。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两篇文章的道理分别为:“实践出真知”和“熟能生巧”。
(二)(15分)
探险,生命绽放的花朵
周励
2016年7月1日北极圈东区时间23:45.我们乘坐的俄罗斯50年胜利号拉响了抵达北纬90度的汽笛,我和全体游客涌到甲板,开香槟酒,激动欢呼这一刻终于到来!
北极虽然不像南极那样梦幻唯美,却更显大气磅礴。站在50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头,凝望北冰洋厚层冰盖被船头轰隆切割,冰崩地裂,惊心动魄,犹如白色荒漠盘古开天,万年巨鲸突然被利刀挑出海面,翡翠翻滚层层叠叠……
从2012年至2016年,我四次参加南北极探险。2012年在南极半岛“银海号”巧遇香港的唐英年先生,我们每天坐冲锋艇巡游登岛,与冰山企鹅朝夕相处。唐英年先生对我讲:“财富和名利都是过眼云烟,唯有大自然的纯美与神奇令人刻骨铭心,满怀敬畏!”
抵达北极点后,我和团友们在白雪冰原自豪地展示五星红旗,然后参加船方组织的北纬90度跳海冰泳活动,十几位各国游客报名,我是其中一个。2013年我在北纬81度斯瓦尔巴群岛零度北冰洋冰泳过,海水苦咸,冰寒刺骨,那次我是唯一跳海的中国人,体会到泰坦尼克号遇难者生命的最后瞬间。这次北极点冰泳更让我激动,因为我想到了俄罗斯在北极点以下4261米,即我将跳下的海底,插上了一面能保存100年的1米高钛合金国旗,2007年俄罗斯的这一举动引爆北极争夺战,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蕴藏在北极地区的海底,中国北极科考从那时起即异军突起,目前已在国际北极事务中担任重要角色!
“见证竞争,亲历历史!”这是我当时的念头,跳入冰海,瞬即灭顶,浑身感到被冰渣包围箍压,刺骨疼痛,但我还是向前方冰海游了一些。在北冰洋零下1.5摄氏度浸泡10分钟即足以丧命。游泳时,我的泳帽被浪花卷走,为了环保,我几次试图游去抓回,竟成了全船十几位跳水者冰泳时间最长的一个!这是一个超越极限的体验,冰寒彻骨,死神扼喉,在白色浮冰环绕中游泳,真正感受到人类探险先驱巴伦支、白令、安德烈、阿蒙森和罗伯特·斯科特是如何在极地冰寒中活活冻死的瞬间。我为先驱者前赴后继的精神所震撼!
冰泳之后,是北极点冰盖长途徒步。行走在坚冰覆盖的深邃海洋,步履维艰,有时连雪靴都拔不出来。探险家们为抵达北极点常要走上几个月甚至一两年,重踏他们的步履,感受他们的勇气,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探险之旅!
探险,生命绽放的花朵!回到纽约,朋友们纷纷问我有何感想?我在微信发了“我的北极点感言”:为什么要去北极点?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对一切与物质无关的事物充满兴趣?也许,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血液里创新的激情;是心灵与历史人物的对话;是读万卷书、行走天下的勇气与理想。1924年,《纽约时报》记者追问攀登珠峰的伟大先驱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他回答:“因为山在那里!”
15.说说文章标题的作用。(3分)
16.2016年的北极探险,作者重点写了哪两件事?(4分)
17.选文中“见证竞争,亲历历史”一句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运用了插叙,请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4分)
【答案】
15.【示例】①点明了文章中心;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探险的伟大意义,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6.【示例】①参加船方组织的北纬90度跳海冰泳活动;②参加北极点冰盖长途徒步。
17.【示例】过渡(承上启下),承接上一段写了各国在北极的竞争,启示下段写“我”将跳入冰海亲身感受探险先驱们曾经的体验。
18.【示例】2012年在南极半岛“银海号”巧遇香港的唐英年先生。作用:引用唐英年先生的话,点出探险的意义。
【解析】
(三)(15分)
地球上有生命吗?
【美】阿特·布奇沃德
①最近一周以来,金星上都快要沸腾了,巨大的兴奋散发在空气里,四处都可以嗅到激动的气味。这一切都只是因为金星上那帮科学家成功地在那颗名叫地球的行星上安置了一枚卫星。这毕竟是第一次,更重要的,这枚卫星已经从地球上送回了信号和照片。这枚卫星降落在地球上一个被冠名为“曼哈顿”的地区。这名字是为了纪念伟大的金星天文学家曼哈顿教授。正是他于两万年前首次用望远镜发现了这个地方。
②这几天来,研究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着,由于良好的天气状况和非常强烈的信号,科学家们已通过获取的信息对地球上着陆载人飞行物的可行性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为了向公众通报这些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决定在金星技术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
③会议当天,会场气氛异常热烈,到处人头攒动。记者们为争夺有利的位置都快打架了。正在此时,研究小组负责人佐格教授突然出现在主席台上。顿时,台下的注意力全被他吸引住了,安静了不少。佐格教授将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调动了一下。这是他说话前的习惯动作,就像有的人说话前先要清清嗓子一样。他又将旋钮调动了一下,开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在你们提问前,我要先告知你们一件事。那就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球上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
④这句话刚出口,台下立刻骚动了起来。一名《金星晚报》的自然专栏记者激动地站起来,向佐格教授发问道:“教授先生,您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⑤“首先,”佐格教授又调动了一下视力辅助器上的旋钮,似乎他是用眼睛说话,“地球的表面——至少在曼哈顿地区——是由坚固的水泥构成,这种土质是无法生长植物的。其次,我们发现,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诸如一氧化碳之类的致命气体,我想没有生命能在这种空气里幸存吧。”
⑥“那么这对我们的飞碟计划意味着什么呢?”另一名记者问道。
⑦“我们将不得不携带氧气,这将令飞碟重量比计划中增加不少。”
⑧他话音未落,又一名记者迫不及待地向他发问:“除了你刚才所说的外,你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了什么危险吗?”
⑨佐格教授微微一笑,按下显示钮,一幅激光全息影像展现在大家眼前:“请看这里,你看到这片环绕地球上空的黑云了吗?我们称呼它‘爱迪生联合带’①,我们不清楚它的构成,但它很可能给我们带来许多麻烦。所以在我们把第一个金星生物送到那里之前,我们将会作进一步的研究。”
⑩“请注意这看起来像河的区域,卫星发回的资料显示,它已经被严重污染了,而且里面的水完全不适宜饮用。这意味我们须携带饮用水,这又大大增加了飞行器重量。”
?这时,一位记者打断他,问道:“对不起,教授,请问照片上这些黑色微粒是些什么东西?”
?“关于这点我们还不能确定,它们看起来像是一些沿着固定路线移动的金属微粒,它们放出气体,发出噪音并且不断地互相冲撞。鉴于如此多的路线和金属微粒,简直不可能避免在飞船降落时撞上一个两个。”
?“那么这些石笋般挺立着的又是什么东西呢?”
?“这些是某种夜晚能发光的花岗岩形成物,格拉姆教授管它们叫‘摩天者’,因为它们看起来像要触到天空似的。”
?“佐格教授,如果这些都是事实,那么飞碟计划不是会被迫延迟吗?”
?“是的,不过一旦‘格拉布贷款基金会’追加投资,我们将立刻继续研究。”
?“可是,教授,难道我们要花费数以亿计的货币只是为了在一个没有人的地球上降落飞船吗?”
?“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
【注释】 ①爱迪生联合带:爱迪生联合公司是美国一家大型电力公司,它制造了大量烟尘污染。
19.金星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研究地球的?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4分)
20.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这个结论”是指什么?佐格教授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21.根据佐格教授描述的黑色金属微粒的样子,说说那是什么。为什么用微粒来形容它?(4分)
22.怎样理解“因为只要我们金星人能够学会在地球上存活,那我们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了”这句话?(2分)
23.如将本文题目换成“金星上的新闻发布会”,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5分)
【答案】
19.生物灭绝,大气被污染,水体遭破坏,废气乱排放。
20.指地球上丝毫没有生命的迹象。依据:①地球的表面由坚固的水泥构成,这种土质无法生长植物。②地球的大气中充满了致命气体。
21.汽车。微粒用来形容又小又多的东西,说明汽车已经泛滥成灾,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环境。
22.地球上的环境恶化已达到令人恐怖的程度。看似俏皮的一句话,却把地球环境被破坏的程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23.不好。因为原题以疑问句的形式,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引起读者的深思,给人以警醒,警示人们须保护环境,否则就会面临灭亡的厄运。
【解析】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20.本题的考点是代词的指代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结合上文内容可知,“这个结论”是指地球上没有生命的迹象。从下文的“首先”“其次”这些标志性的词语可知佐格教授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
2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从“沿着固定路线移动的金属微粒”“放出气体”“发出噪音”“不断地互相冲撞”这些特征可知这些微粒指的是汽车,它的数量过多,严重破坏了地球的环境。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只要在地球上存活就能在任何地方生存”的观点,形象地表现出地球环境恶化的严重程度。
23.此题考查学生对标题妙处的分析。“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意思、作者情感有密切的联系。原题用“地球上有生命吗”这个疑问句不但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引发人们的思考,告诫人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三、写作(50分)
24.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请以“探险”为话题。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读罢本单元各篇课文,我们深深感受到探险家们身上的那种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精神。
请你以“勇气”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
【答案】
生活因探险而美丽
探险,是人们对未知的地形与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进行探险的时候,一些难以想象的环境因素会随之出现,这些难题是在探险前无法想到和预计的,当然也不会有任何的参考方法和处理方案了。探险者必须有着坚强不屈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和无怨无悔的付出才能克服困难的!
勇于探险者,是具备远大志向和一往无前的人。他们知道从未知到已知,是一定需要探险这个过程的。不敢探险者,是胸无大志或满足现状的人。他们甚至认为,探险是一种冒险和愚蠢的做法。
其实,探险是一种求知的欲望,探险一种是刻苦的精神,探险是一种创新的观念。
自盘古初开至今,人类从没有停止过探险。
神农氏,看到部落中的人因为缺少食物而备受折磨,为了不让部落里的人不再挨饿,他冒着生命危险遍尝百草,不知攀过多少山,走过了多少的路。后来,他更发现利用植物的果核、瓜子植株,使人们学会了农业耕作,解决了人们的生存问题。
大禹,他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努力探索新的治水方法。大禹为了治水,离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制服了汹涌的洪水。
阿蒙森,用了三年时间通过西北航道到达北极,并发现了北磁极。又顶着零下几十度的恶劣天气,经过近两个月艰苦挺进,成为到达南极极点的第一人。
加加林,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探险精神,乘坐重达475吨的“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和从宇宙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
杨利伟,经过5年多的训练,他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3年10月15日。英雄的出征征服太空之旅,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圆中华飞天梦,这是让全世界为之瞩目的一天!
古今中外,探险者的事例数不胜数……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钱学森等等,他们都在科学未知的领域中不停地探险,至死方休。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人们一直以来只是满足现状的话,今天的一切事物,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吗?这是不容置否的。
人类因探险而富强,生活因探险而美丽。拥有一份勇于探险的精神,是很重要的。世界需要探险,生活需要探险,发展需要探险,只有探险才有创新!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话题(一)“探险”。清楚的认识到探险与冒险的本质区别,探险家们的勇敢执着的
点睛:此作文又是个“二选一”题目。对于作文“二选一”的新变化,一点都不意外,不新鲜。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选择空间,也挺好的。写作指导:二选一个写,怎么选?不外乎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体裁一致,都为记叙文,但主题不一,如一篇写人,一篇写物;另一种可能是体裁不一,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对于这两种可能,对学生来说都算是福利,难度不大。若是在记叙文或议论文中挑,我们比较建议学生写记叙文。初中生毕竟还是最熟悉记叙文体,相信95%以上的学生都会选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