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内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图片式导入)多媒体出示卢沟桥图片。同学们,你们了解这座桥吗?让学生介绍。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它成为历史名桥,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建筑水平很高?不是,更主要是1937年在这里爆发了卢沟桥事变。让我们走进本课去了解什么是卢沟桥事变。
导入2(温故式导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我国东北后,又进逼华北。1937年,日寇在卢沟桥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什么是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为什么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 七七事变
分组讨论:(1)什么是七七事变?
(2)七七事变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早有准备的日本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过渡语: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倡导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板块二 第二次国共合作
小组合作:国共两党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答案:(1)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军队。
(3)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过渡语:国共两党合作后,中国军队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板块三 淞沪会战
小组合作:(1)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是如何进行抗战的?
(2)淞沪会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本展开血战,消灭日军200多人。
(2)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过渡语: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陷南京,制造了血腥大屠杀。
板块四 南京大屠杀
材料 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以“紫金山下”为题报道如下消息:少尉向井和野田进行砍杀中国人的比赛,看谁先杀满100个。后来他俩见面时,向井杀了106人,野田杀了105人。但难以确定是谁先杀满100人,于是决定继续进行比赛,看谁先杀满150人。
教
学
内
容
课
堂
探
究
多媒体播放视频。
(1)材料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
(2)日军在当地共杀害了多少中国人?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1)南京大屠杀。
(2)30万人以上;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结束语: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赴国难。南京大屠杀的惨痛一幕已经成为过去,但是,遇难同胞的累累白骨还在。我们要永远记住历史的耻辱。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制造了( B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D )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3.下列哪一表述反映了全面抗战时期的时代主题( D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4.“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B )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重庆大轰炸惨案
教材图
片分析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本攻陷南京,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六周内杀害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史料
积累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