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设计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6 10:32:3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累积文言词汇。
2、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荷花的古诗很多,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 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1.关于“说”是一种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情感。写法十分灵活,可以用于阐述作者对问题的见解,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与现代杂文和杂感类似。
2.周敦颐(1017~1073) 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对宋、明两朝的哲学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谥号“元公”,故又称周元公,主要著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3.相关背景
本文是周敦颐于熙宁初年(1068年)擢升为南康太守时写下的。
???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四十余丈长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春夏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先生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三、朗读课文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
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 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 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 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染,濯.....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翻译读懂课文,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五、研读课文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什么品格?
3、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4、“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为什么先写它们?
5、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 (花之隐逸者也) 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 (不是) 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 (花之富贵者也) 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 (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 (赞美)
六、 小结: 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
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 独爱 菊 (衬托) 隐逸者 惋惜
世人 甚爱 牡丹(反衬) 富贵者 鄙视
予 独爱 莲 君子者 赞美
托物 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