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1、 学习目标:
1、 会读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并养成
读用产品说明书的习惯。
2、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3、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2、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根据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
物质的质量;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
难点:会根据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会正确使用量筒测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密度小于液体的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3、 学习活动:
(一)、体验和思考:
找几架托盘天平,让同学们观察天平的构造,指出天平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在小组内讨论。
(二)、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摘录P119,然后小组内讨论:如何调节天平平衡?
思考:
1、使用天平前,应观察天平的和;
2、托盘天平的调节方法是什么?
3、天平衡梁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4、指针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右端,应如何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三)、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步骤:1、测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上;
2、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用镊子往右盘里试加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衡梁平衡
在小组内讨论:
1、 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什么?
2、 游码的作用是什么?
3、 读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时,是按游码左端对准刻度读,还是按游右端所对准的刻度读?。
4、 为什么要规定天平的右盘放置砝码?左盘放置称量的物品?对调行吗
(四)、阅读课本P119小组内讨论并作答: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的问题
是什么?
(五)、小实验:
1、测一个鸡蛋的质量;
2、用天平测一杯水的质量;
四、量筒、量杯:
(一)、阅读课本P120,小组内讨论:
弄清①量筒和量杯的区别;
②读数时视线的正确位置。
如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二)、思考:
1、量筒或量杯的作用是什么?
2、使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观察量筒内的水面时,视线要以什么为准?
3、读出P1207—10液体的体积是多少?
五、应用与训练:
独立完成课本P121的思考题,然后小组内讨论。
六、当堂检测:
1、使用天平时,不能超过天平的;
2、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
再;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盘,砝码放在盘;
4、使用天平时,说法正确的是
A、调好的天平,换了地方需要重新调节;B、白糖可以直接放在天平
盘上;C、左右两盘不能放反了;D、砝码只能用镊子夹取,不能
用手拿
5、某同学在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没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就直接调节了天平平衡,这样测出的物体的质量比真实质量
A、偏小;B、偏大;C、相等;D、无法确定
6、量筒往往做的细而高,这样做的好处是
用心 爱心 专心第5节 物体的浮与沉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物体浮沉现象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
2、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原理
3、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学习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难点: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
(1) 趣味导学
阅读课本P131 提示情景,展开小组讨论,你见到的上浮现象有哪些?下沉现象有哪些?漂浮现象有哪些?悬浮现象有哪些?能用图进行说明吗?
(2) 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1、 看课本展开讨论: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如何使小瓶在水中漂浮?上浮?下
沉?悬浮?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 观察小瓶运动情况 小瓶受力情况分析
1 把拧紧盖子的空瓶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
2 让瓶子漂浮在水面上
3 把装满水并拧紧盖子的瓶子浸没于水中,然后松手
4 让瓶子悬浮在水中
3、 交流与合作
小组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回答以下问题:
1 小瓶上浮时的受力情况?
2 小瓶漂浮时的受力情况?
3 小瓶下沉时的受力情况?
4 小瓶悬浮时的受力情况?
4、 结论:
物体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当浮力大于重力时上浮;当浮力大于重力时下沉;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漂浮或悬浮。
练习:你能用公式推导的方法总结出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吗?
阅读迷你实验室,展开小组讨论与交流,说出你的观点,你能回家做做看吗?
(3) 浮沉条件的应用
1、 看课本P133 第一段及插图,说出以下问题:
1 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2 玻璃泡内为什么装入铅丸或汞?
3 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4 刻度是否均匀?如何测密度?怎样读数?
2、 看课本第二段及插图,说出盐水选种的道理
3、 看课本第三段及插图,讨论并回答:潜水艇是怎样实现实现漂浮、下潜、上浮的?
4、 看课本P144 ,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 热气球的特点、应用、构造
2 热气球升空的原理
3 热气球如何下降
4 孔名灯升空的道理
4、 应用与练习:
1、把乒乓球浸入水中,放手后乒乓球会 ;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会 氢气球放手后会 ;充满空气的气球放手后会 。由此可见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的 和 的大小。当 时,物体上浮;当
时,物体下沉;当 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密度计是用来测量 的仪器,密度计的重心在密度计的 ,所以在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密度计能直立在液体中,这时它所受的浮力 它所受的重力。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漏出液面的体积就 ,因此密度计的刻度约往上越 。
3、用盐水浸泡法选种是把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会上浮直至漂浮是因为 ,而饱满的种子则会下沉到容器的底部是因为
4、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 ,受到水的浮力 ,要实现上浮和下沉,只能改变潜水艇自身的 。因此当压力舱充满空气,阀门关闭时,潜水艇 ,当打开阀门,海水进入压力舱时,潜水艇 ,当压缩空气打入压力舱,将海水排出时,潜水艇 。
五、当堂检测:
1、一个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圆柱体截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在放入该液体中,则( )A、两部分都上浮 B、两部分都悬浮 C、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 D、体积小的上浮,体积大的下沉
2、鱼鳔是鱼体内可以胀缩的气囊,是鱼类的浮沉器官。鱼鳔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因素来实现浮沉的( )
A、鱼的重力 B、鱼的质量 C、鱼排开水的体积 D、鱼受到的压力
3、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4、潜水艇浮在海面时排开海水的质量为2500吨,潜行时的排水量为3200吨,那么它浮在海面时,水上部分的体积是多少?为了使它潜行,需要吸进多少吨海水才行?
六、课后实践
课本迷你实验室里的两个实验,请你回家做做看,通过你的探究,你相信是真的吗?
用心 爱心 专心质量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国。
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初步对质量大小有具体的概念。
3、会调节天平平,会使用游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关注生活实例,善于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质量单位及其换算,用天平测质量。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
每个学生拿一下你的凳子和桌子感受一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凳子和桌子是有什么材料构成的?
2、它们的轻重相同吗?含有的材料一样多吗?
再如:一杯水和一桶水
学生思考得出质量的概念
二、 提出问题:在小学中学过的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千克、吨、克、毫克。
我们注意到了汽车的载重量为4 ,某同学的体重是52 ,
一只鸡蛋的质量是 ,一张纸的质量是20 .
质量在生活中通常叫做重量,但在物理上叫做质量。
三、自学课本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四、自学课本117信息窗了解宇宙间物质质量的数量级排列
五、阅读课本P118“测量工具”并结合实物,熟悉托盘天平的构造
六、本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自己总结。
课后记:
本节课抓住了概念的引入过程,因而在学生理解本概念的含义奠定了基础。理解较好。
(四)应用与练习
1、 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 、 、 、 的改变而改变。
2、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比它在的单位是 ,比它小的单位有 、 。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 。
3、下列单位换算关系正确的是:
A、200g=2×10-5kg B、20t=2×107g
C、100mg=105kg D、1mg=10-9t
4、一个物体质量的大小决定于( )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中含物质的多少
C、物体的空间位置
D、物体的状态
(五)当堂检测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45_,(2)一只乒乓球的质量大约是8_,(3)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是5.8_。
2.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体积 C 内能 D密度
3、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根被压缩的弹簧质量变轻了
B、 密闭容器中的碘升华时,容器中碘的质量变小了
C、 同一面五星红旗拿到太空中质量不变
D、 1千克铁块和1千克冰块质量一样大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量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B、 铁块压扁了,质量不变
C、 用测量准确的天平在地球上称同一物体,读数不一样
D、 一杯水结冰后,体积和质量都增大了
E、
用心 爱心 专心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记住其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理解并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的计算。
三、预习感知
1、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2、观察课本126页图7-17、7-17图片,思考课本中提出的四个问题。
四、学习活动
(一)科学探究1——什么是浮力
1.猜想浮力可能与什么有关?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图7-18的实验,完成下列各题: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重力是 N,分析现在物体受到了哪几个力的作用?将钩码进入烧杯中的水中,看一看测力计的示数是 N,示数改变了吗?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可能是物体又受到了向哪个方向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②什么是浮力?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
③如何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用公式如何表示?完成课本P126的填空,并记住。
2.看课本讨论回答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没有浮力的作用呢?施力物体和方向如何?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
完成课本P127的填空,并记住。
随堂练习: 随堂练P13填空1、5简答题1
(二)实验探究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与假设:
思考教材上提出的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说出你的猜想依据,并交流。
2.制定实验方案并交流。
研读课本P128页,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①怎样控制变量?
②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制定出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多少关系的实验步骤。
3.进行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4.分析论证:小组总结结论并展示。
随堂练习:P13填空4、选择题2、3、6
(二)实验探究3:探究浮力的大小
研读课本P128页实验探究3,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①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什么关系呢?
②按课本P128页实验探究3的实验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实验。并将实验收集的数据记录在以下表格:
研究对象 石块重G石 空杯重G杯 石块浸没时测力计的示数F 杯、水总重G总 浮力的大小F浮 排开水所受的重力G排
4.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现象和数据你能怎样的结论?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小组展示。
(三)自学课本P129页内容。看完后,先个人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展示。
随堂练P13填空2简答题2
五、应用与训练
1、一条小鱼在鱼缸内上下游动,吐出一串小气泡。鱼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调节自身的 而实现的,小气泡由下而上应该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是 。
2、独立完成教材P97页的作业,完成后组内交流。将交流后仍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六.当堂检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阿基米德检测皇冠时,称得它的质量是490克,把它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是4、5牛,则它受到的重力是 ,浮力是 ,它的体积是 ,它的密度是 。(g=10N/kg)
2、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水中下沉的铁球受到的浮力小于上浮的木球所受的浮力。
B、重力是1牛的水可能产生1000牛的浮力。
C、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没入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重力就越大。
3、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的因素是:
选的图是:
探究的结果是: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导学提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能区分量筒与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过程与方法
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养成读说明书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二、学法指导
本节的重点是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掌握正确的读数方法,难点是利用天平量筒、量杯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本节时应利用独立操作的实验,边进行实验,边熟悉掌握天平的使用规则
在操作使用中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是掌握许多仪器使用规则的一般方法。利用估测和实测对比的方法,获得对质量单位大小的感性认识。
三、导学过程
(一)学会使用天平
我们家新买进一件商品,总是首先阅读产品说明书,请同学们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
产品说明书上,提供了那些信息?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一遍,找出答案,然后对照说明书操作
1、使用顺序
“放”应怎样放置天平?
“调”游码应放在什么位置?怎样调节天平?在什么情况下天平平衡?
“称”物体与砝码分别放在哪个盘里?
“记”天平平衡时,怎样计算物体的质量?
“收”测量完毕,怎样收回砝码?
2、保养
(1)所测物体的质量与天平的量程有什么关系呢?
。
(2)怎样加减砝码?
(3)怎样保存天平和砝码?
(4)使用完毕,游码、砝码应怎样?
(5)若天平与砝码发生氧化,腐蚀或其他问题,应怎样处理?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测量活动:
①练习调节天平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一支粉笔的质量。
③用天平测出一个土豆的质量。
(二)量筒和量杯
1、量筒、量杯的构造
量筒和量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量筒和量杯上的刻度有什么不同?
2、量筒、量杯的使用
(1)使用前,为什么观察量筒量杯的最大量程?例如100ml200ml
(2)为什么要认清分度值?
(3)用量筒、量杯测液体的体积时,液面可能下凹或者上凸,人的视线应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3.练习使用量筒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操作:
①用量筒测出20ml水。
②用天平测出50ml水的质量。
四、巩固练习
3、练习题
3、练习题
1.天平是测量物体的________的仪器,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
a.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面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b.调节横梁右端________,使指针指在________________处,这时横梁平衡;
c.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放在_____盘里,选择适当的砝码放在另一盘里,根据实际情况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___________;这时天平盘里______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2、在测物体的质量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把右盘中的砝码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一些,天平才能平衡。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应把一只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中时太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又太少时,应通过调节________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3、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
A、实验中细而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细而高的量筒可以做上较大的底座,稳定
C、细而高的量筒便于准确读数。D、粗、矮的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要较厚的玻璃,不容易读数。
4.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要用镊子取而不用手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架托盘天平,与它相配的砝码中,质量以g为单位为1、2、2、5、10、20、20、50、100,游码上最小刻度值为0.2g,最大值为5g,则用这架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6、一台托盘天平上有一标牌,上面写着“称量200g,感量0.2g”。其中“称量200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量0.2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当堂检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使用天平时,把游码移到标尺的,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通过调节
,时天平的横梁平衡。
2、把物体放入左盘,用砝码,通过调节使天平平衡。
3、用调好的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当左盘放入待测物体,右盘加入35g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标尺右边,这时应()
A向右盘中价砝码B减少右盘中砝码
C将游标向右移动D能使天平横梁平衡的位置
4、某天平的称量范围0----1000g,它能称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A一个铅球的质量B一个桔子的质量
C一位同学的质量D一袋大米的质量
E一袋方便面的质量
5、某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以将天平调好,估计物体质量约20g,将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在左右盘中,发现指针偏向左侧,他应该()
A减少砝码B增加砝码
C调节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左移D调节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右移
6、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
B用镊子夹取砝码,以免使砝码锈蚀
C不用天平测量质量过大的,超过天平测量范围的物体。
D在测量中,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然后读出质量数。
用心 爱心 专心§7《密度和浮力》
一、本节学习目标:
1、复习质量、质量单位、密度、密度的单位;
2、复习浮力、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3、了解密度、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构建知识网络图:
三、公式一览: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四、基础知识复习: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_______,它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质量的国际主单位:______。
2、熟悉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的主要构造。
3、怎样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1)先把游码用镊子移到标尺右端的 处,以游码左边为准。
(2)天平调节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到 的中央刻度线上。天平一经调好,不能再移动位置,否则需要重新调节。
(3) 估计被测物体质量,放在天平的左盘,按照从 到 的顺序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再次横梁平衡。
(4) 被测物体质量等于左盘中所有砝码总和加上游码所对应的示数。
(5) 测量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4、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
5、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其主单位是:___________;计算密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变形公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 __________。
7、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 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 无关。
8、阿基米德的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 。
9、物体的浮沉条件:
漂浮
上浮
下沉
悬浮
10、物体的浮沉条件应用:密度计是用来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仪器,密度计的刻度越往上越________。潜水艇上浮或下潜的原理是_____ ____________。
五、课堂练习:
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38t=______g=______kg. 1.2×103 kg/m3=______ g/cm3.
2、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实心物体,它们质量之比是2∶l,体积之比是2∶3,则这两物体密度之比是( )
A.3∶1; B.4∶3; C.3∶4; D.1∶3.
4、为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先将该金属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进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出金属的体积。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水面先后的位置如图所示。该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cm3,算出它的密度后查表可知该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
六、课堂检测:
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正确的是:( )
A、200g=2×10-5kg B、20t=2×107g C、100mg=105kg D、1mg=10-9t
8.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可采用的是 ( )
A.将一张邮票直接测量;
B.测螺帽与一张邮票总质量再减去测得的螺帽质量;
C.测10张邮票质量,再除以10;
D.测100张相同邮票质量,再除以100.
3、形状不同的铝块、铜块、铁块,都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相同,由此可以断定这三个金属块的( )
A、质量相同 B、体积相同 C、密度相同 D、无法确定
4、用弹簧称测石块所受的重力,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 为9.8N,若把石块的一半浸入到水中,弹簧秤的读数变为7.84N,则此时石块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石块的体积为______,石块的密度为______ kg/m3。
5、 一块冰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是多少?(ρ冰=0.9×103 kg/m3)
6、附加题:冰山漂在海面上,露出海面的体积和海面下的体积之比是多少?(ρ冰=0.9×103 kg/m3 ρ海水=1.03×103 kg/m3 )复习课《密度和浮力》
一、本节学习目标:
1、复习质量、质量单位、密度、密度的单位;
2、复习浮力、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3、了解密度、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构建知识网络图:
三、公式一览: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四、基础知识复习: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_______,它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质量的国际主单位:______。
2、熟悉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的主要构造。
3、怎样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1)先把游码用镊子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以游码左边为准。
(2)天平调节平衡的标志是指针指到 的中央刻度线上。天平一经调好,不能再移动位置,否则需要重新调节。
(3) 估计被测物体质量,放在天平的左盘,按照从 到 的顺序用镊子夹取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再次横梁平衡。
(4) 被测物体质量等于左盘中所有砝码总和加上游码所对应的示数。
(5) 测量完成后,整理好实验器材。
4、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
5、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其主单位是:___________;计算密度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变形公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 __________。
7、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 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 无关。
8、阿基米德的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物体排开的液体的 。
9、物体的浮沉条件:
漂浮
上浮
下沉
悬浮
10、物体的浮沉条件应用:密度计是用来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仪器,密度计的刻度越往上越________。潜水艇上浮或下潜的原理是_____ ____________。
五、课堂练习:
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38t=______g=______kg. 1.2×103 kg/m3=______ g/cm3.
2、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实心物体,它们质量之比是2∶l,体积之比是2∶3,则这两物体密度之比是( )
A.3∶1; B.4∶3; C.3∶4; D.1∶3.
4、为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先将该金属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进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出金属的体积。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水面先后的位置如图所示。该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cm3,算出它的密度后查表可知该金属可能是__________。
六、课堂检测:
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正确的是:( )
A、200g=2×10-5kg B、20t=2×107g C、100mg=105kg D、1mg=10-9t
8.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可采用的是 ( )
A.将一张邮票直接测量;
B.测螺帽与一张邮票总质量再减去测得的螺帽质量;
C.测10张邮票质量,再除以10;
D.测100张相同邮票质量,再除以100.
3、形状不同的铝块、铜块、铁块,都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相同,由此可以断定这三个金属块的( )
A、质量相同 B、体积相同 C、密度相同 D、无法确定
4、用弹簧称测石块所受的重力,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 为9.8N,若把石块的一半浸入到水中,弹簧秤的读数变为8.82N,则此时石块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石块的体积为______,石块的密度为______ kg/m3。
5、 一块冰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是多少?(ρ冰=0.9×103 kg/m3)
6、附加题:冰山漂在海面上,露出海面的体积和海面下的体积之比是多少?(ρ冰=0.9×103 kg/m3 ρ海水=1.03×103 kg/m3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4、学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
5、用分类列表将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去认识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进而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探究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尝试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2、难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密度公式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
(一)思考并回答
1、质量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单位是_________,测量工具是_______
2、体积的国际单位是______,实验室里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有_______________。
3、天平在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怎样用量筒来测量液体的体积?
导课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物质,貌似相像,实质却不同。比如不锈钢与电镀塑料,水与盐水等,我们都很难通过外貌来区分开来。但是,我们可能通过这些物质的一种特性来鉴别。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这种特性。
(二)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后积极发言,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质量m/g 体积v/cm3 比值(质量:体积)
数值 单位
4、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
5、结论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实验结论。
教师语:这个比值就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说明这个特性,物理上引入了“密度”这个概念。
(三)自学课本124页,125页内容,看完后,独立填写下列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展示。
(1)密度的定义: 。
(2)密度的定义式: 。
(3) 密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
常用单位: ,
换算关系: 。
(4)水的密度: ,物理意义 。
( 四)小组讨论由 是否可以得到“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为什么?(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四、应用与训练:独立完成以下各题:完成后组内交流。将交流后仍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1.铝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铝块切去1/2,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__kg/m3,合________g/cm3。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5厘米3=25×______米3=______米3;
(2)50分米3=______厘米3;
(3)4升=______毫升=______厘米3=______米3.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大的质量也大;
C.不同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大;
D.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等但密度相等.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水密度要大;
B.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水密度要小;
C.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汽油密度要大;
D.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汽油密度要小.
5、火星探测器“勇气”号在火星上取一份土壤样品,其质量为0.32kg,体积为0.08cm3,则这份样品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合__________kg/m3。
五、当堂检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一段粗铜线拉断成两段铜丝后,每一段铜丝的质量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铜丝的密度_______.
2、一杯水,冬天放在室外,水结成冰后,它的_______不变,______变大,_______变小。(填“密度”、“质量”或“体积”)
3.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瓶水比同一瓶油质量要大;
B.1千克水体积比1千克油体积要小;
C.1克水的密度比1千克油密度要小;
D.物体放在地球不同地点时,密度不变
4.容积200厘米3的瓶内倒入0.16千克某种液体时恰好倒满,则该液体密度是______克/厘米3,倒出100厘米3液体后,剩余液体的密度是______千克/米3.
5、质量相等的两个实心球,密度之比是5∶2,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如果两球的体积相等,则它们的质量之比是_______。
象
对
究
研
据
数
录
记
称
名
用心 爱心 专心《质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能从物质的形态、形状、空间等位置等的变化中提取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不变性这一本质的东西,即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千克”的由来。
3、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
4、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认识一些测量质量的具工。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决定质量的因素
难点:质量的概念
三、体验过程
(一)体验与思考
每个学生桌子上放一个铁钉和一个铁块,学生通过观察或用手掂量说出铁钉与铁块的异同点。
1、铁钉与铁块分别是有什么材料构成的?
2、它们的形状、轻重相同吗?
再如:课桌、凳子、练习本、黑板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生口答。
点拨: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如:木头、铁、玻璃、纸等无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我们称之为物质。
思考:铁钉与铁块所含的铁一样多吗?哪个含的铁多一些?
课桌与凳子所含的木头一样多吗?哪个含的木头多一些?
请结合上述事例总结质量的概念。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二)探究: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阅读P116第二段,思考完成下列题目
⑴冰化成水,所含的水多少变化了没?
⑵泥团捏成小动物,泥多了还是少了?
⑶航天员从地球到空中航天员变化了吗?
由此,物体质量与有关?与什么无关?请思考,交流并回答。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与物体所含材料的多少有关。
与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三)自学课本P116“质量的单位”部分回答。
1、如何比较物体的质量?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及符号
3、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毫克、微克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请估测下列物体的质量:
一张邮票:50mg 一只羊:50kg 物理课本: 300g
一枚一元硬币:6g 一头象:5t 人的质量:50kg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60g
(四)自学课本117信息窗了解宇宙间物质质量的数量级排列
(五)阅读课本P118“测量工具”并结合实物,熟悉托盘天平的构造
四、小试牛刀
1、一只密蜂的翅膀质量为10-7 kg,合_____mg
一把木椅子的质量约为6000____,物理意义是______
2、某一物体的质量取决于______
3、将一只蜡烛点燃一会后,它的质量将______
4、宇航员杨利伟在神州5号飞船向人们展示了飘动的笔记本和笔这些物体质量与地球上相比_____(变大、变小、不变)
5、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常用的基本工具_____
6、物体质量与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__无关。
五、当堂检测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45_,(2)一只乒乓球的质量大约是8_,(3)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是5.8_。
2、太阳的质量是2.0×1027t,地球的质量是6.0×1027g,则一个太阳的质量相当于__个地球的质量;银河系的质量的数量级是1041t,电子的数量级约是10-32kg,银河系的质量约是电子质量的____倍。
3、下列物体中,质量约是2×105mg的是:
A、一个图钉 B、你的物理课本
C、一张课桌 D、一把椅子
4、某一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物体所在的位置 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和它的形状
5、下列单位换算关系正确的是:
A、200g=2×10-5kg B、20t=2×107g
C、100mg=105kg D、1mg=10-9t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kg木头比1kg铁含有的物质多 B、铁比木头的质量大
C、1kg木头和1kg铁所含的物质一样多 D、木头比铁的体积大
7、一块石头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把石头加热 B、把石头磨成粉
C、把石头雕刻成石像 D、把石头运到月球上
8、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被压缩的弹簧,质量变小
B、密闭容器内的碘升华时,容器中碘的质量变小了
C、同一面五星红旗拿到太空中质量不变
D、1kg铁块和1kg冰块质量一样大
六、试一试怎么样?
1、平常所说的“1斤”与“1两”分别是多少克?
2、你家一个月用水多少吨? 根据当地不费标准,估算你家每月交纳水费多少元?
3、请在生活中分别找到一些质量相当于1g、1kg、1t的物体,并举出。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2、 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4、 学会查密度表,以及常见的一些物质性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
5、 用分类列表将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去认识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唤起学生对自然界奥妙探索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密度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用“比值”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
三、学习活动:
㈠、体验与思考:思考后积极发言
1、 表示物体体积时常用哪些单位?
2、 谁能记得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学生每组都有一盒金属块,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铜块,用手体验一下这三个物体哪个质量最大?哪个质量最小?
由此可见,不同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相等。这是什么原因?教师接着出示体积分别为12cm3和24cm3的铁。提问:由生活经验知道哪个质量大?
看课本122页,思考:如何鉴定它们是那种物质组成的?
㈡、演示实验:研究同一种物质的物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用天平称小铁块的质量,将右盘所用每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告诉学生,请学生算出小铁块的质量,填入小黑板的表格内。
(2)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尺量出该铁块的长、宽、厚分别为4.0Qcm、3.00cm和1.00Cm,请学生算出它的体积,填入表格中。
(3)用天平称大铁块的质量。重复步骤(1)。
(4)测大铁块的体积,与步骤(2)相同。
(5)用两个体积不同的长方松木块重做上面的实验,将得到的数据填入表格里。(实验表格见下)
(6)全班学生计算表格内“质量/体积”,将结果填入表中。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铁块1
铁块2
松木块1
松木块2
2.师生分析实验表格,引出密度的概念
引导学生看表格,得到下面的结论。
(1)铁块的体积增大2倍,它的质量也增大2倍,可见铁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铁块1与铁块2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2)同理可得:松木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也成正比;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也是一定的。
(3)松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铁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
讲解: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指出: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米3、1分米3、1厘米3等。(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
实验探究: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过程,分小组学生做实验,认真填好肯本上的表格。
㈢、密度的公式
1、由密度定义知道,算出这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它的密度。即密度等于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讲解: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2、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指出:要注意:(1)ρ的写法、读法。(2)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3、做课后第2题,学生完成,学生回答。
㈣密度的单位
(1)单位的组成,思考并回答
1、密度的单位由哪些单位组成?
答: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
师生共同完成:如质量单位用千克,体积单位必须用米3,密度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如质量单位用克,体积单位必须用厘米3,密度单位就是克/厘米3。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克/厘米3读作什么?
(2)克/厘米3与千克/米3之间有什么关系?
(3)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千克/米3=
㈤、引导学生查密度表,并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记住一些常见的物质的密度
四、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一块木块分成三等分后,每一小块的密度是原木块密度的 [ ]
2.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大的质量也大
C.不同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大
D.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等但密度相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水密度要大
B.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水密度要小
C.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汽油密度要大
D.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汽油密度要小
4.一段粗铜线拉断成两段铜丝后,每一段铜丝的质量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铜丝的密度_______.
5.水银的密度是13.6g/cm3=_______kg/m3,其意义是_______.
6.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体积较大的是______球;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质量较小的是是______球.
7.一木块的体积增大原来的2倍,质量增大原来的2倍,根据公式ρ=m/v,则密度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
8.完成下列换算:
25cm3=25× m3 = dm3
50dm3= cm3 m3
4L= mL cm3
9.水的密度是 ,他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五、应用与训练:完成随堂练
用心 爱心 专心§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一、学习目标:
1、会读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并养成读用产品说明书的习惯。
2、能区分量筒与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3、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二、学习重点、难点:
天平的使用方法及量筒量杯在使用时的读数。
三、合作探究
学会使用天平
任务一:学会阅读产品说明书
1、 独立阅读课本P119托盘天平使用说明,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将使用步骤用尽量少的字概括出来,小组内交流,看哪个小组用字最少且概括准确。
(一)、
(二)、
(三)、
(四)、
2、 思考:你觉得在托盘天平的使用中应该特别注意什么?
3、 实践:利用天平测出身边两个小物品的质量。
4、思考: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测出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写出实验步骤并实际测量。
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 阅读课本P120
1、观察量筒或量杯,填写下表:
单位 量程 分度值
2、思考:量筒和量杯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量筒和量杯的刻度不一样?
3、如何正确使用量筒和 量杯?并思考:当眼睛位置偏高或偏低时,对读数会有什么影响?
4、讨论:怎样用量筒或量杯和适量的水来测量一小石块的体积?写出步骤,实际测量。
四、本节学后感:
五、当堂测试题:
一、填空:
1、天平是测量物体的________的仪器,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
(1)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面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2)调节横梁右端________,使指针指在________________处,这时横梁平衡;
(3)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放在_____盘里,选择适当的砝码放在另一盘里,根据实际情况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___________;这时天平盘里______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2、在测物体的质量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把右盘中的砝码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一些,天平才能平衡。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应把一只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中时太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又太少时,应通过调节________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3、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要用镊子取而不用手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架托盘天平,与它相配的砝码中,质量以g为单位为1、2、2、5、10、20、20、50、100,游码上最小刻度值为0.2g,最大值为5g,则用这架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最大不能大于_____g,最小不能小于______g
5、一台托盘天平上有一标牌,上面写着“称量200g,感量0.2g”。其中“称量200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量0.2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上刻度均匀,_____上刻度不均匀。
二、选择题:
1.已经调整好的天平,因故搬到另一张桌子上使用时 [ ]
A.不需调整,可直接使用; B.如果桌面水平,就可以直接使用;
C.不能直接使用,必须重新调整; D.调整不调整都可以.
2.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可采用的是 [ ]
A.将一张邮票直接测量;B.测螺帽与一张邮票总质量再减去测得的螺帽质量;
C.测10张邮票质量,再除以10;D.测100张相同邮票质量,再除以100.
3.某同学用已调整好的托盘天平称一个鸡蛋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共有四个砝码,其上标有50克、9克、2克、50毫克,游码向右拨动了3格(每格代表10毫克),那么这个鸡蛋的质量是 [ ]
A、59.250克; B、61.080克;C、61.80克; D、61.530克.
4、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架托盘天平,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左,其原因可能是:[ ]
A、游码不在标尺的零刻度线上 B、调节螺母偏右
C、调节螺母偏左 D、右盘内有异物存在
5、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测量物体的质量: [ ]
A、等于左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指刻度 B、等于左盘中砝码总质量减去游码所指刻度
C、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 D、无法测出物体质量
6、某同学在测物体质量时,在游码没在放在零刻度线处,就将天平的横梁调节平衡,用这种情况下的天平称得物体的质量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 ]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不能确定
7、托盘天平横梁上有标尺和游码,向左移动游码的作用是: [ ]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相当于从右盘中减砝码
C、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 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三、实验与问答:
1、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两个量筒,它们的刻度间隔都是2mm,但是它们的粗细不一样,那么用这两个量筒来测液体的体积时,哪一个会更准确?为什么?
PAGE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导学提纲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物体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浮沉条件
2.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原理,了解浮沉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物体浮沉条件。
难点:浮沉条件应用中的密度计和潜水艇原理。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准备器材:铁块、木块、水、空牙膏盒)完成实验后,思考发言。
1. 将铁块和木块分别浸没入水中,放手后观察它们运动情况。
2. 将空牙膏盒弄成团和做成船状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浮沉情况。
3. 看课本P131图7—27观察飞艇、人的浮沉情况。
综合上面的实验,思考下列两个问题。个人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①分析这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力的情况;
②根据受力情况,结合运动状态研究物体浮沉条件是什么。
(二)实验探究:物体浮沉条件是什么
1.猜想与假设:
根据以上现象,根据你的体验,结合日常生活,分析物体的浮与沉取
决于所受物体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如图:
结合前面学习的物体运动状态猜想到底存在着什么关系?
物体运动状态 G与F浮大小关系
物体上浮
物体悬浮(漂浮)
物体下沉
2.制定实验方案:
研读课本P131实验探究,特别是表格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小瓶受到的重力、浮力怎样计算?关系如何?
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小瓶、水),研究表格步骤,组内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将获得信息填入课本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现象和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填入132页的空白处。小组展示。
[思维拓展]根据实验所得的结论,分析物体浮沉与物体、液体密度关系,将结论填入表格。
物体运动状态 ρ物与ρ液大小关系
物体上浮
物体悬浮(漂浮)
物体下沉
个人先分析总结,然后小组讨论完善,最后展示。
(三)自学课本P133-P134页内容。
看完后,先个人总结出密度计、盐水选种、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特别注重密度计和潜水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展示。
1 密度计的构造、刻度情况、工作原理。
②潜水艇的水仓构造、工作原理。
四、应用与训练
1.独立完成教材P134页的作业,完成后组内交流。将交流后仍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 (2007·桂林)把橡皮泥、蜡烛、木块、加盖的小玻璃瓶、鸡蛋和若干大头针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上浮的物体有:加盖的小玻璃瓶、 ;若要使小玻璃瓶沉到水底,你的做法是 ;若要使沉在水底的鸡蛋上浮,你的做法是 .通过探究可以知道:要控制物体的浮与沉,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和 来实现.
五.当堂检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2006年海南课改)下列应用实例中,不是利用浮力的是( )
2.(2007·长沙)为探究物体的浮沉和有关因素的关系,小刚将一个鲜鸡蛋先放入一个装有大半杯清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杯底,然后向杯中逐渐加盐,在此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鸡蛋所受的浮力不变 B.鸡蛋所受的重力变大
C.杯底所受的压强不变 D.鸡蛋可能会慢慢上浮
3.(2007·广州)同一只鸡蛋先后放人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可以肯定的是( )
A. 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
B.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
C、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小
D、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大
4.(2006年南宁市)韦聪同学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从图①②③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2)图⑤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3)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呢?请你在韦聪同学实验的基础上补充实验,叙述
你的做法和得到的结论.
做法:
;
结论: 。
浮力
重力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一节《质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熟练掌握质量单位的换算。
2、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及托盘天平的构造。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质量的概念及单位换算。
难点:质量单位的估测。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
学生看书第一框题,思考后积极发言。
1.物体和物质有什么区别?
一袋方便面上标的质量是在加工厂时称量出来的,你买回家后,方便面的质量变化了吗?
看课本第一段,形成质量的初步概念。
看课本插图7-2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得出结论。
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说某产品“质量”好坏,其中的“质量”的含义和物理上的“质量”的含义相同吗?
2. 质量的单位
质量单位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吨、千克、克、毫克,它们顺次是千进位,如一根针质量约几十毫克;一个人质量约几十千克;一个鸡蛋约几十克;大型翻斗车载货几十吨。人们在生活中习惯讲的人的体重,称的物体重等等,实际就是物理学中的质量。
观察插图7-5、7-6了解常见物体质量的大小,估测你身边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同学交流,看谁估测的准。
3. 测量质量的工具
观察天平的构造,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重点研究:
1、观察三个刀口形状及横梁摆动的特点
2、调节平衡螺母,总结摆动规律
3、调节游码,学会读数
4、了解砝码的组合规律
观察信息窗图7-8了解各种测质量的工具,说出你熟悉的测量质量的工具的具体用途。全班交流
四、应用与训练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登月仓从地球到月球上,质量没变
B. 一杯水结冰后体积增大,质量没变
C. 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没变
D. 1kg铁与1kg棉花质量一样大
2. 一个中学生质量约50______,合______t. 一瓶酒质量一般是______kg,合______mg.
3. 举例说明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4. 一学生称某物块时,右盘砝码及游码如图所示时,天平平衡,则下列数据中记录正确的是 ( )
A. 28.3g B. 30g C. 29.6g D. 27.6g
5.在一架已经调好平衡的天平上称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右偏,则下列纠偏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 )
A. 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B. 增加右盘中的砝码
C. 将游码向右移动 D. 将右侧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五.当堂检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你身体的质量的是( )
A、48kg B、0.02t C、8000g D、4.8×107kg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kg 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B 、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会改变
C、一块冰熔化为水后,体积减小,质量也减小
D、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减小
3、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105mg的是( )
A、一颗图钉 B、一册八年级物理课本
C、一张课桌 D、一把木椅
4、“神州六号”上天后,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可以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飘来飘去,他们的质量与其在地面上的质量相比 (选填:“不变”、“变小”或“变大”)
5、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物质”、“物体”、“质量”三个概念中的一个,铁锤和铁钉是
,它们都是由铁组成的,铁是 ,铁锤和铁钉含有铁的多少不一样, 表明它们含铁的多少。
六、课后实践
了解生活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及使用方法并上网查阅。
PAGE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
一、复习目标
1、 通过本节的复习掌握本章的基础知识并形成网络
2、 把握本章知识重点,突破难点,破解疑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较熟练的解决问题
二 、复习重点、难点
1、 密度的计算和应用
2、 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大小的计算
3、 物体的浮沉问题及其应用
三 、知识梳理
(1) 质量
①定义 ②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③单位及换算关系 ④测量工具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
(2) 密度
①定义 ②公式及导出式 ③单位
(3) 阿基米德原理
①浮力定义 ②浮力的方向
③称重法测物体受到的浮力 ④阿基米德原理
(4) 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物体的浮沉条件 ②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重点、难点解析
1、在用天平测出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以下步骤,
A.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B.在量筒内倒入一定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C.将天平置于水平台,调节天平平衡, D.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的体积V2,
(1)合理得到顺序应该是:
(2)观察水的体积时,视线
(3)金属密度的计算式是
解析:本题是密度知识的应用测固体密度,注意分析过程,方法和实验原理,注意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的物理量的关系。
2、12.如图,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在不同的液体中静止三个球的体积关系是 V甲>V乙= V丙,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1=ρ2>ρ3,则三个球和重力、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
五、巩固练习
1、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质量最接近
A.60 kg B. 60 g C.600 g D. 6 t
2、一块冰质量为200g,在月球上质量为 Kg,熔化成的水质量为 ,体积为 ,虽然它的 、 变了,但 不变。
3、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
(1)使用前应先进行调节,使天平横梁________________。
(2)物体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_____盘内。(选填:“左”或“右”)
(3)在盘内放砝码时应按__________的顺序添加。(选填:“由大到小”或“由
小到大”)右图所示量筒的量程是___________,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
4、一块质量为6750千克的金属,体积是2.5米3,这种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____千克/米3,它从中间分开,每一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千克/米3
5、.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 对它 的浮力;在空中降落的降落伞受到___对它的浮力
6、 如右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 N;如果直接将该物体投入水中,该物体将_ (填“上浮”、“悬浮”或“下沉”);从图乙、丙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六、当堂检测
1、有关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把已调节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
B.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到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C.从砝码盒中提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
D.天平横梁平衡后,托盘可以互换
2、关于密度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公式知与m成正比,m越大越大B.由公式知与m成反比,m越大越小
C.对某种物质而言,当物质的体积一定时,与m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3、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A、B、C和水密度水之间的关系是 ( )
A.A>B>C,且A>水,
B.A>B>C,且A<水,
C.A<B<C,且A>水,
D.A<B<C,且A<水,
4、一石块在空气中称量是5N,完全浸没在水中称量是2N,浸在另一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4牛顿,则(1)石块的密度为多大?(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多大?
七、小结作业《阿基米德原理》练习课学案
1. 复习目标:
1. 通过回忆,总结浮力大小的确定方法:称重法和阿基米德原理法。
2. 会推导: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并能由公式导出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有关。
3.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应用解决相关浮力问题。
2. 复习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难点:F浮=ρ液gV排的变形应用。
3.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4. 学习活动:
(1) 回忆总结:
1. 通过上节的学习,你知道确定浮力的两种方法吗?并用字母写出基本表达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得出:F浮=G-F′。
2、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结合相关知识,可以推出F浮=ρ液gV排,从而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有关。这与上节的实验探究是否一致?
3、 ①有一些爱思考的同学进一步提出,除上述两个因素外,浮力的大小是否还与别的因素有关?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下列器材由你选择,你将选择哪些器材进行探究?供你选择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三个形状不同的小石块,橡皮泥,烧杯,细线和水。
②你选择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的探究方案(即实验步骤)是:
(2) 应用举例:利用前面得出的方法和规律,解决如下问题,然后小组推荐到黑板展示。
弹簧测力计下吊着一重为1.47N的石块,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98N,(g=10N/kg)。
求:1.石块受到的浮力。
2.石块的体积。
3.石块的密度。
(3) 应用练习:
1..有一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铜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
A.铜块所受受重力 B.铜块所受浮力 C.铜块所受重力与浮力之差 D.无法确定
2.将系于绳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实心铁球同时浸没在水中,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则绳子对它们的拉力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
A. F1>F2 B. F13.某物体重为0.5N,把它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溢重为0.3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为( )
A.一定为0.3N B.可能为0.2N C.一定为0.5N D.可能为0.4N
当堂检测:
一玻璃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量,示数是2.45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47N,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67N,请求出:
(1)玻璃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玻璃块的密度
(3)玻璃块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4)该液体的密度。(提示:ρ液=)
F2
F1
用心 爱心 专心第3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学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密度的大致范围。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
2、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难点: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1、将两杯相同体积的水和盐水分别放置在天平的左、右盘中,观察天平横梁向哪边倾斜。
2、结合上面的实验,思考下列提出的问题,个人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问题:(1)相同体积的不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3)不允许品尝味道,如何区别纯水和盐水
(二)实验探究
1、制定实验方案
请同学们研读课本123页的相关内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组内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1)、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2)、如何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3)、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制定出实验方案。
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以下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1) 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 分别算出纯水、铜、铁,铝四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名称数据对象 质量m/g 体积v/cm3 比值(质量/体积)
数值 单位(g/cm3)
3、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现象和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结论?
1、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完成下面题目
2、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
3、 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
练一练:说说你是如何用实验区别纯水和盐水的。组内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三)、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24—125页相关内容,学完后,完成下列题目,然后小组内交流。
(1)、密度是。
(2)、密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读作常用单位是
读作
(3)、密度公式是
(4)、水的密度是物理意义是。
四、应用与训练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1、有一枚第11届亚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则制成这种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为由密度表可知,这是枚币。
五、当堂检测
1、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将铝块切去一半,剩余部分的密度是合g/cm3,当铝块加热后,铝块质量体积密度
2、市场上出售的“金龙鱼”牌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内油的质量是kg。
六、课外加餐
用天平和刻度尺,如何粗略地测出物理课本中每张纸的质量和纸的密度?
用心 爱心 专心《密度与浮力》复习课
导学案
1、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能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千克、几克的一些物品.
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造的.
4.自己设计一种方案,测量酱油、食用油、醋、盐、塑料制品、肥皂和牛奶等日用品的密度.
5.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6.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潜水艇浮沉的原理.
二、学习活动设计
(一)构建知识网络
按照下表,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个人完成后,小组交流,提出小组问题)
(二)重点、疑点探究(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1.铁块加热后密度会不会发生变化?
2. 怎样测量密度小于水的固体的体积?
3.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是不是一定受到浮力作用?
4. 潜水艇在上浮和下潜的过程中所受到浮力的大小是否相同?
(三)典题引领,巩固拓展
例1.举例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B.密度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C.在任何情况下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总是竖直向上的
D.轮船和潜水艇由河水到海水中所受浮力大小都不变
例2. 给你一块橡皮泥(密度大于1.0×103kg/m3)、一把弹簧测力计、细线、一个烧杯、水、盐、天平、量筒.请选择器材,尽可能多地来研究本章的物理知识。要求实验时每个小组必须明确下列问题:
(1)实验研究的问题:
(2)实验所需的器材:
(3)实验步骤:
(4)实验的注意事项:
(5)你的新收获是:
三、跟踪训练(个人思考解答后,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1.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称物体时,将物体错放在右盘中,并在左盘加52g砝码,同时将游码移到0.4g处,天平平衡.请你与同学交流讨论得出此物体实际质量应为( ).
A.51.2 g B.51.6 g C.52 g D.52.4 g
2.一个瓶子正好能装满1kg的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
A.酱油 B.花生油 C.白酒 D.茶籽油
3、已知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和铁球沉在水底,它们所受浮力( )
A.都等于零 B.铜球的大 C.铁球的大 D.一样大
4、排水量1kt的轮船在河水中航行,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共重____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N,如果河水密度为1×103kg/m3。船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m3,当它从河里驶入海里,受到的浮力是_____N,它将____(选填“上浮”或“下沉”)些.
5.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华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做了如图7—11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实验现象,请你说说,小华同学到底研究了浮力与哪些因素的关系,并且得出了什么结论
四、当堂检测(独立完成下列试题)
1、一根铜棒,下列情况中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把铜棒拉成铜丝 B.给铜棒不断加热
C.将铜棒从北京带到漳州 D.用锉刀对铜棒进行加工
2、在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分别装有200g的水、煤油和盐水.比较它们液面的高度,其中液面最高的是( ).
A.水 D.煤油 C.盐水 D.一样高
3、有一个木块,把它浸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水,若把它浸在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的酒精为( ).
A.8 g B.10 g C.18 g D.2g
4、体积为100cm3的铁块浸没在水里,它排开水的质量是_____Kg,排开水的重力是____N,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N。(g取10N/kg)
5、你觉得下面哪个概念与“漂浮物体所受的浮力”是有联系的。备选概念:质量、密度、摩擦、平衡力.
你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作业
1、为了比较酱油和醋这两种液体的密度大小,现有器材如下:①托盘天平(已调平衡,不含砝码),②弹簧测力计,③刻度尺,④两个相同的烧杯,⑤拴着细线的物块A(密度大
于两种液体的密度),⑥立方体物块B(密度小于两种液体的密度).请写出用两种方法比较它们密度大小所需器材的组合.
方法一:两种液体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两种液体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是在家里,你能迅速而又巧妙地完成这件事吗 说说看,你是怎么做的
2、小刚在西湖游玩时,发现湖面上有一漂浮的立方体物块,其上表面与水面平行,他用刻度尺测得其边长为20cm,上表面距水面8cm.请根据所学的力学知识,求出与该物块有关的物理量.(g取10N/kg)
密度
浮力
密度与浮力
PAGE
3第2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1、 学习目标:
1、 会读产品说明书,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2、 会读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
3、 经历用天平和量筒或量杯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
二、重点难点
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则,以及注意事项;会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
难点:使用托盘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会正确使用量筒测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三、学习活动:
教具托盘天平附砝码八套量筒8个(规格不同)量杯8个烧杯水木块等
(一)、回顾导入新课
1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
2.那么用什么测物体的质量呢?天平的构造怎样?
3、那么如何使用呢?这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学会使用天平:
1.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使用其一产品时应先阅读它的说明书,而课本119页有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同学们阅读一下,然后与同学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学生阅读、讨论)之后提问: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呢?(学生回答)
强调注意事项,提问:为什么要做到“物左码右”?(学生回答)
强调:在天平调节前,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未经调节的天平是不平衡的,称出的质量也不准确,因此必须事先将天平调平衡,在天平调节环节中,边讲解、边示范、边对学生进行指导,在调节天平中应要求学生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观察游码和标尺,认识最小称量值,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3)观察天平初始状态,确定调节螺母的移动方向;(4)进行调节,判断是否平衡,再调节,直至平衡.
天平一旦调节平衡就不能再移动位置,否则应重新调节,这个问题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
2、学生分小组练习使用天平测物体质量。完成课本120页的各项测量活动。(老师巡视)
3、(1)让学生完成课本121页第一题,讲评,适当变形1若物体与砝码放错位置,那么铜的质量为___重力是______。
(2).若要用这个天平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应该如何测量?
(3.)如何测量出50ml水的质量?引入量筒或量杯的学习
学会使用量筒或量杯
1. 出示量筒和量杯,要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思考:若要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又不溶于水的小固体,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教师说明此种方法叫做“排液法”并要学生学会这种方法。
3.练习课后3题,讲解:
(1)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并且体积较大的固体,应该如何测量?
(2)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且飘在水面上的物体,应该如何测量?分析。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下面关于天平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天乎放在水平台上,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B.在使用天平前,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左端“o”刻度线
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
C.在称量物体质量时,若指针不在分度盘的中央,可调节
平衡蝉母使横梁平衡
D.砝码要用镊子拿,不能用手拿
2.只测一次,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立方厘米的酒精,请你在下列4种规格的量筒中,
选出适当的量筒()。
A.总容量50mL,暴小刻度5mlB.总容量50mL,最小刻度2mL
C.总容量100mL,最小刻度5mlD.总容量250mL,最小刻度10mL
3.小红同学在称出质量是39g药品的过程中,她往天平右盘内添加砝码的顺序
是()。
A.20g,9gB.30g,6g,2g,1g
C.20g,10g,4g,3g,2gD.20g,10g,5g,2g,2g
4.要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A.把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
B.量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的质量,然后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C.测量10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除以100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行
5.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量____的工具,在使用量筒时,无论液面是下凹还是
上凸,测量者读数时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____部或凸面的____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6.250ml=____cm;50cm=____m。
7.下面是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铁块质量的几个步骤,其正确的顺序
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A.调节横粱平衡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
D.把铁块放在左盘
E.在右盘内放人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横粱平衡
F.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G.记录称量结果
1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7—3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g。
图7—3
图7—4
12.用量筒测量不沉于水的石蜡的体积,可采用沉锤法。如
图7—5所示,在石蜡甲的下方拴一重物乙(如铁块),则石蜡的
体积V=____。
五、课堂小结
1. 这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学生回答。
2. 要学生回扣教学目标。
3. 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
六、作业与预习
1.完成课本121业的练习题。
2.复习本课所学知识,完成探究。
预习: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课)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建立质量的概念。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会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会测量物质的密度。
3、建立密度概念,熟悉密度公式、单位,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4、认识浮力的含义,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浮力的大小三个实验的过程,认识阿基米德原理。
5、熟悉物体浮沉的条件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活动设计
(一)构建知识网络
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个人完成后,小组交流,提出小组问题)
1、定义:
2、特点:
3、单位:
4、测量工具:
1、定义:
2、特点:
3、公式:
4、单位:
5、物理意义:
1、内容
3、阿基米德原理
2、公式
一、天平与量筒的使用方法:
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 一、称重法
三、探究浮力的大小 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二)典题引领,巩固拓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例1、有一堆大头针,欲测出其数量,我们应该如何用一架天平去测量?请简要说明其方法。
例2、在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部分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⑴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猜想?写出你的猜想。
⑵请你就上述猜想中的任一种,设计出实验方案。
三、跟踪练习(个人思考解答后,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
1、在0℃的冰深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 B、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C、密度不变,体积变小 D、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2、形状不同的铜块、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不同的深度,如果所需的浮力大小相等,则可判断( )
A、它们的质量相等 B、它们所受的重力相等
C、它们的体积相等 D、它们所受的合力相等
3、潜水艇从水下100m深处浮到60m处,此后沿水平方向航行,与浮起之前比较,潜水艇受到的( )
A、重力变小,浮力变大 B、重力不变,浮力变大
C、重力变小。浮力不变 D、重力不变,浮力不变
4、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会发生变化的是( )
A.船的重力 B.船受到的浮力
C.船排开液体的重力 D.船排开液体的体积
5、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中量的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是6N和5N,判断物体在水和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 )
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 B、在水中漂浮,不酒精中沉底
C、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 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
6、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浸入水中的部分是50cm3,露出水面的部分是25cm3,根据已有的条件,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并把它们解出来?
四、当堂检测(先独立完成下列各题,后组内讨论答案,相互批阅记分后纠错)
1.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将它们浸没在水中后放手,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下列判断中哪一句是正确的( )
A、木块露出水面前,木块和铁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B、木块露出水面后,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大
C、木块露出水面后,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小
D、木块露出水面前,木块受到的浮力比铁块大
2、鱼鳔是鱼体内可以涨缩的气囊,是鱼类的沉浮器官,鱼鳔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列是哪个因素实现沉浮的( )
A、鱼的重力 B、鱼的质量
C、鱼排开水的体积 D、鱼的密度
3、将质量为3×10-2kg的物体缓慢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静止后从容器中排出了2×10-5m3的水,那么物体在水中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4、一艘轮船满载从长江驶向大海时,排水量是1.50×104t,则船和货物总重____N;驶入大海中时,它排开海水的体积是____m3.(ρ海水=1.03×103kg/m3,g=10N/kg)
5、考古工作者要打捞沉在河底的一块古代石碑,他们拉起石碑的过程中,若石碑的质量为80kg,在匀速提升时所需拉力为480N,求石碑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和石碑的密度。(g=10N/kg)
五、课外作业
下表中是几种物质的密度表,把表1中的物质放入表2中的液体中
表1 几种固体密度
物质 密度/(kg/m3)
铁 7.9×103
铝 2.7×103
蜡 0.9×103
干松木 0.5×103
表2 几种液体的密度
物质 密度/(kg/m3)
海水 1.03×103
纯水 1.0×103
植物油 0.9×103
⑴能不下沉的有哪些物质?
⑵如果这些不下沉的物质的体积相同,哪种物质露出液面的体积最大?试求它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
1、质量
一、概念
2、密度
密度与浮力§7-4《阿基米德原理》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 体积的关系
3、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2、阿基米德原理的数学表达式F浮=ρ液V排g
难点:浮力的计算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后,思考并积极发言
1、看课本126页,完成实验探究1,将所得数据填入下列空格中:
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_______N,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N,
G-F=_____N。
2、小组内讨论:
①造成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画出石块在水中所受到的力的示意图(小组展示)
(二)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1、猜想与假设:
根据你的经验,结合日常生活,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思考后积极发言,发言时要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2、制定实验方案
研读课本127页“实验探究2”,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①研究浮力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关系时,应该保持什么因素不变?
②研究浮力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时,因该保持什么因素不变?
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制定出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的实验步骤。(组内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的实验,并将获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液体种类 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1
2
3
4
4、分析论证:
由实验现象和收集的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
(三)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
根据“实验探究2”我们已经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那么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什么关系呢?
1、进行实验收集实验证据: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关系的实验,并将获得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G石(N) G杯(N) 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G石+杯(N) F浮(N) G排(N)
2、分析论证:
比较测得的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
四、应用与训练:
独立完成课本后面的作业,完成后组内进行交流,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五、当堂检测:
1、下面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密度大,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就一定大
B、只要物体体积大,所受的浮力就一定大
C、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及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D、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与液体
2、一石块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4N,则:
⑴石块的密度为多大?⑵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用心 爱心 专心第7章 密度与浮力
第一节 质量 导学提纲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物质的形态、形状、空间位置等的变化中提取“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不变性”这一本质的东西,从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通过比较质量的大小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并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kg”的由来,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对常见物品的估测。
3.认识一些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 会读产品说明书。
过程与方法
1.在建立质量概念的过程中体验从大量的现象中提取本质的科学方法。
2.培养阅读资料,收集证据,分析信息的能力和习惯。
3.在学习托盘天平时,经历参照说明书学结构,能说出天平的结构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一些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的思想。
2.通过天平结构的认识观察,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难点: 质量的概念及属性
三、导入新课
讲桌、木椅、木门 、课桌这些物体都是由“木”这种物质组成的,但各个物体所含有的“木”的成分是否一样呢?
四、小组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自己学习课本内容,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_______,它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2、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Kg = mg 3t = Kg 50mg = Kg
45g = Kg
4、质量的测量工具有哪些?
5、托盘天平的构造有
。
四、小组合作学习
1、自学课本P116,结合图7—1、图7—2、图7—3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讨论区分物体和物质两个概念。
2、巩固练习: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物质”“质量”“物体”三个概念中的一个。铁锤、铁钉是____,它们都是由铁做成的,铁是____,铁锤和铁钉含有铁的多少不一样,__表明它们含铁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所含____________,它是物体的一种____,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的变化无关。
(3)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38吨=______克=______千克. 1.2×108毫克=______千克=______吨.
(4)一包方便面的质量大约是
A.100毫克; B.100克; C.1千克; D.1克.
五、教师点拔
1、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这些物体都是由一定的材料组成的,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我们教室里的课桌是由要木头组成的,凳子也是由木头组成的,水、冰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在这里的“桌子”、“凳子”、“水”、“冰”等都是物体,而“木头”、“水分子”就是物质。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要判断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关键是看它含有的物质是否发生了缺损或增加,如燃烧的蜡烛、飞驰的流星、磨损的砝码、生长的植物、滚雪球等,它含有的物质发生了增减,物体的质量会随着发生改变。
六、课堂小测试
1.质量为1kg的水,全部结冰以后,体积变大了,冰质量是 千克.如果1k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则水蒸气的质量是 千克
2、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____、_____、_____等。
3.质量为2500mg的物体,它可能是( ).
A一只羊的质量 B一块橡皮的质量C一本物理书的质量D一只蚂蚁的质量
4.一根硬棒,下列哪种情况下其质量发生了变化( ).
A.用车床磨光滑,并制成某零件 B.在炉中加热至300℃
C.将棒拉成细铁丝 D.将铁棒带到宇宙飞船上
3、在下列各数字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
(1)成人身体的质量是50~70
(2)一只鸡的质量大约是1~2
(3)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大约是5×10-2
(4)一瓶酒的质量为500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认认真真学好每一堂课、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用心 爱心 专心第5节 物体的浮与沉
1、 学习目标
1、 通过物体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 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原理。
3、 会应用漂浮的条件解决问题。
2、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是浮力?
2、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哪些因素关
3、下沉物体浮力的测量的表达式?阿基米德原理的浮力表达式?
思考:同样是受到浮力,实心的铁块会沉入水中,而用铁制造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同样用钢铁制造的潜水艇在水中即能下潜又能上浮,物体的浮与沉由什么因素决定呢?
(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1.提出问题: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
2.猜想:
3.实验探究:(1)把盖上盖子的空小瓶浸没于水中,松手
(2)把装满水的小瓶盖上盖,浸没于水中,松手
(3)想办法使小瓶悬于水中。(小组合作交流)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1)浮力 物体重力时,物体上浮。
(2)浮力 物体重力时,物体下沉。
(3)浮力 物体重力时,物体悬浮。
物体浮在液面上有悬浮和漂浮两种,它们都受平衡力,浮力等于重力,但区别是悬浮时 ,漂浮时 。(思考小组讨论)
(三)浮沉条件的应用(学生看书后小组讨论):
1.密度计(1)原理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
(2)读数
2.盐水选种:问题:为什么比液体密度小的物体能在液体中浮起,而比液体密度大的却沉在水底?
3潜水艇的原理:改变自身重力。
4.热气球的原理:改变自身体积。
四.应用与训练
1.将一铁块依次浸没在水、酒精、水银中,比较它门的浮力大小关系( )
A、水中最大 B、酒精中最大 C、水银中最大 D、一样大
2、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将它们浸没在水中后放手,木块上浮,铁块下沉,下列正确的是( )
A、木块浮出水面前,木块和铁块受的浮力一样大。
B、木块露出水面后,木块比铁块受的浮力大。
C、木块露出水面后,木块和铁块受的浮力一样大。
D、木块露出水面前,木块比铁块受的浮力大。
3、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将其全部浸在水中时,它所排开的水受的重力为20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 )N,放手后物体将( )(填上浮、下沉、悬浮),物体静止时受的浮力为( )N。
4、一容器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60g,放入一小块金属后溢出30g水,这时总质量是520g,求(1)金属块的体积?
(2)金属块的质量?
(3)金属块的密度?
五、当堂测试题和作业布置
1、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5立方分米,完全浸入水中,它受的浮力是( )N,如果这个物体重4N,它在水中将( )(填上浮、下沉、悬浮)。
2、潜水艇在海水里匀速竖直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浮力不变,重力小于浮力 B、浮力变大,重力小于浮力
C、浮力不变,重力等于于浮力 D、浮力和重力同时变小,但重力和浮力始终相等
3、一个重5N的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从中溢出3N的水,则该物体在水中( )。(填上浮、下沉、悬浮)
4、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浸入水中的部分是50立方厘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25立方厘米,根据已有的条件,你能求出那些物理量并把它解出来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七章《密度与浮力》(复习课)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质量、密度、浮力等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质量、密度单位的换算。
2.熟记密度公式,能应用密度公式及变形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进一步巩固天平和量筒的使用,会测量物质的密度。
4.会应用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1. 各种物质密度的测量方法
2. 密度公式的应用
3.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解决有关浮力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活动设计
1、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复习本单元基础知识,建立本单元知识网络。然后组内交流,小组展示。
(知识网络参考)
2、各组每位成员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组内合作交流,讨论疑难问题。最后小组展示。
(1)说出天平各部件的名称,填在对应的括号中。并讨论说出使用天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只用弹簧测力计和一杯水如何测定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的密度 请写出实验测量方法,需测的物理量及矿石密度的表达式.
(3)大家知道,啤酒瓶的下部是圆柱形的,上部逐渐缩小,如果只给你一把刻度尺和一些水,你能较为精确地量出啤酒瓶的容积吗 说说你的方法。
(4)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你听说过浮石吗 顾名思义,它就是浮在水面上的石头,是一种火山喷出的岩石.当火山爆发时,在熔化的岩石内部充满了沸腾的气体,岩石迅速冷却后,岩石内部聚积了大量的气泡,就形成了浮石,它无论看上去还是摸上去都像硬泡沫一样,同学们你知道浮石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吗
四、复习训练:
1.下列情况中,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跳到水里游泳的人,觉得自己变轻了
B. 铁块在高温下变成铁水
C. 把一根金属棒拉成金属丝
D. 粉笔写字后变短了
2.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在太空待了108min后安全返回地面,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太空的航天员,加加林在地面的身高约为1.75m,体重约70kg,则他在太空的质量是( )。
A.0kg B.140 kg C.70kg D.无法确定
3.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_____和______。
4.完成以下单位换算:
(1) 1×103kg/m3= g/cm3
(2)0.15kg= ______g= ______mg。
5. 小红同学在称出质量是39g药品的过程中,她往天平右盘内添加砝码的顺序是( )。
A.20g,9g B.30g,6g, 2g, 1g
C.20g,10g,4g, 3g,2g D.20g,10g,5g,2g,2g
6. 要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把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
B.量一枚大头针和一块铁块的质量,然后再减去铁块的质量
C.测量10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除以100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行
7. 下面是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铁块质量的几个步骤,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
A.调节横粱平衡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
D.把铁块放在左盘
E.在右盘内放人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横粱平衡
F.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G.记录称量结果
8.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被测物体的质量,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7—3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g。
9. 水的密度是____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冰的密度是0.9×103kg/m3,一块冰熔化成水时,它的质量不变,密度变大,则____变小。
10. 下列关于浮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B. 同一木块分别漂浮在水面和酒精上,在酒精面上受到的浮力小于在水面上的浮力
C. 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自身的重力决定
D. 物体浸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由排开液体的重力决定
11. 物体所受的重力为5N,体积为4×10-4m3,当它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____N,浮力和重力的合力为N____,方向____ 。(g=10N/kg)
12.轮船在从河里驶入海里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会上浮些
B. 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会下沉些
C. 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大,会上浮些
D.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小,会下沉些
13. 一个物体的体积是5×10-4m3,如果这个物体重4N,那么,它浸没在水中将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五.当堂检测:
1、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
水 1.0×103 水银 13.6×103
冰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铜 8.9×103
酒精 0.8×103 铅 11.3×103
A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的体积小
2、托盘天平上都有游码,当向右移动游码时,相当于( )
A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C.在右盘中添加小砝码
D.向左盘中添加小砝码
3、有一容积为5L的食用油桶里装了满满一桶食用油,若该食用油的密度为0.9×103kg/m3,那么这桶食用油的质量是 kg,要是炒菜用了1 kg后,剩余的食用油的密度为 kg/m3。
4、游泳时,有的人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人站在水中且身体将要浸没时,池底对脚的支持力几乎为零。假如一位重为490牛的同学正在体验这种感觉,此时他受到的浮力约为 牛,排开水的体积为 米3。
5、测量盐水密度,有下列A、B两组器材:
A组: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刻度尺;B组:水、细线、小石块、正方体小木块、两个相同的烧杯,两端开口的小玻璃管,橡皮膜,盐水。请你在A组器材中只选取一种器材,B组器材中可以任意选邓若干种所需器材,将所选取的器材组合使用,测出盐水密度。
选取的器材 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6、在下图中,一个体积为200cm3、密度为0.6g/cm3的实心均匀木球在水中上浮,在图中画出木球所受各力的示意图并标出各力的大小。(取g=10N/kg)第四节 阿基米德原理
2008.3.8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学习活动:
实验探究1:什么是浮力:
观察图7--17、18、19并进行实验,思考讨论后积极发言。
1、图7--17、7--18,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
2、这些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3、石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这个原因与7--19(b)图中手的托力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5、你想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看图7--20,思考并回答:
1、a图中杠杆 左右两边的物体是否受浮力?施力物体是什么?
2、b图中的杠杆为什么失去了平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b图中杠杆哪一边所受浮力变化了?你猜想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个变化?
总结:
1、什么是浮力 ?
2、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3、你能否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怎样操作?如何计算?
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___________(填方向)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力叫做浮力。一般用F表示。
若用弹簧测力测得石块在空气中的示数为G,在水中的示数为F′,那么,水对石块的浮力F浮=________。
实验探究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你是怎样理解课本上提出的两个猜想的?你认同吗?
2、同时有多个影响因素时,我们要一个个的来探究,要用什么方法?
3、在图7--23中,液体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浸没液体的深度三个可能因素中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4、弹簧测力计示数相同说明所受浮力是否相同?说明与什么因素有关或无关?
3、图7--21中的鸡蛋为什么要由沉底到上浮?是重力变了还是浮力变了?
4、你认为这个力变化是什么因素变化引起的?
5、图7--22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说明这个物体所受浮力是否相同?
6、这个不同的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7、综上: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________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________无关。
8、你还有什么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3:探究浮力的大小
观察图7--24:
1、为什么要将溢水杯装满水?
2、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如何计算出来?
3、石块在水中排开水的重力如何计算?
4、比较2、3的数值,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小组讨论后,将实验结论写在空白处。
四、应用与练习:
1、课本127页课后作业题
2、一块密度为2.7 × 103千克/米3,体积为500厘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下1.5米深处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若将这块金属块浸没在水下3米深处时受到的浮力又是多少?
3、用弹簧称测石块所受的重力,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 为9.8牛,若把石块的一半浸入到水中,弹簧秤的读数变为7.84牛,则此时石块所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石块的体积和密度分别是多少?
五:当堂检测:
1、形状不同的铝块、铜块、铁块,都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相同,由此可以断定这三个金属块的( )
A、 质量相同 B、 体积相同
C、 密度相同 D、 无法确定
2、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铁块浸没在水中时,示数为F1;浸没在酒精中时,示数为F2,则( )
A F1>F2 B F13、用弹簧称称同一物体,在空气中称得读数为F1,将物体浸没入液体中称,弹簧称的示数F2,它们之间的差F1-F2表示( )
A、物体所受得重力 B、 物体所受得浮力
C、物体在液体中所失去的重力 D、 物体所受重力与所受浮力之差
4、放在水底的木块,在上浮的过程中,从刚开始露出水面最大体积的过程中,木块所受的( )
A、浮力、重力都不变 B、浮力、重力都减小
C、浮力不变,重力减小 D、浮力减小,重力不变
5、在空气、中用弹簧秤称得一实心铁球和一个实心塑料球同样重,若到真空中称时,则是( )
A、铁球重 B、塑料球重 C、一样重 D、无法判断
6.一个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弹簧秤的示数为29.4牛,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19.6牛,求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该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用心 爱心 专心学案:阿基米德原理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 探究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3、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应用它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
1、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其计算和解答有关浮力的问题
三、学习活动
(一)生活现象
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26页,完成下列问题
任务一: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液体浮力的实验
①这次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
②钩码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 N,在水中的示数为F= N,那么水对钩码的浮力F浮= G-F= N 。
任务二:自学课本127页气体浮力演示实验介绍,完成下列问题:
①课本图a和图b中左端物体的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②杠杆由图a中的平衡变为图b中的不平衡,说明了什么?
③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④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 (填方向)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是 。
任务三:自学课本127页实验探究2,完成问题: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跟液体的 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有关,而与浸没在液体中的 无关。
(二)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28页,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器材完成实验,并将试验结果填入下表。
研究对象 物体重G1/N 空杯重G杯/N 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示数F/N 杯水总重G2/N 浮力大小F浮/N 排开水所受重力G排/N
然后各对抗小组交流实验结果,比较测得的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你发现了什么?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
四、巩固练习
1、有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画出木块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 — — — — —
— — — — — — —
2、浮力的计算公式是① ②
3、石块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对 的作用。若石块一半浸入水中,排开的水重是0.49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 N ,石块排开的水的质量为 kg ,排开水的体积为 m3 ,石块的体积为 m3 。
五、课堂检测
1、在“阿基米德揭开王冠之迷”的故事中,若王冠的质量为490g,浸没在水中称时,王冠重4.5,则这顶王冠在水中的浮力为 N ,它排开的水重为 N 。
2、某物体重为0.5 N,把它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溢出重为0.3 N的水,则它受到的浮力是( )
A一定是0.3N B可能为0.2N
C一定为0.3N D可能为0.4N
3、将两物体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的值相同,那么这两个物体必定有相同的( )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重力
4、 为了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①需要的器材
②简述实验步骤
③实验结论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七节密度与质量
一、学习目标
1、能从物质的形态、形状、空间等位置等的变化中提取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不变性这一本质的东西,从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即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能从怎样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以及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3、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对这些常用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多少的估测能力。
4、认识一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5、通过宇宙中物质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以及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帮助学生树立唯物辩证的思想,拓展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路。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质量的因素
难点:质量的概念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
每个学生桌子上放一个铁钉和一个铁块,学生通过观察或用手掂量说出铁钉与铁块的异同点。
1、铁钉与铁块分别是有什么材料构成的?
2、它们的形状、轻重相同吗?
再如:课桌、凳子、练习本、黑板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
生口答。
点拨: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如:木头、铁、玻璃、纸等无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我们称之为物质。
思考:铁钉与铁块所含的铁一样多吗?哪个含的铁多一些?
课桌与凳子所含的木头一样多吗?哪个含的木头多一些?
请结合上述事例总结质量的概念。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称之为物体的质量
(二)探究:质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阅读P116第二段,思考完成下列题目
⑴冰化成水,所含的水多少变化了没?
⑵泥团捏成小动物,泥多了还是少了?
⑶航天员从地球到空中航天员变化了吗?
由此,物体质量与有关?与什么无关?请思考,交流并回答。
请再举例说明: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只与物体所含材料的多少有关,与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
(三)自学课本P116“质量的单位”部分回答。
1、如何比较物体的质量?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及符号
3、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毫克、微克之间是如何换算的
请估测下列物体的质量:
一张邮票:50mg 一只羊:50kg 物理课本: 300g
一枚一元硬币:6g 一头象:5t 人的质量:50kg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60g
(四)自学课本117信息窗了解宇宙间物质质量的数量级排列
(五)阅读课本P118“测量工具”并结合实物,熟悉托盘天平的构造
四、应用与训练
1、一只密蜂的翅膀质量为10-7 kg,合_____mg
一把木椅子的质量约为6000____,物理意义是______
2、某一物体的质量取决于______
3、将一只蜡烛点燃一会后,它的质量将______
4、宇航员杨利伟在神州5号飞船向人们展示了飘动的笔记本和笔这些物体质量与地球上相比_____(变大、变小、不变)
5、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常用的基本工具_____
6、物体质量与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__无关。
五、当堂检测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45_,(2)一只乒乓球的质量大约是8_,(3)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是5.8_。
2、太阳的质量是2.0×1027t,地球的质量是6.0×1027g,则一个太阳的质量相当于__个地球的质量;银河系的质量的数量级是1041t,电子的数量级约是10-32kg,银河系的质量约是电子质量的____倍。
3、下列物体中,质量约是2×105mg的是:
A、一个图钉 B、你的物理课本
C、一张课桌 D、一把椅子
4、某一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物体所在的位置 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和它的形状
5、下列单位换算关系正确的是:
A、200g=2×10-5kg B、20t=2×107g
C、100mg=105kg D、1mg=10-9t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kg木头比1kg铁含有的物质多 B、铁比木头的质量大
C、1kg木头和1kg铁所含的物质一样多 D、木头比铁的体积大
7、一块石头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把石头加热 B、把石头磨成粉
C、把石头雕刻成石像 D、把石头运到月球上
8、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被压缩的弹簧,质量变小
B、密闭容器内的碘升华时,容器中碘的质量变小了
C、同一面五星红旗拿到太空中质量不变
D、1kg铁块和1kg冰块质量一样大
六、作业布置:
1、请在生活中分别找到一些质量相当于1g、1kg、1t的物体,并举出。
2、你家一个月用水多少吨? 根据当地不费标准,估算你家每月交纳水费多少元?
3、平常所说的“1斤”与“1两”分别是多少克?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七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学案
一、目标要求
1.能说出密度的物理意义和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4.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说出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单位换算。
三、学习活动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一)创设情景体验与思考:
1.出示一杯水,一杯酒精,一块铜,一块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一猜,它们哪一杯是酒精哪一个杯水?它们哪一块是铜哪一块是铝?
我们有时可以从外观或气味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分辨,例如自来水和矿泉水,外观根本无法区别,(出示两个用纸包着的体积一样的铁块和铝快让学生鉴别)所以我们想知道能不能有一个更科学的方法来区分物质呢?让学生想到:当外观无法辨别物体时,需采用其它方法,从而进行实验。
(1) 制定计划,进行探究
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对于小物体的体积,学会使用量筒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前提。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
实验次数 测量对象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 / cm3)
1 铁块1
2 铁块2
3 铝块1
4 铝块2
(2)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相同。利用“比值法”由此给出密度的概念。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推知密度的公式ρ=m/V。
对于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有以下几点说明:
(1)密度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明确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不成正比,跟体积不成反比的结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密度是用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质量的多少或它体积的大小所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例如一块铝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没有,因为当这块铝切去一半时,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质量也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m/V的值即ρ并没有发生变化.
(2)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密度描述的是:各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所含的质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由于物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即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质量不变,则物体的密度要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例如水结成冰)密度一般有变化.例如一块铁,它的温度升高了,体积会膨胀,但是质量没变,这样根据ρ=m/V,公式中分子不变,分母变大,分数值应当变小,所以密度会变小.
上边这些变化有时比较小,比如铁块温度升高.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密度的变化,但有些变化较大就必须强调条件,比如气体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条件,是0℃及1个标准大气压下.正是由于这样,我们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并不是说物质的密度是永远不变的,它还是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要发生变化的..今后我们讨论的问题,大多是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可以把密度视为定值.
(3)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千克和体积单位立方米组成,属复合单位。这是教学的难点,有必要特殊强调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对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学生要了解,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另外教师可再补充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密度值,宇宙中某些恒星的密度等,同时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氩气从而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不断探索。
三、巩固练习
1、密度单位: kg/m3 g/cm3
1g/cm3 = 1×10-3 kg/1×10-6m3 = 1×103 kg/m3
2、看密度表,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能说出其物理意义
ρ水=1.0×103 kg/m3表示:体积为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 kg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 .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 .铜的密度是8.9 x 103kg/m3 ,表示lm3铜的质量为8. 9 x 103kg
D 。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2、在你答卷的过程中,对笔中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3、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是_________kg.如果调和油用去一半,则剩余半瓶调和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_.
4.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 )
A 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B 质量变大,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 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5、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下列物理量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 质量 B 密度 C 体积 D 状态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一、学习目标:
1、会读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并养成读用产品说明书的习惯。
2、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3、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量杯。
学习难点:使用天平和量筒、量杯的操作过程。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和思考:
同学们对照实验桌上的天平,指出它的构造。
(二)学会使用天平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使用其一产品时应先阅读它的说明书,而课本119页有托盘天平使用说明(摘录),同学们阅读一下,然后小组内讨论并回答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思考:
1、称量前天平应怎样放置?游码应放在标尺的什么位置?
2、指针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右端,应如何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
3.指针在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的左端,应如何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
4、称量时,被测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在哪个托盘中?若两者对调所测结果相同吗?
5、怎样计算所测物体的质量?
6、使用天平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三)、实验(与小组内同学合作完成)
1、用天平测出一个金属块的质量。
2、思考如何用天平测出一枚硬币的质量并动手操作。
(四)观察实验桌上的量筒和量杯,阅读课本P120“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讨论、回答。
1、量筒和量杯的用途是什么?
2、量筒和量杯的单位是什么?
3、量筒和量杯的量程、分度值是多少?
4、量筒和量杯的区别是什么?
5、使用量筒和量杯读数时视线应怎样?
6、读出P120 7—10液体的体积是多少?
7、若要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又不溶于水的小固体,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写出测量步骤。
思考并讨论:
8、(1)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并且体积较大的固体,应该如何测量?
(2) 若要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且飘在水面上的物体,应该如何测量?
四、应用与训练:
1、独立完成教材P121页1——4题的作业,完成后组内交流,将交流后仍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当天平的底座放水平以后,指针向右偏,那么调节横梁右端的螺母应该(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不动,调节游码 D、螺母游码同时调
五、当堂检测:独立完成下列试题
1、天平是测量物体的________的仪器,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
(1)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面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2)调节横梁右端________,使指针指在________________处,这时横梁平衡;
(3)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放在_____盘里,选择适当的砝码放在另一盘里,根据实际情况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___________;这时天平盘里______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2、使用托盘天平时,砝码要用镊子取而不用手拿,这是因为 。
3、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 或 , 的刻度均匀, 的刻度不均匀。
4、小明在调节托盘天平横梁时,先把游码移到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横梁左端高、右端低,他应该把平衡螺母向 端调(填“左或右”)。
5、如何用量筒测出一小金属块的体积?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一节 质量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
2、知道质量的主单位和常用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仪器是天平;知道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重点】 质量单位及单位间换算
【难点】 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
一、请同学们结合第五章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一节,我们对质量的介绍,自主完成下列内容,后小组讨论。
1、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 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 来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还有 、 、 等常用单位。
2、 换算下列质量:
一个八年级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合 g
一只母鸡的质量为2000 。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60 。
二、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列两题。
3、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的 、 、 无关,所以当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失重状态时 (填“没有”或“仍然有”)质量, 惯性(填“没有”或“仍然有”)。
4、 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工具是什么?它有哪几部分组成?
【课标点拨】
探究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对于确定的物体,它的质量是一定 的,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状态 和位置 的改变而改变。如:一瓶密封的矿泉水,把它捏扁了,质量不变;放在冰箱中变成了冰,质量不变;把它从地球带到月球上,质量也不会变。所以说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对应训练一
1、 质量是1kg的水,全部结成冰后,体积将变 ,冰的质量将 ;如果1k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则水蒸气的质量 。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B、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会改变
C、一块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小,质量也变小
D、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探究点2 :质量单位
(1)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 国际单位制中表示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的单位还有g 、mg、 t。
(3) 质量单位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为:t、 kg、 mg 。它们顺次是千进位。
(4) 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工具为托盘天平(P118页,图7-8所示),生产中,实践中还会用到物理天平台秤、案秤、磅秤、电子秤等。(P118页,图7-8所示)
对应训练二
1、 为了表示下列各物体合理的质量值,请在横线上填上单位。
(1)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2)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10-2
(3)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5.8×103
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4.8kg = g (2)1850 g = kg
(3) 7.6 t = kg (4) 2.09kg = mg
【解疑答惑】
本节易错点主要是对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的理解,即物体的质量由物体本身决定,而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的空间位置而变化。
【诊断测试】
1、下列物体中,质量中质量为2×105 mg的是( )
A、一颗图钉 B、 一册八年级的物理课本
C、一张课桌 D、一把木椅
2、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后,质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下列各数字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
(1)成人身体的质量是50~70
(2)一只鸡的质量大约是1~2
(3)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大约是5×10-2
(4)一瓶酒的质量为500
4、下列关于物体质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物体的质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B、物体的质量只能用天平称出来
C、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基本是千克
D、3.0×107 mg可能是一个小学生的质量
5、月球对物体吸引力只有地球上物体所受重力的1/6,在地球上一块岩石重29.4N ,那么它在月球上重多少?质量是多少?
★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前提,同学们加油吧!★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导学提纲
一、学习目标:
1、会读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并养成读用产品说明书的习惯。
2、能区分量筒与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3、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难点: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操作过程。
三、学习活动
(一)、学会使用天平
我们家里刚买回来的一些家用电器,一般的都有说明书。通常情况下,说明书除标明产品名称外,还注明产品的规格、型号、结构、性能、使用、保养、维修等,有的说明书还向客户提供一些重要参考数据。这不仅为客户提供了产品的选购参考,也为客户购后提供了正确操作的依据。在我们面前就用一份关于托盘天平的说明书,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一遍。并思考下列问题:
(1)天平原理: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后积极发言。
1. 在调节平衡的天平的两盘中放等质量的物体时,天平的横梁平衡吗?
2.若天平的横梁平衡,则左盘中所放物体的质量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所对应标尺上的数值之和有什么关系?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思考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使用托盘天平应做到 “放”、“调”、“称”、“记”四个字。
1. 放:称量前托盘天平应怎样放置?游码应放在何处?
2.调:称量前托盘天平应怎样调节?怎样才算平衡?
2. 称:称量时物体和砝码应分别放在什么位置?并用镊子加减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4.记:怎样计算并记录物体的质量?
(3)注意事项:
在小组内讨论:使用天平应注意那些事项?
(4)对照说明书操作:
1.用天平测出一只粉笔的质量。记录并展示。
2.用天平测出一个土豆的质量。记录并展示。
3.思考如何用天平称出50克的水。并动手称一称。然后说出你是如何称量的。
(二)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
阅读课本第二部分“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并思考下列问题:
1. 观察量筒和量杯,比较它们的刻度有何不同。小组内讨论。
2.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分度值和量程各是多少。单位是什么。讨论后积极发言。
3.观察量筒的液面到达的刻度时,凹液面和凸液面分别以什么为准。讨论后积极发言。
3.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思考:量筒能不能测量固体体积呢?写出测量方法,组内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四、应用与训练
1. 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经调好的天平移到另一处称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天平。
B 天平托盘可以左右互换。
C被测的物体可以放在左盘,也可以放在右盘。
D 天平只有首先调节,使其横梁平衡后才能使用。
2.如图所示,甲、乙两量筒中盛有液体,甲中是水,乙中是水银,则甲中水的体积是_______ cm3,乙中水银的体积是_______ cm3
3.独立完成教材P121页的作业,完成后组内交流,将交流后仍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五、当堂检测。
独立完成下列试题:
1、天平是测量物体的________的仪器,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
(1)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面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2)调节横梁右端________,使指针指在________________处,这时横梁平衡;
(3)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放在_____盘里,选择适当的砝码放在另一盘里,根据实际情况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___________;这时天平盘里______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2.在测物体的质量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把右盘中的砝码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一些,天平才能平衡。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应把一只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中时太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又太少时,应通过调节________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3.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__上刻度均匀,_____上刻度不均匀。
4. 有两个量筒,它们的刻度间隔都是2mm,但是它们的粗细不一样,那么用这两个量筒来测液体的体积时,哪一个会更准确?为什么?
5.某同学用已调整好的托盘天平称一个鸡蛋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共有四个砝码,其上标有50克、9克、2克、50毫克,游码向右拨动了3格(每格代表10毫克),那么这个鸡蛋的质量是
A、59.250克; B、61.080克;C、61.80克; D、61.530克.
用心 爱心 专心第7章 密度与浮力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学习目标
⑴会阅读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的调节、使用托盘天平,并养成阅读产品说明书的习惯
⑵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的使用量筒和量杯
⑶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好习惯
重点
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和使用托盘天平,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
难点
使用天平和量筒的操作过程。
教具:托盘天平附砝码一套 量筒1个(规格不同) 量杯1个 烧杯 细线 小石块 水 木块 等
学习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基本属性?
2.用什么测物体的质量呢?天平的构造怎样?
【自学问题发现】
学生阅读课本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完成下列问题
1、 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 天平左盘下沉应怎样调节天平的平衡?指针偏右时应怎样调节天平的平衡?
3、 读游码刻度数时读游码左边数还是右边数?
【问题发现】
请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填在此处
以小组为单位用天平测量一定量水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填在此处
空烧杯的质量(g) 空烧杯和一定量水的质量(g) 一定量水的质量(g)
【问题探究应用】
天平的右盘放置砝码,左盘放置需称量的物品,这是为什么?(想一想小组讨论)。
【迁移应用】
1、 怎样用天平测出一团毛线的长度?
2、 能否用称量是200g,感量是0.2g的天平称量一个苹果和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阅读课本自学】120页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完成下列问题:
1、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 1cm3。
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
2、量筒与量杯有什么区别?
3、量筒与量杯的最大量程,分度值的意义,读数时视线应该怎样?
(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 ;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 ).
【问题发现】
请将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填在此处
以小组为单位用量筒测量一定木块的体积,并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填在此处
烧杯中水的体积(ml) 水和石块的体积(ml) 水,石块,木块的总体积(ml)
木块的体积是( )
【探究讨论】
1、在测量容器的容积时,选用实验室和生活中常用的容器,如试管,锥形瓶,茶杯,碗等,容器中残留有液体或有液体洒出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测可乐瓶的容积,可乐瓶上标注的容量和你测出的容积相同吗?
【迁移应用】你能测量一只粉笔的体积吗?
【规律与方法】
【巩固与检测】
1、 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使用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他拟写出下列操作步骤:
A、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金属块放在左盘里.
D、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点上.
E、估计金属块的质量,选择适当的砝码在右盘里.
F、计算右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刻度值,就等于金属块的质量.
G、根据横梁指针的偏向,增加(或减少)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H、把砝码放回砝码盒里,整理复原器材.
该同学拟写的操作步骤顺序不合理,请你用上述步骤前的字母,安排一个正确合理的顺序填入横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下两项实验:①用刻度尺测细铜丝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50圈,然后用刻度尺量出线圈的总长度再除以50;②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先测出100头针的总质量,再除以100。这两项实验的思想方法是相同的,这两次实验所遇到的问题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办法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架托盘天平游码标尺上的最小刻度值是0、2克,标尺上的最大示数是5克,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好后,在天平的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入一个5克的砝码,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从右盘取出5克砝码,放入两个2克的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要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 )
A将平衡螺母旋出,
B以5克和4克砝码的平均值4、5克作为被测物体质量,
C将平衡螺母旋进,
D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
5、已经调好的天平,从实验台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时( )
A 需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
B 可不必重新调节
C 因为重新调节太费事了,所以不重新调节也可以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8、下面用天平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的实验中,错误的做法是( )
A将一枚大头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中,测出其质量
B将100枚大头针放在天平左盘测出总质量,然后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C 将一枚大头针一块铁放在天平右盘称出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的质
量,就是大头针的质量
D以上三种做法各有道理,因此都行。
二、填空题:
1、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
2、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铜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有50克、20克、10克各一个,游码的示数为7.0克,该铜块的质量为 克,如果将实验移到金茂大厦顶层进行,则该铜块的质量将
3、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是 或者是 , 的刻度是均匀的。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4、用量筒测量体积时,视线应该 或者 。
【实践与活动】
1、 自制一台天平,并用自制的天平将物理课本的质量测出来。
2、 自制一只量筒,并用自制的量筒将一只鸡蛋的体积测出来,
3、 在家中将一只玻璃杯中注入部分清水,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杯中的水面在杯壁上所呈现的位置,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下表中,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与讨论,说说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而弄清使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的读数时,为什么视线必须与凹面底部或凸部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的道理
视线位置 观察到的现象
俯视
平视
仰视
用心 爱心 专心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价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4. 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5. 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内容: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难点内容:密度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第一课时
一、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后,思考后积极发言。
我们鉴别物质,有很多时候,仅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是不够的,那么物质是否还有其它特性呢?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实验:
A. 将涂有同种颜色、同体积的两物体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失去平衡.
B. 取同体积的水和酒精倒入质量相等的两个空烧杯中,然后分别放到天平的两个盘上,结果天平也失去平衡。
两物体的体积相同,质量不同;水和酒精的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这也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
(二) 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现在我们只知道了涂有同种颜色的两个物体不是同种物质,还不知道它们各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
1.实验探究质量跟体积的关系: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后积极发言,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我们取大小不同的外形规则的小木块和小铁块,然后用天平称出铁块或木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其体积,并计算第一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将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4、分析与论证
我们对上面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
体积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不同。铁块a的体积是铁块b的两倍,铁块a的质量就是铁块b的两倍;铁块c的体积是铁块b的4倍,铁块c的质量就是b的4倍.木块a的体积是木块b的两倍,木块a的质量就是木块b的两倍;木块c的体积是木块b的四倍,木块c的质量就是木块b的四倍.
但是对铁块来说,每一个铁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木块来说,每一个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也是个定值.只是这两个比值不相等而已。
对于同种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对不同物质,这个比值不同;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定义密度。
2.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来表示.
3.密度的公式:
密度公式的意义包含有:(1)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体积较小,如: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铜块体积小于铁块体积。即当质量相等时,体积跟密度成反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质量较大。如:同一个瓶装满水和装满油相比较,装满水的质量大。即当体积相同时,质量跟密度成正比。
4.密度的单位:
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
在一般物理实验中,由于所用物质不多,因此质量的单位常用克,体积的单位常用厘米3,密度的单位就是克/厘米3.。
记住:1克/厘米3=103千克/米3
二. 应用与训练
1. 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 [ ]
A.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2. 某金属板长1m,宽50cm,厚8mm,测得其质量是35.6kg,问这是什么金属?
三.当堂检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 一块木块分成三等分后,每一小块的密度是原木块密度的 [ ]
2. 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大的质量也大
C. 不同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大
D. 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等但密度相等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水密度要大
B. 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水密度要小
C. 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汽油密度要大
D. 一滴水密度比一桶汽油密度要小
4. 某金属块质量为m,体积为V,密度为ρ,要使金属块的质量成为3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5. 一个铜球,体积10cm3,质量62.3g,这个球是空心还是实心?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ρ铜=8.9×103kg/m3)
第二课时
一、学习活动
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
(1)测量固体的密度:
首先要测出质量,在实验室中我们一般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天平。然后要测量被测物体的体积。质量的测量这里我们不多讲,我们重点来讲体积的测量。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利用量筒或量杯来进行。首先我们将量筒或量杯中放入适量(所谓适量,就是当放入被测物体后,水既要将被测物体全部浸没,水又不能超出量筒或量杯的最大刻度。)的水,记下此时量筒或量杯中水的体积V1;然后用细线系住被测物体,轻轻的放入水中记下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2,用V2—V1即可求出被测物体的体积。
如果物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这时将它放入水中它将漂浮在水面上,这时我们也是不能测出物体的体积的。这时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测其体积。一种方法是用助沉法。(用其它密度大的物体和被测物体系在一起,沉入水中,当然这时助沉物的体积应该在V1中。)另一种方法是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观察V2。当然如果物体的形状是规则的,或是可以将其分割成规则物体,我们就可以利用刻度尺来测量其体积了。
(2)测量液体的密度:
液体密度测量时,体积比较容易测量,用量筒或量杯就行了,关键是液体质量的测量。
首先我们要测出烧杯中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m1,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中一部分,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杯子的总质量m2。液体的质量m=m1—m2。
2.求质量
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心石是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它长14.7m、宽2.9m、厚1m.怎样知道它的质量?
这块碑心石的质量非常大,不容易找到能测出其质量的测量工具。但我们可以采用有关密度的知识来解决。首先我们知道了它的材质是花岗岩,从密度表中我们可查找出这种物质的密度为(2.6~2.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积为1米3的花岗岩,它的质量是(2.6~2.8)×103千克,我们就取2.8×103千克/米3吧。这样看来,我们只要知道这块石头的体积不就能求出质量了吗?而这个物体是一个形状规则的物体,其体积是容易计算的。
m=ρV
这个式子告诉我们,物体的质量等于它的密度乘以体积。因此,知道了物体的体积,查出组成物质的密度,就可以算出它的质量,对于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这是求质量的很方便的办法.
3.求体积
这里有1个铝制的机器零件,不用量筒或量杯能测出这个零件的体积吗?
利用这个式子,知道了物体的质量,查出它的密度,就可以算出它的体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或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的物体,这是求体积的很方便的办法.求出物体的体积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体积与高度(长度或厚度)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就可以求出物体的长度(高度或是厚度)或者求出物体的截面积。
二. 应用与训练
1. (1)如图所示量筒的量程是______毫升,最小刻度是______毫升,液体的体积是______毫升,合______厘米3。(2)杯子的质量是______克,被测液体的质量是______克。(3)此液体物质的密度为______克/厘米3,合______千克/米3.
2.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 ]
A. 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B. 用天平称出金属块质量m。
C. 将天平置于水平台上,调节平衡。
D. 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记录水的体积V2。
(1)合理的顺序应是______(填字母)。
(2)观察水体积时应注意什么?
(3)金属块密度的计算式是______。
三.当堂检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 一段粗铜线拉断成两段铜丝后,每一段铜丝的质量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铜丝的密度_______.
2. 水银的密度是13.6g/cm3=_______kg/m3,其意义是_______.
3. 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体积较大的是______球;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质量较小的是是______球.
4.一个铝锅的质量是500克,一个铝盒的质量是200克,它们的质量之比是______;密度之比是______。
5. 13. 为了测定不沉入水中的石蜡M的密度,将铁块N与石蜡用细绳相连,并把它们放入盛水的量筒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以下所列为实验步骤:
A. 用天平测出铁块N的质量;
B. 用天平测出石蜡M的质量;
C. 用天平测出石蜡M和铁块N的总质量;
D.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
E. 读出水面刻度;
F. 只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时,读出水面的刻度;
G. 将铁块和石蜡全部浸没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
根据实验要求,上面不必要的测量步骤是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通过对物体的颜色、硬度、状态等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2、 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不相同
3、 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4、 会从表中查物质的密度值,并能说出物质密度的物理意义。
三、学习重、难点
1、 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2、 难点: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四、学习活动
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烧杯、纯水、盐水、相同体积的圆柱体铝块、铜块、铁块、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铜块、铁块、托盘天平、砝码
实验与思考:完成实验后,思考后积极发言。
实验一:将盛有体积相同的纯水和盐水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里,托盘天平是否平衡?
结论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 。
实验二:用托盘天平它们分别测出的质量相同的纯水和盐水,用量筒量测出它们的体积,比较体积的大小。
结论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其体积 。
实验三:全班同学分四个大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
(1) 测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和体积;
(2) 测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和体积;
(3) 测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和体积;
(4) 测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和体积;
(5) 每小组同学将测得的数据到黑板填到相应的位置。
物体 质量(千克) 体积(厘米3) 比值(质量/体积)
纯水
铝块
铁块
铜块
5、 交流合作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2、 相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3、 说一下比值的单位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得出的结论:
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在物理学中,
。单位是 或 ,读作 。
练习1:
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ρ=m/v
一段物体,其质量为m,密度为ρ,若将其分成相等的两块,则其质量为 ,密度为 。
练习2: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练习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练习4:
将质量相同的汽油、酒精和水,分别装入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由图可知甲容器中装的是 ,乙装的是 ,丙装的是 。
甲 乙 丙
六、学生自己看课本P124---125,会查密度表,并记住一些特殊物质的密度(铝、冰、纯水、酒精等物质)
7、 当堂测试
1、一个能恰好装下0.5千克水的瓶子,那么它一定能装下1千克的( )A、汽油 B、 海水 C、 水银 D、 煤油
2、一块冰化成水后( )
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密度变大 体积变小
密度变大,体积不变 密度不变,体积不变
3、有一金属块,其质量是1050千克,体积是0.15米3,它的密度为 。
4、两个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球,体积之比是3:1,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它们的质量之比是 。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密度的测定方法;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通过阿基米德鉴别皇冠的故事,提出疑问,导入密度知识教学
二.提出问题:
1.让学生区分桌上的物体,并说明分出的理由。
2.学生讨论课本上物体的区分。
3.如何区分纯水和盐水呢?
现在器材中只有天平,没有砝码,这里有两块体积相等的一杯纯水和盐水,怎样使用老师所提供的器材,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验证。
(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学生讨论得出猜想之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猜想之二: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猜想之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3、 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由学生组织进行方案评估,然后由学生采用最合理的方案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4、 得出结论,引入密度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1.同种物体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
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不同。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质量反映了物体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5、 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回忆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相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6、 学生相互讨论,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7、 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学生讨论解答:一铁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
8、 学生活动,测定小石块密度
学生利用量筒和天平来测定桌子上的小石块的密度。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小石块密度时所用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注意不要强求一致,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让学生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物理公式计算,间接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值。)
(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并根据数据得出结果,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课本上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而是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计并实际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由于有上面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一实验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八、引导阅读,升华知识。
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各种物质密度的图表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
九、当堂检测
1.判断:
(1)、一金属块铁,把它切去一半后,剩下一半的密度将变小。( )
(2)、把铁块磨成铁粉后,密度将减小。( )
(3)、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
(4).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
(5).体积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
2.水的密度是( ),表示的意义( )
3.某金属块的质量是158克,体积20CM3,求出密度,并查表知是什么金属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导学提纲
一、学习目标
1、会读产品说明书,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并养成读用产品说明书的习惯。熟悉天平的构造,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二、学习重点、难点和疑点
重点:1、托盘天平的使用。
2、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难点:1、正确使用游码,正确读出游码指示的质量数。
2、测量较少液体的体积时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
疑点:量杯的读数
三、学习活动
1、 学会使用天平
学生观察天平并思考下列问题:
(1) 让学生说出天平的主要构成部分。(特别是平衡螺母、游码、指针、分度标尺、称量标尺等构造)
(2)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铭牌"
学生阅读课本119页天平使用说明书,熟悉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首先是放在 ,其次是调节 ,调节前将游码 ,调节后使指针对准 ,最后是砝码放在 ,物体防在 ,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后指针对准 , , 为所称物品的质量。砝码的夹取必须
天平的量程是 ,感量即最小刻度是 。
2、学会保养天平。学生看保养说明并讨论
3、实际测量:(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完成下列操作)
(1)用天平测出一支粉笔的质量
(2)用天平测出一个土豆的质量
(3)用天平测出50mL水的质量
(4)用天平测出36.6g质量的土壤
分别写出实验步骤
学生自己先写出(3)的步骤
A
B
C
D
对照老师写的步骤,讨论有那些优点和缺点
A. 测空杯的质量m1
B. 把50mL水倒入杯中
C. 再称杯和水的总质量m2
D.计算出杯中水的质量m
思考:如何才能做才能测量的更准?
4、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
介绍量筒和量杯,m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mL=1cm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看样测固体的体积? 课本120页图7-10如何读数?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1)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如:测水的体积,由于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面相平;如测水银的体积,由于水银面是凸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凸面平。)
你观察的量筒的量程是 最小刻度是
5、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A
B
C
6、观察量杯的刻度是否均匀?与量筒有什么不同?
7、学生小组结合测量教师给定的某一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当堂训练
课本121页作业5个题
随堂练本节练习题
问题讨论
(1)将一段1cm长的棉线放在天平的左盘里,能称出它的质量吗?想一想怎样才能测出这段棉线的质量?
(2)怎样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3)容器里盛有质量为1kg的饱满的大米,如果给你一架天平,你能测出容器里大米的粒数大约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方法。
五:当堂检测与作业布置
1、检测题
(1)小芳用天平测一块实心塑料块的质量,
天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把塑料块放入装
有酒精的量筒,塑料块放入前、后,量筒
的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塑料块的质量是 g,
体积是 cm3.
(2)方方同学使用天平测量橡皮的质量,按照常规操作,步骤如下:
a.将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
b.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零点,调节平衡螺母;
c.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中,使用镊子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d.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是橡皮的质量;
e.整理器材.
以上步骤中,有一个步骤不完整,有一个步骤有错误,请在下列括号中填上该步骤的字母代号,并在横线上补充和改正.
(1)不完整的是步骤( ),应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错误的是步骤(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1中物体从液体内取出前后液面变化情况,可知物体体积积是 厘米3。
(4)、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先要把 放在标尺的零刻度上,在称量时,若指针没有指在刻度板的中央, (填"应该"或"不应该")移动平衡螺母。图2中A物体的质量是 克。
(5)调节托盘天平衡梁平衡时,应先使游码放在 ,用已调好的天平称量物体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则应增加右盘中砝码或将游码向 移动。
(6)调节托盘天平衡梁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天平平衡,则应该调节
(7)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当按照
(填“质量由小到大”或“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在调换砝码时发现,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嫌多,而取出最小的砝码又嫌少,这时应采取 的方法使天平恢复平衡。
(8)宇航员从月球上采集一块矿石,带回地球后,这块矿石一定不变的是( )
A、位置 B、质量 C、重力 D、温度
2、布置作业
课本121页3、4题
六、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练习浮沉条件的应用,
3.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中有哪些广泛用途.4.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原理
二.重点:
(1)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分析。 (2)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问题
(3)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原理
三.学习活动
※ 任务一 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请同学们按照表格中的步骤动手完成探究实验,并独立完成表格中对应的问题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 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浸没情况 浮沉情况 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物体受到的力 受力情况分析
1 将乒乓球浸没入液体中,然后松手
2 将乒乓球放在液面上
3 将鸡蛋放在液体中,并慢慢向容器中加水,使鸡蛋既不上浮,也不下沉
4 将金属块浸没液体中后松手
积极参与:比较“悬浮”与“漂浮”的相同与不同
巩固练习: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随堂练18页填空题1
跟踪练习:
1.一个重5N的物体,浸没在盛满水水的溢水杯中,从中溢出了3N的水,则该物体在水中将 (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2随堂练19页填空题8
3..一个质量是4kg,体积是5dm3的物体,完全浸入酒精中,松手后,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如何?
※ 任务二 科学推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二)
跟踪练习:
1.随堂练19页选择(2)(5)
2. 随堂练20页能力提高(7)
※ 任务三 认识密度计
1.自学课文“密度计”部分(边读边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密度计的用途是 ,密度计上面的刻度自下而上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2.动手做一做:
将密度计分别放在盐水中和酒精中,发现它总是 在液面上,所以它所受的浮力总是 它所受的重力.
跟踪练习:
1.轮船从河里驶进海里,是沉下起一些还是浮起来一些?这是为什么?
2.完成课本后的作业题二
※ 任务四:
自学课文“盐水选种”“潜水艇”“热气球”部分,找出盐水选种的道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的原理,以及热气球升空的原理。
四.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5dm3,质量是0.4Kg,将它浸没在水中将( )
A上浮B漂浮C悬浮D下沉
2.一个质量是30g的物体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了40g的水,则物体在水中将
3. 如图,把同一只密度计放在甲、乙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F乙两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 ρ乙. 同一只密度计放在酒精中,读数在A处,放在水中,读数在B处,则A应在B的 方
4. 一质量为158g,体积是20 cm3的物体,浸没在水银中,求该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
5.. 煮水饺时可以看到:生水饺沉在水底,煮熟的水饺浮在水面上,请你解释这一现象.
课堂小测
1. 当游泳的人潜入水中后,发现自己处于悬浮状态,那么,由此可以判断人的密度是 (2分)
2.一个质量是15g的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容器中,溢出了0.2N的水,则该物体在水中将( )
A上浮B漂浮C悬浮D下沉(2分)
3.潜水艇是靠改变 实现浮沉的,气球是靠改变
来实现升降的。(2分)
4..一质量是0.3Kg的物体,当它悬浮在水中不动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4分)
用心 爱心 专心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认识浮力,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2探究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探究出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大小与密度、体积和深度是否有关
三、学习活动
(一)观察课本126页图7-17、7-17图片,思考课本中提出的四个问题。
(二)科学探究1——什么是浮力
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本图7-18的实验,将数据填在课本上。
2.看课本讨论回答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没有浮力的作用呢?施力物体和方向如何?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得出浮力的概念。
(二)实验探究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与假设:思考教材上提出的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说出你的猜想依据,并交流。
2.制定并完成实验:按照课本P128的要求进行实验。
思考:怎样控制变量?
3.分析论证:小组总结结论并展示。
(二)实验探究3:探究浮力的大小
1.按照进行实验,将数据填在课本上。
2.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现象和数据你能怎样的结论?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小组展示。
四、应用与训练
1、课本P127作业题交流讨论
2、随堂练填空T1、T4选择题1、2、5、6、题
五、当堂检测
1、下面几种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液体密度大,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就一定大
B、只要物体的体积大,所受的浮力就一定大
C、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及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 和 有关,其关系式是 。
3.一石块在空气中称重5N,浸没在水中重2N,则这石块的体积多大?
4.物体在空气中重5.8N,浸没在水中重3.5N,受的浮力为_______N,浸没另一种液体中重2.8N,则这种液体密度比水的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五节 物体的浮与沉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物体浮沉现象的实验探究,总结出物体浮沉的条件。
2.通过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说出密度计、潜水艇、气球的原理
3.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发挥聪明才智在浮力方面的具体应用实例,增强自己的爱国主义的思想。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物体下沉、悬浮、漂浮的原理
难点:物体浮沉的判断方法及其应用
三、学习活动
(一):预习感知:
1、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特点是
2、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的方向是 ,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
3、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二)体验与思考:(根据要求完成实验并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1、将一木块和薄铁片浸没在水中,放手后,观察木块和铁片的运动情况怎样?将铁片做成船状,放在水面上,观察铁片的状态怎样?
2、观察课本P131页图7-27a、b两图结合上面的实验,思考下列问题:(个人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①木块和铁片在水中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
②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有关系是怎样的?
(三)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究竟决定于什么?这个问题自然让我们想到物体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因为只有力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用这个思路来设计实验。
1. 用烧杯、浓盐水、水、鸡蛋等器材来完成探究实验
2. 按照表中的要求完成实验,并填写观察的结果。(先自己探究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 观察鸡蛋运动情况 鸡蛋受力情况分析
1 将鸡蛋浸没在浓盐水中,再松手
2 将鸡蛋浸没在纯水中,再松手
3 将鸡蛋浸没在浓盐水中,然后逐渐往烧杯中加水,直到鸡蛋悬浮在烧杯中
请将实验探究的结论填写在下面的空格中。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 力和 力的大小。
当 力大于 力时,物体上浮。
当 力小于 力时,物体下沉。
当 力等于 力时,物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四)随堂练习一:
1.当一个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物体的体积V物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物体受到的重力G物= 。当物体上浮时,有F浮 G物,推理得出ρ液 ρ物。
依据上面的推理过程,你能否得出下沉和悬浮时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呢?自已试试看。
2.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
B.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五)浮沉条件的应用
看书P133页,对照课本的图,了解各种情况下浮沉条件的应用,并完成以下各题。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1.密度计是用来测量的仪器,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 重力,液体密度越大,密度计露出液面的体积就 ,因此密度计的刻度越往上越 。
2.用盐水浸泡法选种是把种子放在浓度适宜的盐水,干瘪、虫蛀的种子会上浮直到漂浮而饱满的种子则会下沉到容器的底部,这是因为
3.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受到水的浮力 ,要实现上浮和下潜,要通过改变潜水艇自身的 。因此当压力舱充满空气,阀门关闭时,潜水艇________;当打开阀门,海水进入压力舱时,潜水艇________;当压缩空气打入压力舱,将海水排出时,潜水艇_________。
4. 热气球的巨大气袋中充满空气,未加热前,气袋内空气密度__________气袋处空气的密度,气球受到的浮力_______气球自身及里面空气的重力,气球不能升空;气球加热后,气袋里的空气密度________气袋外空气的密度,达到气球受到的浮力_______气球自身及里面空气的重力时,气球便会升空。
(六)随堂练习二:
1.鱼鳔是鱼体内可以胀缩的气囊,是鱼类的沉浮器官,鱼鳔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一个因素来实现浮沉的( )
A.鱼的质量
B.鱼的重力
C.鱼排开水的体积
D.鱼受到的压强
2.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潜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当一潜水艇在水面下继续下潜的过程,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将 ,压强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四.课堂小结
主要探究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五.当堂测试(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 我国沉船打捞人员在南海打捞宋朝的商船。潜水员在水面下作业,当他继续下潜的过程中,所受浮力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 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 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可以肯定的是( )
A.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
B.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
C.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小
D.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大
3. 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做成密度计。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4. 某物体的质量为100克,当把它放进盛满水的容器中时,溢出50毫升的水,则此物体( )
A 浮在水面上 B 沉到容器底部
C 悬浮在水中 D 无法判断
5. 木块放入水中漂浮在水面上,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乙
甲
用心 爱心 专心§7.3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2、通过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4、学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一些物质的密度。
5、引导学生去认识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唤起学生对自然奥妙探索的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
通过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
(一)引例: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
(二)熟悉本节知识 提 要
(三)体验与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
1、怎样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答: 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能相互区分辨认的一种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力学性质,它表示相同的体积情况下,不同的物质质量不同;或者说相同质量情况下,不同的物质的体积不同的性质。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大小、质量的多少无关,所以说,密度不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也不跟它的体积成反比。在学习密度公式时,要明确它的物理意义,这一点十分重要。
2、如何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
答:对于公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即当 一定时,.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一定时,.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
3、怎样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答:根据密度公式来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因此,只要测出固体或液体的质量m和体积V,代入公式便可求得它们的密度。
对于规则的几何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长、宽、高等有关数据,根据体积公式算出体积。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固体,可利用量筒(量杯)采用排液法测出体积。但对于不规则且不沉于水的固体可用沉锤法,如测石蜡的体积,方法有二:
(1)在量筒(杯)中放适量水V1,用大头针压着石蜡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V2,则V2-V1就是蜡体积;
(2)在盛水的量筒(杯)中放入一铁块,读出体积V1,然后取出铁块并用细线与石蜡拴在一起,沉入量筒(杯)中,读出体积V2,则V2-V1就是石蜡的体积,值得注意的是用此法测固体的体积,该固体必须是不溶于水的。
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杯)。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2.读数时,量筒(杯)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若仰视,读数偏低,若俯视,读数会偏高。若液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最高处相平,若液面为凹形,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拓展视野
天体的密度。
经天文学家的努力,已经搞清了许多天体的密度:水星的平均密度是5.46g/cm3,金星是5.26g/cm3,火星3.96g/cm3,土星0.70g/cm3,太阳1.409g/cm3,月球3.341g/cm3。它都比不上地球,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2g/cm3。
冬天的傍晚,可以在东南天空看到一颗很亮的星 ——天狼星。天文学家很早就仔细观测天狼星了,并且发现天狼星旁边还有一颗不太亮的星,人们就叫它“天狼伴星”。天文学家惊异地发现,天狼伴星的质量比太阳还大,它的半径却又比地球还小,它的密度高达3800000g/cm3,也就是每立方厘米有3.8吨!
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100多个象天狼伴星那样密度的恒星,这类星就叫白矮星。密度最大的白矮星,每立方厘米要有200吨呢!
1967年,天文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又发现了一种天体 ——中子星。这种天体的直径仅有十几千米,它的质量却和巨大的太阳差不多。中子星表面层密度大到每立方厘米10万~1亿吨,中心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0亿吨。科学家认为,那里的物质处于一种特殊的“中子态”,如果从中子星那里取下火柴头那么大的物质,可以和一艘万吨巨轮的质量差不多。要是拿中子星物质造一枚壹分硬币情况会怎样呢?咱们假定壹分硬币的体积是10mm3吧(实际比这大),它的质量就是1000万吨。把它放在地球上,几百个火车火拖不动它;要是装船,可以压沉十几艘当今世界最大的超级油轮。
应用与训练
题型一 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例1 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
B.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们的密度就小了
C.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
D.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
闯关点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种物质,无论质量和体积怎样改变,物质的密度始终是不变的,所以A、B是错误的。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所以D也是错误的。一般来讲,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但并不等于密度相同的就一定是同种物质,C所述的结论是正确的,因为按密度的概念,可以判断两种物质的密度的确相等。
答 选C
[变形题] 将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分割成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则( ).
A.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 B.体积小的密度一定大
C.两者的密度一定相等 D.两者的密度一定不相等
例2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 质量(g) 质量/体积(g/c㎡)
甲 1 10 18 1.8
2 20 36 1.8
3 30 54 1.8
乙 4 10 8 0.80
5 20 16 0.80
6 30 24 0.80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闯关点拨 本题引导同学们通过分析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的实验数据,探究和归纳知识。应注意在分析数据时明确:对同种物质,在体积改变时,质量和体积比值特点;对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特点,不难得出结论。
答 (1)甲(或乙)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1与4(2与5、3与6)在相同体积时的质量关系。(3)甲(或乙)液体,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甲与乙液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题型二 有关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题
例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正确测得石块质量为48g,体积如图甲为________cm3,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3 ,图乙是个别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图丙是部分同学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后留下的情景。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实验不规范之处。
图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关点拨 从甲图可以看出V水=6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80mL,则V石=60 mL;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在称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实验完成后应该整理好器材。
答 20 称物体质量时又重新调节平衡螺母 离开实验室前没有把器材整理好
例2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闯关点拨 我们在设计实验步骤的时候,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并能力求减少实验的误差。因此,本题就应该先测烧杯和油的总质量,再测出倒出油后的杯子质量,这样两者之差就是倒出油的质量,而此时量筒内油的体积也就是倒出的油体积,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因而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是不必要且不合理的。
答 选A
例3 给你一架无砝码、无游码、已调好的等臂天平和一个量杯、细绳、一些细砂及适量的水(设水的密度已知)。请你测出一块小矿石的密度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
(2)推出用所测物理量表达矿石密度的表达式。
闯关点拨 测小矿石的密度,需测出小矿石的质量m和体积V。用量筒可测出小矿石体积,小矿石质量如何测得是本题的难点和重点。
根据,对已知密度的物体,如果其体积能够测得,则其质量可求得。在所提供的物体中,只有水的密度已知,其他密度未知,利用量筒和水以及天平,可以间接地测出其他物体的质量。
为了使被测小矿石的质量与量杯中水的质量相等,测量小矿石质量前,需先用一些细砂平衡量杯的质量,即在一盘放空量杯,在另一盘放细砂并调节细砂使天平平衡,再在装细砂的盘中加小矿石,并在量杯中加水,使天平再次平衡,此时,读出水的体积即可求得。
答 (1)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
A.将空量杯放在右盘,在左盘放适量的细砂,使天平平衡;
B.在左盘再放上小矿石,在右盘的空量杯中慢慢加水,直至天平再次平衡;
C.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
D.取下量杯,在杯中装适量的水,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
E.将小矿石放入量杯中,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面对应的示数。
(2)推导:
题型三 能较灵活地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计算物质的密度及物体的质量、体积
例1 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克,装满水时,用天平测得总质量为120克,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1.8×103千克/米3的硫酸最多可装多少千克
闯关点拨 要求瓶子最多可以装多少硫酸?硫酸的密度是已知的,只需知道硫酸的体积,而硫酸的体积等于瓶子容积,求出瓶子的容积是关键,根据装满水时水的质量和水的密度求出瓶的容积,就可求出最多能多少千克硫酸了。
解 解法一:(分步求解是最基本的解题方法)
根据水的质量m水=120g-20g=100g=0.1kg和水的密度=1.0×103 kg/m3求出水的体积为:
则硫酸的体积为V硫酸=V容=V水
m硫酸=ρ硫酸·V硫酸=1.8×103 kg/m3×1×10-4m3 =0.18kg
解法二:掌握了密度知识比例关系,也可以用比例方法解题.
∵V硫酸=V水
例2 有一只空瓶的质量是250g,装满水后称得质量是750g,倒干净后再装满油称得质量是650g,问这瓶里装的是什么油
闯关点拨 要想知道瓶里装的是什么油,就是要我们求出该油的密度,然后对照密度表可判断出该油的类别.
解 (方法一)根据ρ=m/V可知,要求油的密度,必须知道油的质量和体积,由题意可知
水的质量为m水=m水总-m瓶=(750-250)g=500g
水的体积为
∴油的体积为V油=V瓶=V水=500cm3,
∴油的密度为
(方法二):由m=ρV可知,不同种物质,若它们的体积相同,那么它们的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即ρ油/ρ水=m油/m水
解:由
得:
答:查表对照,瓶里装的是煤油。
说明 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对各物理量的脚标加以区别并能正确使用;运用公式计算时三者的单位必须统一,ρ、m、V三者在同一公式中应该对应于同一物质。
例3 一铁球的质量是2.2kg,体积是0.4×10-3m3,试鉴定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ρ铁=7.9g/cm3)
闯关点拨 鉴定球是否空心有三种方法。方法一:比较密度,假设球是实心的,用求出的铁球密度与铁的已知密度相比,若相等则是实心的,若小于铁的密度则是空心的;方法二:比较质量假设球是实心的,求出铁球的质量与题目所给的质量相比,若相等则是实心,若大于题目所给的质量则是空心的;方法三:比较体积求出铁球中铁的体积与题所给体积相比,若相同则是实心的,若小于题目所给的体积则是空心的。
解 方法一:铁球密度ρ=m/V=2.2kg/0.4×10-3m3=5.5×103kg/m3
因为5.5×103kg/m3<7.9×103kg/m3,所以是空心的。
方法二: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铁球的质量m=ρV=7.9×103kg/m3×0.4×10-3m3=3.16kg
因为3.16kg>2.2kg,所以球是空心的。
方法三:因为铁的体积:V=m/ρ=2.2kg/7.9×103kg·m-3=0.28×10-3m3<0.4×10-3m3
所以铁球是空心的。
当堂训练
基础知识训练
1.一松木块的密度是0.4×103kg/m3,读作________________,把它锯掉3/4,剩下的松木块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
2.一块石碑,长50cm,宽20cm,高3m,质量为0.75t,则它们的密度是_____kg/m3
3.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与实心的铝球的体积之比为 ______;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和实心的铝球的质量之比为______(ρ铜=8.9g/cm3,ρ铝=2.7g/cm3)
4.为减轻飞机的重力,因选用密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的材料来制造飞机。
5.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把铜块碾压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
D.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它体积成反比
6.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 )
A.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铁的体积比木头小
C.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D.以上说法都可以
7.如图7-11所示:有四只相同体积的烧杯,依次各盛有质量相等的煤油、汽油、植物油和硫酸(ρ硫酸>ρ植物油>ρ煤油>ρ汽油),其中盛汽油的烧杯是( )
8.有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2/5,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 )
A.0.2倍 B.0.8倍 C.1.25倍 D.5倍
9.在三枚戒指中,只有一枚是纯金的,而其他两枚则是锌镀金和铜制的,鉴别的方法是( )
A.称得质量是最大的是纯金的 B.可以观察金属的光泽
C.测三者密度,密度最大的是纯金的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用不同材料制成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实心球,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放2个甲球,在右盘上放3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若甲球密度为,乙球密度为,那么它们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
A.:=3:2 B.:=1:2 C.:=2:1 D.:=2:3
11.实验室有下列器材:A、天平;B、砝码;C、铝块;D、盐水;E、量筒;F、刻度尺 G、水;H、烧杯;I、三角板。
1.若要测盐水的密度需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实验步骤有: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使天平平衡;b.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1;c.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d.用量筒测出铝块的体积V2;e.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f.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m3;g.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3。
1)若要测盐水的密度,则其合理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根据步骤,写出盐水密度的式子ρ=_______________。
3)若要测铝块的密度,则其合理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12.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选用了三种不同材料制成的长方体样品,他用实验中测得和经过计算的数据见下表。
实验次数 样品 质量(g) 体积(cm) 质量/体积(g/cm)
1 铝块1 21.6 8.0 2.7
2 铝块2 43.2 16.0 2.7
3 松木1 4.0 8.0 0.5
4 松木2 16.0 32.0 0.5
5 钢块 71.2 8.0 8.9
(1)对实验1、2或3、4中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得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它的质量跟体积成______________单位体积的质量_______________
(2)比较1、3、5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___________,不同物质的_____________一般不相同
13.需要测一形状不规则木块的密度,先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是15g,取一只量筒,并装有50ml水,将一铁块放进量筒的水中,水面升高到80ml刻线处,取出铁块跟木块拴在一起,再放进量筒中,水面上升到105ml刻度线处。则此木块的密度是多大?
综合提高训练
1.有空心的铜球,铁球和铝球各一个,它们的体积和质量都相等,这三个球中空心部分最大的是______球。(ρ铜>ρ铁>ρ铝)。
2.一个能装500g水的玻璃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750g,用该瓶装密度是0.8g/cm3的酒精,则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______g(ρ水=1.0×103kg/m3)
3.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若将甲切去1/3,将乙切去2/3,则剩下的两块矿石密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
4.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铝球,铁球和铅球,密度分别为ρ铝=2.7g/cm3,ρ铁=7.8g/cm3,ρ铅=11.3g/cm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C.若铅球是实心的,则铝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不可能三个球都是空心的。
5.甲、乙两金属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制成合金,则合金密度为( )
A. B. C. D.
6.“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体育课后同学们提出了疑问,请你设计一种鉴别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假设铅球是实心的)
(1)写出所需的实验器材;
(2)简要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7.两个杯子分别盛有浓盐水和纯水,不能用嘴尝,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自选实验器材(也可以用自制的仪器或物品),设计两种区分哪杯是浓盐水,哪杯是纯水的方法,简要说明理由。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明曾在家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把一只玻璃可乐瓶灌满凉水,封好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内,打算做一瓶冰块,可是,当他第二天拿出玻璃瓶时,发现水虽已完全结成了冰,但玻璃瓶已裂成了许多块,这瓶是冻裂的吗?还是另有原因?
9.德化生产的瓷器举世闻名,瓷都中学的科学探究小组应且所学物理知识测量瓷器的密度,他们所用的器材有:若干小碎瓷片,足够的水,一个质量为m、容积为V、有密封盖的瓶子,问:
(1)他们还需要选择__________,才能测出小碎瓷片的密度。(只限选一件仪器)
(2)请简要写出测量过程,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所测量的物理量。
(3)小碎瓷片密度的表达式是:
10.一个铜球,质量为3.2kg,而体积为420cm,那么这个铜球是否为空心的?若为空心的,其空心部分注满铅,则此球的质量又是多大?(铜、铅的密度分别是8.9×10kg/m,11.4×10kg/m)
11.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0.8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
求:(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颗粒的质量;
(3)金属颗粒的密度。
12.盐水选种需要密度为1.1×10kg/m的盐水,现配制0.05m的盐水,称得它的质量是60kg,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该加水还是加盐?加多少?
13.为了测定河水的含砂量(即每立方米的河水含砂的质量)某同学测出10L河水的质量是10.18kg,已知砂的密度为2.5×103kg/m3,试根据上述数据求出河水含砂量为多少?
物 质 的 密 度
密度的应用
计算质量
计算体积
鉴别物质
概念、公式、单位
测量
原理、仪器、方法、步骤
公式、单位
利用此法测固体体积时,必须将待测固体浸没在水中.
小助手:当不能直接利用天平称质量时,可以用“水+量筒”或“已知密度物体+水+量筒”解决,这种“等效替代”的方法也可以来测物体的体积。
小助手:利用比例关系解题,要明确写出比例成立的条件,再计算求解,利用比例关系解题一般比较简便。
图7-11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一节 《 质 量 》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
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认识测量质量的测量工具
通过宇宙中物质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认识质量这一基本属性。.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质量得单位及换算。
难点:质量初步概念得形成。通过宇宙中物质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认识质量这一基本属性。
三、学习活动
(一)质量(板书)
1.想想议议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把“物质”与“物体”混为一谈;日常购物时常提到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的关系搞不清楚。学习中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几种物体,以及对实物的观察,明确“物质”与“物体”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基础,引入质量的概念。
(1)物体与物质
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课桌等是物体,木材等是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铁锤和铁钉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铁锤和铁钉含铁的多少一样吗 一桶水和一杯水中含水的
(2)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材这种物质多少不同,塑料桶和塑料杯含有塑料这种物质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一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表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以后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是说质量表示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符号:m.物理学中的质量与“质量万里行”中的质量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物质的多少,后者是指物体的好坏。
(3)学生看课本116页总结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和位置变化而变化,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质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例如;一块铁,把它做成铁球,或者做成铁棒,或者做成一个一个的铁钉,它的质量不改变,把它放到炼钢炉中化成铁水,质量也不改变,把它从南北极拿到赤道,甚至拿到月球上,质量也不会改变。
2.双基巩固
(1)下面关于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是物质的大小 B.质量是物体的多少
C.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D.质量是物体的大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变小
B.1kg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C.玻璃杯打碎后,形态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变
D.一杯水凝固成冰后体积变大,质量也变大
(二)质量单位(板书)
学生看课本116——117页总结出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国际单位制中通用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它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国防千克原器是一个用铂铱合金制成的圆柱体,现保存在巴黎的国际计量局.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比千克大的吨学生阅读下文记住有关问题:
国际千克原器
质量的单位“千克”起源于法国.1791年,法国决定采用在4℃时l dm3纯水的质量为1 kg,并于1799年制造出千克原器,保存在档案局,所以叫“档案千克”.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了仿制以法国“档案千克”作为质量计量的国际千克原器.千克原器是高度和直径都是39mm的铂铱合金圆柱体,这个标准一直沿用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标准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已不能适应计量要求,各国正致力于探索质量自然基准的方案和途径.
学生看课本117页信息窗通过宇宙中物质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认识质量这一基本属性。
(三)巩固练习
1 质量2500毫克的物体,它可能是( )
(A)一头羊的质量 (B)一个小橡皮擦的质量
(C)一本物理书的质量 (D)一个跳蚤的质量
2 、 某人在地球上称得的质量是50千克,当他到月球上时,其质量( )
(A)大于50千克 (B)小于50千克
(C)仍然是50千克 (D)无法确定
3 、 我们在表示某一物体的质量为多少时,应当选用适当的质量单位。一个鸡蛋的质量的恰当写法是( )
(A)5×104毫克 (B)50克
(C)5×10-2千克 (D)0.00005吨
(四)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板书)
3)学生看课本116页指出天平得构造
生活中常用秤测量质量,常见的如杆秤、台秤、电子秤等,实验室用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测质量.
托盘天平的构造:由底座、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标尺、称量标尺和游码组成,每架天平配有一盒砝码,通常砝码盒中带有镊子
三、当堂检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 大头针质量约是8.OX10-5kg,合多少mg 鲸的质量是1.5X105kg,合多少t
2、 2.5X107mg可能是( )
A.一头象的质量 B.一个小学生质量C.一只兔子的质量 D.一只蚂蚁的质量
3、 一根铜棒,在下列各种情况下,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把铜棒加热到100℃ B、把铜棒轧成一张薄铜板
C、宇航员把铜棒带上月球 D、用锉刀对铜棒进行加工
4、 一壶冷水的质量是2.5kg,放在炉子上烧开后称得其质量为2.4kg此,这是为什么( )
A、由于温度升高了,所以其质量变小了 B、质量不会变小,肯定是称量错了
C、质量变小,是因为水在沸腾过程中,部分水汽化的结果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四、作业:课本119页1、3、4
.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一节 质 量
一、学习目标:
1、能从物质的形态、形状、空间等位置等的变化中提取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不变性这一本质的东西,从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即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能从怎样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以及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3、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对这些常用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多少的估测能力。
4、认识一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二、预习导航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_______,它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2、质量的国际主单位:__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4、质量的测量工具有哪些?
5、托盘天平的构造。
三、合作探究
(一)质量的定义:
1、自学课本P116,结合图7—1、图7—2、图7—3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讨论区分物体和物质两个概念。
2、随堂练习:
(1)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物质”“质量”“物体”三个概念中的一个。铁锤、铁钉是____,它们都是由铁做成的,铁是____,铁锤和铁钉含有铁的多少不一样,__表明它们含铁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所含____________,它是物体的一种____,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的变化无关。
(二)质量的单位:
1、找出所有的质量单位,并知道其主单位,然后组内交流,练习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随堂练习:
(1)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38吨=______克=______千克. 1.2×108毫克=______千克=______吨.
(2)一包方便面的质量大约是
A.100毫克; B.100克; C.1千克; D.1克.
(三)质量的测量工具:
看书P118,对照图7—7熟悉托盘天平的构造,通过图7—8了解其它一些测质量的工具。
四、 帮你理解:
1、物体和物质是不同的,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实质就是东西),这些物体都是由一定的材料组成的,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比如我们教室里的课桌是由要木头组成的,凳子也是由木头组成的,水、冰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在这里的“桌子”、“凳子”、“水”、“冰”等都是物体,而“木头”、“水分子”就是物质。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要判断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关键是看它含有的物质是否发生了缺损或增加,如燃烧的蜡烛、飞驰的流星、磨损的砝码、生长的植物、滚雪球等,它含有的物质发生了增减,物体的质量会随着发生改变。
五、小结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质量的测量工具。
六、当堂测试
(一)基础题(A、B、C类必做):
1、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宇航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向人们展示了飘动的笔记本和笔,这些物体的质量与地球上相比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一只蜜蜂的翅膀质量是10-7kg,合___mg;一把木椅子的质量约为6000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个初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45_,(2)一只乒乓球的质量大约是8_,(3)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是5.8_。
4、太阳的质量是2.0×1027t,地球的质量是6.0×1027g,则一个太阳的质量相当于__个地球的质量;银河系的质量的数量级是1041t,电子的数量级约是10-32kg,银河系的质量约是电子质量的____倍。
5、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____、_____、_____等。
6、将一支蜡烛点燃一会儿后,它的质量将________。
7、密闭容器中装有100 g水,若将它冷却后全部凝固成冰,则水凝固成冰的质量(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8、某一物体的质量大小决定于( )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C、物体所在的位置 D、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和它的形状
9、下列单位换算关系正确的是:( )
A、200g=2×10-5kg B、20t=2×107g
C、100mg=105kg D、1mg=10-9t
10、一块石头在下列各种情况中,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把石头加热 B、把石头磨成粉
C、把石头雕刻成石像 D、把石头运到月球上
(二)能力拓展题(A、B类必做):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kg木头比1kg铁含有的物质多 B、铁比木头的质量大
C、1kg木头和1kg铁所含的物质一样多 D、木头比铁的体积大
12、以下物体质量最接近50g的是( )
A、一枚大头针 B 、一个鸡蛋 C、 一个西瓜 D、 一只羊
(三)综合创新题(A类必做):
13、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根被压缩的弹簧,质量变小
B、密闭容器内的碘升华时,容器中碘的质量变小了
C、同一面五星红旗拿到太空中质量不变
D、1kg铁块和1kg冰块质量一样大
七、板书设计
八、学(教)后反思
九、课后作业
1、请在生活中分别找到一些质量相当于1g、1kg、1t的物体,并举出。
2、你家一个月用水多少吨? 根据当地不费标准,估算你家每月交纳水费多少元?
3、平常所说的“1斤”与“1两”分别是多少克?
第一节 质 量
一、质量的定义 三、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二、质量的单位 四、质量的测量工具
主单位:
常用单位:
用心 爱心 专心§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一、教学目标:
1、能参照产品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养成读用产品说明书的习惯。
2、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并能区分量筒和量杯。
3、能养成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二、学习重点、难点:
天平的正确使用,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
三、学习指导:
(一)知识回顾,小组内完成
1)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天平的各部件名称
(二)学会使用天平
1.阅读P119页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表述天平的使用,在小组内完成下列问题。
①称量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先将游码移至( )处,再调节( ),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 )的刻度线。
②称量时,左盘放置( ),右盘放置( ),若在托盘中添减砝码时,把一只最小的砝码加入盘中,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而取出时,指针偏向左侧,则此时应( ),直到天平横梁平衡,读游码示数时,应以它( )侧所对的刻度线为准,被测物体质量等于( )。
③称量结束,应把物体从托盘中( ),把砝码放回( ),把游码拨( )。
④为什么取放砝码或拨动游码都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直接用手?
在小组内交流并展示,总结天平的使用:放、调、称、记、回。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用天平测出一个鸡蛋的质量。
先用手掂量鸡蛋的质量(即估测),再实际测量一下,看看相差多少?
实验二:你能测出一个图钉的质量吗?如何测?实验三:用天平测出50ml水的质量。
小组交流总结,展示实验结论或方法。
(二)学会使用量筒或量杯。
1.阅读P120页课本内容,并思考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量筒或量杯的作用是什么?图7-10量筒和量杯的分度值各是多少?
②量筒和量杯的刻度线各有什么特点?3、使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读数时的视线怎样?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用量筒测出体积是50ml的水。
实验二:怎样用量筒测出一个小铁块的体积,思考测量步骤,并按步骤进行测量。
实验三:你能较为准确地测出一枚1角硬币的体积吗?说出你的方法。
小组内交流总结,展示实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在实验室中,测量质量主要工具是( );测定液体体积的常用仪器是( )或( )。
2.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所依据的道理是:只有两盘里的物质( )相等时,横梁才能( )。
3.天平调节好后,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并放入( )盘中,当你向( )盘中放砝码时,从磕码质量大小的角度看,应按( )(选填“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或“随意”)的顺序增减砝码。
4.某同学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到左这零刻度处,指针指向中在刻度线的左侧,但没有调节就用其称物体的质量,则称得的结果( )
A、偏大 B、偏小 C、仍然准确 D、不能确定
四、自我检测:
随堂练第四页,2题、3题、8题、9题
用心 爱心 专心密度与浮力检测题
一、填空题:
1、请给下列各量写上恰当的单位。
(1)成人身体的质量是50~70 。
(2)鲸的质量可达1.2×102 。
(3)一只鸡的质量大约是1~2 。
(4)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大约是5×10-2 。
2、一个质量为0.5Kg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把物体浸在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为零,这个物体的体积为 m3。当物体浸在另一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是物体重的1/5,液体的密度是 Kg/m3。
3、一木块飘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20cm3,把露出水面部分截去,在水中部分又有12cm3,露出水面,则木块原来的体积是 ,密度是 。
4、有一个实心金属球的质量是2.825千克,体积是250厘米3,这个金属球的密度是 ,若把这个金属球分成体积相等的两个半球的密度是 。
5、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实心物体,若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4∶3。那么这两个物体的体积之比是 ,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6、某种物质的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计算密度的公式是 ,密度的单位是 或 ,根据密度的物理意义可知,与m、V 。
7、有一装满油的玻璃瓶总质量为1.46千克,已知瓶的容积为1.2分米3,空瓶的质量是0.5千克,这种油的密度为 。
8、将一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露出水面部分高4厘米,木块的密度是
,再将木块放入到另一种液体中,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是2.5厘米,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二、选择题:
1、下列物体接近5×10-5千克的是
A.一枚大头针 B.一只鸡蛋
C.一本物理书 D.一块橡皮
2、一块塑料放到酒精中任何深度处都能静止,放到水中能飘浮在水面上,则这块塑料受到的浮力 【 】
A在酒精中大 B在水中大
C在酒精和水中一样大 D酒精密度不知道,难以确定
3、质量相同的金属块、木块放入水中,当它们静止时 【 】
A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 B木块受到的浮力大
C金属块、木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金属块和木块的密度不知道,不能确定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
4、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是2∶3,体积之比是4∶5,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A.6∶5 B.5∶6 C.5∶3 D.8∶15
5、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块砖,切去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
A.质量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B.质量减少一半,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少一半,密度减少一半
D.以上的说法均不正确
6、一只能装2千克酒精的瓶子(),如果用来装水,则瓶内水的质量为
A.小于2千克 B.大于2千克
C.等于2千克 D.无法判断
7、一个空瓶装满水后质量为32克,装满酒精后质量为28克,则空瓶的质量和容积分别为
A.14克,14厘米3 B.12克,20厘米3
C.28克,28厘米3 D.24克,40厘米3
8.某同学在地上最多能提起重200牛的物体,如果有密度为5×103千克/米3的金属块在水中,该同学、能提起金属块的重力是【 】
A、250牛 B、400牛 C、200牛 D、150牛
9、空心铜球放入水中后【 】
A一定下沉 B一定上浮
C一定悬浮 D下沉、上浮、悬浮都有可能
10、同一木球浮在不同液体面上,那么【 】
A浸入的体积较大时受到的浮力较大
B露在液面上的体积较大时受到的浮力较大
C不论浸入的体积多大,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D不知木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因而无法判断浮力的大小
三、实验题:
1、1、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酒精,现有一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长方体木块(ρ水〉ρ酒),刻度尺、细绳,要求利用浮力知识判断这两个烧杯内哪一个装的是水,哪一个装的是酒精?并说明原因。
2、测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标本的密度。
A.所需要的器材有: 和 , 或 , , , , 。
B.实验步骤是:(1)测出矿石标本的 用 。(2)测矿石标本的 ,用 或 测量。测量时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
C.若实验中测得标本的质量是130克,体积是50厘米3,根据公式 求得此矿石标本的密度为
四、计算题:
1、一块花岗岩纪念碑,经测量可知,高4米,宽80厘米,厚50厘米,计算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1、 有一个铁球的质量是316克,体积是60厘米3,问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那么中空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2、 如图5-15所示,体积为1.0×10-3m3的正方体木块,其下表面距水面0.06m.请你根据所学的力学知识,计算出与木块有关的三个物理量。(g取10N/kg)
(1)
(2)
(3)
4、2000年8月12日,质量m=1.4×107kg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经研究,“库尔斯克”号的打捞方案之一是在潜艇周围缠满可充气的负载量大的浮力袋。若每只浮力袋充气后的体积V0=10m3,试估算需要用这种浮力袋多少只?(海水密度近似取作ρ=1.0×103kg/m3,g=10N/kg)。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学习目标:
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4、学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
5、用分类列表将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去认识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进而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探究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三、学习活动:
(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后,思考后积极发言。
1、观察实验桌上的两块玻璃,你能分辨出哪块是有机玻璃、哪块是玻璃吗?
2、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液体,你能分辨出哪杯是自来水,哪杯是盐水吗?
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
1、猜想与假设: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上面的问题出发,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名称记录数据研究对象 质量m/g 体积V/cm3 比值(质量/体积)
数值 单位
水1
水2
铁块1
铁块2
铜块1
铜块2
铝块1
铝块2
4、分析与论证: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空白处。小组展示。
(三)、自学课本124页内容。看完后完成以下内容,小组讨论总结。
1、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它的大小与 、 无关。
2、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 ,读作 ,用符号 表示。
3、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
4、根据密度公式,是否可以得到“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为什么?
5、观察课本122页的三个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6、能说出各种物质的密度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四、应用与训练:
1.铝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表示的物理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铝块切去1/2,剩余部分的密度是________kg/m3,合________g/cm3。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5厘米3=25×______米3=______米3;
(2)50分米3=______厘米3;
(3)4升=______毫升=______厘米3=______米3.
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密度大的质量也大;
C.不同物体质量大的,密度也大;
D.一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不等但密度相等.
五、当堂检测:
1、火星探测器“勇气”号在火星上取一份土壤样品,其质量为0.32kg,体积为0.08cm3,则这份样品的密度为_________g/cm3,合__________kg/m3。
2、小明在给自行车前胎充气,未充气前轮胎中______(填“有”或“无”)空气,充气后轮胎中的空气密度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这是因为充气前后_______基本没变,但_________却增加了。
3、空气的密度在常温常压下约为1.29kg/m3,请你估算一下你所在教室内的空气的总质量。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一、学习目标:
1. 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价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 会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 学会查物质的密度表,并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
4. 会测量一些物质的密度。
5. 会应用物质的密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①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②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渗透科学思维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学习活动:
(一)怎样识别物质
我们这个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如:空气、水、泥土、石头、铁、铜等等。每种物质又都有自己的特性。如: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泥土是软的,石头是硬的,金属有光泽,非金属无光泽等等。形状、颜色、软硬、气味等这些就是物质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鉴别物质。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气味鉴别它是水还是酒精,可以根据它们的颜色及锈迹,鉴定是铜还是铁。
我们很多时候,靠气味、颜色、软硬、形状等特性鉴别物质,现在我们桌上放的这两个物体,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通过上面的方法不能鉴别。但我们可以通过物质特性来鉴别。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这种特性。
实验探究
想一想:
(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
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
(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下表中: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比值(质量/体积)
数值 单位
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将小组的结论整理在空白处
(二)密度概念的引入
这个比值就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说明这个特性,为此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密度。密度是表示不同物质,在体积相同时质量并不相同这一特性的物理量。
自学课本P124页内容。看完后,先个人填写下面的问题,然后小组进行展示
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公式:
密度公式的意义包含有:(1)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体积 。即当质量相等时,体积跟密度成 。(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等时,密度较大的物体其质量 。即当体积相同时,质量跟密度成 。
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和体积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体积的单位是 ,密度的单位就是 ,读作 。 密度的单位还有: 。
记住:1克/厘米3= 千克/米3
提出问题:由 是否可以得到“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为什么?
学生先自己思考后小组成员讨论,各小组发表见解
教师强调: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大小。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大小、体积大小无关,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因此一滴水的密度仍要比一桶油的密度大。
学生看课本P124——125页密度表后回答下面问题,教师点拨
若有一种金属,它的密度是2.7×103千克/米3,它是什么金属?物理意义是什么?
水的密度是 ,物理意义是 .
四、当堂训练:
1.将一瓶油倒掉一些后 [ ]
A. 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 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 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 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2.下列关于密度的概念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度越大的物体越重
B.从密度公式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 不论温度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都不变
D.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3.一个瓶子正好能装下1kg的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
A.花生油 B.酱油 c白酒 D.色拉油
五、达标检测:(时间:5分钟,每题25分共100分)
1、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B、把一块铁片压成铁饼,它的密度变大了
C、一种是实心固体,另一种是液体,只要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同,它们的密度一定相同
D、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也大
2.三个体积相等、质量相等的空心球,分别由铜、铁、铝制成(ρ铜>ρ铁>ρ铝),其内部空心体积最大是( )
A.铜球;B.铁球;C.铝球; D.无法确定.
3.两个实心物体,它们质量之比是2∶l,体积之比是2∶3,这两物体密度之比是( )
A.3∶1;B.4∶3; C.3∶4;D.1∶3.
4. 某金属板长1m,宽50cm,厚8mm,测得其质量是35.6kg,问这是什么金属?
PAGE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一节《质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感念,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2.熟悉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3.能从怎样比较质量的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的单位的意义,以及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4.认识一些测质量的工具,熟悉托盘天平的结构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的换算
难点:质量概念的初步形成
三、学习活动
(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物体和物质有什么区别?
2.一袋方便面上标的质量是在加工厂时称量出来的,你买回家后,方便面的质量变化了吗?
看课本第一段,形成质量的初步概念。
看课本插图7-2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得出结论。
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说某产品“质量”好坏,其中的“质量”的含义和物理上的“质量”的含义相同吗?
(二)质量的单位
1、结合长度测量,认识质量测量首先确定质量的单位
2、看课本了解质量千克原器
3、认识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观察插图7-5、7-6了解常见物体质量的大小
估测你身边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同学交流,看谁估测的准。
(三)测量质量的工具
观察天平的构造,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重点研究:
1、观察三个刀口形状及横梁摆动的特点
2、调节平衡螺母,总结摆动规律
3、调节游码,学会读数
4、了解砝码的组合规律
观察信息窗图7-8了解各种测质量的工具,说出你熟悉的测量质量的工具的具体用途。全班交流
四、应用与训练
1质量是1kg的水,全部结成冰后,质量是 ,如果全部变成水蒸气,则水蒸气的质量是 。
2、为了表示下列个物体合理的质量值,请在横线上填上确切的单位:
(1)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
(2)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10-2
(3)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 5×103
3、小明有一个密闭的气球,非常喜爱,总是把它放在室外的桌子上。有一天晚上,小明忘记了将气球拿到温暖的室内,第二天一看,小明发现气球变小了,小明感到很后悔,他认为气球内气体的质量减小了,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五.当堂检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你身体的质量的是( )
A、48kg B、0.02t C、8000g D、4.8×107kg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kg 铁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B 、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质量不会改变
C、一块冰熔化为水后,体积减小,质量也减小
D、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减小
3、下列物体中,质量约为2×105mg的是( )
A、一颗图钉 B、一册八年级物理课本
C、一张课桌 D、一把木椅
4、“神州六号”上天后,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可以在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飘来飘去,他们的质量与其在地面上的质量相比 (选填:“不变”、“变小”或“变大”)
5、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物质”、“物体”、“质量”三个概念中的一个,铁锤和铁钉是
,它们都是由铁组成的,铁是 ,铁锤和铁钉含有铁的多少不一样, 表明它们含铁的多少。
六、课后实践
到超市了解电子秤的用途及用法,上网查阅电子秤工作原理
用心 爱心 专心《阿基米德原理》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经历从提出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通过科学探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阿基米德原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问题。
三、学习活动
(一)思考:
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
游泳的时候,你们在水中有什么样的感觉?你会发现很容易搬起水中的石头,如果在地面上搬起同样大的石头就非常吃力了,为什么?
(二)实验探究
什么是浮力?
你的猜想是:
(1)、看课本实验探究1,然后小组合作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小石块、细线、水完成实验探究1。
石块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N,在水中的示数为F =N,那么,水对石块的浮力F浮=G-F =N。
称重法求浮力:
先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出物体的重力G,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物体所受浮力:F浮=G-F。
练习:、
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物体浸没在
盐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2)看课本“气体浮力演示器介绍”并讨论下列问题:
先独力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
①、图(a)与图(b)中左端物体的总质量是否有变化?
②、杠杆由图(a)中的平衡变为图(b)中的左端上翘,说明了什么?
③、这个使杠杆左端上翘的力是谁施加的?
④、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结论: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填方向)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看课本实验探究2中的(1)、(2)然后说出你的猜想并与同学交流。
你的猜想是:
实验方案:
看课本图7——21、7——22、7——23。
(2)、小组合作,按图7——21、7——22、7——23完成实验,验证假设。
分析:图7——21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7——22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7——23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
有关,而与浸在液体中的无关。
练习:写出下列实验所用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1、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无关
探究浮力的大小
(1)、探究问题: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什么关系?
(2)、制定实验方案
看课本实验探究3,明确图7——24实验的步骤。
(3)、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以小组为单位,按图7——24中(a)、(b)、(c)实验步骤完成探究实验。
将实验所收集到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空杯重G杯/(N) 石块重G石/(N) 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 /(N) 杯、水总重G总/(N) 浮力的大小F浮/(N) 排开水受的重力G排/(N)
(4)分析与论证
比较测得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
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被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也适应与气体。
用公式表示为F浮===。
练习:1、某同学将一金属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了重3N的水,则金属块受到的水的浮力是。如果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盐水中则受到的浮力将3N:
2、某同学将一质量为300g的金属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溢出了80mL的水,则金属块受到的水的浮力是(g取10N/Kg):()
A.0.8N B.3.8N C.2.2ND.3N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
(四)随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跳水运动员离开跳台后,从接触水面到全部浸入水中,他受到的浮力将;当他全部浸入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
2、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3、某物重为3.5N,把它放在盛水的容器中,溢出的水重为2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
A.一定是2NB.一定是3.5NC.可能是1.5ND.可能是2.5N
4、某同学通过实验来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②③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对比分析③④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对比分析④⑤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2)综合分析和归纳上述实验,得到的较为完整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 爱心 专心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复习课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的概念,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2、回顾探究密度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建立密度概念,熟悉密度公式、单位,能利用密度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明确浮力是什么,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认识阿基米德原理。
4、回顾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全过程,熟悉物体浮沉的条件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
1、天平和量筒(量杯)的使用
2、密度公式的应用
3、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学习活动
三、知识整合
请同学们按下列流程完成对本章知识点的回顾:
四、重温实验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 l )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 ( 2 与3、1与 3 )或4 与5 ( 5与6 、4 与6 )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_____ 。
物质 实验序号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甲 1 5 9 1.80
2 10 18 1.80
3 15 27 1.80
乙 4 5 4 0.80
5 10 8 0.80
6 15 12 0.80
( 2 )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 3 )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把图中观察到的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及物体排开的水受的重力。
物体的重力(牛) 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示数(牛) 物体受到的浮力(牛)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米3) 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牛)
2、从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五、当堂检测(每题20分)
1、月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一块矿石,这块矿石不变的是( )
A 、质量 B、 重力 C 、 温度 D、 位置。
2、一架托盘天平游码标尺上的最小刻度值是0.2克,标尺上的最大示数是5克,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好后,在天平的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入一个5克的砝码,横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从右盘取出5克砝码,放入两个2克的砝码,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边,要测出被测物体的质量,应( )
A、将平衡螺母旋出,
B、以5克和4克砝码的平均值4.5克作为被测物体质量,
C、将平衡螺母旋进,
D、移动游码,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
3、由密度的概念及公式,可以判断对于同一种物质( )
A、 密度是一样的 B、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C、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4、两个物体分别挂在弹簧秤下,将它们同时浸没在水中,两把弹簧秤示数减少相等,则两物体必有相同的(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形状
5、把重5N、体积为0.4d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
A、 物体漂浮,F浮=5N B、物体漂浮,F浮=4N
C、物体悬浮,F浮=5N D、物体沉底,F浮=4N
浮力的概念、方向及计算方法(5种)
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
熟悉几种常见物质的密度
阿基米德原理
比较密度关系:
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物质密度的探究过程及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量筒测量固、液体积
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物质的密度
质量的测量工具:
单位及换算:
概念: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物体的浮与沉
:
质量
自学引导
交流合作
小组讨论
自主复习
回扣课本第四节《阿基米德原理》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和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2、 经历从猜想和假设到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发现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3、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
2、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
(一)思考与讨论: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思考课本P126问题,万吨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它们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实验探究1 什么是浮力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块小石块的重力,再将小石块放入水中,观察示数的变化,想一想,导致示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得出各自的结论。
(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块小石块的重力,用手托起小石块,使示数减小到在水中时的示数,感觉一下手受到的力。
(3)老师演示实验:气体浮力演示实验。(P127)
猜想:液体或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一个 的力。
结论: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 (填方向)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思考:如何计算上面实验中小石块受到的浮力?
(三)实验探究2 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猜想与假设:
根据以下现象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到海边游泳时,身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也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2)、轮船从江河航行到大海,吃水的深度变化了,由此猜想:浮力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猜想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思考后积极发言,发言时要说出你猜想的依据。
2、制定实验方案:
观察课本128页图7-21、7-22,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 进行上面两次实验时,我们用到了一个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这个方法是什么?
(2) 我们研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的关系时,要保持什么不变?
(3) 我们研究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时,要保持什么不变?
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出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步骤。小组内交流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思考:应该在什么情况下读取弹簧称的示数?
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将实验数据收集在下表中。
实验代号 开始示数 最终示数
7-21
7-22
4、 分析与论证:
由实验现象和数据你能怎样的结论?
(四)实验探究3 探究浮力的大小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 ,这便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计算公式的导出:
F浮=G液
F浮=m液g
F浮=ρ液V排g
四 、应用与练习:
1、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 (或 )对物体 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 的重力。
2、独立完成课本129——130页作业题,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仍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全班讨论。
五、当堂检测:
1、木块的密度是0.6冰块的密度是0.9 g/cm3,若它们的体积相等,都漂浮在水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浮力 冰块受到的浮力,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冰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下面几种关于浮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液体密度大,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浮力就一定大
B、只要物体的体积大,所受的浮力就一定大
C、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形状及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D、阿基米德原理只适用于液体
3、把质量相等垢实心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于水中,则( )
A、挂铁球的测力计示数大 B、挂铝球的测力计的示数大
C、两测力计示数一样大 D、无法判断哪个测力计示数大
4、一石块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5N,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N,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4N,则:
(1)石块密度为多大?
(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用心 爱心 专心§7、5 物体的浮与沉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理。
2、了解物理知道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3、会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浮与沉。
重点:浮沉条件
难点:密度计原理
学习活动:
1、 生活经验回顾:
问题: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放入水中,会下沉?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小组讨论,并归类。把答案写在下面:
2、 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1、看课本P131至P132上边,弄清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序号1、2,并填表。
2、分析:小瓶上浮或下沉,说明了运动状态在改变,而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了受 力。上浮,说明 > ;下沉,说明 > 。
3、小组讨论步骤3、尽可能多地想办法使小瓶静止在水中的情况。
4、根据探究结论,填写P132的空。
5、进一步探究:
(1)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则G物=ρ物gV,F浮=ρ液gV
当①ρ物>ρ液,即G物>F浮,物体 ;
当②ρ物<ρ液,即G物<F浮,物体 ;
当③ρ物=ρ液,即G物=F浮,物体 。
所以,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也可以认为取决于 和 的关系。
(2)在液体中上浮的物体,最终的结果会怎样?各时段受力情况有变化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的空白处,小组展示)
三、自学课本P133至P134页内容,独立完成下列各问题,完成后小组讨论:
1、密度计的原理是: 。密度计上的刻度,越往上,刻度越 。
2、潜水艇是靠改变 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3、盐水选种选出的籽粒饱满的种子,具备的特点是 。
4、除了课本中提到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浮沉知道的应用。(将答案写在下面的空白处,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四、应用与训练:
1、把木块浸入水中,放手后木块会 ,把铁块放入水中,放手后,铁块会 ;氢气球放手后会 ,充满空气的气球放手后会 。由此可见,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的 力和 力的大小。当 时,物体上浮,当 时,物体下沉,当 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
2、把铁片插入水中,铁片下沉,如果把铁片折成船形或者盒形后就能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铁片折前折后的 不变,但铁片折后 增大,从而增大了它受到的 。使其能够浮在水面上。由此我们想到可以用 的方法来获得较大的浮力。如:浮筒,轮船。
3、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铜、铁、木三个球,漂浮在水银面上,在水银面下体积最大的是 ( )
A、铜球 B、木球
C、铁球 D、三个球浸在水银中的体积一样大
4、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铜、铁、木三个球,漂浮在水银面上,在水银面下体积最大的是 ( )
A、铜球 B、木球
C、铁球 D、三个球浸在水银中的体积一样大
五、当堂测试
1、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5dm3,完全浸入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 .如果这个物体重4N,它在水中将 (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2、将完全相同的三个小球同时放入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它们静止时的情况如图,由此可知,小球在三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a、Fb、Fc,之间的关系是 ( )
A、Fa>Fb>Fc B、Fc>Fa>Fb
C、Fb>Fc >Fa D、Fa=Fb=Fc
a b c
甲 乙 丙
3、上题图中三种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 )
A、ρ甲>ρ乙>ρ丙 B、ρ丙>ρ甲>ρ乙
C、ρ甲>ρ丙>ρ乙 D、ρ乙>ρ丙>ρ甲
4、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浸入水中的部分是50㎝3,露出水面的部分是50㎝3,根据已有的条件,你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六、课后思考:你能想办法用1N的水浮起10N甚至100N的物体吗?
用心 爱心 专心《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2课时)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4、理解密度的概念。
5、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6、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
考点: 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的单位;天平的调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测定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应用,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及密度的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结构】
一、质量:1、质量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它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国际单位_,常用单位___;换算关系:______。
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天平的正确使用
2.测量物体的质量
3.液体质量的测量
三、密度
1. 密度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无关。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__________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______的。
2.密度的公式:_____________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______。水的密度___________
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测密度的原理:根据密度的公式___________来测定。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_____和_____,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 2.测定固体的密度 3.测定液体的密度
五、密度知识的应用
1.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题型解析】
一、质量的定义的理解及其物体质量大小的判断
【例题1】下列物体中,质量可能是0.2kg的是: ( )
A、一头大象 B、一个苹果 C、一台电视机 D、一只蚂蚁
【例题2】一宇航员从月球上采集到一块矿石,带回地球后,这块矿石一定不变的是( )
A、位置 B、质量 C、重力 D、温度
二、 质量的测量
1、测量工具:实验室、化验室常用的仪器是_____,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等。
2.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__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把被测物体放在_____里,用镊子向_____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④记录测量结果,物体的质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3】用调好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当左盘中放入待测物体,右盘中加入35g砝码时,天平指针偏向分度盘右边,这时〔 〕
A.向右盘中加砝码 B.减少右盘中的砝码 C.将游码向右移动 D.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三、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例题4】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采用了如下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点上;
2.调节天平横梁右端螺母;3.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里;
4.根据估计用手将砝码放在左盘里,再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5.计算砝码的总质量,并观察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得出所称物体的质量;
6.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盒内。
以上有三个步骤中各有遗漏和错误。请在下列横线上写出这些遗漏和错误步骤的序号,并在横线上加以补充或纠正:
A. B.
四、对密度公式ρ=m/V的正确理解
1.物体的密度由公式ρ=m/V计算。
2.同种物质,密度相同,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m1/m2=V1/V2
3.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当体积一定时,物体的质量m与密度ρ成正比,即当V一定时,m1/m2=ρ1/ρ2,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即当m一定时V1/V2=ρ2/ρ1。
【例题1】物体a的体积是物体b的体积的1/2,将物体a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物体b放在天平的右盘,天平恰好平衡,则物体a的密度ρa与物体b的密度ρb的比值:( )
A.2:1 B.1:2 C.4:1 D.1:4
【例题2】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示图线,由图线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__,用甲乙两种不同的物质做成质量相同的实心体,则它们的体积之比V甲:V乙=__
五、密度的测量
1.观察比较法:观察比较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他要求对各种物理现象、物理实验在观察的基础上,与确定的对象(或标准)进行比较后,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结论。
【例题3】将16g盐完全溶解在如图1甲所示的量筒内的水中,液面升高后的位置如图1乙所示,则图乙中盐水的密度为 。
【解析】运用观察比较法:
2.替代法测密度
【例题4】给你天平、量筒和水,要测出石蜡的密度,还需要哪些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步骤。
【解析】该实验的关键是测出石蜡的体积,由于石蜡不下沉,可用细线把它和一铁块捆在一起浸入水中,用排水法测出体积,因此该实验还需要的辅助器材有:铁块、细线。
实验步骤:
六、关于密度的应用”
(1)比较密度:根据公式ρ物=m物/ V物,求出ρ物,再与该物质密度ρ比较,若ρ物<ρ,则
为空心,若ρ物=ρ,为实心。
(2)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V=m/ρ,求出V,再与V物比较。若V<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V= V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3)比较质量:把物体作为实心物体对待,由公式m=ρV,求出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的质量,然后将m与物体实际质量m物比较,若m>m物,则该物体为空心,若m=m物,则该物体为实心。
【例题5】有一铁球质量为50kg,体积为1×10-2m3,试判断此球是空心还是实心的?(已知铁的密度为7.9×103kg/m3)(用三种方法)
四.探究创新
【例题6】黑龙江生产的大豆颗粒饱满、质地坚实、出油量高,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小明猜想这种大豆的密度一定很大,为此,他请教了张大伯。张大伯说,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同时又告诉他,这种大豆的密度比水的大,但是具体的数值还需你自己去测定。于是,小明找来了天平(砝码)、量筒和适量的水,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其要求是:写出测量步骤及大豆密度的表达式。(2)写出一处操作中为了减少误差而需注意的事项
当堂达标测试:
1、某钢瓶氧气密度6 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2,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3 kg/m3 B、4 kg/m3. C、5 kg/m3. D、6 kg/m3.
2、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重力,将一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 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ρ钢=7.9×103 kg/m3 ρ铝=2.7×103 kg/m3 )
A、35.5 kg B、54 kg C、104 kg D、158 kg
3、100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后,则( )
A、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4、没有其它仪器,只有量筒,要取出0.5 kg煤油(ρ煤油=800 kg/m3),则( )
A、用量筒量出500ml B、用量筒量出400ml
C、用量筒量出625ml D、用量筒量出375ml
5、有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装有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铁块和铝块分别放入三只杯子里,水均未溢出,则杯中水面最高的是( )
A.放铜块的杯子 B、方铁块的杯子
C、方铝块的杯子 D、三只杯子水面一样高。
6、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溢出酒精8g(ρ酒=800 kg/m3),若将此金属块浸在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水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
A.、15g B、12.5g C、10g D 8g
7、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
与体积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 )
A、 ρA>ρB>ρC 且ρB=ρ水
B、ρA>ρB>ρC 且ρC>ρ水
C、ρA<ρB<ρC 且ρA=ρ水
D、ρA<ρB<ρC 且ρB=ρ水
8、物体实际质量为20.5克,某同学粗心,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量,则天平平衡时,他读到的质量为(1克以下使用游码)( )
A、19.5g B、20.5g C、21.5g D、20g
二、填空题:
9、有一个质量540g,体积360cm3的空心铝球,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如果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总质量是( )g。(ρ铝=2.7×103 kg/m3)
10、为了研究某种物质的特性,某同学把测得的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请你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关系上探究实验结论。
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3 (m/V)(g/cm3)
1 铝块1 54 20 2.7
2 铝块2 108 40 2.7
3 松木1 108 216
4 松木2 20 20 0.5
(1) 上表中空格处的数据应为_________.
(2) 比较第2、3两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第1、4两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比较第1、2、(或第3、4两次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铁的密度为7900 kg/m3,一个铁球质量是39.5 kg,体积为10cm3,试判断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密度与浮力》复习学案
1、 学习目标:
1.学会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会调节天平平衡,会使用砝码,会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掌握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5.会使用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会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6、 学会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7、通过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浮力大小的过过程,学会阿基米德原理。
8、通过物体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学会物体浮沉条件并知道其应用。会判断物体浮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密度的概念。测量密度。
2、密度公式的应用
3、阿基米德原理.
三、教学难点:
1、体积、面积等的特殊测量。
2、密度的应用和计算.
3、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结合学习目标:启发提问学生归纳本章讲了几类问题,并分别指出重、难点。
1、本章主要学习了哪些物理概念公式?
2、本章主要学习了哪些物理实验?
3、本章主要学习了哪些物理问题的应用?
(1) 提问学生回忆知识网络、复习各知识点。组内交流、组内展示。教师投影知识结构网络图。知识结构网络本学案附图:
a、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特点: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
c、单位:kg、g、mg
d、测量:天平、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
a、定义: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b、特点: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c、公式:ρ=m/v
d、单位:kg /m3 、 g /cm3
e、物理意义:
a、构造:横梁、平衡螺母、指针、标尺、游
1、天平
b、使用:
a、测固体质量、测液体质量
b、测固体密度、测液体密度
c、特殊测量
a、浮力的大小及相关因素
b、物体的浮沉条件
1、判断是什么物质,实、空心
2、质量计算体积计算
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浮力公式、判断物体浮沉
(1) 学生进行练习,组内交流,教师个别辅导、收集信息、精讲点拨。
针对三点进行练习:
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变化。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实验室用_______测质量,1千克冰熔化为水,则水的质量______1千克(填>、<或=)。
2、20 t =_____ kg;400g =______kg;7.9g /cm3=___________kg/m3;
3、使用托盘天平的步骤是_________(填序号)
A、把物体放在______盘里,用_______向_______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
B、把天平放在________上,把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_处。
C、调节横梁两端的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_______处,这时天平平衡。
4一金属块悬挂在弹簧秤的下端,当金属块从水面慢慢浸入水中的过程(如右图所示),弹簧秤读数将逐渐________;当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后,随着浸没深度的增加,弹簧秤读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1∶3,则甲、乙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
6、用天平和水,如何测一墨水瓶的容积?写出步骤和墨水瓶容积的表达式。
解:(1)
(2)
7、木块的密度为0.6×103千克/米3,将体积为100厘米3的木块放入水中后,它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牛顿,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为________米3。
8、 密度计、氢气球、茶壶、潜水艇,四种物体中有三种能共同遵循下列规律或原理中的一种,其规律或原理是:( )
A 连通器原理 B 浮沉条件
C 大气压作用 D 阿基米德原理
9、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测得四组数据如下表,
质量/ 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 /cm3)
铝块1 54 20 2.7
铝块2 108 40 2.7
松木1 108 216 0.5
松木2 10 20
(1)将上表填完整
(2)比较1、2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_______
(3)比较2、3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是_______
(4)比较1、4两次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配制适当密度的盐水,可以用来选种:把种子放在盐水中,漂 浮的种子是不饱满的,沉底的种子是饱满的。请说明道理。
(1) 展示质疑、精讲点拨。提问学生还有哪些不太懂或哪类问题不太懂,特别要注意哪些,并解答学生提问。
(1) 达标检测,反馈提升:
1、一物体的质量大约是6×10 4 mg,这个物体可能是( )
A、一张课桌 B、一张纸 C、一块砖 D、一只鸡蛋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它们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B、体积相同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与密度成反比
C、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D、物体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3、450g 冰完全熔化为水,则水的体积是________ cm3
4、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________来实现的。气球、飞艇的升空是靠________来实现的。
5、 弹簧测力计称一个物体,不论物体是浸没、悬浮或漂浮在液体中,弹簧秤的示数都要比原来的________,这充分说明物体在液体中,都要受到________。
6同一个物体,漂浮在密度不同的液体里,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的,物体________的体积是不同的。
(六)本章小结,布置作业:
1、现有一铜球质量为89g,体积为20cm3,已知铜的密度为8.9g /cm3,问此铜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用三种方法。根据上述条件,还能求出哪些物理量?
2、现有天平、烧杯、水,如何测盐水的密度,写出步骤及密度表达式
(1)
(2)
(3)
1、质量
一、概念
2、密度
密度和浮力密度
二、实验
2、测质量和密度
3、测浮力
三、应用《物体的浮与沉》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物体的浮沉现象的实验研究,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通过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知道密度计、潜水艇、热气球的原理。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物体浮沉条件的研究总结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活动
1.实验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一)
生活中常见现象:把木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铁块下沉。课本图7-27(a)(b)
木块和铁块分别受到那几个力?是否是平衡力?物体的上浮与下沉究竟取决于什么?
你的猜想是:
看课本实验探究,然后小组合作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大水槽、带盖小瓶、水完成实验探究,并把结论填在书上方框中,得出浮沉条件。
练习:对照课本中图分析潜水艇上浮、下潜、悬浮的原理。
(二)
把木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铁块下沉。木块的密度、铁块的密度、水的密度大小如何?你认为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你的猜想是:
对照课本和桌面上的器材,完成“迷你实验室”2实验。
小组合作讨论:再把浮力F浮=ρ液gV排和重力G=ρ物gV物,分别带入浮沉条件,浸没时,gV排和gV物都相同,你能得出物体的浮沉和ρ液、ρ物有怎样的关系?
得出结论:
练习:对照课本分析盐水选种的原理
(三)
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最后木块将会怎样?木块受到几个力?是否是平衡力?这几个力大小如何?同一木块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浮力是否发生变化?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得出结论:
练习:对照课本分析密度计的原理
2.气体浮力
通过看课本134页,热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与外部气体的密度(空气的密度)符合怎样的关系气球才能上升?
小组讨论交流。(提示:气球在空气中的浮力F浮=ρ空气gV,气球的重力G=ρ气体gV,不考虑气球外壳的重力)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
(五)随堂测: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 “死海不死”的故事说的是……“将奴隶和俘虏扔进海里,可他们都漂浮在海面上—………”。以下是几位同学对该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奴隶和俘虏是被水平仍进海里的
B.海水的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在海里自然漂浮
C.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总大于其重力
D.人被扔进海里漂浮在海面上时,浮力等于其重力
2.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13-76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和的关系,有( )
A.浮力增大,= B.浮力减小,=
C.浮力不变,> D.浮力不变,<
3.体积相同的铜、铁、铝和木四个小球,放入水中静止时情况如图7-41所示,已知这四个小球的密度关系是ρ铜>ρ铁>ρ铝>ρ水>ρ木头,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铝球、木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四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关系是:F铜>F木头 >F铁=F铝
C.四个小球的重力关系是:G铝>G铁>G木头>G铜
D.四个小球的质量关系是:m铝>m铁>m铜>m木头
图7-41
图13-76
用心 爱心 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