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语文上11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七年语文上11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6 11:3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11、《论语》十二章 部编人教版作品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本书,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诗》《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第一则 子【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曰:“学而时习【按时温习】之,
孔子说:“学了(知识)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
不亦说【yuè通“悦”,愉快。】乎?有朋【志同道合的人。】自远方来,
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不亦乐【lè快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恼怒。】,不亦君子
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恼怒,不也是
【指有才德的人。】乎?”《学而》
道德上有修养的君子吗?
【段解】谈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 曾子曰:“吾【wú我。】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反省】身:与朋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同朋友
友交而不信【诚信】乎?为人谋【谋划,考虑】而不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
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替别人办事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乎?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不习乎?”《学而》
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温习了?
【段解】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第三则 子曰:“吾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五而志于学,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而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四十而不惑【不迷惑】,五十而知
三十岁才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
天命【上天的旨意,古人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六十而耳顺【通常认为是能听得
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进不同的意见】,七十而从心所欲【顺从意愿】,不逾矩【越过法度】。”
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为政》
【段解】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经验的总结。即使随心所欲时也要合乎礼仪。第四则 子曰:“温故【温习旧的知识】而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可以【可以、能成为,凭借】为【作为,做】师矣【yǐ了】。”
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为政》
【段解】谈学习方法,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第五则 子曰:“学而【却】不思【思考;思索】则罔【wǎng迷惑,感到迷茫而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dài疑惑】。”
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叫人感到疑惑。”
《为政》
【段解】谈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即颜回,孔子的弟子】也,一箪【dān,古盛饭用的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竹器】食,一瓢饮【指凉水】,在陋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人不堪【能忍受】
喝的是一瓢凉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乐于学】。贤哉回也。”
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为政》
【段解】孔子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
第七则 子曰:“知【了解,知道】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
不如【不及,比不上】好【hào喜爱】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快乐】
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
之者。”
的人。 《雍也》
【段解】本段谈论的是学习的三个境界,其中“乐之者”
是最高境界。
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吃粗粮】,饮水【喝冷水】,曲肱【即弯着胳膊】
孔子说:我吃粗粮, 喝白水, 弯着胳膊当枕头,
而枕【动词,当枕头】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对,
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
对于】我如浮云【像浮云一样】。”《述而》
我来讲就像是浮云一样。
【段解】体现了孔子安贫乐道的思想。
第九则 子曰:“三人【指多人,虚指】行,必有我师焉【于此】。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择【选择】其善者【好的方面】而从【跟着做,学习】之,其不善者而改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 发现他的缺点就对照着改正自己
之。”
的缺点。” 《述而》
【段解】文段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态度。
第十则 子在川【河边】上曰:“逝者【流逝的时光】如斯夫【这流水】,
孔子在河边上说:“时光就像这奔流的河水流水一样,
不舍【居住,停留】昼夜。【白天和黑天】”
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子罕》
【段解】孔子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第十一则 子曰:“三军【指军队】可夺【改变,被夺取】帅也,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取,
匹夫【pǐ指平民中的男子,指平民百姓】不可夺志【志向,抱负】也。”
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子罕》
【段解】教育弟子,一个人应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则 子夏曰:“博【广泛,广博】学而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定】,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
切【恳切】问而近【最近,当前】思,仁【仁德】在其中矣【语气词】。”
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做到这两点,仁德就在其中了。”
《子张》
【段解】强调老师所倡导的教育方法。
直击中考 常识填充:
1、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2、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生气
(2)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3)逝者如斯夫 流逝的时光
(4) 不舍昼夜 停止
(5) 三十而立 立身,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6)五十而知天命 上天的旨意,古人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
(7)六十而耳顺 善于听各种不同的意见
(8)不逾矩 超过规矩
(9)见贤思齐焉 相同,看齐
(1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11)博学而笃志 志向坚定
(12)切问而近思 最近,当前。
(13)其善者而从之 跟着做,学习
(14)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反省自己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问题。(1)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应秉成的正确态度是:
择其善之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孔子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的句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问题。 (4)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5)表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我们对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7)对不符合礼仪而获得的富贵,孔子的态度是: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第一则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谈的?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的态度,属于个人修养的范畴。 5、“人不知而不愠”意在阐明什么? 意在阐明要加强个人修养,做一个心胸宽广胸襟开阔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说明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告诫我们;要从做事、交友、学习等方面不断反省自己,完善自己的品德。 7、第三则(吾十有五……不逾矩)讲的是什么?请你做一下总结。 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经验的总结。尤其是最高境界的随心所欲还能合乎礼仪,不越过规矩, 是个人修养的顶峰。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谈论的是什么?
谈论的是学习的三个境界,其中“乐之者”是最高境界。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谈的是什么问题?强调了什么?
谈论的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结合的重要性。 10、在“从师”的这个问题上,孔子的意见是什么? 孔子认为,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样的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他的优点,我们要学习效仿;他的缺点,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要加强克服。实际上,在孔子看来,任何有可取之处的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自己都可以向他们学习。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他用来比喻什么?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这是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12、用自己的话说说子夏倡导的关于“仁”的教育理想怎样才能实现? 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更要有坚定的意志,多听多问还要切近平时的思想。做到这两点,“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13、“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博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前的事情。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14、学完《论语》十二则后,你在孔子身上都能学到些什么?请简单的谈一谈。 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治学态度:善学善思,时时温习旧知;处世方法: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或穷困或改变。15、宋朝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请你也把你所熟记《论语》写出两则供大家欣赏。
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归纳来自本课成语,并加以解释: 不亦乐乎: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
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三省吾身:指反复检讨自己的不足或过错。
箪食壶浆:指过着清贫的生活。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依从或采取。
笃志好学:形容专心学习。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一方面阐
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学好问、
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也阐述了温故知新、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教和
学的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