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鸦片战争课件(29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鸦片战争课件(29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16 15:0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鸦片战争工业革命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一)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发展——英国(一)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发展——中国一、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一位英国人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内体…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严重伤害国人身心健康。2.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清朝的财政危机。3.官员吸食鸦片,吏治愈加腐败;士兵吸食鸦片,军队丧失战斗力。 林则徐在广州的禁烟措施:1、限期令外国人交出鸦片;
2、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3、虎门销烟
1839.6.3~6.25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林则徐
为纪念 “虎门销烟”,1987年6月,联合国决定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 “(虎门销烟) 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的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二、中英《南京条约》(一)中英鸦片战争 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是否会发动战争?




2.直接原因(导火线):1.根本原因(目的):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禁烟运动(虎门销烟)3.开始标志:4.结束标志:
(结果)1840.6,英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
关天培:血战虎门
陈化成:扼守吴淞 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是否会发动战争?




2.直接原因(导火线):1.根本原因(目的):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禁烟运动(虎门销烟)3.开始标志:4.结束标志:
(结果)1840.6,英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清政府战败求和。1842.8,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请同学们看书第6页,总结《南京条约》的内容?结合中英《南京条约》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二、中英《南京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关税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使香港岛成为英国进一步侵华的基地。使清政府财政更加困难,中国人民负担大大加重。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经济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不平等条约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 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 中法《黄埔条约》鸦片战争影响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清政府忽战忽和,妥协退让;部分将领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中国武器落后,英国武器先进。
中国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英国为开新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 , 为国强.
一八四零战争起, 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 近代始.小 结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半殖半封选择题:
1、在清末,有个人住在香港岛,原来每年都要向清政府纳税,但后来却要交给英国统治者。你认为这种转变会在年间事情发生后(   )
A、戚继光抗倭
B、《尼布楚条约》签订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南京条约》签订D2、联合国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是为了纪念发生于哪一年6月的虎门销烟( )
A、1838年 B、1839年
C、1840年 D、1841年B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
B.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商利益
C.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秩序
D.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D4、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目的是: ( )
A.毒害中国人民
B.满足中国人民的需要
C.向中国渗透势力
D.占领中国市场D5.清政府派林则徐广州禁烟的主要目的是: ( )
A.反对英国侵略 B.防止人民受害
C.防止白银外流 D.维护自身统治D6.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皇帝是: ( )
A.乾隆帝 B.嘉庆帝 C.道光帝 D.咸丰帝C7、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 )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朝制度腐朽
C.清朝闭关锁国
D.统治者犹豫动摇B8、“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因为( )
A、由此,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B、由此,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由此,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由此,沿海市场进一步被打开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