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怎样认识力》 宜丰县天宝中学 钟福民一、说教材 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力的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单位以及对1N的力形成感性认识,力的三要素。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活动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身边常见事例的分析来认识力,感受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现象的探究热情和思考兴趣。三、说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
学生实验法
分析法
四、说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力四、说教学程序 2.新课教学主要通过四组实验来完成。四、说教学程序 2.新课教学投影下面这组图:说明我们周围到处都有力的作用四、说教学程序 2.新课教学学生A组实验:
A1手拉弹簧,弹簧伸长了。
A2用塑料袋盛水压在薄夹板片上,水袋变扁,夹板片下凹。
A3用手捏矿泉水瓶,瓶中水面上升。
A1 A2 A3
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四、说教学程序2.新课教学 学生B组实验(投影显示):
学生每张桌子上有一个小铁球,按以下要求操作:
B1使静止铁球运动起来。
B2使运动的铁球静止。
B3使慢慢运动的铁球速度变快。
B4使快速运动的铁球慢下来。
B5使直线运动的铁球拐弯。四、说教学程序2.新课教学 教师演示实验(投影):小铁球在投影仪表面缓慢做直线运动,屏幕上投影出直线轨道;然后用磁铁吸引,使铁球变成弧形运动,屏幕上投影出弧形轨道。磁铁——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四、说教学程序2.新课教学学生C组实验:
C1同学用左右手食指搭成“人”字,用力压,发现了什么?谁对谁施加了力?
C2同学用手背轻敲桌角,感受如何?谁打了你?
C3课本图6-5:推手游戏。
得出: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说教学程序2.新课教学学生D组实验:
D1同学轻轻拉弹簧和用力拉弹簧,弹簧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D2同学拉弹簧和压弹簧,弹簧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D3矿泉水瓶立在桌面,用手指沿水平方向推它的下部和上部,瓶子会怎样?说明了什么?
得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
作用点。
四、说教学程序2.新课教学四、说教学程序3.归纳小结板书设计:
6.1 怎样认识力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四、说教学程序4.反馈练习1.课本第7页第2题。
2.课本第7页第3题。
3.课本第7页第4题。
4.课本图6-7推门实验改为练习。
5.能力提升题:利用一只氢气球设计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并完成下表:
四、说教学程序5.布置作业五、评价分析 本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学生在教师启发下,通过自觉的探究活动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下一节课的开始复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通过循环教学定能学好这节知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