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教材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教材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8-19 21: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天空中的星体》
教 材 分 析设计意图走进科学领域走进科学学科走进科学课堂·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天体运动变化的机会,将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到转换视角观察天空中的天体。
纠正学生的一个错误码的前概念——白天天上没有星星。
落实课标中的一个知识点,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在整套教材的位置 · 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组成 单元目标活动框架· 单元活动框架
教学目标:
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能够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认方向;
愿意观察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并发现太阳的运动规律。重点: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能够通过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
难点:观察并描述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人们主要利用太阳的光与热。利用光可以用来照明、发电等,利用热来晒干物质、取暖等。从生活中的事例说起,聚焦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晒太阳。通过人们晒太阳的事例间接认识到太阳能够发热。做实验之前可联系前面人们利用太阳的事例,先创设一个情境,太阳能不能将水晒热呢,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呢?你家里有这样能将水晒热使用的装置吗?
做简易太阳能热水器时,教师做好演示。要将塑料瓶外面的包装纸先撕去,水不宜过多,黑塑料袋要裹紧瓶子。
将晒好的水瓶外的塑料袋拉下,与自来水龙头刚放出来的水相比,说说有什么发现。
提供太阳能热水器的图片,将热水器上的集热管与晒的黑色大塑料瓶相比,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窗户的作用除了通风,还有就是采光,白天让室内保持明亮。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低矮的草屋,都有窗户。思考窗户的作用时,可以作反向思考,假如房屋没有窗户,那又是怎样的情形。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这样才会认识到窗户有什么作用。老人和小孩本来在图的右下角,现在坐在了左下角,包括小猫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原因就是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原先他们晒太阳的地方处在了影子的下面。观察老人和小孩的位置变化时,要将他们的位置变化与太阳的位置变化建立联系。同时还可以更进一步,将太阳位置的变化与阳光下不同位置的冷热变化建立联系。观察并描述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同时根据太阳辨别方向也是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可以采用在学校不同的时间点进行,选择固定的时间点以及固定的位置进行。图中显示的时间为早晨八时,所以小男孩面对太阳的方向是东方。这所学校的东面是图书馆,南面是学校大门,西面是花圃,北面是教学楼。先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太阳是在哪个方向,提醒学生注意教学楼上的时钟是八点,此时正是早晨。
再让学生标出图中的东南西北分别是在哪个方向。然后分别说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将学生带出教室,先定好学校的东南西北方向。观察自己的学校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或是其它标志物。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月亮以及月相盒模型,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通过观察月亮位置的变化,知道月亮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愿意观察月亮,感受月亮形状变化的神奇。
通过阅读人类观察月亮的科学史,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重点:通过画记忆中的月亮、看月相盒中的月亮以及观测实际的月亮,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难点:能够观测月亮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这四幅月亮图分别是凸月、下弦月、蛾眉月和满月,代表了月亮的典型形状。可采用单元页的猜谜小诗来引入这节课的学习。
谈话交流:说说你对月亮还有哪些了解?
画出记忆中的月亮时说说你记得是在哪一天看到过这种月亮的。
可以将全班同学画的不同的记忆中的月亮张贴在黑板上,进行分类比较,选择出典型的月亮形状。按照从月初到月末的顺序进行观察,在活动手册上画出月相盒中的“月亮”的形状。出示月相盒,介绍使用及观察的方法。
将月相盒里看到的月亮形状画出来,比较哪些是你看到过的,哪些是你没看到过的。
给刚才画的记忆中的月亮按照在月相盒里的看到的形状进行排序。能够在晚上实际观察月亮,消除月亮与太阳运动方向相反的错误概念。提出问题:在一个月当中,月亮有形状的变化,在一天当中,月亮会有位置的变化吗?月亮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吗?
观察月亮的位置移动时也要像观察太阳那样选择固定的位置。
观察任务可以提前一天布置,观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月亮的位置会不会变化,课上进行交流。从中国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开始进行此环节的教学,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
可将古人遥望月亮、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月亮以及阿波罗登月的科学史一起串起来读,增加科学史的连续性。
课上学会使用简易望远镜的方法,课后去观察,如果有条件也可使用成像清晰的望远镜或天文望远镜。
将利用望远镜看到的月亮表面的样子画出来,与伽利略当时绘制的月亮表面进行比较,有什么相似有什么不同。提出问题:在一个月当中,月亮有形状的变化,在一天当中,月亮会有位置的变化吗?月亮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吗?
观察月亮的位置移动时也要像观察太阳那样选择固定的位置。
观察任务可以提前一天布置,观察月亮是什么形状的,月亮的位置会不会变化,课上进行交流。· 单元活动框架走进
科学1.小小科学家2.小小工程师3.上好科学课1.1交流科学家在干什么,了解科学家的工作的一些具体场景1.2在滚小球中做科学,意识到我们小孩子也能做科学1.3知道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但仍有许多秘密尚未揭晓2.1交流工程师在干什么,了解工程师工作的一些具体场景2.2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感受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离不开工程师的设计与制造2.3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并进行比较,体验工程师的设计及制造产品的过程3.1参观科学教室,说说与一般教室的不同3.2小组合作比较水的多少3.3制订上好科学课的规则 教学目标
观察星空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区别。
知道星星也和太阳月亮一样是天空中的星体。
能够对“白天看不到星星”作出猜想并与同伴一起探索其中的秘密。
愿意观察星星,对星空感兴趣。重点:观察星空知道星星在大小明暗的区别。
难点: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从提出问题开始,一般我们是在什么时候观察星星,那么白天为什么看不到星星呢?
事先可不让学生看教材,鼓励学生作出自己的猜想,然后再看教材补充一些猜想。
在猜想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这样猜想的原因,避免胡乱猜测。
实验时可采用大小不同的手电,这样照在顶墙上的“星星”大小明暗会有区别。
结合学生活动手册,画出在不同环境下的星空图。可能的原因见下面的三幅图,也有可能作出其它假设:如跑到地球的另一边去了,或是白天不发光等。此时在暗室里看到的“星星”(小电筒的光斑)最多最亮。 “星星”变暗了。 一些本来就暗的“星星”看不见了,整个“星空”看到的星星寥寥无几。左边一幅为城市上空,由于光污染以及城市空气质量原因,看到的星星就少。右边一幅为旷野上空,由于没有光污染以及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看到的星星就多而且亮。观测星空应该选择在高海拔地区,天气干燥的晴天,远离非自然光源,时间为农历的月初或是月末。“月明星稀”出自三国时期曹操的《短歌行》,它的释义为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先比较教材中两幅图的场景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去解释这两幅图中的星星为什么会一个少一个多,可以从城市与旷野处的不同去分析。
学生对于在怎样的环境中观察星空缺乏经验,可采用选择的方式让学生来表述,建议说说背后的原因。
对于在时间的选择上,即教材中显示的是在月牙时还是圆月时观察星空,可结合刚刚探究的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去分析。课时建议· 课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