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 三年级上(2018)21 古诗二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 三年级上(2018)21 古诗二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6 22:25: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1 古诗二首
教学
要求
1.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情景。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3.背诵课文,培养想象能力。
4.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重点
难点
1.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一 观画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你觉得画得怎么样,画中的梅花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注意把话说完整。
2.这幅画是元末书画家王冕的《墨梅图》。王冕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还题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言题画诗——《梅》。看着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学习生字墨mò)
3.你对这个诗题“墨梅”是怎么理解的?
王冕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而说到“墨梅”,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北宋时候,有一位叫仲仁的人,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所以“墨梅”其实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王冕画过许多幅墨梅,画家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一首诗,几句话,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这首诗就是王冕留在其中的一幅墨梅画的诗。
二 学习生字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2.自学诗中的生字。
3.认读生字。
yàn tai kuā jiǎng
砚 台 夸 奖
4.分清字形。
上下结构的字: 夸   
独体字:砚
5.齐读古诗。
三 初读古诗
1.齐读,读准确。
2.指读,读准确。
3.再读,读出节奏来。
4.教师指导,读出节奏。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四 理解诗意
1.王冕画中的这株梅花长在哪里?
2.为何把池子称为“洗砚池”呢?(补充: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3.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
4.交流,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1) “吾家洗砚池头树”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 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头:边上。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
(2) “个个花开淡墨痕”
花开时那花儿的颜色(不浓艳),就像(用含着许多水的墨汁点染上去)一样。既没有(桃花那样娇艳),也没有(杏花那样如霞般粉红)。[可让学生填写。]
朗读表现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3)“不要人夸好颜色”
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
知道句中的“颜色”指梅花的色彩。
体会梅花品格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
(4) “只流清气满乾坤”
理解“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想象你此刻身在何处,闻到那香气了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可这样设置对话: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朗读,表现梅花的香气到处都是的情景。
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如桂花、栀子花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这种梅香,在王安石的诗中用另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暗香”(读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
小结:这梅,色淡、气清。
5.朗读,读出梅花的特点,读出自己对梅花的喜爱。
6.背诵古诗。
四、深入体会诗意。
1.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读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2.交流,知道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不计名利的品格。
3.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4.读着这些王冕的生平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5.交流,在交流中抓住其中的“淡”与“清”,知道其中有“淡泊”“清高”之意。
6.所以同学们,王冕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淡雅高洁的品性吗?(不是的,他更是为了通过这首诗来表述自己的胸怀,他也如梅花那般品性高洁、表露了自己不逐名追利、孤芳自赏的性格。)
7.这首诗讲述的其实是自己的志趣,志向。这就是“诗言志”。
8.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五、拓展延伸
1.王冕人称“梅花屋主”一生写了一百多首梅花诗,你还收集了那些?
2.学生汇报,并集体诵读。
梅花 其一
林下见清真,草衣如野人。开花冰雪里,岂是不知春?
梅花 其九
冷艳凝轻露,清香度晚风。如何冰玉质,却学小桃红?
梅花 其三
十月霜风寒,山木俱摧折。独此冰玉姿,照影清溪月。
梅花 十一
湖上春何在?罗浮梦已空。清香入书屋,不是杏花风。
梅花 其四
故人江海去,相隔万重云。岁晚思无已,梅花可寄君。
3.读着这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盛开的繁梅,正敖立于风雪之中,幽幽的散发着它的清香。它就像王冕一样,面对人生的不如意,面对世俗的诱惑,都保留着一种清高的气节,拥有一颗清亮的心灵。愿同学们都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六 背诵古诗
    墨梅
     墨梅———借物喻人———王冕
     淡墨———借物言志———不与世俗
     清气          同流合污。
1.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安排学生欣赏梅花图,并谈谈自己观察图画后的感受,使学生对梅花有了初步理解。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通过抓住“淡墨痕”“清气”等词语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梅花坚贞不屈、乐于奉献的品质。后通过诗人和梅花之间的联系,学生才真正从“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中体味到了诗人那种鄙薄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最后安排了拓展延伸,介绍王冕其他一些描写梅花的诗,使学生的感受更为深刻。古诗教学中我注重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将课外的资料搜集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与梅花有关的资料。有诗人的背景资料,有关于梅花的名句积累,还有描写梅花的诗句……给进一步的课外延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除利用好教学参考书的同时,还应通过课前预习,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生平,创作的时代背景,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3.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讲诗意,自己感悟情境,自己解答疑难。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动权,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诵,并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他们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产生与作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1.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描绘的情景。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孤独、寂寞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4.了解古诗的诗中有画、诗言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生字卡片,雪景图。
一 导入课文题目
1.同学们,你们喜欢雪景吗?你们看见过一个人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唐代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2.出示雪景图,结合课文,弄懂“江雪”的意思。(“江雪”就是江上的雪景。)
二 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1)轻声朗读。
(2)认读生字。
liǔ zōng yuán zōng jì xiǎo jìng gū zhōu lǎo wēng
柳 宗 元 踪 迹 小 径 孤 舟 老 翁
(3)理解字义。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径:小路。 
人踪:人的脚印。踪:踪迹;足迹。
孤:孤零零。
蓑笠:蓑衣和笠帽。蓑衣是用草或棕制成的雨具。笠帽是用竹篾、箬叶或棕皮等编成,可以遮阳、防雨。
独:独自。
3.请学生朗读古诗,教师小结,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上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山上的鸟儿已不见踪影,人的脚印也被大雪覆盖了。江面上,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钓鱼。)
5.指导书写。
(1)“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彳”的第一撇短而重,第二撇稍轻、舒展一些,走向基本平行。下撇顶上撇腰部起笔,垂露竖短而直。
(2)“踪”“孤”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翁”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瓮”。
三 进入情境,深入理解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
(1)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同学可以试着说一说。
(2)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3)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自学效果。
(1)说。
①播放音乐,请同学描绘。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鸟儿在飞,所有的小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这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中,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②集体评价。刚才这位同学的描述好在哪儿?
(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③你有什么补充?
(2)画。
①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②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③引导学生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景象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3)读。
①指名读。
②集体评议。老师适时指导,读好停顿、节奏。
③全班练习朗读。
④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
⑤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四 总结全诗,指导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老师进行总结。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在冰天雪地里独自钓鱼的渔翁形象。诗人通过诗中所描写的形象,寄托了自己被贬永州的失意和冷落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倔强孤高、不向世俗屈服的凛然正气。诗中的环境描写既具象征意义,又有衬托作用。
3.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互查。全班背诵。
  1.在指导背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背诵并加上自己的表演。学生感兴趣,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学完《江雪》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小结。在小结的基础上,再学习另一首诗《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但不同意境的作品的对比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让他们深入地感悟到作品的人文内涵。
1.比一比,再组词。
  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孤舟蓑笠翁  翁:年老的男子。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独钓寒江雪  独:独自。寒:寒冷。冒着大雪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
柴门闻犬吠  闻:听到。从柴门外传来了狗叫声
3.朗读下面的诗句,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花名。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墨梅》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5.《墨梅》诗中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6. 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一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人。与韩愈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二 雪景诗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 不在天空里凝结的雪花
1779年冬天,俄国圣彼得堡的一家报纸报道了一则十分有趣的新闻。这则新闻说,在一个舞会上,由于人多,又有成百上千支蜡烛的燃烧,使得舞厅里又热又闷,那些身体欠佳的夫人、小姐们几乎要在欢乐之神面前昏倒了。这时,有一个年轻男子跳上窗台,一拳打破了玻璃。于是,舞厅里意想不到的奇迹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雪花随着窗外寒冷的气流在大厅里翩翩起舞,飘落在闷热得发昏的人们的头发上和手上。有人好奇地冲出舞厅,想看看外面是不是下雪了。令人惊奇的是天空星光灿烂,新月银光如水。
那么,大厅里的雪花是从哪儿飞来的呢?这真是一个使人百思不解的问题。莫非有人在变什么魔术?可是再高明的魔术师,也不可能在大厅里变出雪花来。
后来,科学家才解开了这个谜。原来,舞厅里由于许多人的呼吸饱含了大量水汽,蜡烛的燃烧,又散布了很多凝结核。当窗外的冷空气破窗而入的时候,迫使大厅里的饱和水汽立即凝结,变成雪花了。因此,只要具备下雪的条件,屋子里也会下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