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结合注释,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故事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预习指导]
(一)知识链接
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后,不久病死于江陵。鲁肃接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二)预习新知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孤qǐ( )欲qīnɡ ( )治经为博士 yé ( ) (2)shú( )若孤
(3)但当shè liè( ) (4)肃suì ( )拜别蒙母
2.结合课本注释,翻译下面的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
及鲁肃过寻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标注在括号内。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说说本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后巩固练习
[基础巩固]
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______”,___________。)
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今义: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 今义: )
但当涉猎(古义: 今义: )
见往事耳(古义: 今义: )
一词多义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就蒙乃始就学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文言句式
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应是“蒙以军中多务辞”)
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拜”后面省略介词“于”)
[词语积累]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2.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通过角色扮演,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温故知新]
翻译。(根据课本23页的翻译提示进行翻译)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见吕蒙进步之大;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鲁肃爱才敬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吕蒙对于自己的进步相当自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地表现出了吕蒙的颇为得意。
通过学习,吕蒙由“______________”变得使人“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课后巩固练习]
阅读《孙权劝学》和《师旷劝学》两篇文言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注释] ①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但当涉猎
恐已暮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抄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赏析:
(1)《孙权劝学》主要采用___________描写,表现出孙权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鲁肃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这里的“暮”是指____________,他这样认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____________的意思,他这样理解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两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 书写 分 准确率:优 良 中 差
心得体会:
课后巩固答案
1.(1)当权 (2)用 (3)只是,大致浏览(4)晚了,迟了
2.(1)我难道想要爱卿你学习经书礼法成为一个博学的人吗?
(2)少年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光明亮。
3.略。
4.(1)语言(对话) ;有政治远见、善于劝学; 敬才、爱才
(2)对“暮”的含义说法各异。答案:前者“暮”为时间晚了,迟了。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吾年七十”,晋平公怕来不及学,学了没用了;后者“暮”指天黑、夜晚,师旷借题发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引出秉烛之喻。
5.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终身学习,受益终生等)。(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