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
【课型】新 授 课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概况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3、了解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
“大河向东流…… ”
“滚滚长江东逝水……”
“百川东到海……”
同学们,为什么我国的大江大河多数向东流?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
通过了解歌词,知道我国的多数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
学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准备学习新的内容。
通过耳熟能详的歌词导入新课既调动起来了学生的热情,又顺理成章的导入到我国的地势特征。
展示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概况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学会分析地形地势对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
3、了解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找一名学生大声朗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便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也便于老师检查学生本节课的达成度。
小组读图分析
合作探究
利用七年级所学习的亚洲的地形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我国海陆位置特点:我国西部深入亚洲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分析我国地势特点之一:西高东低
通过亚洲地势特征和我国海陆位置特点分析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分小组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逐步学会了学习地理的方法。
让学生先总结,调动起来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衔接过渡
探究新知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的是我国地势的特点之一:西高东低。除此之外,我国地势还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读图分析
1、指导学生读课本P22图2—1—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
总结分析我国地势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2、组织学生读P24图2—1—2中国地形填表
通过读图,思考读图题。
小组间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读图填写下列表格,明确我国三个阶梯的主要地形和海拔差异。
地形构成
海拔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通过读图,让学生自己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读图、
探究
结合幻灯片让学生讨论: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对降水、交通和水电事业的影响
学生读幻灯片中图的提示,总结:
1、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并且使得我国主要河流多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部的水上交通。
2、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当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增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是,阶梯交界处的巨大山脉往往构成了交通上的障碍。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体现学科特点
问题探究
假设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河流流向可能会怎样?我国气候又会怎样呢?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假设: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要求同学们能正确的认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的好处。
小 结
由此可见,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会使得我国大江大河自东往西流,不能流入海洋不能实行江海联运,并且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水汽难以进入内陆,整个国家就很有可能成为干旱的荒漠。
读图分析
通过展示P24的图2—1—2和图2—1—3思考:我国有哪几种地形类型,哪些地形所占面积比例大,那些小。
初步了解各种地形在我国的大致分布。
读图,总结、比较。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在我国均有分布。其中,山地占全国总面积的33%(比例最大)其次高原占26%。得出结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通过读图,明确高原、山地和盆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引导学生读图,由图中信息,概括总结我国地形特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衔接
我们习惯把高原、山地和丘陵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合作
探究
引导学生读P25“活动”分析我国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哪些体现出有利影响,哪些体现了不利影响?
通过图片展示,正确认识到:我国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
多种经营等方面有较大优势。但是,
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
施建设难度较大。并且容易发生泥
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形象直观的图片,能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收获如何。找学生根据“知识梳理”谈谈自己的收获。
知识
梳理
【当堂达标】
1、我国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占国土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2、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最西边的一列是: ( )?
A.祁连山—横断山脉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天山—阴山—燕山? C.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3、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大高原是: ( )?
A.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云贵高原?
4、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 )?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5、我国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
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6、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平原和高原 B、山地和高原 C、盆地和高原 D、平原和丘陵
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A B C D 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
F G H 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 J__________ K___________
(2)、它们分别位于我国地势的哪一级阶梯上(填代号):?
①第一级阶梯上的是 ?②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③第三级阶梯上的是
(3)、在图中填出我国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是________( 省级行政区)
的地形分布状况。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的
名称。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_
a、___________ b、_________
(3)、该省级行政区的地形可以用一句
话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讲述我国的主要的山脉、主要的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等的位置和特点)。课堂上大部分同学听课认真,掌握的较好,也有个别学生精神状态较差,掌握的不太好。
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改进,把读图、思考、画图和练习结合起来,争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突出“读图”。
????? 读图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读图,提高读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精神高度集中,课堂气氛活跃。如:分析中国的地形特点时,利用《中国地形图》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我国的地形特点。在讲述我国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时,让学生自己去找我国的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2、“画图”,提高兴趣,巩固记忆。
????? 如分析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及其分界线时,让学生先读“中国地形图”,要求学生自己找出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拔是多少?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第几级阶梯上?我们学校位于哪一级阶梯?然后让学生画图,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画出来,加深记忆,最后再让学生找出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3、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 在讲山脉分布这个难点时,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个画一个说名称,一个指图一个读图,通过合作,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读图能力,突破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