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备课班级
八年级
上课时间
执教人
课题: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 标
要 求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
材
及
学
情
分
析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北方地区一样,也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等内容。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认识我国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前面刚学过北方地区,学生对本区域的学习方法还比较熟悉,不过学生在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方面认识较浅,综合分析的地理思维也较弱。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运用长江三角洲位置范围图简要说出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理解位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会评价区域位置的一般方法。
2.通过分析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形成热爱自然、保护水源的良好情感。
重点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提炼课题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
教法学法
指导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
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提要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
题或完成的任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
入
新
课
欣赏歌曲,进入情境
欣赏歌曲:《江南水乡》。同学们,一曲《江南水乡》,你醉了吗?未到江南,心到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江三角洲,领略这片令人梦牵魂绕的人间天堂。
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力。
教
学
过
程
了解长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了解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位置与范围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范围”图,描述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范围。
(探究一)读“长江三角洲在我国的地理位置”示意图,探究: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根据课堂需要适时提示:从沟通东西、联系南北和对外交流几方面展开讨论。)
结论: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东临黄海、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该地区可以依托长江水运,沟通东西部地区;依靠沿海航运,联结南北方地区;通过远洋航线,加强对外经济交流。
转折过渡:水是生命之源。仅从“水乡”、“鱼米之乡”的称号就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水”,指的是什么呢?对,就是长江。那么,长江对该区域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河流与区域发展
引导学生完成p51-52的活动(探究二)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
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等。
(探究二)读p52图文材料,思考问题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通过读图,分析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
学
过
程
(探究三)分析长江上游和下游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差异。
1.比较长江上下游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
2.完成不同地区与其区域开发方式的连线,并说明理由。
旅游业
上游 水电开发
林牧业
下游 水产养殖
种植业
航运
小结:长江上游多流经高原、山地、盆地,落差大,水流急,宜于发展水电开发、林牧业、旅游业等;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江阔流稳,宜于发展航运、水产、种植业等。
小
结
总结:河流给人类的区域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同的河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人类在利用河流发展经济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赢。
板
书
设
计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和范围
2、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二、河流与区域发展
1、利:
2、弊:
作
业
设
计
填充图册:1、2题
学案:基础知识梳理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