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17 12:5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敕勒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淝水之战前秦统一北方前秦是哪个民族于何时建立的?
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了北方?背景:
时间:
交战双方:
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结果:
影响: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383年前秦──东晋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苻坚意图统一中国 大家课后结合课本,并查找相关资料,找出“东山再起”“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有关的历史典故和现在的用法及意思。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基本相符,证实为拓跋鲜卑发祥地。
1. 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439年 平城(今山西大同)鲜卑族2. 北魏统一北方: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迁都后产生了什么影响?原因影响北魏都城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孝 文 帝 迁 都假如你是孝文帝,在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呢?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拓跋改为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汉人的官制、法律等。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有哪些?语言:服饰:姓氏:婚姻:政治:说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用汉制 你能将孝文帝迁都后的改革措施浓缩一下吗?看谁缩减得最好最妙?(要求用三个字来概括,中间一个字用“汉”字)孝文帝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民族交融是当时时代的主流!北方地区出现民族交融的原因:少数民族内迁和汉族杂居相处;
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采取措施,积极学习汉族先进的政治、思想、文化,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各民族相互学习。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君主专制。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各民族相互借鉴和吸收。民族之间隔阂和偏见逐渐减少。北方民族交融表现在哪些方面?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民族心理: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成为农业居民。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就座方式 “席地而坐” 胡床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汉人胡食 胡人汉服汉人胡服民族的交融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有什么影响呢? 民族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从历史上看,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和谐共赢,在每一次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后,都会产生更加强大的、比原来的民族更加优秀的群体,其结果都是形成更加强大的政权和更大范围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少存舍创造奇迹
多少交融创造辉煌 中华民族是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其他民族的特征。寻找我们身边所带有的
民族交融的特征1. 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地区几次大统一 ;
2. 列举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