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17 12:5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四单元第19课 北魏政治与
   北方民族大交融前秦前秦统一北方氐族对峙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交往中的冲突——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前秦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东晋VS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信息速记员走进影片《东山再起》结合课本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信息速记员抢答383年前秦─东晋前秦:苻坚 王猛 东晋:谢安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以少胜多东晋大败前秦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讨论 拥有80万兵力的前秦却败于只有八万兵力
的东晋,你认为导致前秦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总结 拥有80万兵力的前秦却败于只有八万兵力的东晋,你认为导致前秦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民族矛盾严重,军心离散。苻坚骄傲轻敌,指挥失误。将相意见一致,坚决抵抗、士气高昂。将领智足多谋,指挥得当。长途跋涉以逸待劳……前秦很快土崩瓦解,
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北魏孝文帝改革交流中的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4世纪初,鲜卑族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 现存铭刻的文字共201字,与史籍记载的祝文基本相符,证实为北魏王朝承认的拓跋鲜卑发祥地。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落后的文化和统治方式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改革迫在眉睫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诗歌铭颂,任兴而作……
——《魏书·高祖纪下》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自幼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投票孝文帝娶汉人女子为妻支持1号键反对2号键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面对民族矛盾和分歧融合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归纳员结合课本课后活动,知识拓展迁都洛阳(1)加强与汉族交往;
(2)促进洛阳繁荣。推行汉化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学汉语联汉婚穿汉服改汉姓用汉制二、自上而下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交流中的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知识归纳员结合课本课后活动,知识拓展迁都洛阳(1)加强与汉族交往;
(2)促进洛阳繁荣。推行汉化促进北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
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
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
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
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全班作答D黄河流域(中原地区)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北方民族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穿越大访谈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一)制度上的交融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一)制度上的交融(二)生产方式的交融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一)制度上的交融(二)生产方式的交融(三)生活习俗的交融胡人汉服 汉人胡服 胡人汉食汉族少数民族融合的文化就座方式: “席地而坐” 胡床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一)制度上的交融(二)生产方式的交融(三)生活习俗的交融(四)文化上的交融民族隔阂民族偏见逐渐减少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为隋唐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北齐西魏北周十六国北朝
南朝梁齐东晋西
晋北魏东魏宋陈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 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 A . ①②???????????????? ?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④ 全班作答c淝水之战孝文帝
改革汉化措施促进民
族交融迁都洛阳前秦衰败北魏统一本课小结 同学们,回看历史,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实现共赢,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和进步,在这种民族力量的推动下,新时期的中华民族定会朝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美好篇章。教师寄语民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