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面积、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学情分析
?“面积”是小学阶段学生从一维到二维空间飞跃的重要起始教学,教材通过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通过对比平面图形,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当学生明确认识“面积”之后,安排了大量的面积比较,让学生在比较、操作、思维矛盾的碰撞中去感悟面积的比较方法,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在活动中认识面积的含义,重点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并创造不同的比较面积的大小的过程与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多媒体课件
学具:认识面积学具袋
教学过程
【导入 谈话引课】
一、师生谈话,引出新课
师生谈话击掌,比较手掌面的大小,引出课题。(板书:认识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同学之间击掌加油,师生之间击掌比较手掌面的大小,自然地引出课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授 合作探究】
二、理解面积的定义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通过用手触摸实际物体如课本封面、桌面……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面积定义前半部分)。
2、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
将生活中的实物转换成数学中的平面图形(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平面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理解“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补全板书)
3、总结面积的意义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它们的大小都叫做它们的面积。齐读面积的完整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际触摸物体表面与多媒体课件直观感受相结合,加深对面积定义的理解。)
三、面积的比较
1、观察法
(1)比较两片树叶的大小
(2)比较方巾和手绢的大小
2、重叠法
实物呈现:面积接近的红色彩纸和蓝色彩纸,蓝色纸片面积略大一点,通过重叠法比较大小。
3、数格子法
实物呈现:红色正方形彩纸和绿色长方形彩纸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前面的方法不容易比较面积大小时怎么办。
(2)提出小组合作要求,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注:预设学生亦有可能想出更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随堂随机处理。)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大小;运用学具教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学习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总结常用的面积比较方法。
【练习 巩固提高】
四、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64页练一练第2、3题。
(设计意图:练习运用数格子法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当遇到半格时应该怎样处理。)
【拓展 能力提升】
五、勤学多思
1.两个平面图形都包含9个小方格,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吗?
2.两个平面图形都包含9个大小相同的小方格,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吗?形状一定相同吗?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思考题,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注重细节,养成细心的好习惯,也使学生对数格子法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六、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知识链接
课件出示我国地图,介绍我国领土面积,出示家乡曹妃甸地图。
(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面积在实际生活中地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