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俗称__ __、__ _。
(1)易潮解,易和空气中的__CO2__反应而变质,故应__密封__保存。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__ __、__ __;
(2)__ __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3)氢氧化钠能与蛋白质、油脂反应,对皮肤、纸张等有强__腐蚀__性,在使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要注意防止液体溅入眼睛或沾到皮肤上。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如:
2NaOH+CO2===__ _+__ _
2NaOH+SO2===__ 3__+_ _(工业上用碱溶液吸收SO2等有害气体)
3.碱能与氯化铁、氯化铜溶液等物质反应,如:
3NaOH+FeCl3===__ __+__ _(生成红褐色沉淀)
2NaOH+CuSO4===__ __+__ __(生成蓝色沉淀)
4.氢氧化钙[Ca(OH)2]:俗称__ __、__ __。
(1)熟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成硬的碳酸钙,所以工业用氢氧化钙砌砖抹墙;
(2)农业上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3)熟石灰可以用来制造氢氧化钠和漂白粉。
5.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如:
Ca(OH)2+CO2===__ __+__ _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检验CO2)
6.碱能与氯化铜溶液等物质反应
Ca(OH)2+CuCl2===__ __+__ __
常考1 了解碱的含义,知道碱溶液的共同特征,理解碱的通性。
例题1、在学习碱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老师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
实验二:如图乙,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观察U型管(装有红墨水)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
请问:
(1)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的液面 (填“升高”
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常用 试剂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2)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能排除 对实验的干扰.
【解析】(1)CO2与NaOH的反应,是气体被吸收进溶液的反应,气体减少了,则U型管左端的气压减小,从而导致U型管左端液面升高;氢氧化钠变质产生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故可以用稀盐酸来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2)实验一验证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与实验一相比,通过实验二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影响程度远比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产生的影响大;
【答案】(1)升高;稀盐酸;(2)水.
常考2 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例题2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色.
(2)利用图中的第②条性质可以检验一种常见的气体,该气体是 (填写化学式),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图中的第③条性质是碱[Ca(OH)2]与 (填写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的类别)的反应,写出属于该性质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4)利用氢氧化钙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解答】解:(1)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所以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2)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利用此来检测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碱的性质为: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酸起、某些盐反应,所以第③条为是与酸反应,例如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4)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用观察法配平,碳酸钙后面标上沉淀符号,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答案】(1)红;
(2)CO2;CO2+Ca(OH)2═CaCO3↓+H2O.
(3)酸;Ca(OH)2+2HCl═CaCl2+2H2O;
(4)Ca(OH)2+Na2CO3═CaCO3↓+2NaOH.
1.把生石灰、二氧化硫、食盐分别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变化依次是( )
A.紫色、蓝色、红色 B.蓝色、红色、无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红色、蓝色、紫色
2.大致测定某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要采取( )
①石蕊试液 ②酚酞试液 ③石蕊试纸 ④pH试纸.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④ D.以上都可以
3.欲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粉末样品的变质情况,下列分析和结论错误的是( )
A.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
B.该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
C.若液体丙呈无色,说明该样品已部分变质
D.白色固体甲可能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4.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可选用的试剂是( )
A.酚酞 B.石蕊 C.盐酸 D.硫酸铜
5.(2018 仙桃)“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只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6.(2018 常州)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正确且对应的是( )
A.镁粉有金属光泽,可用作照明弹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治疗胃酸过多
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灭火
7.(2018 泰安)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8.(2018 重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粒子是( )
A.H+ B.OH﹣ C.H2O D.H
9.(2018 成都)如图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物为SO2 B.X只能是硫酸
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
10.(2018 许昌二模)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B.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C.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D.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11.(2018 溧阳市模拟)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氧气;②氢气;③烧碱;④稀盐酸;⑤熟石灰;⑥浓硫酸
(1)可用作清洁能源的是 ;(2)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硫的是 ;
(3)可用于去除铁锈的是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12.(2018 遵义二模)请用相应序号填空。
可选物质:A.蛋白质 B.小苏打 C.熟石灰 D.硝酸钾
(1)治疗胃酸过多 .
(2)牛奶中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3)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4)常见的复合肥是 .
13.(2018 南充)(1)以粗盐为原料生产自来水消毒剂ClO2的某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1O2↑+Cl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
(2)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并放出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某同学在处理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物废液时,加入一定量烧碱溶液并充分反应后,有蓝色沉淀生成,过滤,滤液呈蓝色。则上述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14.(2018 济宁模拟)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测量其溶液的pH时,可以 ,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NaOH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
(1)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常会出现碳酸钠粉末,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原理. 2NaOH+CO2=Na2CO3+H2O .
(2)向足量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可能只有Na2CO3也可能还有NaOH,请设计实验检验溶质的成分,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色,则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溶液不变色,则溶质只有碳酸钠 .
16.(2018 黄冈)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
实验I 实验II
【探究与结论】
(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 。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 。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 。
看到的现象是 。
17.(2018 漳州模拟)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案,实验步骤如下:
(1)如甲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90mL的液体(分别是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饱和澄清石灰水)。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90mL的液体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3)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定量实时地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象情况如乙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1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曲线1与曲线2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2)导致曲线3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 。不改变装罡和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 。
(3)对比曲线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①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②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③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④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常见的碱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知识聚焦
1、烧碱 _苛性钠 CO2 氢气 氧气 极易溶 _腐蚀
2、_Na2CO3__+__H2O Na2SO3__+__H2O
3、_Fe(OH)3↓ _3NaCl Cu(OH)2↓ Na2SO4_
4、熟石灰 消石灰
5、_CaCO3↓ H2O
6、Cu(OH)2↓ CaCl2
知能提升突破
1.【解答】解:生石灰(主要成分CaO)遇水变成熟石灰(主要成分Ca(OH)2).熟石灰的溶液现碱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溶液现酸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食盐溶于水现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所以三种溶液分别滴入石蕊试液后颜色变化为:蓝、红、紫色.
答案:C.
2.【解答】解: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酸性溶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PH试纸遇到酸性溶液呈红色,遇到碱性溶液呈蓝色.也就是说①②③④都可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答案:D.
3.【解答】解:A、向甲中加入稀盐酸时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钙,则液体乙是水,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如果是水,则酚酞试液仍然是无色的,如果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则酚酞试液变红色,即液体丙呈红色或无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向甲中加入稀盐酸时产生气泡,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钙,该选项说法正确;
C、若液体丙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即样品中不含有氢氧化钙和氧化钙,即该样品已全部变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如果氧化钙完全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完全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则白色固体甲是碳酸钙,如果氢氧化钙部分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则白色固体甲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C.
4.【解答】解: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2NaOH+CO2=Na2CO3+H2O,要证明氢氧化钠变质,就是证明碳酸钠的存在.
A、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B错误;
C、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而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无现象,所以根据是否冒气泡可以判断是否含有碳酸钠,故C正确;
D、碳酸钠和硫酸铜固体不反应,无法鉴别,故C错误;
答案:C.
5.【解答】解:苛性钠、火碱和烧碱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所以“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有两种。
答案:B。
6.【解答】解:A、镁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弹,故错误;
B、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错误;
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故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故错误;
答案:C。
7.【解答】解:A、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该选项说法正确;
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时,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该选项说法正确;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A。
8.【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属于碱,其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答案:B。
9.【解答】解:A、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氧化物应为三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X不一定只能是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②可能有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C。
10.【解答】
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加水后碱性减弱,pH减小,无论怎样加水,其pH总是大于7,不会小于7,故错误,
B、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剩余固体是氧化钙,不会是零,故错误。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错误;
D、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故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正确;
答案:D。
11.【解答】(1)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放热量高,可用作清洁能源;
(2)乙烧碱 和浓硫酸都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但烧碱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选浓硫酸;
(3)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盐酸可以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于去除铁锈;
(4)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1)②;(2)⑥;(3)④;(4)⑤;
12.【解答】(1)小苏打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答案:B;
(2)牛奶中富含蛋白质,答案:A;
(3)熟石灰具有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答案:C;
(4)硝酸钾是常见的复合肥,答案:D。
13.【解答】(1)由2NaClO3+4HCl=2C1O2↑+Cl2↑+2X+2H2O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都是6个,氢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钠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氯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包含在2X中,则X的化学式为NaCl。
答案:NaCl。
(2)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答案:2CaO2+2H2O=2Ca(OH)2+O2↑。
(3)某同学在处理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物废液时,加入一定量烧碱溶液并充分反应后,有蓝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铜和硫酸钠,过滤,滤液呈蓝色,说明硫酸铜过量,则上述过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
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硫酸铜。
答案:2NaOH+CuSO4═Na2SO4+Cu(OH)2↓;硫酸钠、硫酸铜。
14.【解答】(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①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答案:(1)CaO+H2O═Ca(OH)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2)CO2+Ca(OH)2═CaCO3↓+H2O;
(3)①Ca(OH)2+K2CO3═CaCO3↓+2KOH
15.【解答】(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在溶液中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检验氢氧化钠,需要先将碳酸钠检验并除去,所以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为: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色,则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溶液不变色,则溶质只有碳酸钠.
答案:(1)2NaOH+CO2=Na2CO3+H2O;
(2)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若酚酞试液变红色,则溶质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若溶液不变色,则溶质只有碳酸钠.
16.【解答】【探究与结论】(1)实验I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答案:有气泡冒出;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是因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配平即可;答案:CaCl2+Na2CO3=CaCO3↓+2NaCl;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答案: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
【拓展延伸】实验Ⅲ的操作为: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答案:把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17.【解答】(1)曲线1压强变化最大,则曲线1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图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曲线2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曲线2与曲线1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的量很少,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答案:2NaOH+CO2═Na2CO3+H2O;饱和石灰水浓度太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影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
(2)振荡烧瓶会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使烧瓶内物质冷却,温度降低压强也会减小;
答案:振荡烧瓶;使烧瓶内物质冷却。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通过以上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需要做一个对照实验即可,所以不能得出①结论;加入氢氧化钠后二氧化碳急速减少,压强减小的很明显,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能得出②的结论;由于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很少,不能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用石灰水的不饱和溶液较好,故不能得出③的结论;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比较多,所以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故能得出④的结论。答案:①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