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17 21: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及答案
1. 张刚同学在完成“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后,还想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下滑物体运动的快 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对小车下滑快慢的因素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斜面的高度有关;
猜想二,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的原理是 v =s/t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设计的方案是将小车分别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测出下滑时间。通过测量,发现每次下滑的时间不同,于是得出猜想一是正确的。
请对张刚这一探究作出评价,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保持斜面的长度不变 。

2.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1cm)的斜面由静止下滑: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停表或秒表
(2)读出小车从甲运动到乙经过的路程 40.0 cm。
(3)若小车从甲运动到丙所用的时间为5s,则小车经过甲丙的平均速度为 16.0 cm/s。
(4)通过测量计算可知:全程的平均速度 大于 甲乙间的平均速度。
(5)斜面坡度设计的较小,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
3. 为研究小物块在足够长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小物块每次均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从A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
2
3
4
5
从A点开始的路程s/cm
0
4.00
16.00
36.00
64.00
100.00
相应的平均速度v/(cm·s-1)
4
8
12
16
(1)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20.00 cm/s
(2)物块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实验前,小萌对物块的运动情况作了以下可能猜想:
①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②物块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平方成正比;
③物块通过的平均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④物块通过的平均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上述猜想中正确的是 ③ (选填序号),并推理,物块自A点开始计时的6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 144 cm.4. 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v=s/t 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1.25m/s .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物体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
实验次数
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5.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 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 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时间 (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 大 ;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大 (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0.25 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 7 组小车从静止斜面释放到撞击金属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练习及答案
1. V=s/t 没有保持斜面的长度不变
2. (1)停表或秒表
(2)40.0
(3)16.0
(4)大于
(5)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 (1)20.00
(2)变速
(3)③ 144
4. V=s/t 1.25 物体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
5. (1)时间
(2)大 大
(3)0.25
(4) 7
6. 0.2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