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26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件(26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8-19 06:57:32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在黄海水下沉睡了121年的致远舰找到了,甲午战争刚过去两个甲子,作为这场战争的标志性舰只,找到致远舰的消息轰动全国。2013年发现水下有沉船,2015年9月29日确认沉船为致远舰。爱国将领邓世昌是致远舰的管带
1894年9月17日,中日在黄海北部爆发海战。邓世昌任管带的“致远”舰为掩护旗舰“定远”,毅然冲向日军舰队,不幸被鱼雷击中沉入海底,全舰官兵除7人获救外,全部壮烈殉国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光绪帝为邓世昌所提挽联 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周村区实验中学 陈艳华 重点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难点义和团运动一、千年之变二、甲午风云三、庚子国难一、千年之变千年之变面对近代化的挑战中国:总理衙门
洋务运动
同文馆日本:明治维新二、甲午风云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辽东)威海卫1894.11甲午战争过程李鸿章伊藤博文中日双方在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
小小评论家严重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刘永福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台湾高山族战士对中国: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1)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3)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挽救危亡(4)清政府:军事改革自救(2)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5)资产阶级: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6)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看学案上资料】探究二: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三:清军的枪炮大都购自英德美法等国,有的炮弹没有炸药,只有沙土,根本不能使用。政治:清朝制度落后政治腐败
军事: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消极防御、
武器装备落后、军纪散漫等
思想: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弱①制度先进
②日本蓄谋已久中国日本三、庚子国难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侵华原因
根本原因:瓜分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
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微课讲授,学生展示学案)庚子国难结果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就是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代表清政府与列强各国签约时的情景。①赔款4.5亿,以关税、盐税作抵押
②划使馆界
③拆炮驻兵
④惩办“首祸诸臣” ①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使中国税收被列强操纵控制;
②列强侵华大本营;
③完全控制清府便于镇压反帝运动;
④清府成为洋人的工具;
(完全半殖民地化) 内 容影 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情感升华:勿忘国耻
以史为鉴
牢记历史
展望未来各抒己见:
十九大之后的今天,作为新时代我们如何肩负起你们的历史使命?摩拳擦掌
小试牛刀小结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八国联军侵华与人民的反抗斗争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过程《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及其影响战后中国救亡图存的运动义和团的兴起和“扶清灭洋”的口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历史影响谢谢指导课件5张PPT。 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时间和概况:(1)起因根本原因:民族矛盾的尖锐
直接原因:在华教会势力膨胀,
反洋教斗争的发展(2)过程:1898—1900,山东、直隶(3)口号:“扶清灭洋” 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进步性鲜明地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望,具有爱国性质,反映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局限性“扶清”在一定程度上麻痹了农民群众对清统治者施展阴谋手段的警惕性。“灭洋”又表现出笼统的排外主义义和团团民义和团团旗(4)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转变:剿——抚——剿 宁死不
屈的义和团
团民 八国联军在北
京朝阳门外屠杀义
和团团民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的理论纲领,组织分散,对清政府丧失警惕,盲目排外。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强大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 以农民为主体的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
显示了中国人民无比巨大的革命力量,沉重地
打击了清朝统治者;一定程度上粉碎了帝国主义
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