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2018年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1978年,农村人口8亿,人均年纯收入133元,粮食产量30477亿近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32元,粮食产量达到12358亿斤改革开放前的农村房屋长山镇东尉村住宅楼农村的变化70年代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进行,缺乏生产自主权,企业脱离市场,缺乏活力2017年全国的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达到了50万亿元,利润达到了2.9万亿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14.7%和23.5%。企业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以计划作为调节生产、分配的主要手段改革开放之后以计划和政府宏观调控作为调节生产、分配的主要手段体制的变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心转移重心
转移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这是一次嘹亮的唤醒,古老的中国,推开了一扇眺望世界、变革求新的大门。虽然艰难却异常坚定。农村温饱问题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严立华家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包产到户的保证书。 1979年10月,小岗村当年粮食总产量66吨,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5年粮食产量的总和。 1978年之前的小岗村最好的年景每人每天9两粮食,收入0.11元;农民的自我解放 1981年,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杜润生主持起草了改变中国农村历史的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概念。 杜润生(1913-—2015)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个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成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有制不变经营方式变了分配方式变了实质:农村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农村温饱问题1984年国庆35周年的庆典上打出的标语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突破4亿吨,基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村温饱问题 1983年全国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显现化。改革开放后农副产品价格几次大幅度提高,部分农民初具投资能力。1984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正式将社队企业易名为乡镇企业,农民兴办企业受到鼓励,农民创办企业的积极性高涨, 1984年末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数量猛增到606.52万家, 1985年末全国乡镇企业数量增加到1222.5万家。198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58%,就业的劳动力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8%,1986~1988年农民净增收入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乡镇企业。
——摘编自《1984年: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村产业结构哪些因素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及我分管部门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服务转型振兴大局,干在实处,争在前列,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长山镇山药合作社农民在查看销售情况 邹平政府网的土地流转信息农村振兴战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温饱发展乡镇企业农村振兴战略富裕起来强大起来 1978年,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带领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的同志到江苏调查。在与十几个大厂厂长座谈时,厂长们指出了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强烈要求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一些厂矿的负责人尖锐的指出:“每次权力下放,总是下放到各级地方政府,从来没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
——选自《党的文献》,2013年第4期材料反映了国有企业发展遇到了什么阻力?增强企业活力第二节1978—2002年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与政策? 一、“放权让利”的“利改税”政策(1978—1984年)? 二、扩大企业自主权、经营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横向联合改革措施(1984—1986年)? 三、实行厂长负责制、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多种改革措施的同步探索(1987—1991年)?? 四、初步试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战略重组与调整(1992—2002年)?增强企业活力1978—19841984—19921992——今政企分开, 扩大企业自主权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并存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增强企业活力2017年全国的国有企业营业收入达到了50万亿元,利润达到了2.9万亿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14.7%和23.5%。 2018年3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就“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回答记者提问。增强企业活力增强企业活力
面对出现的困难,有些人抓住“姓资姓社”的问题,反对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姓资”“姓社”问题,思想界展开了讨论,包产到户是“姓资”还是“姓社”;厂长负责制是“姓资”还是“姓社”,市场经济是“姓资”还是“姓社”。争论不休,使有些人在改革上畏手畏脚,造成改革踏步不前。
资源配置方式资源配置方式“计划与市场”“姓‘社’还是姓‘资’”,这个羁绊中国改革的历史性难题,在1992年的春天给出了全新的答案。资源配置方式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对“市场”和“计划”问题作出了怎样的论断?SOHO中国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潘石屹 随后,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修改或废止,大批体制内的人士和知识分子投身私营工商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仅1992年,告别体制内生活下海“淘金”者12万多人资源配置方式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起基本框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新阶段。一场波澜壮阔的制度变革,由此开启。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
坚冰再次被打破!
没有这样的破冰,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马云、李彦宏、王健林…… 1992年我们找到了改革开放的长期道路、最终目标和基本原则,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让市场来决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2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方向,二十多年来,从国家、企业到个人,从生产、流通到生活,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彰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不到2.7万亿元,跃升到2017年的超过82万亿元,二从世界第十跃居到世界第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思想,实现了伟大的转折
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3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起基本框架。党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从改革发端,到深化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历史和现实鲜明地昭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这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