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因伤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一方面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但另一方面却寻求与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妥协,而且不去发动人民群众。孙中山“一处世间就是革命”,性格很坚强,思想却很软弱,刚上高中的学生很难理解这种矛盾的现象。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PPT和相关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
导言:(课件第1页)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局限而功败垂成;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因幻想而饮恨京城。中国的出路在哪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辛亥革命》。请大家打开课本学习《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课件第2-7页)
材料一: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实际是一个骗局。“预备立宪”的骗局暴露以后,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材料二: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社会背景。
答:1、时代背景: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8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辛亥革命的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第一部分:武昌起义((课件第8页)
一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的爆发,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聚能量,而辛亥革命它就是经历的长达20年左右的酝酿和准备才爆发的。那么辛亥革命到底是如何酝酿和准备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
酝酿和准备
(1)革命组织(课件第9-15页)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何时由何人在何地成立的?(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在此基础之上,于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领导人是?(中国同盟会、孙中山)
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并不是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联合体,而是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骨干组成的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使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小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由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
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对应的是民族主义,指的是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民族国家。“创立民国”对应的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对应的是民生主义,其目的在于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
(2)军事斗争
①革命党起义:一系列起义(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
②人民群众斗争:保路运动(1911年5月),革命形势日渐成熟
在同盟会的领导之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反清的武装起义此起彼伏,影响较大的有黄花岗起义等,尽管这些斗争失败了,但有力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除此之外,人民群众也不断展开了斗争。
2、武昌起义的爆发(课件第16-18页)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过程:(全国形势图)
(3)结果: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就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4)成功原因: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过渡】:
在湖北独立的影响下,南方各省纷纷响应,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为了加强对各省革命力量的领导,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
第二部分:中华民国的建立(课件第19-24页)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首都:南京
(3)国旗:五色旗
(4)纪元: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受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新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2)评价: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步资产阶级宪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民主取得了正统地位(最少是在观念上如此),谁也不敢明日张胆地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实行专制。这个进步是巨大的。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当然,《中华民剧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过渡】:
正当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之时,在华拥有巨大利益的帝国主义列强,以中立作为幌子,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来取代清王朝,他们看中具有军事实力的野心家袁世凯,一致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复出,加紧了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
分:辛亥革命的结果(课件第25-30页)
阅读材料《啊Q正传》革命: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危机?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结果?
1、结局: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1)袁世凯为了加紧了篡夺革命的果实采取那些行动呢?
采取两面手法:对清王室是威逼利诱;对南方革命党是打拉结合,迫使双方向其让步。
(2)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是?
第一,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
第二,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从内部破坏革命,和帝国主义相呼应;
第三,是革命党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资产阶级革命派普遍认为,如果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就实现了。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带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且严重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平时不注意发动人民群众,因此实力显然不如袁世凯。为确保革命的成果不会因为袁世凯的反对而丧失,不得不在寄希望于袁世凯的同时将政权拱手相让。
第四,是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2、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辛亥革命的胜利:一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一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辛亥革命的失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
课件30张PPT。辛 亥 革 命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梦想因政治腐败而英雄气短;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努力因制度腐朽而望洋兴叹;农民阶级的两大运动因自身局限而功败垂成;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因幻想而饮恨京城。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材料一: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清政府决定实行“预备立宪”。……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预备立宪”实际是一个骗局。“预备立宪”的骗局暴露以后,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材料二: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溥仪载沣材料三:回答问题:以上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1)时代背景:(2)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5)组织基础:(6)军事基础:(7)革命条件:(8)有利时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辛丑条约》清政府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决定双重任务背景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篇惊风密雨谋革命第一部分酝酿和准备—革命组织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间:
地点:
性质:
口号:
1894年
檀香山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振兴中华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时间:
领导:
性质:
纲领:
1905年
孙中山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酝酿和准备—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并不是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联合体,而是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骨干组成的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这就使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小团体,
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由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三民主义 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
“驱除挞虏,恢复中华,” 对应的是民族主义,指的是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创立民国”对应的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对应的是民生主义,其目的在于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酝酿和准备—军事斗争①革命党起义:一系列起义(黄花岗起义),加速革命进程
②人民群众斗争:保路运动( 1911年5月),革命形势日渐成熟
在同盟会的领导之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反清的武装起义此起彼伏,影响较大的有黄花岗起义等,尽管这些斗争失败了,但有力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除此之外,人民群众也不断展开了斗争。萍浏醴起义1906刘道一第一次失败浙皖起义1907秋 瑾徐锡麟失败失败失败镇南关起义1907孙中山黄 兴黄花岗起义1911孙中山黄 兴影响最大一系列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革命爆发—武昌起义结果:
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就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
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
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
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
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
… …成功原因:——中华民国成立篇敢叫日月换新天第二部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五色旗 南 京公 历,民国纪年五色即代表五个民族:
汉、满、蒙、回、藏,
象征“五族共和”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步资产阶级宪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民主取得了正统地位(最少是在观念上如此),谁也不敢明日张胆地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实行专制。这个进步是巨大的。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当然,《中华民剧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辛亥革命结果篇无可奈何花落去第三部分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Q正传》·革命 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革命潜伏着什么危机?这危机导致辛亥革命出现如何结果?临时政府成立前后形势 革命党人面临那些压力?以孙中山为首革命党人如何处理?产生了什么结果?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软弱 立宪派等的拥护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对 清:逼宫退位对革命派:迫孙中山让位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1)表现: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2)原因:根本原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3)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政权。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胜 利失 败回顾与小结酝酿意义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成果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失败背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