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训练题:第二章直流电路随堂基础巩固(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中物理教科版选修3-1训练题:第二章直流电路随堂基础巩固(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8-18 10:43:03

文档简介

2.1 欧姆定律
[随堂基础巩固]
1.对于金属导体,还必须满足下列哪个条件才能在导体中产生恒定的电流( )
A.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
B.把导体放在匀强电场中
C.让导体某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即能产生电流
D.导体两端加有恒定的电压
解析:因为金属导体中已经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故A错。把导体放在匀强电场中,导体只能产生瞬间感应电流,故B错。只是让导体一端连接电源正极时,导体两端无电压,此时不能形成电流,故C错。只有让导体两端保持恒定的电压才能产生恒定电流,故D正确。
答案:D
2.以下给出几种电学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如图2-1-7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1-7
A.这四个图像都是伏安特性曲线
B.这四种电学元件都是线性元件
C.①②是线性元件,③④是非线性元件
D.这四个图像中,直线的斜率都表示元件的电阻
解析:伏安特性曲线是以I为纵轴,U为横轴的图像,所以A错误。线性元件并不只是说I—U图像是直线,而必须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只有①②是线性元件,③④不是线性元件,B错误,C正确。在U—I图像中,过原点的直线的斜率才表示导体的电阻,D错误。
答案:C
3.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关系式U=IR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U由通过它的电流I和它的电阻R共同决定
B.从关系式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从关系式I=U/R可知,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D.从关系式R=U/I可知,对一个确定的导体来说,所加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一定值
解析:U=IR和I=的意义不同,可以说I由U和R共同决定,但不能说U由I和R共同决定,因为电流产生的条件是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故A错,C对。
可以利用R=计算导体的电阻,但R与U和I无关。故B错,D对。
答案:CD
4.如图2-1-8所示,将左边的铜导线与右边的铝导线连接起来,已知铝导线的横截面积是铜导线横截面积的两倍,在铜导线上取一个截面A,在铝导线上取一个截面B,若在1秒内垂直地通过它们的电子数相等,那么,通过这两个截面的( )
图2-1-8
A.电流相等
B.电流不相等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相等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不相等
解析:由电流定义知I==,故A正确,B错误。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nSqv知,I、n、q均相等,因为SAvB,故C错误,D正确。
答案:AD
2.6 焦耳定律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随堂基础巩固]
1.有一个电动势为3 V,内阻不能忽略的电池两端接一电阻R,1 C电荷通过R时,在R上产生的热量( )
A.大于3 J B.小于3 J
C.等于3 J D.无法确定
解析:由闭合电路E总=E外+E内知,R上产生的热量小于3 J,故B项对。
答案:B
2.把标有“220 V 100 W”的A灯泡和“220 V 200 W”的B灯泡串联后接入220 V的电路中,如果导体电阻忽略不计,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则有( )
A.A、B两灯泡的电阻之比为RA∶RB=1∶2
B.A、B两灯泡在串联电路中的电压之比为UA∶UB=2∶1
C.A、B两灯泡在串联电路中消耗的功率之比为PA∶PB=2∶1
D.A、B两灯泡在串联电路中产生的热量之比为QA∶QB=1∶2
解析:由P=得:RA=,RB=
所以RA∶RB=PB∶PA=200∶100=2∶1
故A错。
串联后:UA∶UB=RA∶RB=2∶1
PA∶PB=RA∶RB=2∶1
故B、C对。
QA∶QB=RA∶RB=2∶1
所以D错。
答案:BC
3.如图2-6-9所示的电路中,输入电压U恒为12 V,灯泡上标有“6 V ,12 W”字样,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M=0.50 Ω。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6-9
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24 W
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2 W
C.电动机的热功率为2.0 W
D.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2 W
解析:灯泡L正常发光,则IL==2 A,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2 A,故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总=UI=24 W,D错。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等于P总-P灯=12 W,A错,B错。电动机的热功率P热=I2RM=2.0 W,C对。
答案:C
4.三个电阻分别标有“100 Ω 4 W”“200 Ω 2 W”“50 Ω 8 W”,将它们串联起来,求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和允许消耗的最大总功率。
解析:由P=I2R得三个电阻的额定电流:
I1= = A=0.2 A
I2= = A=0.1 A
I3= = A=0.4 A
串联后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I=0.1 A
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
P=I2(R1+R2+R3)=0.12×(100+200+50) W
=3.5 W。
答案:0.1 A 3.5 W
2.4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随堂基础巩固]
1.关于电源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源的作用是能为电路提供自由电荷
B.电源的作用就是能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
C.电源的作用能直接释放电能
D.电源的作用就是使自由电荷运动起来
解析:电源的作用是使电路两端保持持续的电压,在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
答案:B
2.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向可变电阻R供电,关于路端电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电源电动势不变,所以路端电压也不变
B.因为U=IR,所以当I增大时,路端电压也增大
C.因为U=E-Ir,所以当I增大时,路端电压下降
D.若外电路断开,则路端电压为零
解析: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U=E-Ir,电源的电动势E、r是不变的,当干路电流I=E/(R+r)电流减小时U将增大,此时应有外电路的电阻增大,故A、B错误,C正确;若外电路断开,则电路中的电流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动势,D错误。
答案:C
3.如图2-4-7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在平行板电容器C中恰好有一带电粒子处于悬空静止状态,当变阻器R0的滑动端向左移动时,带电粒子将( )
图2-4-7
A.向上运动
B.向下运动
C.静止不动
D.不能确定运动状态的变化
解析:当滑动触头向左移动时R0变大,则总电流变小,R两端的电压变小,电容器中的场强变小,所以粒子将向下运动,故B正确。
答案:B
4.如图2-4-8所示是一实验电路图,在滑动触头由a端滑向b端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2-4-8
A.路端电压变小
B.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C.电源内阻消耗的功率变小
D.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解析:当滑片向b端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减少,使得总电阻减小,D错;根据I=,可知总电流在增加,根据闭合电路中的欧姆定律有E=Ir+U外,可知路端电压在减小,A对;流过电流表的示数为I=,可知电流在减小,B错;根据P=I2r,可知内阻消耗的功率在增大,C错。
答案:A
2.2 电阻定律
[随堂基础巩固]
1.在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在实验探究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B.若用伏安法测电阻,应用外接法
C.若用伏安法测电阻,应用内接法
D.测金属丝的直径可以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
解析:在探究实验中,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多个,故在实验中采用先使一个量变,其他量都不变的方法来研究对R的影响,即控制变量法,A正确。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因为导线的电阻较小,和电流表的内阻比较接近,电流表的分压作用不能忽略,故采用外接法,B正确,C错误。因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读数误差会很大。课本上采用了“累积法”测量导线的直径,D错误。
答案:AB
2.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则每段的电阻率都是原来的
B.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合金的电阻率小
D.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解析: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一种电学特性,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无关,A错误;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半导体材料则相反,所以B错误;合金的电阻率比纯金属的电阻率大,电阻率大表明材料的导电性能差,不能表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定大,因为电阻才是反映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而电阻除跟电阻率有关外还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所以D错误,故选C。
答案:C
3.有长度相同、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金属导线A、B各一根。已知A的密度比B的大,A的电阻率比B的小。则A、B两根导线的电阻为( )
A.RA>RB B.RA<RB
C.RA=RB D.无法判断
解析:因为R=ρ,电阻与导线材料及导线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所以无法判断两根导线的电阻关系。
答案:D
4.给装在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加一电压,则通过水银柱的电流为0.1 A,若将这些水银倒入一个内径为前者2倍的玻璃管内,接在同一电压上,通过水银柱的电流为多少?
解析:设水银柱在两种情况下的电阻分别为R1、R2,对应的长度、横截面积分别为l1、l2,S1、S2。则有:
R1=ρ,R2=ρ,两种情况下水银的体积相同,
l1S1=l2S2,S1=π2,S2=π2,
S2=4S1,l1=4l2。
R2=,再由欧姆定律U=I1R1=I2R2,
I2= A=0.1×16 A=1.6 A。
答案:1.6 A
2.3 电阻的串联、并联及其应用
[随堂基础巩固]
1.如图2-3-10所示,R1=6 Ω,R2=3 Ω,R3=4 Ω,接入电路后,关于这三只电阻的判断正确的是( )
图2-3-10
A.电流之比是I1∶I2∶I3=4∶3∶6
B.电压之比是U1∶U2∶U3=1∶2∶2
C.功率之比是P1∶P2∶P3=1∶2∶6
D.功率之比是P1∶P2∶P3=6∶3∶4
解析:由于R1、R2并联后与R3串联。故U1=U2,I1+I2=I3,R1、R2并联后阻值R12== Ω=2 Ω。则===,即U1∶U2∶U3=1∶1∶2,B错误;电流之比I1∶I2∶I3=∶∶=∶∶=1∶2∶3,A错误;功率之比P1∶P2∶P3=U1I1∶U2I2∶U3I3=1∶2∶6,C正确,D错误。
答案:C
2.如图2-3-11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0 V和0.1 A,电流表的内阻为0.2 Ω,那么有关待测电阻Rx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3-11
A.Rx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B.Rx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C.Rx的真实值为99.8 Ω
D.Rx的真实值为100.2 Ω
解析:因为电流表和Rx直接串联,则电流表读数I′等于Rx的真实电流I,电压表并联在电流表和Rx串联电路的两端,故电压表读数U′大于Rx两端电压U,所以Rx的测量值Rx′=大于真实值Rx=,故A正确,B错误;Rx的真实值为Rx== Ω=99.8 Ω,故C正确,D错误。
答案:AC
3.一电流表的内阻Rg=200 Ω,满刻度电流值是Ig=500 μA,现欲把该电流表改装成量程为1.0 V的电压表,正确的方法是( )
A.应串联一个0.1 Ω的电阻
B.应并联一个0.1 Ω的电阻
C.应串联一个1800 Ω的电阻
D.应并联一个1800 Ω的电阻
解析: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应串联电阻。电阻两端的电压U′=U-Ug=1 V-200×500×10-6 V=0.9 V
R=U′/Ig=1 800 Ω。
答案:C
4.用伏安法测金属电阻Rx(约为50 Ω)的值。实验器材有:电流表(内阻为1 Ω,量程为0.6 A),电压表(内阻为5 kΩ,量程为3 V),滑动变阻器R(阻值为0~6 Ω,额定电流为5 A),电源电动势为9 V,导线、开关。
试画出测量Rx的电路图。
解析:因<,故用电流表外接误差更小,R滑?Rx则用分压电路更合适。
答案:如图所示:
2.8 逻辑电路和控制电路
[随堂基础巩固]
1.开关“与”电路的输入端输入信号为何值时,输出端输出“1”( )
A.0 0 B.0 1
C.1 0 D.1 1
解析:根据开关“与”电路的特点,只有输入信号均为“1”时,输出端输出才为“1”,故只有D正确。
答案:D
2.开关“或”电路的输入端输入信号为何时,输出端输出“0”( )
A.0 0 B.1 0
C.0 1 D.1 1
解析:根据开关“或”电路的特点,只要输入信号有一个为“1”,输出端输出就为“1”。只有输入信号全为“0”,输出端输出才为“0”,故A正确。
答案:A
3.联合国安理会每个常任理事国都拥有否决权,假设设计一个表决器,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时输入“0”,投赞成或弃权时输入“1”,提案通过为“1”,通不过为“0”,则这个表决器应具有哪种逻辑关系( )
A.“与”门 B.“非”门
C.“或”门 D.“与非”门
解析:联合国规定,只要常任理事国有一个反对,提案就不能通过。这和“与”门的逻辑关系一致。
答案:A
4.某单位的保险柜上有三把锁,三把锁的钥匙分别由经理、会计和出纳三人掌管,三人同时到场时才能把保险柜打开,请你根据这些情况列出真值表。
解析:三个人员分别用A、B、C表示,结果用Z表示。到位的逻辑值为“1”,不到位的逻辑值为“0”,打开锁的逻辑值为“1”,打不开锁的逻辑值为“0”。真值表如下:
A
B
C
Z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1
1
0
0
1
0
1
0
1
1
1
1
答案: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