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6雨巷课件(共13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6雨巷课件(共13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8 22:31:13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新诗:
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之美。
2、体悟诗歌之真走进“雨巷”,读出音韵美1、复沓句式的妙用
2、词的重叠运用
3、韵脚有规律的反复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丁香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浣溪沙》
愁肠岂异丁香结?因离别,故国音书绝。
——李珣 《河传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徜徉“雨巷”,感受意境美雨巷
油纸伞
丁香姑娘朦胧凄美的意境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走出“雨巷”,深悟诗歌内涵美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戴望舒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市)人。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中国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1925年入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这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含蓄、朦胧。走出“雨巷”,深悟诗歌之真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主旨: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姑娘:美好的理想
我: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和失落
中体验痛苦、无奈和煎熬的进步
青年。
雨巷:当时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
戴望舒1927年创作《雨巷》之后,1928年成为水沫社和《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1932年留学法国、西班牙。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1941年底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的明朗、沉挚,多了雄健质朴、浑厚有力的骨感。这些诗歌显示了作者的追求与成长的历程,至此诗人不再独自徘徊于那个狭窄而悠长的“雨巷”,没有了失望的悲苦,他背负责任,拥抱祖国,转向世界,朝向了每一个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