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课时练习(新版)鲁教版(11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_2019学年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课时练习(新版)鲁教版(11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8-19 10:09:46

文档简介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学号 班级 姓名
1. 下列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中,正确
的是( C )
A.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
B.称量时,先放质量小的砝码
C.称量一定质量的NaCl时,应先将该质量的砝码(或游码)放好,再加NaCl至天平平衡
D.称量前应先把游码放在刻度尺的中间
2.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 )
A.大于10mLB.小于10mL
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3.以下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其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D )
①把装置连接好 ②两手紧贴容器外壁 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④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⑤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
A.②④①③⑤B.③②①④⑤
C.①③②④⑤D.①④②⑤③
4. 下列有关试管洗涤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热的试管直接放入冷水中清洗
B.试管内有不易洗掉的物质,使用试管刷上下移动刷洗
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的水成股流下表明仪器洗干净了
D.试管内的废液应直接倒入下水道
5.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原理是( A )
               
A.不漏气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有空气从导管口逸出
B.手握试管,容器温度会变化
C.塞紧带导管的胶塞,即可保证气密性良好
D.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6.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
,A.加热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读出液体体积) ,D.加块状固体)
7.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D )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D.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
8.量取8mL水,应选用__10__mL的量筒,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保持水平__(填“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若仰视量筒读数,实际体积比读数__偏大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称量前,当天平的指针不在零点而偏右时,用以称量物质,天平达到平衡时,所得数据与实际质量相比( B )
A.相等B.偏小
C.偏大D.无法判断
10.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C )
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胶皮管
C.分液漏斗下端玻璃管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口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11.初中化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B )
A.用100mL的量筒量取5.28mL的水
B.用托盘天平称取12.8g碱式碳酸铜
C.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9℃
D.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一律用5mL
12.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是( D )
A.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过
B.用蒸馏水洗过多次
C.洗涤后的仪器已经透明了
D.仪器内壁的水附着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13.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C )
,A.液体喷出) ,B.污染试剂)
,C.酒精溅出) ,D.读数偏大)
14.试管在化学实验中常与其他仪器和药品同时使用(图中其他仪器和药品略去)。下列试管的朝向与实验项目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B )
A.①加热固体
B.②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初始阶段
C.③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D.④给液体加热
15.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中,正确的是( B )
16.资料: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越大其碱性就越强,反之碱性就越弱(浓度:即等体积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越多,其浓度越大)。量取水的体积时,采取仰视方法读数,则将称得的氢氧化钠固体和量取的水混合后,得到的溶液碱性( B )
A.偏强B.偏弱
C.无影响D.无法确定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课时练习
本单元复习
学号 班级 姓名
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D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水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妈妈烘焙蛋糕时散发出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C )
A.分子体积很小B.分子间间隔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再分
3.加压或降温可将氧气变成液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液氧是一种氧化物
B.液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
C.加压使分子间间隔减小
D.氧气和液氧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4.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电解水得到氢气
水中有氢分子
B
闻到浓氨水的特殊气味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5.某氯碱厂因压缩机发生故障,造成少量氯气泄漏,导致多人受伤。在事故现场可以看到天空中有大量的黄绿色气体,并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消防人员戴着防毒面具,身穿防毒服,用高压水枪向天空及沉降在地面的氯气喷洒水和碱液,以此消除Cl2的污染和伤害。根据以上信息,请归纳出氯气(Cl2)的物理性质。
【答案】黄绿色气体,有刺鼻性气味。
6.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 C )
A.O2供给呼吸B.盐酸用于除锈
C.钢材做高压锅D.氢气用作燃料
7.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空:
沉降 过滤 吸附 蒸发 结晶 蒸馏
某实验小组从河水中取水样,观察到: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他们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首先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后静置一段时间,其目的是促进水中部分杂质的__沉降__;然后进行__过滤__,以除去固体小颗粒;最后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吸附__性除去水样的颜色和异味。
8.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C.蒸馏可将海水淡化
D.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9.洲河被称为达州的“母亲河”,洲河污染严重,政府加大力度治理,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让市民喝上放心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洲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肥皂水__。
(2)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加热煮沸__。
(3)活性炭能除去洲河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_吸附__性。
(4)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分离不溶物的操作方法是__过滤__。
(5)为保护“母亲河”,请你提出一条预防水污染的建议:__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__。
10.下图摘自元素周期表,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B.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C.C、N、O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D.碳、氮、氧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11.如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
B.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加碘食盐可以预防贫血
1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9.012__,它属于__金属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质子数不同__。
(3)上述1~18号元素的原子中没有中子的是__氢__元素,其中10号元素的化学性质__稳定__(填“活泼”或“稳定”)。
(4)16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得到__电子。考点五 物质与粒子的构成
13.从如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 )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
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①是一种阴离子,②是一种原子
14.氢元素有3种不同的原子,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依次为0、1、2。这3种原子与金属锂形成的氢化锂“三兄弟”——LiH、LiD、LiT是“神舟七号”的燃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H、D、T质子数之比为1∶2∶3
B.LiH、LiD、LiT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
C.H、D、T核外电子数不相等
D.LiH、LiD、LiT中一共有4种元素
15.2015年3月18日,中科院院士谢毅教授凭借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高光电、热电转换效率方面的工作,获得17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Ga2S3(硫化镓)是制作二维超薄半导体的材料之一。图Ⅰ、图Ⅱ分别是硫元素和镓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图Ⅲ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Ⅰ     图Ⅱ     图Ⅲ
(1)图Ⅲ中x的数值为__6__,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69.72__。
(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4个镓原子__4__Ga__;2个硫离子__2S2-__。
(3)硫化镓属于__化合物__(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4)金属镓由__原子__构成,氯化钠由__离子__构成。(均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班级 姓名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洁净的空气 B.干净的果汁 C.冰水混合物 D. 矿泉水
2.关于水的组成和构成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是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构成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C.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从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C.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 该反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
B.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D.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有以下的描述:
①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③甲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与乙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6.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 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7.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 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8.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按照“左码右物”的原则
B.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用橡皮塞塞住试管时,应把橡皮塞使劲塞进试管
D.洗涤仪器时,用试管刷用力刷洗,才能把试管刷洗干净
9.下列关于四种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表示离子的是①② B.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①③
C.③④表示的元素能形成XY2型化合物 D.④表示的元素为硫元素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该反应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0分)
二、填空题(共36分)
11.(5分)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3个钾原子__ __;2个氮分子__ __;2个铜离子__ __。
12.(8分)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但运输、贮存不当会给人带来危害,下面是关于氯气的有关描述:
①通常情况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生产中的消毒杀菌;
③红热的铜丝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
④在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氯气,溶解的氯气中有少部分能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⑤运输氯气时,往往先将其液化,在1.01×105 Pa、-34.6 ℃时,氯气可变为液体。
(1)上述叙述中,仅是描述氯气物理性质的是__ __(填序号,下同)。
(2)仅是描述氯气化学性质的是__ __。
(3)既有物理性质的描述,又有化学性质的描述的是__ __。
(4)属于氯气用途的是__ __。
13.(8分)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1)A图中x的值是__ __。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 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 __。
(4)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 __。
14.(8分)给下列物质分类,将编号写在横线上。
①硫酸铜;②氧气;③冰水混合物;④自来水;⑤石蜡燃烧后的产物;⑥硫;⑦矿泉水;⑧蒸馏水; ⑨氧化汞; ⑩过滤后的海水。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 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 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 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 __。
15.(7分)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  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__ __操作达到;
“a与b指标”可以通过加入__ __达到。
(2)生活中可以采用__ __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__ 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在水的净化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 __。
(4)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 __(填序号)。
①矿泉水   ②自来水   ③蒸馏水   ④汽水   ⑤糖水
(5)小明家长期饮用“××牌纯净水”,专家认为这是不科学的,理由是__ 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4分)
16.(10分)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
(1)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__ __。
(2)实验B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 __,试管1中得到的气体是__ __,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应该用__ __进行检验。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我们应该提倡以下方式中的__ __(填字母)。
A.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B.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
C.不间断地放水刷牙 D.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17.(12分)如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操作图,试回答:
(1)有标号仪器的名称是:a__ __;b__ __;c__ __。
(2)该图中存在的三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小王同学准备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元素组成,请你参与他的探究过程。
【反应原理】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用品】
药品:蒸馏水、氢氧化钠固体。
器材:胶头滴管、药匙、规格为5 mL、10 mL、50 mL的量筒各1只、烧杯、玻璃棒、橡皮塞、大试管、电池组、导线、托盘天平、石墨电极、记号笔。
【实验步骤】
(1)配制20%的氢氧化钠溶液。首先需要量取28.8 mL蒸馏水,小王同学在量取蒸馏水时,应选用的量筒规格是__ __;若读数时仰视液面,则所取的蒸馏水体积__ 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设计并安装如图所示电解水装置:
(3)接通电源。小王同学发现两个电极上都没有气泡冒出,请仔细观察,帮小王找出原因:__ __。
(4)装置改进后,小王继续实验,待电解反应结束后,分别测量两只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请你设计一种最简单的量气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直接用手接触!)。
(5)拆洗仪器。
【问题讨论】实验中,小王同学不用蒸馏水而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原因是__ __。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C 6.B 7.B
8.B 9.C 10.C
11.3K 2N2 2Cu2+
12.(1)①⑤ (2)③ (3)④ (4)②
13.(1)9 (2)AC (3)B (4)CD
14.(1)④⑤⑦⑩ (2)①②③⑥⑧⑨
(3)①③⑧⑨ (4)②⑥
15.(1)过滤 活性炭 (1)肥皂水 蒸馏或煮沸 (3)蒸馏 (4)③ (5)纯净水中含矿物质少,长期饮用对身体无益处
16.(1)A (2)氧原子与氢原子 氢气 带火星的木条 2H2O2H2↑+O2↑ (3)AD
17.(1)烧杯 漏斗 铁架台 (2)①没有用玻璃棒引流;②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③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
18.【反应原理】水氢气+氧气(或2H2O2H2↑+O2↑) 【实验步骤】(1)50 mL 偏大 (3)电路没有形成回路 (4)用记号笔记下试管中的液面后取出试管,向试管中加水至记号处,再将试管中的水倒入量筒中量出体积 【问题讨论】蒸馏水的导电性不如氢氧化钠溶液好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
学号 班级 姓名
1.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C )
A.分子质量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D.分子大小
2.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数目变多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变化
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3.2017年4月22日,湖南省首届芍药花节在邵东县斫曹乡芍药花基地举行,引来无数游客,走近基地,芍药花香扑面而来,用分子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A )
A.分子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分子间有间隔
4.水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 B )
A.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D.构成水的微粒数目增加了
5.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构成水的微粒是__水分子__。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水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__。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__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__。
(4)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__分子之间有间隔__。
6.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 C )
A.水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水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水分子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
7.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C )
A.分子质量增大B.分子个数增多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体积变大
8.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干冰升华是指二氧化碳由固态变为气态)( D )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
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9.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B )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水在气态和液态时,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当水在固态时,分子是不动的
C.水的三态变化是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
D.水蒸发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冰时,分子失去能量
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C )
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12.如图为某物质三态变化时的粒子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
B.状态乙是气态
C.汽化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
D.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需吸收热量
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用铝壶烧水时,水开了会将壶盖顶开。
(2)一杯水敞口放在空气中,一周后,杯子里的水不见了。若将这杯水烧开,一会儿整杯子的水就消失了。
(3)加油站里的汽油贮存在油罐里,但在离油罐一定距离内仍要“严禁烟火”。
14.氨水是氨气(化学式为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是一种常见的实验药品,它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A的名称是__胶头滴管__,其用途是__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__。
(2)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酚酞试液从__右__往__左__依次变红,这说明了__氨分子不断运动__。(用分子的观点解答)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反衬作用_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氨水和酚酞试液的位置滴加错了__,过一段时间后,脱脂棉上的红色又变淡,可能的原因是__氨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__。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2课时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学号 班级 姓名
1. 下列关于净化水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B )
A.蒸馏、煮沸都能够降低水的硬度
B.用过滤的方法得到的水为纯水
C.使浑浊的水变澄清的一种方法是静置沉淀
D.可用明矾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
2.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
(1)加明矾的作用是__吸附水中悬浮杂质而沉降__。图中还缺少一种仪器是__玻璃棒__,其作用是__引流__;图中还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漏斗下端没有__紧靠烧杯内壁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防止液体直接滴入而飞溅出来__。
(2)过滤时,先静置一会儿再过滤,这是为了____使较大的固体颗粒沉降下来,使过滤速率加快__。
(3)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__液面高于滤纸边缘__、__滤纸破损__。(合理即可)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D )
4.区分硬水与软水可用( B )
A.蔗糖水B.肥皂水C.食盐水D.食醋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C )
A.新鲜空气B.橙味汽水
C.二氧化碳D.水泥砂浆
6.下列关于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
D.蒸馏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
7.在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仪器不会使用到的是( A )
8.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异味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C.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D.经处理后的工业用水可以循环使用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C )
A.食盐水B.不锈钢
C.蒸馏水D.洁净的空气
10.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煮沸可以使硬水软化
B.地球表面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D.明矾净水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1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异味
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D.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12.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D )
河水→→…→X,↓)→液氯,↓)→净化的水
A.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13.小明将取来的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静置后,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改正图中的一处错误: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略低于漏斗的边缘
B.指出图中的另一处错误:倾倒液体的烧杯没有靠在玻璃棒上
C.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的内壁可导致滤液溅出
D.将该图改进后过滤得到的水是纯水,不含任何杂质
14.洪泽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某同学对洪泽湖的水样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洪泽湖水属于__混合物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为了检验湖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向水样中加入__肥皂水__,搅拌。
(3)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煮沸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在自来水厂处理自来水时上述方法没有使用的是__蒸馏__,最后为了使自来水达到饮用等级还要进行__灭菌__操作。
15.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B )
,A),B),C),D)
8.如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将自来水注入入水口,出水口得到较为干净的饮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该净水器的净水效果可以达到蒸馏的效果
B.注入的自来水在消毒杀菌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C.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发生了化学变化
D.该净水器能降低水的硬度
16..小丽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过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过滤__。
(2)操作②应选用__活性炭__(填物质名称)来达到目的。
(3)操作③应采用__蒸馏__操作。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1课时 水的分解
学号 班级 姓名
1. 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对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D )
A.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
C.生成氧气、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
D.该实验能证明水分子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
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C )
A.镁+氧气氧化镁
B.碳+氧气二氧化碳
C.过氧化氢水+氧气
D.氢氧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铜+硫酸钠
3.如图表示水电解的微观过程(图中“”“”分别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过程Ⅰ表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拆分成原子
B.过程Ⅰ、Ⅱ表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C.过程Ⅲ表明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示意图还能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能再分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A.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在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且负极与正极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5.如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D )
A.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1∶2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6.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C )
A.镁+氧气氧化镁
B.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
C.水氢气+氧气
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7.水是由水__分子__(填“分子”或“原子”,下同)构成的,通电后被分解为氧__原子__和氢__原子__,每两个氧__原子__构成一个氧__分子__,每两个氢__原子__构成一个氢__分子__,大量的氧__分子__聚集成为氧气,大量的氢__分子__聚集成为氢气。
8.在水通电的反应中,变化的微粒是( D )
A.氢原子B.氧原子
C.氧分子D.水分子
9.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空隙变大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
D.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析出,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
10.下列属于化学变化实质的是( C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D.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
11.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5mL,则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是( D )
A.1mLB.2.5mL
C.5mLD.10mL
1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成分子
1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能被点燃,b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
D.由电解水的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4.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事实是( C )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
15.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如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A )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16.小金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信息:酚酞在含有大量OH-存在的环境下会变为红色,硫酸钠溶液对酚酞无影响),再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a,发现木条上火焰熄灭
B.在酒精灯火焰上检验气体b,气体b不能燃烧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D.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第2课时 水的合成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学号 班级 姓名
1. 下列关于氢气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易溶于水 ③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④密度比氧气小 ⑤能助燃
A.①③⑤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2.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
A.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
B.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C.氢气+氯气氯化氢
D.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3. 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
①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无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②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③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降落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质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一氧化氮的物理性质有__无色气体、不溶于水或密度比空气略大__(填写两条)。
(2)上述短文中,描述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是__③__(填序号)。
4.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
A.颜色B.状态
C.熔点D.氧化性
5.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D )
A.水氧气+氢气
B.水蒸气遇冷变成水
C.浑浊的泥水水+泥沙
D.氢气+氧气水
6.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目前只在火箭发射等少数情况下使用,其主要原因是( A )
A.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B.氢气燃烧条件难以满足
C.制备氢气原料极其匮乏
D.氢气燃烧过程难以控制
7.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 C )
A.HB.OC.H2D.H2O
8.氢气将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燃料,这是因为( D )
①氢气具有可燃性 ②氢气的密度很小、质量很轻 ③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 ④氢气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③④D.①②③④
9.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D )
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氢气+氯气氯化氢
C.碳酸氢铵氨气+二氧化碳+水
D.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10.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B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作燃料
C.铜作导线D.石墨用于制铅笔
11.下面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由图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1)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__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或原子重组)__的过程。
(2)在化学反应过程中,__原子__没有改变,__原子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上述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__化合__(填“分解”或“化合”)反应。
(4)从物质微观构成上可以看出,一个水分子由__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__构成。
12.下面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a.酒精能挥发
b.铁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铁锈
c.水沸腾变成水蒸气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c__(填字母,下同)。
(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d__。
13.国际卫生组织已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熔点是5.5℃。在一定条件下,苯能分别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__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__℃,熔点是5.5__℃__;(任答两条)
(2)苯的化学性质有__苯能分别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任答两条)
14.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__物理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__用氢气吹肥皂泡,可观察到肥皂泡向上移动,证明氢气密度小于空气__。
(2)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__淡蓝__色火焰。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操作方法是__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看是否有水珠生成__。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类型是__化合反应__,此反应__释放__(填“吸收”或“释放”)能量,可见氢气可用来作__燃料__。
15.如图是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H2OH2+O2
B.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C.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1课时 原子的结构
学号 班级 姓名
1. 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2.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n的值为10
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该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稳定结构
3.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一一对应的是( A )
               
A.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B.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C.原子 核外电子 原子核
D.核外电子 原子核 原子
4.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卫星的数恰好与铱原子(Ir)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
B.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0
C.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
D.铱原子的中子数为77
5.已知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按要求填写下列空格:
(1)不显电性的是__分子、原子、中子__。
(2)可直接构成物质的是__分子、原子__。
(3)带正电的是__质子____。
(4)带负电的是__电子__。
(5)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__质子和中子__。
(6)质量大约相等的是__质子和中子__。
6.下列有关原子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D.原子中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均相等
7.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的质子数
是( C )
A.2B.6C.8D.10
8.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B )
A.24B.58C.82D.140
9.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C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10.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B )
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铝元素的核电荷数
11.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②所示的粒子符号为Na
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④中x可能为8
1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13.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以元素Sr的原子做钟摆的钟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元素Sr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Sr属于__金属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如图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AC__(填序号,下同),与Sr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B__。
14.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图1)
,图2)
信息: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甚至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__不会__(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原子核__。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原子内部的空间很大__;“很小的结构”具有什么样的性质?__质量大、体积小__。
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2课时 离子
学号 班级 姓名
1.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B )
,A)  ,B)  ,C)  ,D)
2.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C )
 A.铜   B.干冰  C.氯化钠  D.金刚石
3.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B )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4.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原子可以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成原子
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5.核电荷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D )
A.分子B.原子
C.阴离子D.阳离子
6.某原子对应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原子属于金属原子
B.该离子为阳离子
C.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
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7.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①    ②    ③    ④
A.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②表示的微粒在变为离子时通常带1个单位正电荷
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8.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属于__3__种元素的粒子。
(2)A、B、C、D四种粒子中,不具备稳定结构的是__B__(填序号)。
(3)D中(((=__8__。
9.某粒子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9个质子,则该粒子是( D )
A.分子B.原子
C.阳离子D.阴离子
10.从如图所示的两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D )
A.它们属于不同种原子
B.这两种微粒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①表示阳离子,②表示阴离子
11.如图是元素X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X是非金属元素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C.该粒子最外层电子层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该粒子可表示为X-
12.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13.下列选项中代表离子的是(说明:数字代表质子,“+”表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黑点代表核外电子数)( D )
 A     B    C    D
14.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离子构成的一组是( A )
A.NaCl、MgCl2B.H2O、HCl
C.Si、CO2D.Ar、Na
15.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离子的是( D )
,A) ,B) ,C) ,D)
16.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x=__2__。
(2)该元素的名称是__镁__。
(3)该原子核外有__3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__失去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7.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18.M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Mn+与阴离子Nm-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N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C )
A.m+n+aB.m+n-a
C.a-n-mD.a+m-n
19.某粒子R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当(((=10+(((时,该粒子为__原子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下同),当(((((+y?时,该粒子为__阴离子__。
(2)当(((=2时该原子能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Mg2+__。
(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则(((=__17__,(((=__8__。
20.如图所示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试回答:
(1)一个水分子共有__3__个原子核,__10__个质子。
(2)一个Mg2+共有__10__个电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和__Ne、Ar__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通过图示你能发现哪些规律?请写出其中一个:__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其他合理答案均可)__。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3课时 相对原子质量
学号 班级 姓名
1. 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
①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⑥一般化学计算常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
其中正确的是( D )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③④⑤D.③⑤⑥
2. 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kg,则实际质量为2xkg的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B )
A.24gB.24C.2gD.2
3.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B.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克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如果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4,则等质量的铁块和铜块中含的铜原子个数多
4.5月9日,相关机构发布等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
A.118B.176C.294D.412
5.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质量为( B )
A.32mB.2m
C.mD.不能确定
6.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D.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为单位
7.已知n个银原子的质量为mkg,a个碳原子(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bkg,则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A )
A.B.C.D.
8.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铕等9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已知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核电荷数为63,则不能确定( D )
A.铕原子的质子数
B.铕原子的中子数
C.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D.铕原子的质量
9.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则该原子中,质子、中子、电子这3种微粒总数为( C )
A.23B.24C.34D.42
10.已知一个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解: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6。
答: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第四节 元素
学号 班级 姓名
1. “高钙牛奶”中的“钙”应理解为( D )
A.单质B.原子
C.分子D.元素
2. 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D )
A.氧化铜B.氢氧化钙
C.碳酸氢钠D.氢气
3.正确读写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D )
A.AL B.al
C.aL D.Al
4. 下列有关元素符号“Cu”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 B )
A.一个铜原子B.一个铜元素
C.铜D.铜元素
5.截止目前,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63
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6.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 )
               
A.质子数不同
B.核外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B )
A.FeB.AlC.SiD.O
8.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25km的高空。它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 )
A.非金属单质B.金属单质
C.化合物D.混合物
9.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硒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C.硒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
D.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10.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1)Fe:__铁元素__;__一个铁原子__。
(2)2Fe:__2个铁原子__。
(3)H:__氢元素__;__一个氢原子__。
(4)H2:__氢分子__;__氢气__。
11.a、b、c三种原子的原子核中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它们是( C )
A.同一种原子B.同一种分子
C.同一种元素D.不同种元素
12.下列符号表示两个氢原子的是( B )
A.H+B.2HC.H2D.2H2
13.下列符号中,元素符号的书写正确的是 ( D )
A.钙:CAB.铝:aL
C.镁:mgD.锰:Mn
14.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D )
A.海水、干冰B.冰水、水银
C.食醋、黄铜D.煤、金刚石
1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B.X表示N2
C.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
D.三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16.下列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D )
A.HB.O2C.2ND.Fe
1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硼为金属元素
B.碳的原子序数是12.01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D.三种原子中质量最大的是铝
18.分析下列各组物质的元素组成,查找教材中的元素周期表,将每组中相同元素的名称、符号、原子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填入括号内。
——元素符号(Cl)
原子序数(17)
相对原子质量(35.5)
——元素符号( H )
原子序数( 1 )
相对原子质量( 1 )KK
19.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该元素的原子中有44个中子
B.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C.形成的离子是Br-
D.原子序数为35
20.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别属于( C )
A.单质和化合物
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
D.混合物和混合物
21.如图所示,“”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可以表示化合物的是( C )
22.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酒精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且干燥的漏斗,将导气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观察到漏斗内有__水珠__出现;澄清石灰水__变浑浊__。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__碳、氢__元素,可能含有__氧元素__。